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姆·布特尔:印度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不是世界强国

来源:观察者网

2021-07-03 08:40

比姆·布特尔

比姆·布特尔作者

尼泊尔特里布万大学访问学者、《亚洲时报》专栏作者

【文/比姆·布特尔 译/陈露】

在纳伦德拉·莫迪政府抗击的第二波新冠疫情浪潮遭遇惨败,且这一浪潮还由于德尔塔(Delta)毒株而加剧后,西方媒体、智库和学术界再次将注意力转向印度。

在此之前,西方一直预测印度是美国遏制中国经济和战略影响力的关键伙伴。

2016年8月,印度和美国签署了《后勤交换协议备忘录》,随后又签署了一系列的基础性合作协议。唐纳德·特朗普的第一任国务卿雷克斯·蒂勒森将美国的这套战略称为“贯穿整个21世纪的计划伙伴关系”。

但现在,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正在被西方世界斥为其遏制中国的不合格伙伴。西方现在重新关注印度是因为西方的战略家认识到,他们把印度塑造成一个全球内的重要参与角色是错误的。他们开始意识到印度对其实力和战略存在幻想。而他们犯了一个错误,就是误判了印度的真实位置。

去年的10月20日,我在《亚洲时报》上写了一篇文章,题为《印度只是无名小卒,否认这点也没用》。有一千多名来自印度的印度人和印度侨民给我发来了侮辱和谩骂的邮件。不过我并没有因此感到受伤。相反,这些邮件只是让我觉得好笑,我为那些发邮件的人感到可悲。

我的印度国内外的一些印度学者朋友也对我的文章表达了不满。他们说他们觉得我对他们国家的描述太过了。

印度在最新一波疫情中受到沉重打击 视频截图

然而,我对印度的评论并非毫无根据。在尼泊尔南亚中心(一个位于加德满都的南亚智库)工作期间,我得以非常近距离地观察南亚。

我对贸易、技术、经济、政治、文化、宗教、人口、民主、人权、国际关系、外交以及印度和其他南亚国家的战略都有相当的了解。我也有很多机会去观察印度人的心理。

我曾经和我的印度朋友们说看着吧,我对印度的认知迟早会被证明是正确的。

印度政治领导人、高级官僚、外交官、智囊团、记者和学者对印度在全球舞台上如何发挥作用的看法令我感觉十分惊讶。我过去一直认为他们沉浸在一种脱离实际的幻想中。

我现在意识到了,他们想象中的“印度大国”与印度在全球舞台上的实际经济和战略地位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在和我的印度朋友交流中,我一直都劝告他们不要相信那些“极其聪明”的领导人和高级官僚所说的无根据的话。我一直坚持我的主张:“印度在世界上只是无名小卒”。在听到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的许多印度朋友都十分生气。

印度抗击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大失败,暴露了其弱点。西方此前有一种误解,认为印度正在发展,可以成为全球中的一个重要参与者,并且有助于对抗中国。然而,这场疫情让西方打消了这种幻想。

让我们回顾下一些事实。在南亚国家中,印度在2020年全球饥饿指数排行榜中处于垫底位置。印度甚至落后于刚果、埃塞俄比亚和安哥拉等一些真正挨饿的国家。

五分之一的印度人每月的收入仍低于37.50美元,而88.87%的人口,也就是大约九成,月收入仍低于165美元。

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参与经济活动。在13.6亿人口中,只有1460万人在2018/2019 财年有应缴税收入——印度的应缴税收入标准高于6750 美元。

只有460万印度人的收入超过 100 万印度卢比,略低于 13,500 美元。

印度的城市人口,也就是西方人眼中的印度,只占了印度总人口的35%左右。而印度65%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印度的乡村与外界眼里的印度截然不同。

尽管印度在1991年7月就开始了经济改革,但直到2019年它才发展成为一个具有2.5万亿美元规模的经济体。在2019年人民院选举活动中,莫迪政府提出了到2024年创建5万亿美元经济体的口号。但印度成为5万亿美元经济体的雄心壮志,即使到2030年也不太可能实现。

去年3月中国爆发新型冠状病毒后,有一种过分夸大的言论,坚持认为在中国的制造商们将会迁往印度。但是,国际制造业公司并没有任何依据和理由从中国迁往印度。我去年在《亚洲时报》上发表文章已经解释了为什么制造业公司不会从中国迁往印度。

因此,我想再次强调,就像过去一样,印度以前在世界范围内并非强国。现在,印度在世界上依旧没有强大力量。而在遥远的将来,印度也不会是世界上的强大国家。

谎称印度在正常时期成为vishwaguru(世界导师)或全球经济强国是没有意义的。当然,印度也没有可能在这一危机中表现出足够强大的领导能力。

印度总理莫迪在世界政治中被视为全球领袖,这是因为他的外交部长苏杰生实行亲西方的外交政策。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其中国战略中试图利用印度作为代理人,给美国选民留下他将遏制中国的印象。特朗普曾计划利用莫迪来帮助他在2020年11月3日的总统选举中连任,但他失败了。可是莫迪患上了一种错觉,认为特朗普真的把他当成了全球领导人。

2020年2月初,特朗普在总统任内首次访问印度。图自新华网

美国的战略家们很清楚,印度的政治领导人和政府高级官员具有狄俄尼索斯的人格特征。

美国心理人类学家露丝·富尔顿·本尼迪克特说,人类有两种类型的人格特征。第一种是阿波罗类型,第二种是狄俄尼索斯类型。阿波罗类型的人不追求地位,不喜欢担任领导角色。然而,狄俄尼索斯类型的人寻求比他/她应得的更高的地位。

由于印度的政治领导人普遍具有狄俄尼索斯式的人格特征,他们追求的地位超过了他们在现实中的实际地位,印度人民于是开始相信他们可以在重新平衡美国和中国的力量对比中发挥作用。

在西方国家,媒体对印度没能控制新冠病毒的相关报道给印度带来很大影响。首先,西方国家已经得出结论,印度无法扮演他们希望印度扮演的角色。

西方国家已经意识到,如果因为印度而对中国产生任何误判,这将会让美国付出沉重的代价,而是否会有误判取决于印度。《金融时报》最近发表的一篇报道就是一个例子。那些昨天还重视印度作用的人似乎开始注意到,现在印度已经没有可以发挥的作用了。

拜登政府现在似乎正在努力重新制定对中国的政策。最近,《金融时报》引用了在参议院拨款委员会的听证会上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的一段话“我认为中国正在试图发展真正的、严肃的军事行动能力,通过军事手段夺取整个台湾岛,如果他们想这样做,还有一段路要走”。

同样,伯尼·桑德斯最近在《外交事务》发表了一篇文章,文中呼吁改变美国对中国的政策。因此,美国希望改变对中国的政策。

即使在印度国内,一些学者、负责任的记者和智囊团也得出结论,印度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并非强国,在不久的将来也依旧如此。最近,坎蒂·巴杰派出版了《印度与中国:为什么他们不是朋友》一书,在接受印度资深记者卡兰·塔帕尔关于此书的采访时,坎蒂·巴杰派也承认了这一事实。

那么,印度在世界上的实际地位是什么?

莫迪领导下的印度所处的阶段,与我去年在《亚洲时报》上发表的文章中所说的情况相同。我写道:“有一句非常流行的印地语谚语‘Dhobi ka kutta, na Ghar ka na ghat ka’,我们可以把它翻译成‘一个在任何地方都得不到支持的人’。”

莫迪把所有的鸡蛋放在美国的篮子里,在将来需要的时候他就找不到会帮助印度的朋友。

(观察者网陈露译自《亚洲时报》)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由冠群
七国集团 民主体制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

巴总理召开紧急会议,“事关在巴中国公民”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