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广灿:“印度制造”,越来越魔怔
来源:公众号“南亚研究通讯”
2024-11-28 08:47
【文/白广灿】
大家可能多多少少都听说了中国手机企业这些年在印度的遭遇。抄家抓人、冻结资产、指控偷税漏税、认定转移资产……印度政府的各种操作层出不穷。
其中,印度给vivo的罪名最多,下手也最狠,包括但不限于逮捕vivo印度代理商,低价收购vivo在印度的股权,近期又指控vivo“未经批准通过分销商转移资产”——据报道,这批转移的资产规模高达7000亿卢比。
很多人都会问:印度不是说吸引外资、发展印度制造吗?那为什么又突然出来迫害外资?我只能说:现在的印度制造简直越来越魔怔。
“印度制造”标语 资料图:印媒
从印度中央政府角度看,打压这些企业的主要目的,一是通过打压这些头部企业,逼迫他们吸引更多配套企业到印度来,完成印度本土化生产,二是加速印度国内企业对这些中资企业的收购,完成印度资本化控制。
目前,印度手机制造业主要是组装,大部分核心零部件依旧依赖进口,主要来自东亚地区中日韩和我国的台湾地区。
印度本土企业在整个印度手机行业的产值贡献率大致在15%左右,大都是比较外围部件的生产,包括充电器(2.4%)、充电线(0.06%)、麦克风和扬声器(0.6%)、电池(5.7%)、少量的摄像头(2.5%)和外壳(1.6%)等部件,以及PCBA板的组装(2.1%)。
居于产业价值核心的CPU、GPU、内存、存储、辅助芯片、电源管理芯片、显示屏等,都没有在印度制造。就连一些非核心零部件生产制造也并非完全印度本土化,如印度在本土有线耳机生产领域也只有60%的国产化率,在麦克风和接收器方面的国产化率更是只有2%。
小米的印度高管也曾提到,目前整个印度手机配套产业链,只有手机充电头(95%)和充电线(80%)由印度本土企业制造,其核心零部件,包括占手机成本40%-45%的PCB板及所需核心套件,仍需要从中、日、韩和我国台湾地区进口。
当初很多手机制造厂商来印度生产,主要是三个背景:一是国内手机制造业越来越卷,利润率越来越低,很多企业都喜欢出海;二是,印度国内人均收入上升很快,越来越多的人达到了智能手机的消费标准;这时候,莫迪把手机成品进口关税大幅度提高,然后稍微给点投资、土地方面的优惠,很多企业为了占据印度市场,纷纷去印度投资设厂。莫迪在手机行业是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根子上还是利用了时代的风口。
不过印度人并不满足于此,现在的印度人想学中国制造业,沿着供应链一点点地向上吃,让更多的手机零配件配套企业去印度投资,最后把整个产业链都占据住。
不是说这种想法不正确,而是没有抓住核心问题。发展制造业的核心在于,要有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土壤,印度人把国内道路修好,提供更多电信基站,供应充足电力,培训更多熟练技工,提高人民群众收入,同时各类行政审批的效率提高一些,这样就会逐步压缩整个行业的运行成本。要想超过中国,就要把整套运行成本做得比中国还要低,这么做才是正道。
但是印度缺少这种土壤,培育不出来这么多本土企业,只能是利用中印关系急转直下后,中资企业在印度成为了政治贱民的背景,对在印中资企业进行各种强行收购,这完全是强行移植和揠苗助长。
小米在印度的手机工厂 资料图:印媒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印度第一个较大规模的产业政策——生产激励计划(Production Linked Incentive schemes in India,简称PLI)。PLI原计划中对芯片制造行业有补贴:外国芯片生产公司可以在印度设厂,但是当时的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特地要求,这个芯片是先进制程,而且是制程越高,享受的补贴比例越高,最高可以达到50%。
然而在印度生产的手机根本用不到多少先进制程的芯片,因为印度组装的手机都非常地廉价。以2024年第二季度为例,印度国内智能手机销售,200美元以下的手机占比58%,200-400美元手机占比30%,400美元以上的中高端手机不到12%,而且中高端市场这两年还在萎缩。你说印度人现在需要这么多先进制程的芯片吗?不需要的。
当前芯片需求的大头也不是什么先进制程,而是很多成熟制程的芯片,如28nm、45nm的汽车芯片。
那莫迪当时为什么这么搞?
其实,不是莫迪想要这么搞,而是莫迪手下的人要这么搞。因为当时美国人在卡7nm及以上的先进制程,生产这种芯片意味着本国芯片产业达到了世界领先标准,首先就很有面子;其次,也符合莫迪一贯的吹嘘宣传政策。但是,至于印度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制程,则是个次要话题。虽然这个差异化补贴的政策到最后统一补贴比例了,但也能从政策的初始制定时,看到这种不切实际的情况。
PLI计划中的某些行业有着明显拉拢一些政治势力的作用,比如无人机产业补贴。在2019年印度国家转型委员会制定PLI计划之初,内定的是只有三个行业,到2020年底时陆陆续续增加到13个,但是都没有无人机行业。直到2021年9月才将无人机行业加入PLI。
是因为无人机很重要才加入的吗?是,也不是。
印度的无人机产业划归民航部管辖,当时的民航部长是来自中央邦的乔蒂拉迪特亚·辛迪亚。辛迪亚原本是国大党成员,后来与拉胡尔·甘地因为人事的关系闹翻了,在2020年带着二十几个中央邦议会议员脱离国大党,加入印人党。之后,印人党在邦议会中的席位占据多数,然后印人党在中央邦执政上台了。
当时辛迪亚给莫迪和沙阿提出了自己反水的条件,起码是个联邦院议员,以及一个政府部长职位。在他反水后的三个月,他成功当选联邦院议员。在2021年7月的时候,莫迪大幅度调整了政府部门成员,辛迪亚又成为了民航部长。而在两个月后,无人机行业被纳入到PLI计划中。很难说这里没有直接拉拢辛迪亚这一派政治势力的因素。
之后印度民航部的操作更离谱,2022年2月时宣布,无人机太重要了,必须要印度本土生产,以后印度不再需要进口无人机了。
要知道,在2020年PLI计划之前,印度本土只有三四家靠组装为主的无人机初创企业。2020年后,印度国内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很多无人机公司,但都是零配件组装厂。印度民航部这么操作,其实是拿着印度制造当由头,卡住无人机的国产化标准——说你是,那就是,不是也是;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这些印度无人机企业想要搞零配件进口,然后贴牌印度制造卖出去,就得看这帮人的脸色。这与其说是扶持印度本土企业,不如说是为了拉拢一些政治派别而有意在制造一些寻租通道。
乔蒂拉迪特亚·M·辛迪亚(Jyotiraditya M. Scindia),曾任印度民航部、钢铁部部长,现任印度通信部、东北地区发展部部长 资料图:印媒
与此类似的,还有PLI中的食品加工补贴。
当时担任食品加工工业部长的先是旁遮普邦最高阿卡利党的考尔·巴达尔。最高阿卡利党过去一直是印人党在旁邦的主要盟友,但是在废除农业法后,考尔·巴达尔感觉自己受到了背刺,之后就退出了政府,由辛格·托马尔暂时接替。
之后就是比哈尔邦人民力量党党魁的维拉斯·帕斯旺的弟弟库马尔·帕拉斯。维拉斯·帕斯旺这人在比哈尔邦的贱民群体中有很高的威望,并与当时比哈尔邦的执政党人民党联合派是死对头。而人民党联合派在比哈尔邦时而与印人党结盟,时而又联合其他政党执政反对印人党,印人党需要帕斯旺在比哈尔邦内部来制衡人民党联合派。至于这个人民力量党会不会趁机捞一把,就不得而知了。
印度并不是一个富裕国家,政府财政能力有限,应该把财政力量集中到少数几个行业,要么是补贴少有的几个优势产业,比如手机制造和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让比较优势更具优势,要么是补贴新兴的战略产业,比如锂电池和光伏产业,维持国家战略经济安全。
PLI最初划定的三个主要行业——电子产业(后分为电子制造和IT硬件制造)、机械(车辆及零配件)、锂电池(后改为新能源,包括光伏)——恰恰是针对上述两大痛点。但到目前,三个主要行业所占有的补贴比例,最后只有不到65%。
也就是说,印度人的第一个较大规模的产业补贴计划,因为这种国内政治斗争的关系,效率起码降低了1/3以上。再加上这些党派和政治人物的从中抽成,这个效率只会是更低。如果一直这么下去,印度制造只能制造个鬼。
这时候再回过头来看印度人搞在印中资手机企业的逻辑就很明白了:
印度本身缺少发展制造业的土壤,好不容易来了个手机组装业,也因为没有在印度本土的产业链条,成为了无根产业。印度人想搞产业补贴计划,却因为内部政治斗争和政治生态环境而效率低下。同时,印度手机制造业面临中国及其他东南亚国家手机制造业的竞争,产业扶持下的政策效果并不明显。最后,因为边境冲突的缘故导致中资企业在印度成了政治贱民,上去踩两脚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印度高层不论是出于什么样的利益关系和心理动机,对中资企业采取各种下三滥的手段,要么是强迫中资企业利用自身影响力,逼迫配套厂商在印度本土设厂,要么是用各种理由对中资企业进行强行收购,完成彻底控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既然印度人把事情做绝了,也不怪中资企业做一些让印度人看着很滑头的事情。
话说回来,面对下面的人各种打压中资,莫迪既不能说他们在胡搞八搞,也不方便出台一些政策给这种蛮干降温。因为下面的人会想,他们把整个手机制造企业都强行收购了,自然也是印度制造。怎么?你莫迪还想反对印度制造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