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钧:网络语言是语言长河中的一条重要支流

来源:光明网-光明观察

2010-12-22 13:45

我们所使用的语言,并非凝滞不动的,而是沿着历史的长河不断地流动和变化。同时,历史长河中的每个阶段,还都会有意无意地在流经的语言中烙上这个时代特有的烙印。当历史长河流到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后半期,语言中被注入了一种叫做“网络语言”的新的时代符号。

在网上搜寻“网络语言”的定义,“百度百科”告诉我们: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这个定义不能说不对,但对语言的类别划分得太粗疏。再划分得细一点,当代中国社会所用的语言大概会有这么几类:一是官方语言,一般用于党政机关对外公布或内部沟通的正式文件中;二是媒体语言,主要是指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常用的语言;三是公众语言,应该是指社会大众进行一般沟通交流的语言;四是专业术语,用于学术领域的进行互动乃至自娱自乐的语言;五是网络语言,一般认为是新新人类或网虫们在因特网上聊天时使用的语言。当然,也许还可以分得更细一些,限于篇幅,先止步于此。

以上的分类有个特点,就是这些语言类别之间并没有“Yes or no”的严格界限,他们之间的边缘常常是模糊的,可以相互浸淫渗透的。但尽管如此,在一篇可读的文章中,语言风格应该还是基本统一的,而且可以轻而易举地加以判断。譬如,用官方语言写就的党政机关的正式文件,到了媒体上就常常要“解读”,这就可以充分说明两种语言的差别。另外,平面媒体的新闻稿、评论稿中也常常会用一些网络语言,以示“新潮”。前不久,《人民日报》的评论在标题上用了“给力”一词,引起网络上评论如潮。但媒体上肯定不会通篇使用网络语言,基本上还是以新闻语言撰写。

通常的解释,认为网络语言是新新人类或网虫们在因特网上聊天时使用的语言。有研究者将网络语言的形式归为数字化、符号化、字母化等等,断言其来源是因为要跟上网上聊天时文字输入的速度对语言文字加以简化而产生的。这种说法,是对前几年网络语言使用情况的概括。近两年来,网络语言又有了新的发展,一些新词乃至短语实际上代表的是一种社会情绪。譬如:“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表现的是对物价上涨的不满;“我爸是李刚”,表现的是对“官二代”的鄙视,等等。

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互动性等等的特点,使网络上的语言文字的创意得到不受拘束、无限发展的广阔空间。社会上一些侵犯公众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事件,一经媒体披露,常常会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并遭到抨击。在传播过程中,便会有“好事者”搞笑地用新词或短语将其概括。这些代表着某种社会情绪的“关键词”,在一段时间内会得到社会的共鸣并被广泛使用,甚至造成一种泛滥的印象。就其社会功能而言,这显然是公众情绪得到宣泄的一个“出气口”。

但是,一些“正统”的官员或学者,对此总是看不惯,总想把所有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都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框之中。有的学者撰文批评网络语言不规范,有的地方政府要立法进行封杀,不一而足。

历史地看问题,一个时代的语言总是在当时的社会脉络中通过约定俗成而进行扬弃的。有生命力的语言,自然会长久地存留、广泛地传播;没有生命力的语言,时间一长,自然就会销声匿迹。

中国的语言,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历经千变万化。近代史上,从文言文到白话文的转变,乃是语言文字最大的社会变迁。但上个世纪前半期的白话文,与后半期的普通话,又有了很大的变化。2006年第一次到台湾访问,那里讲国语的老师谈起大陆普通话,以为有点粗鄙。他们认为,因为改革开放以前大陆干部文化素质不高,所以将很多方言俚语带进了正式的官方文件中。我们司空见惯的“搞”、“抓”等一些常用的动词,在他们看来很搞笑。但不过几年, “蓝”、 “绿”两营为争取选票,竞相改变语言风格以求“亲民”,几年间更变得粗俗不堪。

在语言文字的变化中,当然也会出现“快餐”现象。有些现在流行的“网络语言”,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脉络的变化,慢慢地被遗忘、被淘汰。譬如“周老虎”一词,前些年随处可见。但随着这个造假事件逐渐被社会淡忘,“周老虎”一词也不那么常见了。2010年,又有报道出现“华南虎”,“周老虎”再次被提起,但已经不具当年的冲击力。

如果对包括网络语言在内的流行语言实行强扭,则更会让受众莫名其妙。目前在某些电视台体育节目中经常出现的“Mei ZHi Lan”一词,很长时间都使人不知所云。思索半天,原来是“美职篮”——“美国职业篮球联赛”,这样的中文缩写,那里有家喻户晓的NBA更具通识性。真不知道有关方面为什么要费劲巴拉地生造这么一个“规范”的汉语缩写词来惩罚观众和球迷?

总而言之,语言的历史长河也是由各个阶段、各个时期的各具特点的语言支流会合而成。这些支流清浊不一,但流动的大河会有一种自动清洁的功能,去其污浊,留其清澈。“定胜天者”去胡乱介入和干预,只怕是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作者系著名社会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这把火怎么点着的?”

布林肯来华谈的怎么样?是否不虚此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中美应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

“宁愿关闭在美业务也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