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少宇:哈佛模联将台湾列为国家,中国人的事就怕认真

来源:观察者网

2015-02-09 09:51

岑少宇

岑少宇作者

留澳科普作者,《生物学的足迹》

哈佛和中国人之间又出了点事儿,并被大陆网友迅速放大。与此前同样沸沸扬扬的“假校训”事件不同的是,这次哈佛并非完全“躺枪”。

起因是这样:1月29号,部分参会大陆师生发现,“哈佛模拟联合国”(HMUN,Harvard Model United Nations)将Taiwan列在“International participants by country”(国际参会者/按country排列)列表下,中方认为台湾不属于“country”,要求对方改正,但交涉未果。按中方当事人的说法,次日夜双方又因更换名牌发生分歧,“三名中国代表团的领队……被哈佛模联组委会驱逐出会场”,理由是“你们的存在让我们感觉不舒服”,还被指“造成‘安全威胁’”。

其中一位教师在网上发布长文,讲述了事情的经过。虽然在证据不足、缺乏各方印证的情况下,尚无法断言为何双方再也做不了好朋友,但此事在网民间引发的巨大争议倒是实实在在的。一大波有海外生活经验的、或参加过模拟联合国活动的人,纷纷热情指点这几位领队老师。

中国人又让高大上的哈佛不舒服了?!

丢脸丢到哈佛?

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对country的认识,很多人指出它并不等于sovereign state(主权国家),有时也包括其他政治实体,美属波多黎各、关岛等就常被列在country之下。虽然用country & region(国家和地区,C&R)更严谨,只用country有点含混,但也不能算大错不是?

一位自称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网友列出了英语维基百科的定义,并总结说,中方教师“無理取鬧自然會讓別人感到不舒服”。

还有人找出俄罗斯总统的官方网站,如果给普大帝写信,同样能在country的下拉菜单中找到Taiwan。

语言与沟通能力,也是争论的焦点之一。这位领队在文中,把哈佛方面写的reproduce(复制)翻译成了“更改”,还揣摩“just”一词所表达的“一种情绪”,英语水平受网民质疑,实在是不冤枉。因语言能力欠佳,导致沟通失败,也未尝不可能。

领队还在长文中写道:“我知道很多孩子是要出国的,要拿绿卡的,所以那些生来就是为了做美国人的孩子们,你们对于此事可以不发表任何意见,不要和我来争辩什么,我们不是一个频道上的。”这句话也被揪出毛病,“出国、拿绿卡等于做美国人”?作者动笔时,或许还心意难平,有不少此类看上去略嫌激动的话,热衷于文本分析的围观者,自然不会错过对其“挑事”动机、心理素质、性情人格大加分析的机会。

也有支持中国教师的网友质疑主办方:正牌联合国从1971年起就没了“台湾”的位置,为什么模拟联合国里还有?根据联合国发布的“Country and area nomenclature, regional and other groupings”,对岸一律被称为“Taiwan, Province of China”,分明是个省,连“台湾地区”这样的面子都没给好不好?

网友“尚晋”说:即使不把HMUN当作联合国组织,它这样写也不符合国际ISO规范,ISO3166是国际上对于country code的标准,它的数据来源有两个:

1. 对于联合国成员国,采用联合国unterm网站上对country names的规定;2. 对于非联合国成员国,采用联合国unstats发布的nomenclature规范,即上述规定。

但反方也很有道理的样子——Taiwan并没有出现在模拟的联合国会场上,只是在参会人员的列表里,有什么关系嘛。

也有从组织性质上,为哈佛开脱的。HMUN只是游学观光、甚至商业色彩较重的中学生活动,专业性本来就不如HNMUN(Harvard National Model United Nations),何必太较真呢?而且这两个都是哈佛国际关系委员会(Harvar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ouncil)组织的,别看这个委员会名头大,其实只是学生组织而已。因此,HMUN的行为根本不能代表哈佛。

中国网友真是厉害,不像twitter上数不胜数、让CEO都头疼的喷子们,个个都理性、中立、客观,令人无言以对。

但是——

“哈佛”你可是多少人心中的女神啊,不管理中客们怎么“诋毁”你的学术性,大家还是愿意来HMUN享受学术熏陶、专业服务啊(如果不只是请这“佛”给自己的简历开开光的话),怎么连套ISO都做不好?大陆客人指点你一下,就算方式方法不到位,你也该热烈响应才是,怎么还把人赶走了?这以后还怎么接大陆客?

同样是服务业,看看人家的节操,女神长得再美也要加强学习啊。

托福用了locatioin,解决方案如此简单

雅思也用了location,HMUN为何这么任性(感谢网友吴晓淳提供截图)

而且,HMUN怎么说也是涉及政治议题的场合,虽然是中学生“过家家”,但与纯娱乐的演唱会相比,性质上还是有差别的。在我看来,中方教师的抗议,迥异于台湾歌手张悬在伦敦演唱时打出青天白日旗的“挑衅”。笔者就不费心搜索部分理中客对当年张悬事件的看法了,免伤和气。

理中客未必尽善尽美

一些颇有海外经验的网友认为,不管哈佛方面的对错,我们没必要因为一两个词大做文章。笔者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人,很理解他们的心理。

我在澳大利亚首次参加全校社团迎新日活动,就遭遇某些“练家子”(对,就是那种你懂的,当时觉得奇特的是,那位并非华裔,是个白人)。我没有选择与校方交涉,因为对方只是在一棵树下比划来比划去,无论是拉的横幅还是个人,都没宣扬什么政治观点;我也没有选择上前与其对话,那样说不定能抓到些把柄;而是抱着在动物园参观猴山的心情,拍了些照片。

后来有缘结识了几位从泛蓝到浅绿、深绿的台妹,即使其中一位几乎天天戴着“爱台湾”饰物,在facebook上刷❤TW,我也与她保持了正常往来,并没有愤而绝交。大家一般避谈政治,主要交流两岸生活、语言上的差异。对方一般也会注意避免使用“你们中国”这样的话语。

至于country下面有Taiwan之类的事情,更是多如牛毛。

可以说,由于中国的话语权还太弱,某些观点在境外不为普通人所知或不受认可,会经常看见触犯大陆“底线”的内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实属无奈。如果逢错必究,天天吃枪药、打鸡血一般,甚至都无法正常学习、工作。遇到什么事都去找大使馆、靠政府也非上策,职业外交官毕竟还有更重要的任务。

然而,随着中国崛起,国人肯定不会再甘于国际话语权的旁落,同时对外接触也越来越多,观念冲突在所难免。

理中客们如果要从长计议,要随风潜入夜,要以德服人,当然也是可取的方案。套用句烂俗的话,我也会坚决捍卫他们这样做的权利。

但“摩擦、摩擦”恐怕还是会成为新常态,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挑衅者”会不断涌现,“吐啊吐啊就会习惯”的转化则相对较慢。因此,今后很可能听闻越来越多的类似事件,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恐怕不会以理中客的愿望而转向。

“挑衅”当然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当然会有造成副作用的风险,却不能否认其正面作用。对方心里再不服,下次行事却很可能会自觉谨慎起来,营造一个更为“政治正确”的环境。

而且有些观念守旧、歧视根深蒂固的对象,未必就能被理中客说服。曾参加过哈佛模联的网友张James说:“美国代表歧视非常厉害,我们曾经经历过美国学生站在椅子上对着全场喊 ‘谁听中国代表的就给我滚出会场’,而且类似的情形不止一次,而主席团从来也没对我们的抗议提出过任何意见。”面对这样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或许正面强硬回应,甚至小事化大,才能对其有所触动。

总之,民间互动中,交流与摩擦各有功用,不可或缺,也都不可能完全排除。

有人承担了“脏活累活”,理中客们不妨感谢一下。如果善意提出改进意见,相信对方也欢迎,但如果冷嘲热讽,甚至谩骂“愚蠢”,未免太不厚道了。

在某种程度上,笔者倒更担心部分理中客的走向。

针对本次事件,有人搬出“九二共识”说事,认为哈佛模联的做法符合“一中各表”。但Taiwan哪里体现“一中”了呢?为了填补漏洞,该网友进而声称,“国家上,Taiwan这个词,指代的本身就是中华民国(Republic of China)”。

台湾等于中华民国?网友武松白娘子指出,这本身就是“中华民国就是台湾”的民进党台独表述。

美国人眼里的台湾或中华民国等于“一中”?张James解释:“一中各表只是中国人的阐述,在美国的高中课本上,Taiwan和China写的明明白白白是两个国家。我刚来美国的时候跟人聊天,提到台湾是中国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看着我,表示自己的三观被洗刷了……美国人说台湾和中国,不是所谓的一中各表,而就是两个中国。”

眼看着理中客稍微动动脑,就滑向“一中一台”“两个中国”的台独范儿了,而且还在某网获得了3000多“赞同”(该网跟评获“赞同”次高的也没有破千,第三名只有600多),这样的局面难道不比个别在海外的“挑衅者”更值得担心吗?

责任编辑:陈轩甫
哈佛 台湾 联合国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他在以色列监狱中死亡,联合国官员:极度震惊

俄方通缉泽连斯基等乌军政要员,乌方回应

“哈马斯得到美方保证”?以官员威胁:不会同意

国际刑事法院忍无可忍:再威胁试试

省级督察组现场核实情况,遭故意封路阻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