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慕麟:香港低价团出路何在?

来源:观察者网

2015-05-10 09:02

敖慕麟

敖慕麟作者

凤凰卫视新闻编辑

“五·一”小长假期间,网上一段时长4分多钟的视频让一位带团到云南旅游的女导游一下成了网络红人,准确地说是网络“黑人”。视频中,一袭白衣的女导游因不满游客消费不够,举着麦克风站在旅巴上4分钟不歇气地大骂游客“没有良心,没有德行,没有道德”,来云南“骗吃骗喝骗旅行”,“对不起神明”,“会遭报应”,还夹杂国骂,结尾用威胁命令的口吻要求游客下一站进店要买这买那,座下游客全过程没人吭气。

视频一经曝光,舆论一致谴责,网络评论大有将导游所泄的怒火还她之势。但随着事件调查展开,6日有媒体报道这名导游所带的“昆明、丽江、大理、西双版纳”旅行团是所谓“低价团”,有游客行前缴纳的团费仅1元人民币,旅游合同上写明“旅游购物团”,游客需要消费导游才能拿到相应报酬。舆论转向为揭露国内旅游市场“低价团”的乱象。导游形象有所挽回,人家也不容易。

但事件再次反转。9日同一家媒体再报道,记者采访几位当事游客,否认自己参加的是“一元团”,缴纳团费1000元至3000元不等,并且在旅游合同上没有“消费购物”的相关条款。哦,游客还是被骗了。

相信在中国参团旅游的游客中,这样的经历不在少数。有多少人旅途中没进过购物点,有多少导游没有鼓励、煽动或是忽悠购物?只不过云南这位导游“演出”太过精彩,网络传播方式又推波助澜。

“低价团”旅游模式实际普遍存在。以香港为例,在某购物网站上键入“香港旅游”,很轻易就能搜到报价在700元人民币以下深圳出发四天三夜港澳游行程(香港旅发局前主席田北俊2010年接受采访时曾透露,香港地接社两晚三天的接待,最低要500元到800元才能保本)。每日包括食宿在内,平均费用不到300港元,这样的成本即使换做在港日常生活都算低廉,何况是旅游?难道旅行社不挣钱?

行程中内地游客常去的会展中心、金紫荆广场、星光大道、浅水湾海滩、太平山顶等地不需门票。游客到此短暂停留参观,拍照,一到假日这里就人头攒动。

香港的定点购物旅游点

行程中必不可少的是到访珠宝展示中心、国际免税名表行、免税百货商场。这些商店集中在香港的红磡、土瓜湾的几条街道,实际上就是定点购物的地方。每天一辆辆大巴拖来全国各地的游客,导游给出半小时到数小时不等的时间让游客进场选购,几百平米的商场里人声嘈杂,商品主要是珠宝、首饰、手表,价格并不便宜。虽然现在强逼游客购物的现象减少,但游客有时需在购物点待够规定的时间,如果没什么要买,就只能在商店外等待。时常可以在土瓜湾的街道上看到聚集的游客,有的人甚至因疲惫而睡着。

而在食宿方面旅行社可以以较低廉的价格订到酒店房间和餐厅,但有时食宿质量会与游客期待产生差距。

购物点附近停满大巴

不愿购物的游客只能在街边等待

我很难将以上的经历与旅行常有的愉快、舒适联系在一起。很早就有人总结中国人跟团的旅行方式是上车睡觉,停车撒尿,下车拍照,回去一问,什么都不知道。而“低价团”更可能将这种低质的旅行方式发挥到极致。旅游到底是享受还是花钱买罪受?上述云南旅游团的游客在被导游这么训斥一番后还能够开心地玩耍么?而因导游逼迫购物,行程货不对版引起的争议在香港时有发生。香港社会围绕相关问题也做了很长时间的讨论。

2010年香港发生导游阿珍辱骂内地游客事件后,香港旅游市场的监管公共机构——旅游业议会出台了十项措施。其中规定“一团一导游”,意在打击零负团费旅行团中专门宰客的俗称“刀手”的导游。强制旅行社支付导游底薪;还引入计分制,违规的导游旅行社会被扣分,扣满三十分会被吊销导游证或营业执照。

政策出台后尽管曾遭业界反对,如指“一团一导游”政策延长了导游工作时间,减少带团数量影响生计,这些措施没有切中核心,解决导游收入来源问题等,但相关措施之后一直在实施。

到了2013年10月1日,内地《旅游法》开始实施,其中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导游和领队“不得诱导、欺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旅游者购物或者参加另行付费旅游项目。”内地来港旅行团团费应声上涨,定点购物店铺生意减少。旅游业界人士当时表示,新规定调节以往不合理的低团费,相信将有效提升香港的旅游形象。

“国法家规”俱备,但内地来港低价旅行团因购物起的争议事件并没有消失。今年2月,一内地旅行团投诉遭遭女导游强迫购物,须警方到场调解。而就在上个月,一名疑似女导游在旅巴上以普通话骂游客后,更将多件行李扔出车外。

“低价团”生命力何以如此强大?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管理学院教授宋海岩认为,这是大众化旅游过程中产生的必然现象,一方面部分游客收入不高,但有旅游需求,报低价团存在博弈心理,人家买了我就可以不买;另一方面目前旅游业市场竞争激烈,旅行社为先抢到游客,靠低价拉客也会组这样的“低价团”。有媒体报道形容这是“刀尖上削下来的利润”。宋海岩介绍说,“低价团”模式欧美国家过去也有,但现在主要存在于中国和泰国。他认为随着市场的逐步发展成熟,这种现象才会减少消失。而旅行中发现争议冲突的风险不能完全让企业(旅行社或导游)来承担,顾客应该有心理准备。

中国旅游市场的乱象不会因为曝光一个视频就变得规范,“低价团”仍有市场。参加“低价团”的游客,有一部分旅游经验不丰富,纯粹受低价吸引误导。根据媒体报道,上述云南团有游客报名时特地询问是否为购物团,旅行社称不会强逼购物,旅行社涉嫌欺诈。当然也有部分游客明知团费不够支付旅行成本,抱着贪便宜心态而来,或许多多少少也有了被“潜规则”的心理准备。

“低价团”旅行劳累、受气,作为游客也等于付出了一定成本,如果“想开些”,将这部分成本转换为团费,追求相对更高质量的旅游,或许是条解决之道。当然这笔账不是人人都这么算,但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如经历像云南导游辱骂乘客这样的事件,游客下次还会仅为了便宜而报“低价团”吗?恐怕会考量考量。曝光“低价团”这样旅游市场质量欠缺产品的面目,吸取教训积累经验,转变旅游心态,这也许就算是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交出的学费吧。

“低价团”或许是特定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但在香港,恐怕不能靠旅游业者与游客通过博弈,自动达成平衡。特别是在香港旅游中的一些乱象已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借以隔膜内地与香港民众时,袖手旁观显然不是上策,只会给他们提供更多“弹药”。既然已有法律法规,还是应该严格依法处理。通过内地与香港政府、行业机构的良性互动,树立香港业界与内地游客的新形象;通过政府间的合作,希望在某种程度上促进民间的了解与互谅。

责任编辑:陈轩甫
香港 旅游 低价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中俄发表联合声明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会见记者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

习近平举行仪式欢迎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

俄罗斯总统普京抵达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