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风:表情包?祖宗们早都玩过啦

来源:观察者网综合

2016-07-20 07:31

泊风

泊风作者

历史科班生,自由撰稿人

这两天,正儿八经的“黄河与长江流域商代青铜文明展”因为一件国宝级文物的照片红了。这件↓↓↓“大禾人面纹方鼎”极具辨识度的脸状纹饰,简直是表情包的好苗子啊。

大禾人面纹方鼎

专家从鼎上几字纹、人面纹、鸟爪状双臂纹上分析出这尊方鼎其实是在象征性地刻画商代巫师的作法情况。但网友脑洞一开,就联想到了英国动画片《火车头托马斯与他的朋友们》里的火车头,一模一样!

高高在上的文物能这样为人所知,专家应该欣慰才是。翻翻文物照片,像“大禾人面方鼎”这样带有“表情包”属性的文物,在中国历史上可不在少数。

青铜器:笑而不语

人们对青铜器和中国商周朝总有着庄严肃穆、诡谲神秘的刻板印象。可其实呢,我们的祖先也是活泼开朗滴……

目雷纹方内铜钺

这件青铜器被称作“目雷纹方内铜钺”,是目前发现的最重的商代铜钺,也是中国现存最早采用“错金属工艺”的商代器物之一,为商后期文物,现藏江西省博物馆。

不过千年过后的今天,回头再看这铁(铜)齿铜牙的时候,倒是让人多了几分不一样的感受……

钺体中部形近嘴角略翘的大咧口,露出2排13颗利齿。对于为何会有这样的花纹出现?学者们挖空心思也没想好,不过有几个胆子大的文献学家根据甲骨文推测,这可能与江西地区的“虎方国”有关。虎方国崇拜老虎,那么“目雷纹方内铜钺”的“牙齿”很可能对应的就是老虎的牙齿。

表情搞笑的青铜器可不只这么一件,中国国家博物馆里的“兽面纹铜钺”表示不服。

兽面纹铜钺

这件铜钺两面均透雕着张口怒目的人面形,眉、目、耳、鼻、口均呈突起状。

在西方,权杖是权力的象征,在中国商周时期,钺也是权力的象征。这件“兽面铜纹钺”可能是“亚醜”族老大的宝贝。就这个表情来说,“亚醜”族族人的精神面貌,应该不会太严肃……

以上三个似乎在微微发笑的青铜文物,是青铜铙(náo),是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打击乐器之一。

它们自带的微笑表情是一种叫“饕餮纹”的花纹。“饕餮纹”和我们现在说的“饕餮”兽其实没什么关系。按照注明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的说法:饕餮纹是一些动物的抽象纹样,这些动物纹样隐藏着古人希望与神沟通的愿望。

所以铜铙呈现出的表情,可能是古人期待与神灵沟通露出的虔诚笑脸。

三星堆遗址中,最典型的文物之一便是带有典型三星堆特色的人头面具。

这个面具图案业已成为中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图案之一,可惜纹饰含义至今仍不可考。因为三星堆作为古蜀地区的独立文化,很难在中原传世文献中找到它的影子,更不要说去解读面具图案的意义了。不过它独特的美感,倒是并不需要太多解读就能感受得到。

尤其是它与世界文明融合的特点……

三星堆人头面具撞脸德国球员厄齐尔

陶俑:死了都要嗨

陶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品中一个重要的分支,陶俑多为“明器”,也就是墓葬主人的随葬品。常常拍出高价的唐三彩,也是随葬品的一种。嗯……希望大家下次在别人家看到唐三彩时,能有好心情。

陶俑的出现可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战国时期,以活人殉葬的方式逐渐衰落,陶俑便逐渐替代了殉人陪葬。就是说,有了陶俑以后,活人就再也不用倒在墓地中啦。

和现代人提起殉葬品时,寂灭严肃的气氛不同。在古人的观念里,死是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过了那扇门以后,该开心还是得开心……

比如↓↓↓

击鼓说唱俑

这尊陶俑全名为“击鼓说唱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东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陶俑之一,可是经常出现在历史课本中的。

这件陶俑反映的是东汉时期的俳优,也就是会说学逗唱的弄臣。这个工种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主要的工作就是换着法子哄老大开心。当然,一些有追求的俳优也会利用他们的特殊身份,讽谏君王。当年,秦始皇打算造个动物园,他的俳优就说:“造啊!造啊!敌人打进来,我们就把麋鹿放出去顶死敌人!”秦始皇一听觉得不对劲,就不造动物园了。

看了文艺表演,没有美人在侧怎么办?当然要有陪葬的女俑。不同时期的女俑也受到那个时代审美的影响。“以肥为美”的唐代审美观,在女俑身上展现出悖于传统瘦削之美的魅力,但仅不逊色于所谓的苗条和骨感,而且更具生命力和朝气。

这种审美有着丰厚的物质基础,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社会安定。哪个姑娘要是在盛唐时候瘦了吧唧的,那准是嫁不了好人家的。

肥则肥矣,为什么表情都那么凝重?这和中、晚唐的时代变化是密切相关的。当时佛教影响逐渐扩大,慈祥、宁静、双目微闭等佛教造像艺术特点便在陶俑中显现了出来。

另一方面随着儒家文化的发展,静美、安宁的“贤女”形象不断地被士大夫们以绘画、诗文塑造出来。晚唐时日渐低糜的社会氛围也难以重复初唐、中唐开拓进取的磅礴气势,骑马、蹴鞠、女扮男装的女俑形象渐渐稀少,随葬女俑的形象慢慢开始单一,甚至神态、相貌都开始变得相似。

佛像:接地气的神仙

宗教信仰在中国的发展并不如欧洲那样有着不可亵渎的体系和仪式。比如民间信仰灶王爷,多少也是个神仙,可老百姓觉得拿糖瓜就能把他老人家哄住。能在中国落脚的信仰,最后大多都发展得很亲民。

佛教也是这样,在与犍陀罗、笈多、儒、道等多种文化的交互中,不少佛像即带着外来文明的影子,同时也保存了中国文化的印(风)记(趣)。

例如文殊菩萨,他的固定动作就是胯下骑着青狮或右手拿着宝剑。

这对“明代三彩菩萨坐”是国家文物局在财政部的支持下使用“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征购的海外遗珍。两尊菩萨的完整性、对称性使他们在回国后马上成为了国家博物馆佛像艺术馆的典藏文物。

在典籍中记载,文殊菩萨骑的是一头青狮子,希望虎虎生威的狮吼能够震慑魔怨。

在《西游记》里这顽皮的青狮子在南天门前变化法身,唬得众天兵不敢交锋,并关了南天门,一口曾吞十万兵,之后在狮驼岭为王,他与白象、大鹏两个妖怪结拜,打算一起抓了唐僧吃肉。长这样↓↓↓

在电视剧中,就算这青狮不能震慑魔怨,多少也能半夜吓人一跳了。

但这两尊菩萨胯下的狮子,似乎离震慑魔怨还有一点点距离。

再说到文殊菩萨本身,下面这尊文殊菩萨造像,头戴五佛冠,上身袒露,饰项圈、璎珞,下身着裙,帔帛自双肩垂下。左手牵莲枝,结跏趺坐于莲座上。上扬的冠带与帔帛系结的方式,十分具有汉地造像的特点,一些网友调侃说他的宝剑使文殊菩萨“温而不厉”、“威而不猛”的个人形象展露无遗。

当然,对于文殊菩萨来说,无论摆出怎样的造型出来,他英武过人的神韵是不会变的!

一尊不断再拍卖会上出现,却从来没卖出去且还没了剑的文殊菩萨

罗曼·罗兰曾经提到文学的意义在于读者理解,而不光是文本本身。从这个逻辑来说,文物的意义除却它自身的历史价值外,还存在于观赏者那里,学者的专业解读也好,当下流行的表情包也好,怎样对文物解读其实不存在优劣之分,重要的是那些历经千年或百年的文物,在时下还焕发着新的生机。

六翼天使luna解读:
最后一张图,腐味儿弥漫……嚯嚯……nice!!!

西晋对书俑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马密坤
青铜 陶人 考古 宗教 表情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内塔尼亚胡警告布林肯:以色列不会接受

“这是美国自信心下降的表现”

“美国没料到遇上中国这样的对手,出现战略失误”

“美国搞的鬼,针对中国”

福建舰今日首次海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