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和平:这是第一次穿透意识形态,在人类文明基础上审视东方

来源:观察者网

2022-11-15 08:01

曹和平

曹和平作者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曹和平】

一、世界对中国式现代化呈两种对立式理解

在二十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伟大号召。

党的二十大决议高度肯定了习总书记的报告: “大会通过的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但是,美国和部分西方国家的主流舆论却有一股很强的贬低和否定声音。为什么中国14亿人和美国3亿人中的主流媒体及官方认知差别如此之大呢?显然,除了意识形态差异和对立之外,立于其上的更为基础的文化文明基础理念中,东方文明的核心是中华文明,在西方文明学科中,其高校“自然科学-人文社科”12个核心系科,“数-理-化-天-地-文-史-哲-政-经-法”中,从来就没有被放在与西方文明核心学科同等权重下对待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忽视形成了非常大的偏颇和隔阂,为国家间的交往带来了巨大的沉没成本。

北京地铁施工现场发放党的二十大报告单行本与党章 一线党员学习二十大精神。图源:视觉中国

二、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现代化的理论沃土而不是边缘地带

仔细梳理二十大肯定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八个核心点,我们发现,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在谈及中国式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没有丝毫贬低西方文明,甚至字里行间的意思都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目标、定位、阶段性成长,方案布局和任务分解部署等。

为什么美西主流报刊、核心智库,甚至连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都闭目塞耳地说着极端意识形态观点呢?这促使我们到人类文明体的根部及其板块间的收敛历史中去寻求答案。

中西文化文明收敛过程的差距是巨大的:在距今2500年来的历史上,与现今世界190多个国家同时存在的现象,最为相似的就是亚洲大陆的主部,中华文明早年成熟期的春秋战国末到 “南北朝-唐前”(公元475-585)这一段800年的历史(由于历史学概念的限制,我们暂将这一结构同型称为拓扑聚类构造,the constructure of a topological group)了。这一时期的出发点是周王朝在建国稍后的80年间,封立了142个王国。

在这期间,较早胜出的是晋初两国。楚国发明了郡县制,但“楚王-春申君-屈原”并不真明白这一制度创新(限制块块权力)的重要性,把郡县制度优势放大了的是秦国。大体同一期,晋国发明了行政体制传承制度(“王族-公族”分权,理顺条条权力),但“晋王-韩赵魏三公”并不真正明白这一创新的重要性(三家分晋崩塌了),把行政体制传承制度优势放大了的还是秦国。

到最后,把郡县制和行政体制两项重大发明有效二合一传承下来,还得到“晋楚-汉文武帝君臣”一脉百年大改微调之后,但东亚文明的主部,中国大陆的文明共同体真正走向收敛归一的二次时间点,文字记载是魏晋(南北朝两大板块分别自收敛)到唐时代的归一了。

而这800年间以王国为单元的政经军科综合的历史收敛归一过程,正是欧洲、美洲大陆欠缺的。盎撒文明体在公元10世纪才成行,阿尔夫雷德大帝公元871-899胜北欧海盗的时候,也仅仅有24万平方公里的英伦三岛之地;横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地区的罗马帝国,早期掠夺性入侵的文明在公元四世纪就开始崩塌了,到公元8世纪的时候已经坍塌不可再起了,留下了黑暗的中世纪分裂时期等待技术发明的救赎。

此后,欧洲发动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300年和今日正在酝酿第三次欧洲和美洲的世界大战(乌克兰战争升级)以及后续一段时间(文化文明收敛均衡归一),事实上还是在补上中国“春秋-晋唐这800年间文明伟大整合向共同体成长路径收敛(可惜现在还看不到迹象)。

以国家为单元的文明共同体均衡收敛过程,有100多个国家形成的“大数”拓扑板块可以是同构的,很可惜现在的文史哲及自然科学学科还没有大规模研究;在结构上也可以替代,在时代逻辑先后上也可以重置(只要有动力学机制)。当然,这正好是中国长足进步的数百年过程:中国得到了文明进步的长足实践,西方得到了技术的产估值实践。双方各有自己的缺点。

以50年或者100年为单元来思考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中国式现代化问题的欠缺,恐怕是西方看待异于自己的增长方式、治理体系及意识形态过于极端和偏颇的原因。

习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概念,让全世界不管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部分,第一次穿透意识形态,在人类文明的基础概念上审视东方文明,尤其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在过去10年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G7总和,中国式现代化更是人类现代化的一片沃土而不是边缘地带。

三、简短的建议

用意识形态否定中国式现代化,贬低中国增长模式,抹黑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在人类文明成长的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要改变这一现象,我们有下述几点建议:

(一)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现代化的一片沃土,应该在穿透文艺复兴后形成的西方文明学科整体,比如穿透其西方高校“自然科学-人文社科”为主的12个核心系科(“数-理-化-天-地-文-史-哲-政-经-法”),以更加包容性的学科群整体概念来阐述。只有这样,西方的主流媒体、核心智库以及高校的知识分子,包括中国许多食洋浅尝辄止、食古教条不化的知识分子,才会支棱起耳朵仔细听。

(二)构建一类穿透西方主流文明学科基础层的概念,在东西方文明融合的意义上,尤其是与中国文明过程相互融合意义上的21世纪新型大学,让世界范围的“自然科学-人文社科”12个核心系科(“数-理-化-天-地-文-史-哲-政-经-法”)能够看得见中国和全世界的成长,听得进中国和全世界的声音,绘得出东西方拓扑聚类文明各分组的共同逻辑及收敛过程,比如中国的增长方式,中国的举国体制,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目标,同样也是世界,尤其是美国西方盎撒文明看得见、听得懂的人类美丽动听的蓝图,为第二个百年,更为人类在21世纪走上文明的均衡和收敛的大道做贡献,而不是为亨廷顿们总结的文明狭路冲突做铺垫。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刘惠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布林肯来华谈的怎么样?是否不虚此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中美应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

“宁愿关闭在美业务也不卖”

王毅见布林肯,对美方提出三个“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