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这名字政治不正确呢

来源:观察者网

2013-12-25 11:09

岑少宇

岑少宇作者

留澳科普作者,《生物学的足迹》

12月24日,是西方传统的节日Christmas的前夜,被中国人译为平安夜。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沧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延参法师发微博称,“今天是个迎接平安夜的好日子,每个人都应该传递祝福,迎接祝福,分享祝福。拥抱平安才是最美好的生活。”不少网友认为延参法师在平安夜发这样的微博相当不妥,调侃说:“法师,你过圣诞节佛祖知道吗?”

平心而论,延参法师若非六根不净,那一定是得道高人,管他什么佛祖耶稣,一律欢迎。虽然他不一定达到“万法归一”的境界,但肯定有“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慧根,想必不会与网友计较。

可笔者这样的网民大多是凡夫俗子,围绕和尚该不该过Christmas、非信徒该不该过Christmas争论起来。随着讨论和吐槽的“歪楼式”发展,延参法师的表演所引发的话题,最终转向了关于“圣诞节”这一称呼的争议:Christmas能不能被称为“圣诞”,还是应改为“耶诞”?

“圣诞节”是怎么来的?

Christmas就是耶稣诞生的纪念日,到底是哪天谁也不知道。细究起来,耶稣还有“篡位”之嫌。那天原是波斯太阳神(即光明之神)密特拉(Mithra)的诞辰,是罗马历书的冬至节。崇拜太阳神及农神的异教徒都把这一天当作春天的希望,万物复苏的开始。

那么中国人为什么把Christmas译为“圣诞节”呢?还不是因为早期传教士太悲催了!

当年中国人心中,自己仍是天朝上邦,洋人或说蛮夷的玩意儿咱还真看不上。在意识形态领域,儒释道三家分立又合流,哪有什么耶稣、耶和华、玛莉亚的生存空间?

能一路熬到中国的传教士们当然不傻,会披上本土主流文化的皮。如利玛窦在长期被当成炼丹术士后,痛定思痛,采纳屈汝夔的建议,打扮成儒生。

卖相如此,翻译更要讲究。传教士们及其中国助手借用大量儒家的语言。如“上帝”,按《辞源》所载,意为天帝、天神,或古代的帝王。前者当然指自古就有的昊天上帝,结果被传教士抢去,导致现在很多人都以为上帝是外来的概念。

“圣诞(旦)”“圣节”过去都是指皇帝的生日,反正天无二日,谁是皇帝老儿,谁的生日就是圣诞,不会有什么歧义。

民间则用来安在神佛身上,但因为中国人信仰广泛,往往要加“前缀”,比如正月十五上元天官圣诞,四月二十一李托塔天王圣诞。可传教士哪管这些,他们信的是一神教,从不考虑此类定语,看见“圣”这个字不错,而且民间也用,不会触怒大皇帝,便抢走了“圣诞”,发明了“圣经”。

光口头上抢,后果并不严重,搭理传教士的人依旧很有限,中国人仍给各路神佛过土“圣诞”。但在坚船利炮撑腰壮胆后,形势大变,传教士的“神翻译”成了主流。中华民族面对西方列强的辛酸片段,相信读者都没有忘记,篇幅有限,不再赘言。

庆祝韦驮菩萨圣诞的横幅,笔者摄于天目山禅源寺

“圣诞”“耶诞”关乎“普世价值”

有人说,这些是历史遗留问题,就由它去;有人说,现在中国人过这个节,纯粹找乐子,借个由头,并不真信,怎么称呼无所谓;有的教授则考据一番,认为该节习俗本身也是多元化的,言下之意,那本就是一盘散沙,不是文化“刀子”。

当然,也有不少人支持“去圣”,认为这是文化入侵和渗透。异教徒过“圣诞”,还会让真正的教徒不悦,而改为“耶诞”“耶稣教”“耶父”“耶子”“耶灵”更能突出该教的特质,皆大欢喜。

窃以为双方都是“对牛弹琴”。有主人意识者,旁人不提,也会自愿做本民族语言的主人,支持叫“耶诞”;没有主人意识者,旁人提了,也难清醒,反生争端。同样,认识到资本炒作“圣诞”威力者,自然避之唯恐不及;没认识到的人,被提醒后依然要苦思送什么礼物。

仔细想来,“圣诞”的提法倒是和同样在国内大肆流行的“普世价值”有不小的冲突。

“普世价值”讲什么?平等呗。中国传统上有大大小小各种神佛的某某“圣诞”,大家在“圣”前挂个名头,都是“圣”,又互不侵犯,那是相当的平等。可耶稣老爷一来,占了“圣诞”的“默认值”,这还平等吗?

“普世价值”还讲什么?自由呗。我们要有信什么的自由,要有尊谁为圣的自由。现在大江南北,人人不自觉地管耶稣叫“圣”,这哪里自由了?信的不信的,都在口头上“抱耶稣大腿”,他老人家若有知,不知道会不会有点马克吐温“竞选州长”的感觉?

“普世价值”又讲了什么?法治呗。宪法规定: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其他宗教怎么就偏偏没有获得公认的“圣诞”地位,是否存在着商家、消费者对它们的歧视呢?某些学校开展“圣诞活动”,是否要查查有没有妨碍教育制度呢?

国务院发布的《宗教事务条例》规定:非宗教团体、非宗教活动场所组织、举行宗教活动,接受宗教性捐献的,由宗教事务部门责令停止活动。这里暂未界定宗教活动是否包括传教,但上海、北京等地明确规定,不得在宗教活动场所外传教。那么在这些地区,公开以某个宗教人物为“圣”,是否属于一种传教手段呢?

看来,要么是“圣诞节”的提法有问题,要么是“普世价值”有问题。干脆让两者的拥趸去争论一番,我们倒不妨在西方人所称的“毛诞节”(Mao-mas,精神力量足够强大,西方文化也会被渗透)前夜,重温下毛泽东在《愚公移山》中对真正的“上帝”的化用:

愚公批驳了智叟的错误思想,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这件事感动了上帝,他就派了两个神仙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了。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

责任编辑:陈轩甫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普京点名:下一个,可能是基辅决策中心

美国自信“不太可能核升级”,俄罗斯:请仔细读

花钱消灾,欧洲央行行长:主动多买美国货

“不管特朗普怎么打贸易战,天都塌不下来”

“表忠心”不成,加拿大起了“报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