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锦清:到了回归传统的时候了

来源:观察者网

2014-09-26 16:12

曹锦清

曹锦清作者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9月24日,国家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孔子诞辰2565周年诞辰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并发表讲话。

以国家最高领导人身份出席孔子诞辰纪念活动,这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因此,立即引起国内外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观察者网就此采访了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曹锦清,对此进行了解读。

习近平在孔子诞辰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曹锦清认为,此举看似突然,实则不然。早在去年的全国思想宣传工作会议的讲话中,习近平就已提到了类似观点,但当时外界在解读此次讲话时多将重点放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上,而没有注意到他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后发现代化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会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既要工业化,又要西方化,不仅在器物、制度层面学习西方先进国家,而且在文化心态上也会向西方看齐。第二个阶段,则是在完成工业化之后,一方面继续进行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也会在文化心理上变得更加自信,重建自身的历史叙述和话语体系,此时会对自身的历史和文化更为重视。

曹锦清认为,中国已经走完了第一个阶段,目前正在走向第二个阶段。他表示,实际上中国在2008年前后就已开始出现类似的苗头,关于中国模式、北京共识等话题的讨论在思想界多起来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发达国家纷纷陷入危机之中,而中国却能够逆势而上,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并在2010年一举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自信,建立一套基于中国的主体性的历史叙述和话语体系的条件基本具备了。因此,习近平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的议题。

曹锦清认为,重新回到自身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建立一套新的叙述和话语体系,这不是要倒退回到过去,而是面向未来的。苏东剧变之后,中国成为硕果仅存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一方面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提出市场经济,另一方面在意识形态上坚持社会主义,两者之间始终存在张力,重新调整势在必行。这时候,既不能“走老路”,也不能“走邪路”,要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就会在自身的历史文化中寻求思想理论资源。

曹锦清强调,要特别注意习近平在讲话中的提法,即承认儒家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主干地位,但并等于“独尊儒术”。

曹锦清将这称之为“更化”。他举例说,汉代建国之初,采用黄老之道,与民休息,积蓄国力,这是对的,但带来的另一方面的后果是,对外妥协,与匈奴和亲,对内也妥协,七国坐大,所以内外压力都比较大。到汉武帝的时候,中央政权的国力已经比较强大了,所以一方面镇压七国之乱,一方面开始反击匈奴,同时在意识形态上也进行调整,“独尊儒术”。

曹锦清认为,董仲舒的“儒术”实际上已经与孔孟时期的儒学大不相同,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不同思想流派,虽然在今天看来有许多不科学的内容,但在当时来说,符合当时的历史需要。同样,今天也需要承认儒家在中国文化中的贡献,“尊儒术”,但并不是“独尊儒术”,而要吸收近代以来的西方知识,建立一套新的、符合当下中国现实需要的历史叙述和话语体系。

但曹锦清也认为,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和积淀,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思想理论界不断努力,才能最终完成,正如儒学在汉朝兴盛之后,中间经历了佛学传入中国后的冲击,在宋代才完成了吸收和融合,形成了新时期的儒学。

曹锦清还表示,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到“小康”是对内,提到“和而不同”是对外,但这还不够,还应该提出“中庸”,这才是儒家的核心观念,既是方法论,也是世界观。

曹锦清将辩证法分为三种,道家辩证法、儒家辩证法和革命辩证法。他认为,道家辩证法过于消极,革命辩证法强调矛盾的相互转化和斗争,过于激进,而儒家讲中庸。中庸不等于折中,而是在变动中寻求平衡,这对今天的中国来说,是非常需要的一种智慧,对内对外事务中都需要。

观察者网李亢、林凌采访,本文由李亢根据采访整理,未经曹锦清本人审阅,完整的录音整理稿稍后奉上

责任编辑:李亢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这是对西方的警告”,欧洲听到了

逮不逮捕?美西方“裂”得更严重了

不藏了?美防长自曝有“仁爱礁特遣队”

普京回应:是新型中程高超音速导弹

“中国在量子领域专利数第一,中美未来竞争更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