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评级路漫漫

来源:观察者网

2012-10-26 16:30

岑少宇

岑少宇作者

留澳科普作者,《生物学的足迹》

中国要夺取话语权不能仅靠单打独斗,要借助区域合作。自1997年起,金融危机总是令中国周边国家苦不堪言,面对三大评级机构也毫无招架之功。亚洲国家虽然有心夺取话语权,但要么由于市场一体化程度低,要么是一体化市场体量仍太小,因此毫无建树。东亚中日韩三国虽有希望建立区域评级机构,但日韩的政治、经济政策为美国所左右,日本挑起“钓鱼岛”事件后,短期内更难实现。大公国际最终与俄罗斯信用评级和美国的伊根-琼斯联合,一方面将影响力辐射至原苏联国家,帮助上合组织的中亚成员国稳定金融形势,一方面“到敌人后方去”,这一战略合作的成效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亚洲痛定思痛

1997年起,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均遭受严重打击,经济大幅衰退。日本、韩国也遭遇冲击,一批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香港在大陆的全力支持下方得保全。

亚洲国家经此打击,痛定思痛,深感信用评级话语权旁落的巨大危害,决定培育本国的评级机构。如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不允许外资进入评级领域,或严格控制外资的控股比例,准入条件和评级范围。在巨大的危机过后,各国都意识到单打独斗显然没有出路。多国进行跨国合作,才能维护本国和本地区的金融安全。

在此背景下,于2001年9月14日,在亚洲开发银行总部成立了亚洲评级协会(Association of Credit Rating Agencies in Asia,ACRAA),这是国际上第一个洲一级的评级协会组织,旨在推进熟悉地区经济、社会情况的亚洲各经济体的评级机构展开合作,发展区域性评级机构,为亚洲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服务。

至今,亚洲评级协会已有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巴基斯坦、中国台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菲律宾、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共13个国家和地区的30家评级机构。

然而,亚洲评级协会尽管促进了各国评级行业的交流,但在最关键的争夺国际评级话语权方面鲜有建树。其原因在于协会成员国市场没有一体化,自然评级行业也就无法从交流升华到合作,再进一步培育出区域性的评级机构。而其中的东盟国家,虽然有自由贸易区,但整体力量太过弱小,即使有区域性机构,仍远不是美国三大机构的对手。

东亚合作难产

相比之下,东亚的中日韩三国经贸往来非常密切,经济体量也较大,东亚如能成立区域性机构,无疑会对美国三大机构形成重大的挑战,特别是在亚太范围。

2002年,中国提出关于适时启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可能性研究的设想,得到日韩两国的积极回应。2003年,中日韩三国领导人签署《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

此后多年间,三国一直在为推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进行努力。自由贸易区对三国经济发展的帮助毋庸赘言,值得一提的是,三国评级机构的合作也是三方合作中的重要一部分,因为在自由贸易区中,必须加强独立自主的评级,牢牢掌握评级话语权,否则小风波也将酿成大麻烦。

2007年,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DAGONG)、日本评级投资讯息中心(R&I)和韩国信用情报(NICE)举办的第一届中日韩信用评级论坛在北京举行,发表了联合宣言:“三方将在技术、研究和市场等多个层面进行合作,以促进亚洲债券市场建设并加强地区金融风险防范;三方将在国际化发展方面相互支持,为合作方在本国开展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资源援助;鉴于三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信用评级的依赖程度日益加大,三方应进一步加强相互间的合作;整合三方评级信息资源,加强相互间的信息交流……”

然而,之后的步子如同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一样,迈得并不大。2008年,第二届论坛的主题是“如何规范评级市场”和“美国次贷危机给中日韩各国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三届的主题是“金融危机后信用评级机构方法以及监管框架变化”。显然,金融危机牵扯了评级机构太多的精力,交流活动始终在规范市场和构建框架的层面。

2010年,第四届主题是“如何构建新型国际信用评级体系”,让人眼前一亮。显然,三国始终将大目标瞄准国际信用评级的话语权。从“整合信息”,到“规范市场”,到“监管框架”,“构建体系”是稳步推进的。

2012年5月,在东盟“10+3”会议上三国更进一步,甚至计划讨论建立“亚洲评级机构”。

遗憾的是,日韩的政治与经济政策始终受美国的干涉。中日韩三国的合作上一直悬着“达摩克利斯之剑”。2012年,日本挑起“钓鱼岛事件”,众多评论家纷纷惋惜于三国自由贸易区和本币结算进程受阻。然而,很多人忽略的是,三国区域化评级的进程也被打断了,其影响同样是巨大的。

中美俄的大联合

大公国际在降低美国信用评级后早已名声大噪,还于2011年11月获得了白俄罗斯的国家委托,但“一鸣惊人”不等于“一言九鼎”。为了尽快夺取话语权,国际合作仍是非常必要的。

2012年10月24日,来自中国、美国和俄罗斯的三家独立评级机构在北京联合举行发布会,发起成立一个新型国际评级组织“世界信用评级集团”。

俄罗斯是屡屡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国家,也经常被三大评级机构“指指点点”。因此,也有非常迫切的争夺评级话语权的需求。

参加本次合作的俄罗斯信用评级公司(RusRating)是俄罗斯最大的独立评级机构。该公司于2001年在莫斯科成立,主要从事银行、融资租赁公司、银行债券的评级工作,对银行业进行分析,特别是对俄罗斯银行业进行整体评估,还曾与成立于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的独立评级机构KzRating、AmRating组成“环球评级集团”。

该公司每年与俄罗斯地区银行协会联合举办俄罗斯银行业会议,其报告是外界观察俄罗斯银行的重要参考。它虽然没有国家主权信用评级的经验,但在原苏联国家内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伊根-琼斯(Egan Jones)是美国的一家独立评级机构,完全由投资者资助,不接受公司发行的债券,以避免所谓的“利益冲突”。

2011年,伊根-琼斯先于标准普尔将美国评级从AAA下调至AA+,2012年4月,伊根-琼斯因为不看好美国公共债务的可持续性,再度下调美国评级至AA。结果,就在伊根-琼斯第二次下调美国评级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就向该机构提起诉讼,指控其“涉嫌虚假陈述”。然而,伊根-琼斯之后继续对各国进行评级,准确预计了欧洲多国的经济形势,例如三度下调西班牙的评级,还下调了意大利评级。

此外,伊根-琼斯还是世界上最先下调世通公司和安然公司评级的机构。世通公司曾是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2002年爆出虚报利润的假账丑闻,于2003年倒闭。安然公司曾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和电力公司、最大的能源交易商,2001年也爆出虚报利润的丑闻,当年即告倒闭。

可见,与俄罗斯信用的联合可以将话语权、影响力有效地辐射至原苏联国家,特别重要的是帮助上合组织的中亚成员国稳定金融形势。而与伊根-琼斯的联合,可谓是“到敌人后方去”的行动。这一战略合作的成效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陈轩甫
旧文资料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伊以都在降调”,国对国直接打击结束?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