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独”媒体刊登陈太太来信,在他们笔下“你们都不存在”

来源:观察者网

2019-11-01 08:21

新之AKIRA

新之AKIRA作者

影评人,新之说主讲

【文/观察者网编辑 新之】

想必大家还有印象,今年8月初,正当香港街头示威游行愈演愈烈、日趋暴力之际,观察者网在头版刊登了一名观察者网读者——香港“陈太太”的来信,她同时也是一名17岁香港青年的母亲。在来信中,她向观察者网讲述了自己的家庭在这次危机中遭遇的小小风波,以及自己一度被“废青”影响的儿子在自己悉心的引导下走向正轨的过程。

这篇读者来信在8月2日于头版登出,引发强烈反响

在信中她还反思了香港居民与大陆关系日渐紧张的原因,并指出像《苹果日报》这样的媒体正是香港人政治格局日渐狭隘(“政治八公”“政治八婆”)的根源:

现在香港没有什么让人感兴趣的娱乐新闻了,苹果这样的媒体就用曝“政治黑料”来吸引眼球。而香港人依然以八卦的习惯来看政治问题,就像看香港的肥皂剧一样,不用过脑子。慢慢地,他们的脑子也就被“洗”了。

我有些亲友看《苹果日报》,说出来的观点在我看来太“傻”了:一个在银行工作的青年人,他对我说,香港的金融无可取代,大陆要靠香港;一个从大陆移民过来的亲戚,她居然跟着骂大陆访客素质低,人太多来香港挤占了香港——被洗脑洗的太过于有优越感了。

面对儿子的困惑,陈太太将观察者网专栏作者、英国经济专家罗思义教授的文章《脱欧解释了为什么英国在香港问题上挑衅及开始对华为…》介绍给儿子,并且带着他一起看国务院的新闻发布会,并且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你别听太多自由民主人权这个主义那个主义,其实只有一个主义——好生活主义。大陆的生活水平好,就是他们的方法对了。”

陈太太一家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亲身经历,说出了普通香港市民的心声,也生动地向人们解释了香港问题产生的几大深层次原因。文章发表后到现在被两地多家影响力媒体转载,甚至陈太太在YouTube上订阅的主播都在节目中读了这篇文章,用陈太太自己的话说就是:“这篇文章我的很多朋友都看到了,产生这么大影响是我没想到的。”

考虑到香港环境的复杂性,也是在陈太太的要求下,为了保护当事人,我们从一开始就对陈太太的个人信息匿名处理。事后,陈太太也对我们的处理方式表示了肯定,因为作为一名香港市民在“港独”媒体的环绕之下站出来发声,其实是承担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的,就像陈太太曾对我说的:“让苹果日报给翻出来,我们就不用过正常日子了”。

然而,没想到时隔两个多月,这篇文章还是被《苹果日报》给“翻”了出来,并且在他们的平台上转载了大部分文章的内容。这篇文章还是陈太太本人最先发现并且联系我们的,她带点调侃地说:“跑了一圈,文章终于跑到苹果的老巢去了”——批判“港独乱港”的文章居然被“乱港大本营”刊登,这颇有点黑色幽默的意味。虽然苹果无法查出当事人的真正信息因而无从影响陈太太的正常生活,但是这篇“《苹果日报》转自《观察者网》”的“奇文”中透露出的信息,颇耐人寻味。

当然,“大名鼎鼎”的《苹果日报》转发这篇文章肯定不是因为“幡然醒悟”,“改弦更张”,这篇题为《【抗暴之战·官媒洗脑】刊港妈信“勿听太多民主,好生活最紧要”刘锐绍:“自欺欺不到人”》的文章,本质上是把这篇文章的内容和另一篇人民日报刊载的香港市民视角的文章放在一起罗列了要点后,抬出了一位所谓“资深时事评论员”一条条进行反驳和解释。

从专业媒体的角度,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把宝贵的公共资源用于为公众服务才是正途,那种把别家文章挑出来逐句批评的行为本身就很迷惑。但正所谓“理越辩越明”,倘若《苹果日报》的资深评论员真能从内地媒体的文章,或是陈太太的观点中找到“硬伤”,那也不失为媒体间相互促进的途径,然而,通观全篇,《苹果日报》一如既往没有走真实理性的路子,而是一上来就扣了一个大“帽子”——你们是“五毛”,是“喉舌”,这些都是假的,这个香港妈妈是你们为了完成上级的宣传任务编造的一个“工具人”!

如果我在此问一句:“所以为什么是假的呢?您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呢?”——他们当然不会判断,因为“我不听我不听,反正你们就是假的”——确实,这篇文章中大段对于《苹果日报》发家之路的介绍,以及他们一贯的办报风格,《苹果日报》自己也是心知肚明,所以只能给陈太太扣一顶“你不存在”的奇怪帽子,才能掩饰过去。

其实,这篇文章背后是观察者网与我们读者之间良好关系和密切互动、相互学习与共同办媒体的一个缩影,但是到了《苹果日报》的口中就成为了“共产党宣传部门自上而下的一场惊天阴谋”,只见“资深评论员”这样写道:

“内地已对香港发动全面宣传战,动员发动攻势之后,基层就用自己的方法完成任务,以获得金钱报酬和其他好处。”——这脑洞我是服气的,原来我们是这样的观网。但随后为了防止这个臆想出来的“全面宣传战”真的吓到了乱港分子,他又不得不立刻“补救”:“这些懒的‘五毛人员’不断复制文章发表,‘求量不求效’,目的是向上级显示‘我们已经做过了’这样打宣传战,根本骗不到人……‘五毛’的宣传力度其实不大,不必太认真看待”。

这真是正说也是你,反说也是你,前脚刚刚高喊“你们骗不了人”,就像一个被逼入死胡同的流氓情急之下撕掉袖子,露出圆珠笔画的刺青,虚张声势地高喊:“我可不怕你们!”后脚立刻把他们真正忧惧的东西抖得一干二净:

“内地官媒用‘香港妈妈’作为宣传‘武器’,明显是担心无法控制大学生的思想,于是借家长之言,希望影响舆论、影响大学、以控制局面。”

紧接着又针对陈太太的“好生活主义”,说根本“骗不了大学生”:

“内地生活水平好仅仅属于有权有钱有势的少数人,大陆的中产阶级尚未形成,这种宣传说服不了大学生,反而是针对‘只要有饭吃的普罗大众’。”

作为这篇文章的参与者和编辑,看到这里我只能佩服《苹果日报》的“脑洞”,一封读者来信而已,就能演绎出这么多“戏”,以至于慷慨激昂地关心起大陆“只要有饭吃就行”的普罗大众了,倘若TVB能请这位评论员参与编剧,也不至于剧集质量逐年下降了。引用陈太太对此的评论:“这个人一直满嘴歪理,挺讨厌的。”

近日,香港八所大学校董会主席发布联合公告,称“大学不是寻求解决政治问题的战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其实,这篇“反洗脑”“雄文”所体现的,恰恰是以《苹果日报》为代表的港独媒体洗脑的手段逐渐兜不住的颓势,也反映了“黄尸”们近来的尴尬。

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也和陈太太做了些交流,她对我说:

“香港的这批青年人,其实是很矛盾的。一方面他们并不崇拜美国,这是我很惊讶的发现,他们说美国枪案多、穷人多、不安全,而且是西方世界里的极权国家,但他们却很幼稚地把希望寄托在美国身上,认为可以利用美国。

“但是另一方面,他们确在小心翼翼地被美国利用,甚至不惜让自己身段无限柔软。最近他们的行动稍稍降温,说是要配合美国最后要通过人权法案,不能被诟病太过暴力。

“他们觉得被美国利用也是最后最好的时机,如果错过了,就一辈子不会再有了,他们不是不知道祖国的进步和强大,但他们却认为就算那样,也是邪恶的,他们还是要自由民主。

“但他们真的是‘民主斗士’,为了‘民主’而战吗?其实也不是。从最开始的,希望“革命”引进内地,到发现完全无望,就恨全中国人民,说是‘支那人没救了’,现在暂时谋求“自治”(夺权)”

最后,她总结道:

“没救了,以后讨饭的时候他们会有时间慢慢反思的。”

几个月来,陈太太一方面在用自己的行动为香港的未来添一份‘正能量’,她加入了一个人数达到10万人的群组,名叫“SAVE HK”(拯救香港),里面都是爱国爱港撑警察的香港人。另外,她对于香港的动乱以其教训和影响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香港的局面让我沮丧,但我也释怀了:用一个小小的香港,换来空前的反思、爱国教育,多值啊,而我们个人,也从中学习成长,这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希望在下一代能有所改变,起码我儿子是被挽救了,以后的路是更宽阔的”

国庆期间,陈太太和她的一位香港朋友回到了内地,感受到了祖国华诞浓烈的爱国氛围和同胞们的团结,她说:“我的这位朋友以前对共产党有种种不满,但经过最近香港乱局的教育,现在她变得非常爱国,理解了毛主席,理解了当家人的不易。”

“我们都第一次跟红旗合了影,郑重其事地。”

作为观察者网的编辑,经过这次《苹果日报》的事,有幸又一次和陈太太进行了深入交流,也促使我思考了很多新的问题。无论是他们给我观所扣上的“五毛”帽子也好,还是自导自演的大喊“你骗不了我!”也罢,都说明了真正爱国爱港的声音,是无法被这些“乱港”媒体封锁和压制的,我们这些观察者网奋斗在一线的小编,也为我们有这样优秀的读者感到骄傲,为默默奋斗守护香港的正义市民感到骄傲。但阴霾在东方明珠的上空散去,历史会记住所有热忱的人,在这条充满崎岖的路上的坚持和勇气。

最后,还是以陈太太的话结尾:“中央是时候砍掉背后的黑手了。”

责任编辑:戴苏越
香港 观察者网 媒体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重庆通报“燃气费异常”:燃气集团党委书记被免职

“伊以都在降调”,国对国直接打击结束?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