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的诗“就是写得比北岛好”?

来源:澎湃新闻

2015-01-26 14:23

余秀华这一热点于上周引爆,本周持续发酵。

余秀华及其诗作手稿

农民女诗人余秀华的诗作《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在网络疯转,她身上的诸多底层标签和质朴热烈的诗作随之广受关注。南方都市报、南都周刊、澎湃新闻等众多媒体奔赴湖北采访余秀华,凤凰网、锵锵三人行、纽约时报中文网乃至共识网等参与热议。而颇具发言权的中国当代诗人们,继沈睿和沈浩波之后,也纷纷发话,阐明各自立场。

香港诗人廖伟棠关注余秀华的微博时,她只有不到三百个粉丝,距离她红起来还有三四个月。他发现她的诗生长速度迅猛,几乎是每几个月就有一大进步。廖伟棠在《大众喜欢的诗人也能是好诗人》一文中,明显对沈浩波视余诗为媚俗、鸡汤之论不能认同。

他认为:“余秀华借以完成自己的强,恰恰是美学上的弱。对弱的事物持久深入的关注……但她绝非小情小调地风花雪月一番的诗人,而是赋予这些事物她自己发现的世界观,让万物与她一起自足于、并承担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白、白色意象频繁出现在她的诗中。白是脆弱的、无辜的、甚至是贫瘠,却又是宽容的、接纳其他一切微弱或丑陋事物的”,这似乎解释了她的诗为什么给予“大众”安慰。

廖伟棠还提醒,我们的“专业诗人”常常忘记了,生活是可以比诗歌更重要的,至少同样重要——对于余秀华就是如此。“我就形而下地直说吧:如果余秀华能够通过诗歌获得一些版税稿费,甚至一份工作,我会毫不犹豫地继续支持她,传播她的作品。俗世就是这么俗,这个有才华的、被命运戕害的人应该得到酬劳。”

诗人、教授臧棣

任教于北大中文系的诗人臧棣则认为,关于余秀华,真正的问题不是我们怎么看她,而是我们怎么反思我们自己。因为单论诗的好坏,中国比她写得好的大有人在,但为什么只有余秀华能在一夜之间引发如此巨大的关注?臧棣指出,她在诗艺方面的特点在于直接性,她把语言直接当成了身体。而他更倾向于这样看待她的诗:她的写作伸张了一种沉睡中的生命权力。人,确实可以通过诗歌写作来完成她自己。

他认为余秀华的诗有很多优点,她是一个很有天赋的诗人,但严格要求来说,她的语言意识还不够丰富,不够平衡。她的诗“最大的特色,就是写得比北岛好。”

对于网络上的一片夸赞,臧棣倒不认为是浮躁,“我们不必在每件事情上都过于深刻。也许,对余秀华的阅读,就是一场诗歌的嘉年华。”

至于把她比作艾米丽·狄金森,诗人西川说:“狄金森是19世纪美国出现的最伟大的三个诗人之一,甚至两个诗人之一,一个是惠特曼,一个是狄金森,如果再加一个就是爱伦坡。我不知道为什么把狄金森拉进来,恐怕不太合适吧。”

对于余秀华未来在诗歌领域的发展,诗人韩东认为问题仅在于她是否被诗人遗忘。“这的确是对她的一个考验,一个看似辉煌的困难时期。”

女权主义者赵思乐则撰文《余秀华“不按规矩成名”伤害了谁》力挺余秀华,认为她的诗歌之动人,在于她植根于种种弱势者的身份,却又突破了身份带来的局限和遮蔽,甚至敢于反转身份而获得冲击力。

赵思乐解读《睡你》一诗指出,在传统的观念中,男人才能睡女人,而女人是被动的甚至“吃亏”的一方。当余秀华在诗中说出“睡你”并认为“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她已经反转了性别身份,并向性别规范发起了挑战。而之后的,对性压抑的控诉、对性的渴望与残酷的政治社会现实的并列对比,更是真正的性政治表达,让人对这个诗人充满期待。

责任编辑:祁东旋
文学艺术 文艺 诗歌 诗人 文学 当代中国文学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习近平同马克龙共同会见记者

习近平同马克龙和冯德莱恩举行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

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小范围会谈

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结束

习近平将同马克龙和冯德莱恩举行三方会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