阿尔乔姆·卢金:俄罗斯如何看待“一带一路”?

来源:观察者网

2018-04-15 09:45

阿尔乔姆·卢金

阿尔乔姆·卢金作者

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教授

2013年9月,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时,莫斯科方面略显疑虑。克里姆林宫原本的计划是推进欧亚经济联盟(Eurasian Economic Union),试图以俄罗斯为首重新整合苏联时代的战略空间,因此担心与中国的宏伟倡议发生竞争。习近平发表演讲的地点选择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而作为中亚最大、最富有的国家,哈萨克斯坦不仅与俄罗斯有漫长的边境线,更被莫斯科视作关键盟国,这也令莫斯科稍感不适。

乌克兰危机使俄罗斯拥抱丝绸之路

此后一段时间内,莫斯科方面都没有做好应对中国丝路叙事的准备,但2014年的乌克兰危机使克里姆林宫改变了主意。俄罗斯一方面与西方国家对抗,一方面国民经济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制裁下不断恶化,再加上油价不断下跌,摆在莫斯科面前的选项大大受限。

而更大的打击在于,乌克兰不再可能参与是由俄罗斯主导的一体化安排。乌克兰是苏联加盟共和国中的第二大经济体,拥有约4400万人口的市场。没有乌克兰,莫斯科无法建立一个能与欧盟等世界级经济体分庭抗礼的一体化集团。既然俄罗斯缺乏足够规模的市场来建立属于自己的地缘经济区域,加入另一个国家的经济轨道成了唯一出路。

经历最初的犹疑,俄罗斯于2015年3月加入了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而就在同年5月,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在莫斯科会晤,共同承诺要将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和中国主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这象征着俄罗斯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两年之后,普京成为了北京“一带一路”峰会上的主宾,他的讲话紧接着习近平主席的开幕词。普京对中国的倡议表示欢迎,也为中国的欧亚雄心提供了国际背书。

尽管莫斯科方面对“一带一路”倡议表示赞同,但它仍然谨慎提防着中国对欧亚大陆地缘政治取得主导权。克里姆林宫并没有放弃宣原来的愿景——发展现存及新兴的“一体化形式”,构建“更广阔的欧亚伙伴关系”或“大欧亚”。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欧亚经济联盟、上合组织、东盟乃至欧盟一样,都只是大欧亚框架的一部分。

欧亚大国协调的构想

与过去一样,莫斯科方面主打政治牌而非经济牌。克里姆林宫十分清楚,俄罗斯在欧亚地区的贸易和金融地位远不及中国,俄罗斯的传统强项是军政和外交。因此,莫斯科方面主动把经济主动权让给中国,努力争取成为欧亚政治和安全秩序的总工程师,这既反映了俄罗斯的偏好,也符合欧亚大陆主要大国的基本利益。

俄罗斯对欧亚政治秩序的愿景本质上是大国协调(concert of powers),这种权力模式源于19世纪的欧洲,它高度重视少数几个大国之间的关系,比如俄罗斯、中国、印度,以及在某些方面可以算为大国的巴基斯坦、伊朗,或许还有土耳其。在人口、幅员和军力方面,以上六个大国构成了欧亚大陆的绝对主力,它们应该集体管理这个超大地区的安全和经济事务。

俄罗斯有志于成为欧亚安全与外交的主要代理人,同时让中国扮演经济领袖的角色。正如《外交政策》的一名观察人士所言:“中国将成为钱袋子,而俄罗斯将成为枪杆子。”这样的安排或许会让人回想起欧洲共同体的历史——法国担任政治领袖,西德则充当经济引擎。莫斯科方面的外交行动,比如引导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组织,以及举荐伊朗成为成员国,均反映出其对欧亚新秩序的构想。

“大欧亚”涵盖了欧亚大陆最强大的非西方国家,在外界想象中它与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截然对立。除印度之外,欧亚秩序里的大国都是所谓“专制”或“非自由主义民主”的国家。虽然与自由主义划清界限的欧亚主义或许比较符合中国的胃口,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就会接受俄罗斯的安排,因为中国卓然的经济地位将受到大国协调的政治牵制。

从中亚大草原到北冰洋

尽管莫斯科方面不无戒心,但迄今为止中国对中亚的影响不但没有对俄罗斯利益造成实质性损害,反而使其从中获益——中国运往欧洲的货物,要借道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

中亚国家不会因为与中国结好而抛弃俄罗斯。它们反而可能将更加需要莫斯科,来对冲北京越来越强大的经济影响力。

除了中亚,新丝绸之路与莫斯科的重大利益关切还存在其他交集点。中国已经把目光投向北极,这将是除了欧亚大陆经济走廊以及印太海上丝绸之路以外的第三弧。

中国在关于北极的政策文件中将自身定位为“近北极国家”,并计划建设“冰上丝绸之路”。俄罗斯对中国的极地雄心态度暧昧,一方面,极北之地是俄罗斯的圣地,对其国家安全和民族认同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俄罗斯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对极地资源的开发。

开发北极需要巨额投资,包括建造强大的破冰船。由于俄罗斯现金短缺,中国目前是唯一比较现实的融资来源。中国在俄罗斯最大的单笔投资是西伯利亚北极海岸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这个选择绝非偶然。即便这个全世界最寒冷的液化天然气工厂受到美国制裁,中国依然获得了主要股份并提供了120亿美元贷款。

中俄领导人地位平等,但中俄经济并不对等

中国的新丝绸之路从中亚腹地和北极两条路线紧紧拥抱着俄罗斯,俄方经过评估认为收益大于风险,因此态度比较积极。就公众情绪而言,尽管俄罗斯偶尔也有居民抗议“中国入侵”的事件,但民众对中国的总体态度还是非常积极友好的。根据近期民意调查,俄罗斯人将中国视为仅次于白俄罗斯的铁哥们。只有2%的俄罗斯人对中国有敌意,这可能是因为在俄罗斯人眼中主要的敌人仍然是美国,约68%的俄罗斯人以美国为敌。

除了视美国为共同的对手之外,中俄关系的发展与巩固还受到两国元首之间的私人友好关系推动。自2013年以来习近平与普京会晤多达数十次,他们可以说是当代世界领袖人物中关系最牢靠、互动最高效的组合了。

然而,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无法掩盖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经济规模八倍于俄罗斯,并且差距还在不断扩大。目前人们还无法判断,长此以往这种经济上的不对称会如何演变。

(观察者网吴迪摘译自《世界邮报》)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杨晗轶
一带一路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伊以都在降调”,国对国直接打击结束?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