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垃圾电影这锅,观众不背!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

2017-06-23 16:45

前几天,在上海国际电影节论坛上,冯小刚炮轰中国电影,提到:“中国电影现在这么地让观众吐槽垃圾遍地,一定是和大批的垃圾观众有关系。对不对?你如果不去捧场,它就没有生存的空间,制作人也就不去制作这垃圾电影。”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导演叶京也痛批中国电影当下现状:“找抽!”他认为,现在的电影行业,充斥着浮夸的、泡沫式的电影,都是些急功近利的东西。

前些日子,《深夜食堂》中的“泡面”“香肠”等脱离现实的桥段也遭到了很多观众的吐槽

现在的影视市场,鱼龙混杂,但是垃圾电影遍地,就是垃圾观众的锅吗?对此,6月22日,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rmrbpl)发布了一篇文章,题为《垃圾电影,这锅谁来背?》。

以下是评论全文:

睡前聊一会,梦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党报评论君!

今天呢,我们来聊一聊电影的话题。最近,冯小刚导演在某论坛上言辞激烈,指责因为有很多垃圾观众,才产生了那么多垃圾电影。这样的言论,自然是引起了不少争议。支持的人说,话糙理不糙,反对的人则说,这个锅我们不背。

不可否定,当下的电影市场确实有被“粉丝经济”裹挟的迹象。开口“IP”,闭口“小鲜肉”,好片无票房、烂片成“黑马”……如此种种,的确让人生气。但若因此就质疑观众审美“垃圾”,恐怕也没那么理直气壮。就拿前一段时间爆火的《摔跤吧爸爸》为例,在低排片量的情况下,票房却一路逆袭,这说明观众并非不辨妍媸。

叶京在《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发布会上

当然,观众在观影时可能确实存在非理性因素,但“垃圾电影”的责任却不能全部推给观众。在电影产业的链条中,观众其实处于弱势地位。资本、院线决定着什么样的作品和观众见面,有限的选择不仅带来被动和无奈,也让观众审美品位提升的空间被大大压缩。

其实中国电影的成长,不应该寄希望于每一位观众都有不俗的品位,而应该反思电影人是否扛起了自己的责任。对于华语音乐的发展,李宗盛曾经说过,“这是我们热爱的行业,我们成就它的样子”,“听众是无辜的,所以我们给他们什么样子的东西,这是最要紧的”。对于电影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电影人的精神面貌、艺术修养,对生活的体悟,对人性的感受,这才是决定电影好坏的根本。

每一位观众的需求都应该被尊重,“看明星”并不比“看艺术”就低人一等,但是不能因为做“粉丝电影”能赚钱,整个行业就对“小鲜肉”趋之若鹜。成熟的电影市场,应该有足够多元化的电影,足够多元化的观众。但是在这样一个成熟市场到来之前,需要有一批电影人守住创作的初心,用作品去引领、塑造观众的需求。

当然,即便不为塑造观众的雄心,也应有无愧于自己职业的坚守。哪怕认真地打磨一个剧本,诚心诚意地拍好一部作品,尽心尽力地演好一个角色。

中国电影,需要和观众一起成长。

正所谓,熙熙攘攘,皆为利往;不顾质量,最为心伤。

责任编辑:韩京霏
国产电影 电影 电影人 上海国际电影节 冯小刚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国搞的鬼,针对中国”

福建舰今日首次海试

31.5公斤,中国航天员带回“太空特产”

“中国有望实现沙伊复交后又一突破”

“5G、AI和棉花产业变革,帮新疆战胜美国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