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少宇:特鲁多真能让中加“政热经热”吗?

来源:观察者网

2016-09-02 07:57

岑少宇

岑少宇作者

留澳科普作者,《生物学的足迹》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访华,双方释放了很多积极信号。中加关系的过山车开到了十年来的高点,而且很可能继续往上爬。那么最终能爬多高呢?

这不仅取决于特鲁多本人的倾向,也取决于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

笔者在《中国加拿大这十年 好一趟过山车》末尾提到了特鲁多的父亲。在老特鲁多任期内,中加建交,他可以说是两国关系史中的“英雄”之一,但另一方面,英雄离不了“时势”。

1970年10月,中国与加拿大建立外交关系。1973年,老特鲁多访华。

在中法1964年建交后,加拿大确实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但从之后的一连串事件,也能看出当年的“时势”:

1970年11月,中国意大利建交;

1971年,圣马力诺、奥地利、比利时与中国建交(这两年还有大量亚非拉国家与中国建交);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3月英国、5月荷兰、9月日本、10月德国与中国建交……

冷战故事不是重点,就不展开了,但简单地列下事件,就能看出“天下大势”。总之,英雄需要时势,现在也不例外。

中国读者最关心,甚至“义愤填膺”的问题是:为什么前几年中加会“政冷经热”?

最直接的原因:经济还不够热啊!

而且是远远不够……

总理一来访,有些媒体就强调说,中国是加拿大的第二大单一国家贸易伙伴。但看看下面这张图:

这是2010年时的数据,现在虽然有变化,但格局还是一样的

一目了然,美加的箭头深深插向对方……中加的经贸关系与美加相比,实在差得太多。

美加的贸易暴增可以追溯到二战期间,而现在的北美自由贸易区也不是摆设。不管是历史与现实,美加贸易都遥遥领先。

虽然特鲁多表示中加将“探讨启动自贸协定商谈”,但过程肯定是漫长的。特鲁多在竞选时提出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方面中加也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可基建同样是长期项目。

因此,可以判断,中美加现在的经贸形势还将持续很久。

有趣的是,“经济捆绑”是在中美关系讨论中,经常听到的词,但根据彭博社的统计,2015年中国才超过加拿大,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主要原因是中美贸易继续稳步增长,而加拿大出口美国的石油等大宗产品价格下跌。

三国之间态势的改变,虽然不快,但对中国是有利的。

有贸易必然有摩擦

中加“政冷经热”,自然有商界人士为我们说话。在澳大利亚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后,加拿大企业和学术界也向政府施加压力。

但并不是所有加拿大商人都会对中国有好感,比如钢铁业。

2009年哈珀访华前,决定对中国的钢铁产品实行高达182%的进口关税。加拿大钢铁企业当然乐坏了。

钢铁业是中加贸易纠纷的热点之一,不会轻易转移。

转眼到2015年底,特鲁多已经成了新总理,加拿大边境服务署(CBSA)仍旧完成了对中国碳素钢线管的初步双反调查,认定存在“非市场经济情形”。今年3月,决定实施为期五年的双反措施。

今年2月,加方对原产于中国的钢筋进行双反再调查;5月,对中国大口径碳钢管的双方调查告一段落,做出了损害初裁。

加拿大人还普遍认为中国资金炒高大城市的房价,最终政府出手管制。

这类事情没什么很好的解决办法,即使美国与加拿大之间,也经常有贸易冲突。

就在2015年底,加拿大和美国又开始闹起软木贸易纠纷,互相指责对方不愿意谈判。美国木材业频频抱怨加拿大补贴木材出口。

最好的出路是,通过并购等手段,让企业结成“命运共同体”,但这可遇不可求。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进行艰苦的谈判,坚决反对、阻止对方将贸易问题政治化。

近年来北美农作物流行黑胫病,中国从控制疫病的角度考虑,限制了航运公司在每批货物中的种子比例。

加拿大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菜花出口国,而每年中国消费加拿大油菜花出口量的40%以上,因此对加方有很大影响。

加拿大方面认为,不解决油菜花贸易问题,将损坏双边关系。对此,中国驻渥太华大使馆回应称:“我们反对将独立的贸易事件与中加两国关系联系起来。”

当然,限令本身并不严厉,不是完全禁运,只是限制货物比例,因此最后中方同意给个“缓刑”延期执行,也算是给特鲁多面子吧。

像钢铁、油菜这种重要行业,政治能量还是有一点的,就算总理有心缓和,也未必能帮上什么忙,不受其影响就不错了。

放开禁令有多难

中加贸易结构还有个问题是不大平衡,如果能像李总理所说的,放宽对华高技术出口,不失为一个“调结构、保增长”的好办法。

笔者想起一件陈年旧事……

新中国成立后,加拿大不得不“随大流”,对华实施贸易制裁。但20世纪50年代末,西欧和日本经济恢复,加拿大的粮食出口受到限制,只好寻找新的合作对象。

最先派出来接触的是个媒体人。1958年7月,加拿大《环球邮报》总编来中国,还见到了刚刚兼任外交部长不久的陈毅。

1961年1月,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派出两名代表,秘密前往加拿大蒙特利尔,签订了小麦订单。加拿大政府还答应向中国提供信贷。

中国人当然还想买啊,但加拿大人有点“方”,美国不高兴怎么办?

1966年5月加拿大小麦局与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进行小麦贸易谈判

我们也理解加拿大的苦衷,协商后让加方通报了两国关于小麦贸易的谈判。美方没有完全阻拦,但还是要求检查、干预,声称中国会拿小麦资助北越。

好在加拿大人当时还是“捍卫主权”,把中加小麦贸易坚持了下来。

这和现在的形势有些相似之处:

1. 加拿大需要为经济找更多更好的出路;

2. 加拿大本身并不热衷于禁止这禁止那;

3. 加拿大有操作的空间(2014年,ARJ赴加拿大进行结冰测试,那时还是哈珀主政呢,相信特鲁多能做的更多);

4. 但总还得看美国眼色;

5. 不过,最终或许能坚持下来。

为什么总要看美国眼色?

除了美加强大的经济联系,地缘上也接近,军事上需要,意识形态上则有相当多的重叠。

在军事上,美国的核保护伞、五眼窃听联盟,都是中国给不了的。加拿大也屡屡跟随美英四处征战,“甘之如饴”。

在部分外交事务上,中加也不可能一致,比如科索沃独立问题。

在意识形态上,加拿大一直对自己的“人权”感觉良好,动辄指摘别国。

之前哈珀的表现就不多说了。单讲今年6月,外交部长王毅与加拿大外长迪翁举行首次年度会晤。加拿大记者竟然用“人权问题”发难。

王毅的回答很精彩,忍不住多引一点:

“我必须说,你的问题充满了对中国的偏见与傲慢……我不知道这从何而来,但完全无法令人接受。”

“关于中国人权状况,没有人比中国人民更了解,中国人民才是最有发言权和发言立场的。”

“你知道中国已经帮助超过6亿人民脱贫吗?你知道中国已经把保护和推动人权写进了宪法吗?”

“我建议你,请不要用如此不负责任的方式提问。我们欢迎善意的建议,但拒绝毫无根据和没有理由的指责。”

其实加拿大人权有好的一面,也有许多问题。2015年7月,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公布关于加拿大人权问题的报告,在肯定积极面的同时,狠狠地批评了一番。

报告的一半篇幅涉及原住民,尤其是原住民妇女失踪或被杀害的,在押犯人中原住民比例过高。另外,反恐法违反加拿大自己签署的国际公约,对示威者过度使用武力,加拿大矿业公司在国外侵犯人权……

说到加拿大原住民,就想到高晓松:你可以去拉联合国官微哭诉啊

但这些不会妨碍某些加拿大人采取顽固的立场。毕竟在冷战中和冷战胜利后成长起来的加拿大人里,不可避免地有相当一部分继承了冷战思维,对过去妖魔化中国的信息深信不疑,对新的发展视而不见。他们的影响力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华裔厅长在王毅怒斥记者后表示,应该从民生的角度去看人权问题,结果遭到部分加拿大主流媒体和政客的围攻。

2012年,甚至有国会议员公开攻击白求恩的共产主义色彩,虽然遭到主流的抨击,但他敢于出头本身也说明加拿大仍有大量的保守势力。

在这样的意识形态背景下,如果“真·保守派”上台,自然会紧跟美国;即使特鲁多有意转变,也不得不考虑保守势力的作用。

他在就任总理后,甚至在出访前,也多次提到“人权”两字。

空间嘛,挤挤总是有的

虽然有种种客观限制,但特鲁多仍大有可为。

此前,在派兵打击伊斯兰国的问题上,哈珀坚决追随美国出兵,特鲁多等当时的在野党则反对,最多提供一些后方支援。可见,与美国分开走的空间总是有的。

今后,加拿大很可能加入亚投行,双方在留学生方面也会加强双向合作,增进年轻人的互相了解,对两国都很有好处。

特鲁多目前还是非常谨慎的,比如访日、访华都是借峰会的机遇,时间长度也差不多。在面对日本媒体时,他还说:“历史上,加拿大与世界各地区都保持积极关系……我希望加深与所有亚洲国家的关系,包括中国。”

这似乎显示出一种对华对日的“等距外交”,两边不得罪。

但在笔者看来,访日时允许安倍对“南海问题”放两句嘴炮,与访华时送上“申请加入亚投行”的大礼,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特鲁多心里应该是有一本账的。

老一辈革命家在外交工作中,既有原则也有耐心。对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儿子,虽然他以后还可能扯两句“人权”,任期内仍会有贸易冲突,我们也应该耐心些。空间可以挤,但挤也得花力气和时间不是?

小特鲁多已经去长城了,全家照片一如既往美美哒,很温馨,不知道能圈到多少粉。

我相信,当有朝一日,他也成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时,这位“圈粉王子”一定会圈到更多粉,而且是真粉、实粉。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陈轩甫
加拿大 加拿大总理 中国外交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国自信“不太可能核升级”,俄罗斯:请仔细读

花钱消灾,欧洲央行行长:主动多买美国货

“不管特朗普怎么打贸易战,天都塌不下来”

“表忠心”不成,加拿大起了“报复心”

“拜登要求乌克兰降低征兵年龄,18岁就能上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