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中国总编辑:中国民众的受害者心态

来源:BBC中文网

2016-08-30 07:18

BBC

BBC作者

英国广播公司

【昨日,BBC中国总编辑凯瑞·格雷西(Carrie Gracie)女士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里约奥运:中国民众的受害者心态”。她作为一位驻华30年的BBC“资深记者”和“中国总编辑”,以“专业”视角“深度”解读了中国人的“奥运受迫害妄想症”,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独具“创意”地联系到南海仲裁等问题,并将“中国人不会反思”的原因归结于“中国缺少言论自由”。】

里约奥运会赛程过半,中国的爱国者抱怨连连。

一项民意调查显示,80%以上的中国人认为里约奥运会的裁判对中国有偏见

首先,很多中国观众认为,奥运会裁判对中国运动员不公。在所有奥运会场馆使用的中国国旗都不正规,上面的小五星的角度不对。

在一场比赛中,中国和美国的运动员并列铜牌,但升旗时中国国旗处于美国国旗下方。分别来自澳大利亚和法国的两名游泳选手指控中国运动员使用禁药,并拒绝向其道歉。

中国观众抱怨,中国体操选手“被黑”,中国举重选手“被黑”,中国游泳选手也“被黑”。

中国沙滩排球队也差点“被黑”,靠选手们勇敢面对“欺负人”的瑞士队才赢得比赛(你没看错,一个8百万人口的小国欺负了一个人口14亿,比自己多出175倍的国家)。

这种臆想的根源是什么呢?

在里约奥运会的第一天,中国中央电视台在微博上发文说:“当我们的心态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懂得欣赏比赛,能坦然地为对手鼓掌,凸显的是大国的自信和包容。”

但愿如此。

中国运动员在国际舞台上赢得金牌和荣耀

从表面上看,中国公众有足够的理由去展示“自信和包容”。中国运动员在国际舞台上赢得许多金牌和荣耀,同时,中国的政治领袖正准备在杭州欢迎参加G20峰会的大国领导人。

但是,央视如果相信“自信和包容”应该成为奥运会的主旋律,那么它确实需要努力把这种精神传达给观众。

一项民意调查显示,80%以上的中国人认为里约奥运会的裁判员对中国有偏见,只有16%的人认为其他国家和中国一样可能遭受误判。

上周四晚,官方《中国青年报》发表评论,试图扭转这种大众心态。评论指出:“纵观现代奥运百年历史,误判的争议此起彼伏……不仅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也都有遭遇不公裁判的时候。”因此,“对于误判,不加区分地认为全都是‘别有用心’,就有点情绪化了。”

但是,中国的官方媒体实在不应该去责怪别人,因为中国民众的受害者心态就是它们制造出来的。

“裁决无效”

奥运会开幕前一个月,设在荷兰海牙的常设仲裁法院作出裁决,认为中国对南海海域没有“历史权利”。中国官方发动舆论攻势,公开表达愤怒。这种愤怒至今仍然影响着民众的情绪。

“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这是南海仲裁结果发布后在微博上流传的一张图片

当时的主流论点是,这个国际法裁决与中国的立场不同,因此无效。仲裁庭法官要么愚蠢,要么收了对方的钱,甚至可能二者兼有。

如果中国政府可以选择性地对待国际法裁决,那么中国民众采用同样原则对待体育裁判,又有什么值得惊讶的呢?

就在奥运会前,网民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官方支持的网络视频,让中国民众警惕西方搞垮中国、把中国变成第二个叙利亚的巨大阴谋。

如果有外国人在里约奥运会上阴谋搞垮中国,他们真的是太失败了。到记者发稿时为止,中国金牌总数并列第二。中国队只在2008北京奥运时获得过奖牌总数第一。要说里约奥运的裁判有特别针对中国的偏见,恐怕有点牵强。

诚实、热情、自然

责怪外国裁判也有一个好处——降低中国观众的期望值,可以缓解中国运动员肩头的巨大压力。

中国奥运“粉丝”们热衷于在社交媒体上转发有关中国奥运选手的信息

但还是有中国运动员因表现不佳而含泪向国家道歉,也有运动员将奖牌献给国家。比如举重选手龙清泉在获得金牌后说:“感谢祖国!这一份力量是祖国给我的。”

不过,最触动民众心灵的运动员却不是这种类型。

中国游泳选手傅园慧得到铜牌就表示大喜过望,还说没拿到银牌“可能是我的手太短了吧”。她没有埋怨对手玩心理战术,也没有责怪裁判针对中国的偏见。她说训练太苦,“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

诚实、热情、自然——中国真应该鼓励更多的运动员像傅园慧一样“做自己”。

傅园慧得到铜牌,在颁奖台上绽放满意的笑容

与傅园慧对比,另一位游泳选手孙杨则把自己放置在了软实力天平的另一端。

澳大利亚选手霍顿指控孙杨服用禁药,引发一场纷争。中国多数人认为,霍顿的行为粗鲁,而且对孙杨不公平。

我对此难以做出评判。但确实有好几个国家的运动员和教练都对孙杨不满,因为孙杨多次在赛前热身训练中与其他选手发生摩擦。

自从霍顿发表上述言论之后,官媒《环球时报》称澳大利亚“处在各种文明的边缘地带”,曾是“越洋监狱”。中国社交媒体上对霍顿的辱骂更是不堪入耳,他被说成是“毒蛇”、“种族主义者”,等等等等。

获得金牌的澳大利亚选手霍顿(中)和获银牌的孙杨(右)站在领奖台上

羊群心理?

中国的体育迷为什么会那么感情用事呢?为什么他们的意见那么统一,而不是有一系列不同的观点?

应该指出,中国运动员艰苦训练,是值得尊重的。也应该指出,中国为打击禁药做出了长期而艰难的努力。

但是,为什么中国很少有人愿意提及中国国家游泳队过去服用禁药的历史,以及孙杨本人的不良纪录?上周五媒体报道,中国游泳选手陈欣怡奥运会药检呈阳性,这也许会促使中国开始自省。

如果在禁药问题上都不能自省,那么还有什么希望让中国在更危险的国际争端上反思自己的立场?

我认为,从最深层的角度讲,这与中国缺少言论自由有关。在奥运话题上的从众心理和在南海争议上的羊群心态是相通的。

南中国海是重要的航运路线,也是附近各国居民的重要渔场

海牙仲裁结果公布后,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发表联合声明,要求中国遵守国际法,尊重航行自由。中国对此表示愤怒。

官方的宣传机器开足马力,以激起民众对相关国家的愤怒。就在上个月底,《环球时报》把澳大利亚叫成“纸猫”,并警告,如果澳大利亚“来南海蹚浑水”,就将成为“中国进行警告、敲打的合适对象”。

自那以后,澳大利亚和越南都遭受到严重的网络攻击,日本则抗议中国海警船和渔船船队进入日本控制的争议海域。

韩国因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而受到中国的经济惩罚。菲律宾代表队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出场时,中国央视解说员沉默以对,根本没提该国的名字。

中国媒体和网民十分关注孙杨的表现

在这重重的敌对气氛之下,不难理解中国民众为什么会抱着那么重的受害者情结来看待一场体育盛会,为什么会处处提防对手的反华阴谋。

可能傅园慧可以用她的经历为依据,为参加里约奥运会的中国代表队(以及所有其他代表队)订立一个“三不”原则:失败时不要输不起;不要陷入偏执的群体思维;不要对国际规则挑挑拣拣。中国加油!

责任编辑:周顺子
里约奥运会 BBC 奥运金牌 金牌论 孙杨 南海仲裁案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