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少宇:南太平洋,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佳平台之一

来源:观察者网

2018-11-17 09:14

岑少宇

岑少宇作者

留澳科普作者,《生物学的足迹》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岑少宇】

这两天,习近平主席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进行国事访问,随后又在那里出席APEC峰会。不熟悉地理的朋友们,可能一时还不清楚巴布亚新几内亚在哪里,也许还会和几内亚、赤道几内亚搞混。

其实,巴新就在澳大利亚的北面,一直被澳大利亚视为北方的屏障,而且与澳大利亚有极深的联系。

巴布亚新几内亚是南太大国,单靠澳大利亚求发展,能行?

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正式建立,短短5年后,英国就把南部英属的巴布亚交澳大利亚管理,改称澳属巴布亚领地。

1914年,澳大利亚趁一战的机会,夺取了北部的德属新几内亚,战后,国际联盟便委托澳大利亚继续管理巴新。

到了二战时,日本人就试图占领巴布亚新几内亚现在的首都莫尔兹比港,从这里南下威胁澳大利亚。为了阻止日军的企图,爆发了历史上首次航母对决——珊瑚海海战。

此后,日军仍试图穿越新几内亚,从陆路的“科科达小道”进攻,一度逼近莫尔兹比港,但最终被澳大利亚军队在土著和美军的配合下,赶回了海边。

我在澳大利亚求学时,业余时间搜集的战史资料,图为科科达小道一处要点的实景

此战双方都受到恶劣环境、补给、疫病的影响,规模很小,却体现出巴布亚新几内亚对澳大利亚的战略意义。巴新当时还未建国,但也是南太平洋面积第二大的行政区域,加上原始的地貌,为澳大利亚提供了更大的战略“纵深”,成为难以逾越的北大门。

战后数十年间,澳大利亚对于这一托管领地,并没有投入多大精力。因为澳大利亚的国力也非常有限,巴新开发难度又大,加上独立运动逐渐兴起,就更没“胃口”了。

澳大利亚自己也要等待一个“崛起”

1975年,巴布亚新几内亚宣告独立,成为英联邦一员,次年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此后的漫长时间里,巴新经济并无明显起色。甚至在1990年,巴新盛产铜的布干维尔岛发动叛乱,内战耗时10年才停止。

作为重要邻国,澳大利亚富起来后,对巴新投资、援助,无论是维护地区稳定,还是利用巴新资源,或者是扩大巴新市场,这都是必须的。

看上去,为了这些目的去投资能换来双赢,双方的进出口贸易也确实大幅度增长,但完全从自己出发,难免会走样。

澳大利亚对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进出口数据,图片来源:wiki

需要重大投入但短期不一定有明显回报的各类基础设施,或者明显利益很大的矿业,就不用都说了。我们来看看农业。

21世纪,巴新的农业依然有很大的问题,几乎80%的人口靠农业或相关行业过活,但农业产出只占GDP25%;适合农业开发的土地有30%,虽然并不需要全部开发,但2.2%用于商业农业显然有点低;大量民众处于贫困状态,食物选择也很少。

从澳大利亚企业的角度来说,巴新的人工成本等确实有优势,但它们往往优先选择油棕、甘蔗等常见的经济作物,只有种大米的Trukai等少数澳企投入较早,在粮食方面取得比较大的成功。

对巴新来说,经济作物效益高,可本国民众的“菜篮子”也急需改进;仅靠经济作物在澳企抽成后多赚的那点钱,再用来进口食物,并不可行。

同时,澳大利亚食品工业也未必都有意愿投入成本建立食品加工基地、培训巴新工人,向巴新直接出口罐头等成品,是一个省心省力的“理性”选择。

总体上,澳大利亚农业企业还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对解决巴新的粮食问题确实关注有限,不然也不会拖这么久。这当然无可厚非,但并非合作的最优解。

澳大利亚政府有一个“国际农业研究中心”,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也有合作,成效肯定是有的,但看其文件,有些地方总感觉“怪怪的”。比如在研究优先方向的第一条,列的是“克服阻止人们从农业技术中受益的社会、文化、政策障碍,特别是在性别平等和女性方面”。

妇女能顶半边天,解放女性,提高女性职业技能,这都没错,但巴新现在“大老爷们”还没有多少从农业技术中受益呢,有些甚至成了社会不安定因素,因此最紧急的是发展本身。第一条的后半句话,虽然正确、重要,但是否需要在第一优先项里特地提出?

对比一下习近平担任福建省省长时推动的巴新菌草和旱稻项目,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团队追求的不是自己“省心省力”,而是考虑让当地人相对“省心省力”地掌握。他们简化技术,又用普通材料制作专业设备的简易替代品。

而且中方传授技术时一视同仁,自然没有什么性别平等不平等的顾虑。东高地省鲁法区当地带头人的女儿,还与中方讨论如何组织区里的贫困妇女成立稻谷合作社。其实中国在全球各地的农业合作,经常能见到亚非拉女性的身影,但我们可没有成天把“男女平等”“妇女能顶半边天”挂在嘴上。

比如莱索托的菌草项目

澳方放进那种“政治正确”的话,确实是一个小细节,却体现出惯有的傲慢,“政治正确”的东西一定要放在优先的位置上,仿佛时刻要提醒人们,那些发展中国家就是全方位落后……

类似地,澳方的合作还经常提到如何发展当地私营企业,也是在不经意间体现了自己的一贯偏见。有些发展中国家确实腐败严重,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企业所有制不一样就能完全“免疫”?确定不是自欺欺人吗?

我们的援助合作,从来没有这类倾向,而是因地制宜,与各方面协调,首要的就是争取把事情做好。

至于澳大利亚与巴新搞什么军事基地、难民收容所等等,虽然巴新在经济上可能有所收获,甚至还能“创造就业”,但显然也不是它最需要的。

巴新就在澳大利亚门口,所以和过去西方对非洲、拉美的捆绑政治条件的援助不同,澳方会顾虑当地的政治稳定,参与者绝大多数也是真心实意的。但从小处体现出来的高人一等的心态,日子长了谁会感觉不到?

中国复兴,带来的契机

正是因为中国的与众不同,让少数澳大利亚人感到惊恐惶惑。

早期来巴新定居的中国人,大多只是做些小生意,总体上肯定是帮助当地搞活了经济,发挥积极作用,但后来有些不良商人也会激起矛盾。

最终,国家队带来了全新的面貌,开拓了全新的领域。基建狂魔如假包换啊,除了高大上的国际会议中心,还有更多民生基建项目,电力、教育、医疗都是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的。这些估计近几天会有不少报道,就不必多重复了。

还有就是名扬亚非拉的医疗队,也深受巴新人民欢迎。澳大利亚方面其实有许多务实的人士,特别是在专业领域,比如中国、澳大利亚、巴新政府就共同合作推进了“中-澳-巴新疟疾控制三方发展合作试点项目”。

但澳大利亚部分媒体和政客,往往是另一种“专业人士”,或出于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或是为了争眼球,往往突出中澳在巴新及其他南太平洋的竞争,甚至阻断中国在巴新的投资。

就像这种医疗合作的正面新闻,哪有“黄祸”的谬论刺激人,是吧?

去年巴新“居然”敢与澳大利亚就难民问题扯皮了,说明它确实在逐步走向独立自主,这种大趋势是不可改变的。难道人类要永远活在殖民思维的阴影下?澳大利亚人基于政治正确,未必敢这么说,但还有些人在这么想。

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历史潮流,中国复兴只是站在潮头,埋怨中国是没用的。

中澳科技树多有不同之处,在巴新并非不能合作,让三方共赢。比如稻作,澳大利亚专家说巴新的哈根不适宜种植旱稻,我们也种出来了;Trukai公司从1970年代就开始在巴新运作,肯定也有独到之处,中、澳、巴新三方在农业上完全可以加强合作。

最明显的变化是,澳大利亚一改长期停滞的状态,开始增加对巴新等南太平洋其他国家的投入,无形中给巴新带来了更多利好。

澳大利亚总理也终于承认,不应该将自己在该地区的影响力视为“理所当然”。“但遗憾的是,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太多了。”

这已经是澳大利亚的一大步,认识到过去完全“雄霸”一方的日子,不会再来,也不占理。但这只是地区发展的一小步。因为,澳大利亚人不再多跨几步,还会把此仅仅视为中澳比拼砸钱的“游戏”。

必须跨出的第二步是,认识到中澳在当地既有竞争,也有合作。中方存在的意义,绝不仅是竞争。如果没有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澳大利亚对外援助就会像过去那样,在自己的利己性和优越感中走样。而有了这样的环境,中、澳、巴新都可以在合作中提升自己,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就会渐渐构建起来。

南太平洋是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佳平台之一。在这里,巴新和其他岛国处在中澳或中新之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则处在中美之间。岛国与澳新有密切的联系,但与殖民地-宗主国关系相比,还没有那么多羁绊,这在我们与双方交往时,是相对略为有利的方面。

单就澳新而言,它们属于五眼联盟成员,也是地区大国,采用西式制度,具有独特意义。南太平洋地区一方面受到中美影响,但另一方面双方距离又足够远。因此,如果能解决好这几组关系,将对世界其他地区有示范效应。

当地有与中国不同的文化、民族、政体,但毕竟没有历史、民族、领土问题等包袱,总体上,在这些相对“软性”的方面,是个“难度适中”的地区。

南太平洋发展潜力巨大,也更容易获得显明的进步。同时,当地资源丰富,环境多样,存在大量岛礁、森林等,既要考虑基建、产业的发展,又要兼顾环境保护,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如何与当地人一起做好平衡。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忽视的方面。怎样帮助当地让“硬发展”可持续,对我们而言,既是考验,更是机遇。

在上述背景下,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力的进一步消长,各方能够充分发挥政治智慧,在南太平洋开创人类新的篇章。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陈轩甫
南太平洋 太平洋岛国 习近平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