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之:《热辣滚烫》,见证一个“女版吴京”的诞生

来源:观察者网

2024-02-18 08:23

新之AKIRA

新之AKIRA作者

影评人,新之说主讲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新之】

2024中国电影春节档的“江湖榜”已经大致尘埃落定,国民笑星贾玲带着她的第二部导演作品《热辣滚烫》基本坐稳了春节档票房冠军的宝座,距离她的处女作《你好,李焕英》在春节档创造50亿的票房奇迹仅仅过去了3年时间。

然而,在这场百亿级别的争夺战在大年初一正式打响之前,贾玲面对的却是一个“地狱”式的开局:

先是“贾玲瘦了一百斤”这样一个电影最吸引人的卖点被非官方渠道提前泄露,打乱了原本设计好的宣传节奏,使得贾玲不得不顺着全网的热搜在自己的微博上官宣了这件事;

接着,这个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又成为了网络上对她口诛笔伐的罪状——“没有人想到电影院看你的减肥成果”“电影不以剧情为卖点、却拿着减肥说事儿,真败好感”“减肥很了不起吗,她减肥是为了赚钱,如果瘦下来就能有几个亿我也能减下来”……类似高度一致的评论出现在每一条和《热辣滚烫》相关的讨论中,让人不由自主闻到了即将到来的票房大战的火药味。

不仅如此,由于《热辣滚烫》是一部改编自日本电影《百元之恋》的翻拍作品——《百元之恋》是一部从头到尾都比较黑暗和“丧”的电影,而《热辣滚烫》虽然在情节走向上必然和原作有诸多重叠,但毕竟是一部春节档的作品。如果贾玲拍成了大家习惯的那种笑点不断的贺岁喜剧,必然有很多人会跳出来说“悲剧的内核更深刻”,贾玲“抄”得没深度,“糟蹋了原作”;那如果也拍成了很绝望的那种呢,那可能批评起来就更直接了:“大过年你就让我看这个?”

以上种种山雨欲来的负面舆论,让很多业内人士在春节档开始之前就对《热辣滚烫》抱着不太看好的态度。

其实大家不看好的不仅是《热辣滚烫》,总体来看2024的春节档和前几年那种大片云集、“神仙打架”的盛况相比,显得特别“弱”。

头部的四部影片,除了“永远的神”《熊出没》,剩下的《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和《第二十条》基本都是走的小人物励志自我实现+轻喜剧+现实主义+行业题材小切口(拳击、赛车、法律)路线。贾玲、沈腾、雷佳音演绎的三个“中年危机中努力自救、点亮自己、虽然最后依然平凡但人生升华了”的小人物,抛弃了大成本的历史、科幻、冒险这样的宏大叙事,而是都很“小”,试图在笑中有泪的观影体验中让观众得到共鸣,换取良好的口碑和票房。

截至2月17日14时30分,春节档票房前五名排名情况(图自猫眼)

为什么前几年大片纷纷挤在春节档?

因为这是一个百亿级别的华丽斗兽场,一旦成为赢家就可以冲击意想不到的票房成绩,甚至影史留名,成为现象级作品。过年的七天假期,人们没有什么其他合适的集体娱乐活动,人们拖家带口潮水般涌向电影院,似乎人人都要掏一份电影票钱,面对这样的诱惑谁能坐怀不乱,不想去搏一搏呢?

那为什么今年大片又都不来搏了呢?

首先当然是没钱拍大片了。疫情之后现实主义题材迎来丰收季,大批实力派明星工作热情高涨,追求短平快控制成本把能拍都先拍起来、各种要素都动起来才是当务之急。

其次,在这个斗兽场里搏杀了几年之后,大家发现,名利背后是极大的风险。诚然,人人都要在过年七天乐里贡献一张电影票,但这张票似乎更像是一张选票——投了特朗普就不能投给拜登——大多数观众过年只会看一部电影,剩下的哪怕质量再高都很难说服观众all in。

每年除了《熊出没》这种“该收的‘带娃税’我一分都不会少,除此之外我一分也不惦记”的世外高手,每年的春节档基本就是一部金光灿烂的大赢家拿走四五十亿的大头,一个陪跑的二哥收获二三十亿,剩下的电影则是在票房上被严重低估,成为输家——像曾经挤在春节档的《哪吒重生》《人潮汹涌》这样质量不错的佳作,如果放在其他档期能收获不错的票房和口碑,最后落得个大家记忆中“查无此人”。

与此相对的,2023年的暑期档给很多电影带来了新的希望。好莱坞大片在中国市场的颓势使其退出了票房第一梯队的争夺,空出了整个暑期档可以以两周一部上新的潮涌式节奏,让国产大片不再“拥挤”,整整两个月,如果操作得当最后大家都是赢家——大家不再是零和游戏,而是各显神通尽量多地把观众的票钱挣出来——不是春节档赌不起,而是暑期档更有性价比!

综上,电影上映前后被负面评论包围的贾玲,实际上是遭遇了一场不得已的“狼人杀”——既然只有一个大赢家,那就先把那个最有可能赢的投死再说!

然而,最终大家还是要拿电影出来说话,各种质疑的声音并没能阻挡《热浪滚烫》成为票房冠军,因为无论你如何站在道德和艺术的高地上给潜在消费者“上价值”,依然阻挡不了电影中的宅女杜乐莹和现实中导演贾玲那种“换了个人”的巨大变化给人带来的冲击力和震撼。

电影的诞生首先是一种“奇观”,而后才被赋予了艺术,在那之后两者一直相互交缠构成了电影经久不衰的魅力。今天,当技术的进步让观众对无所不能的特效营造的奇观逐渐麻木的时候,最有震撼力的奇观莫过于一种特效无法达成且观众无法说服自己“这是虚构的剧本”的那种真实的冲击。

没有办法,我们都太熟悉贾玲了,她固定在我们脑海中的形象就是那个胖胖的、喜庆的、两个酒窝的笑星;当电影中贾玲饰演的那个虚构的人物从一个我们熟悉的胖子变成了一个敏捷、健壮、坚毅的女拳击手的时候,当她的形象、气质甚至声音都换了一个人,我们感受到的已经不再仅仅是这个人物如何如何,而就是我们认识的、熟悉的一个现实中的人在我们眼前完成了奇观。我自己在看电影的时候,看到贾玲在荧幕里在清晨的微光中飞快地奔跑猛冲时,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真实,真实到模糊电影人物和贾玲自己,从而营造出一种打动人心的“真诚”,这是贾玲作品区别于其他同时代喜剧电影的法宝。

《你好,李焕英》中,李焕英就是贾玲妈妈的名字,很多剧情就是贾玲身上发生的事,电影最后女主开着敞篷车的一段很长的悲伤镜头,会让你感觉到此刻导演已经不在乎电影的艺术效果是否符合最佳的结构,只是想在这一刻用电影寄托自己很个人的哀思。《热辣滚烫》中,“乐莹”依然是“玲”的谐音,里面张小斐饰演妹妹从名字到部分情节也取材于贾玲姐姐,里面的妈妈对女主的那种爱,你依然可以看到李焕英的影子。

当然,这个法宝也是一把双刃剑,贾玲导演不可能永远靠它在残酷的电影市场战无不胜。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大多数人都很少会聚焦贾玲作为一个电影导演的“权力感”,我们心中的贾玲依然停留在《王牌对王牌》里和沈腾嬉笑打闹的可爱女人,以及和闺蜜张小斐的“姐妹情深”——要知道,她的第一部电影作品曾在那一年长时间占据“全球票房top1”的位置,并且好几年都是全球女性导演有史以来的票房最高纪录,直到2023年才被《芭比》打破。

如果取得这样成绩的不是贾玲,而是一个脱颖而出的男导演,他在我们心中的形象可能就是那种黑底杂志封面,肩披大衣,手拿雪茄或者烟斗,皱着眉头一脸深沉看着你,再配上一行“张三,新王加冕”这样调调的标题。而换成贾玲,媒体依然执着于这样的标题:“贾玲,瘦了100斤”。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和贾玲极其相似,但我们又下意识地觉得两人完全不搭界的人——他,同样是凭借个人色彩很强的两部电影,登上了中国电影的巅峰,但依然似乎游离于“权力”二字之外,还活成了大家的表情包——这个人就是吴京。

虽然大家习惯性地把《流浪地球》《长津湖》都算作吴京的作品,但其实吴京真正自导自演的只有《战狼》两部。吴京和贾玲都是演员出身,没有特别专业导演训练但一鸣惊人的导演,他们的作品都极具个人色彩,甚至他们本人真实的气质在自己的作品中是和主角高度重合的。在人们心中,“战狼”(冷锋)就是吴京,吴京就是战狼;同样,“乐莹”就是玲,玲也把她很大一部分的思想和人格灌输在了“乐莹”身上。

他们导演的作品在艺术和情节上都是粗粝而不完美的,《战狼I》和《战狼II》是如此,《热辣滚烫》在剧本的完成度和情节的设计上也和同一档期的《第二十条》有很大差距,这也是他们俩都一直不被专业人士所看好和赞赏的原因。

但是,正是这种粗粝,让电影的气质和主旨有了一种“野兽般的直觉”,恰巧在对的时间和对的环境下一下子和广大普通观众的内心需求不谋而合——无论是战狼的“犯中华者虽远必诛”还是李焕英里重新构建的“向往的八十年代工人阶级生活”——观众有的时候需要的不仅仅是“高雅”的艺术体验,更是一种粗糙但真实的“心灵马杀鸡”。

中国电影需要张艺谋这样永远在燃烧、永远在探索的“领航员”式导演,需要陈思诚这种活儿越来越精细、票房有保障的商业片“大鳄”,需要乌尔善这种敢想敢干、永远怀揣浪漫主义情怀的导演,同样,吴京和贾玲这样粗粝而真实、用个人魅力照亮影片、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和好评的导演同样是中国电影的宝贝。

正如吴京用冷锋这个形象塑造了中国男人理想中渴望的、却长时间被电影所忽视的形象;贾玲经过《热辣滚烫》之后,也将必然成为广大中国女性追捧和向往的偶像和标杆。女性、力量和权力的连接将不仅仅是空洞的口号,它有可能成为未来不容忽视的潮流。当然,这也意味着,吴京所遭受的各种误解、冲击、诋毁和仇恨,贾玲未来也将无可回避地面对。但就像《热辣滚烫》中的乐莹追求的那样,人,不可能一直成功,但也不能因为最终不会“成功”而放弃努力——只要赢一次,就算是成功。

对于贾玲如此,对于我们每个人更是这样。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李泠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军还没撤,俄军就把这里占了”

土耳其暂停与以色列所有贸易

菲律宾称在黄岩岛已越过红线?中方回应

以色列警告美国:一旦逮捕令下发,我们就对它动手

涉及俄罗斯,美国又对中企下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