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少宇:“经络”图片好看但无用,来谈谈经络的本质

来源:观察者网

2021-04-11 08:31

岑少宇

岑少宇作者

留澳科普作者,《生物学的足迹》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岑少宇】

2021年4月1日,中国科技网以“科技日报”讯的名义,发表了一则简讯,称“科研人员首次清晰观察到沿人体经络穴位迁移的连续荧光线”。

不过据网友“洹水之滨”考证,“翻阅《科技日报》数字报平台,3月30日、3月31日、4月1日和4月2日多日报纸的全部8个版面,并未找到相关内容。”

虽然《科技日报》出于种种考虑没有放在版面上,但报道的这项研究,是真真切切存在的,并非“愚人节玩笑”。

可临近假期,网友们很悠闲,直接按揭批愚人节谣言的规格,把杂志和研究单位扒了一遍。

研究内外的生意“经”

首先,组织研究的什么“新奥集团的生命科技研究院”,是个“遇事不决,量子医学”的跨界先锋。

其次,杂志太烂。当然,我们不能光凭影响因子的高低,就把杂志和论文一棍子打死,但是有人爆料说杂志是收2250美元版面费的……这就有点那啥了。

再者,观察者网发现,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博导张维波(Wei-Bo Zhang)是作者之一,论文标注的所属机构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Institut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但新奥集团生命科技研究院网站显示,他同时也是专家团队成员,论文上的标注不完备。

研究虽然在致谢里提到了新奥集团的资助,但研究者也是新奥生命科技研究院的成员,最好是写清与商业团体的利益关系,而不是让读者自己去“发现”。

在不写清“利益相关”的情况下,还隐去张维波与新奥的联系,当然令人怀疑是否只是疏忽那么简单。

也有人认为,这些都不是问题,扒论文外的问题,不正说明论文没问题么?

只可惜假期太长,网友太闲(我就不怪袁隆平了,俗套)……最终,乍一看挺“科学”的论文,本身也被列出一些疑点。

观察者网网友exlion表示:“荧光素钠是比较常用的染色剂,肉眼看呈橘黄色,因为容易和血管和皮肤混淆,医学观察通常是用钴蓝色滤光片观测(此时呈现出的是绿色,不会和血管颜色混淆),常用于眼科及血管造影等。这个所谓的造影实验照片不知道为什么不透过钴蓝色滤光片来拍照,明明这样可以使得造影更加清晰。”

观察者网网友“脸9”补充了一个疑点,需要排除干扰(假阳性)的实验照片没有用滤光片,倒是对照组用了滤光片。

其实,论文里写明用了500纳米“长波通”滤光片,但呈现出来的图片确实是两种样态,虽然不是什么造假的铁证,给人的感觉总有点怪怪的。

从结论看,作者称19次荧光素钠试验中,有15次出现了线性路径,有一些压根没有反应。但即使在15次“成功”试验里,也有各种情况,比如断断续续的,还有进入血管的,对于各种类型的数量并没有完全交代清楚。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恰恰是这样“半明半暗”的发现有巨大的商业潜力。

人人都有血管,如果往血管里注射荧光剂,理所当然都会显示出血管,但所谓“经络”却有人通,有人不通。

只要是看过武侠小说的人,都能马上想到什么“打通任督二脉”“打通全身经络”。如果人们相信这是事实,而且“科学验证”经脉不是人人皆通,那么将来推出一款帮助你“打通经络”的设备,岂不是顺理成章?要你8万一点都不贵。

总体而言,论文样本小、差异又很大,难以得出确切的结论。且不说其他人是否能验证出最理想的结果,也就是那几幅最闪耀的、被人质疑PS的图片,作者们自己就很难普遍复现。

还有人认为,对于血管与淋巴管的排除,什么投影啦、超声啦,方法太绕弯,同时也有在这方面为论文辩护的。而扩散速度没有详细的记录与探讨,是显而易见的失误。

但我觉得这些都已经不是重点了,关键在于这样一个研究,并没有给出多少新东西。

经络显影示踪不新鲜

经络显影示踪这事,早在几十年前就有不少人用同位素做过了。

论文作者们难以回避这一事实,但只是在开头简单地说:“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一直试图用现代技术证明经络的存在……许多实验试图寻找经络和穴位独特的生物物理特征,包括电、声、热、光、磁性、同位素和肌电特性”。

作者在讨论部分也只参考了90年代的几篇关于同位素显影的研究。

其实,20世纪80年代初,欧洲学者就用γ照相机观察到30cm的经络线,国内高度重视,把“经络研究”纳入国家“七五”攻关计划。

如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孟竟璧,就在1987年发表了《用同位素示踪法显示经络循行的初步研究》。

“七五”攻关并没有攻破难题,“八五”和“九五”期间,又连续进行了两个国家级经络“攀登计划”项目。

虽然经络难题依然无解,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放射显影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

如《用32P放射自显影技术对手三阳经循行路线示踪的初步研究》。

可说到底,显影示踪的成果,只是非常小的一方面,并不能证明显影通道具有生理功能,更无法解答医生们最关心的临床问题。而与经络最相关的临床问题,无疑就是针灸。

中国以及美欧的研究人员在验证针灸有效性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单说随机对照试验都可谓是“汗牛充栋”。

目前已经有一些病症的针灸治疗,即使在要求最高的随机对照实验的“综合评价”,比如Cochrane系统评价中,也能被认定为有效。

当很多针灸临床研究得出积极结果后,顶尖研究人员显然对具体的作用机制更感兴趣。而显影示踪本身,在其中只能起到非常有限的辅助作用。

相比之下,部分穴位的低阻现象、离子浓度等理化性质,在最初发现时就更有启发性。而如今像针灸的镇痛作用,也已经有了较为令人信服的机制阐释。

网友们吐槽,“发现”经络这种“诺奖级”成果,为什么发在如此普通的杂志上。其实,这个研究一点都不“诺奖”,甚至连边都摸不上。

神经学家们已经能解释、甚至证明部分针灸的作用机制,比如:

横断脑髓后,针刺家兔“足三里”增强小肠运动的效应在大部分实验中仍然存在。但若将腰骶完全破坏,针刺的作用即消失。说明在没有高级中枢参与的情况下,针刺对同节段神经支配的胃肠运动的影响,仍可通过脊髓反射而实现。

但显然这都达不到“诺奖级”,何况新奥的研究呢?

彻底攻破经络问题,或许够得上“诺奖级”,不过我看谁也拿不到……因为这关系到经络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经络综合学说”

前面提到,关于针灸的论文已经非常多,再加上穴位、经络等关键词,可以搜到大量文献。即使只选取其中的随机对照实验,也有许多整理、分析工作要做。

但根据笔者现在掌握的信息,已经可以抛砖引玉,提出经络的“综合学说”。所谓“经络”,是具有临床意义,特别是对非刺激区域有生理作用的,部分神经系统、免疫淋巴系统、血管、筋膜(结缔组织)、组织间隙通道等的综合系统

乍一看,这一学说岂不是和稀泥的大杂烩?但正如波粒二象性是基于研究结果的综合,而不能被称为大杂烩一样,笔者的“经络综合学说”也是基于现有研究的合理推论。限于篇幅,只能简单介绍。

首先,是物质通道与“功能线”的综合。

任何可靠的针灸作用,必定有物质实体的基础,必定有相关的传输通道。然而,传输通道不必然就是“经络”,至少部分经络具有“功能线”的意义——注意绝非全部。

从传统医学自身来说,有“宁错穴,不错经”的说法。

从现代医学的验证来说,在经上没有穴位的地方设置对照组,也被普遍认为是错误的,有些研究会得出与穴位刺激较为接近的结果。

还有研究发现,穴位与筋膜(结缔组织)密切相关,很多都在筋膜和皮肤的“连接处”。而且一些穴位已证实有高传声、高导光现象,如果切断筋膜,这些现象也会消失。

扎针时的旋转产生巨大的扰动,研究人员认为图C的金针比图D的不锈钢针更粗糙,更能牵动

研究人员推测,扎针的动作会通过筋膜牵动深处的神经系统,从而发挥作用。那么,非穴位点的经络下面不也可能存在这样的筋膜与神经系统的联系吗?

总之,刺激部分经络也会产生一定的生理作用,因此经络并非是“虚拟”的线、也不是单纯的穴位连线,而是某种“功能线”。但传统上的“经络”未必都是真正的功能线,需要现代医学的临床验证。

“综合学说”从根本上反对部分中医界人士与爱好者青睐的“经络虚拟”、“经络虚化”的假说

中医发生的概念虚化,包括经络的虚化,成为重要观点之一也是晚近才有的事情,主要是对近代医学渐渐兴起的“应激反应”。

而当代部分人仍旧坚持这样的观点,也是面对“找不到经络”这一现实的逃遁。否认经络的人认为,“手术从不考虑是否切断经络”,这在逻辑上看似很难辩驳,面对类似的质疑,有些人就把逃遁坚持到底,倒是一个“合理”的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关于经络的整体论、系统论、调节论等等,从大方向上说,当然是可取的,但如果局限在这般定性,不重视对微观机制的研究进展,有可能蜕变成另一种形式的“虚化”逃遁。

但另一方面,除了“功能线”,物质通道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功能线”不必然等于主要的物质通道。

古人对经络的认识也有通道性质的认识,今人更是有许多关于物质通道的研究需要吸纳进来。

“综合学说”主张一方面通过临床研究,完善“功能线”去伪存真的厘定,另一方面,完善物质基础与通道的鉴定,最终形成一个“功能线”与通道都得以充分阐释的体系。

但通道的问题并不简单,涉及到“综合学说”的第二个“综合”——

那就是各系统的综合

现有多种涉及到通道的重要经络假说,往往都有一定证据支持,没有必要自我设限,硬要支持或否定某一种。当然,里面会有一定的主次。

探讨经络与针灸作用,神经系统显然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但如果说经络就是神经系统,那简直是世纪玩笑,藐视古今中外那么多研究者的智商。

比如,前面提到的穴位上的筋膜与神经系统很可能有联系,但也没有人会把结缔组织归入神经系统,可如果单单以结缔组织为经络,则远远不能涵盖全部经络、穴位,并解释所有现象。

同样地,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的协同作用,也已经在针灸研究中深度“绑定”。有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与它们密切相关的血管当然不可能“撇清干系”。

组织间隙也是通道之一,早在上世纪就有人提出与经络相关的可能性。但没有证据认为,针灸相关的物质主要通过组织间隙移动,目前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排除其他通道的参与。

而且各种细胞在刺激下都有可能产生反应,释放细胞因子,并非只有神经系统会释放。而不同的因子可能沿不同的通道输送。一次针灸本身就可能通过多个系统产生复合的作用,可见“综合”的重要意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传统医学中,书籍中有不少将血管指为经络的内容。古代也有在不同部位针刺放血的做法。显然,都与现在的认识有所不同。

我们对经络的理解是在不断演变的,不能局限在古书、甚至一两本古书里。既不能因为古书的错误而否定全部,也不能认为古书全部都是真理。

以往很多人苦苦寻觅单一组成的经络而不得,就是戴着镣铐跳舞,迷信古书。一棍子打死的否定者,则是从另一个角度迷信古书,认为只要古书有错,那么一切皆错。

但古书本身自相矛盾的事情就多了去了,一切应当从实证出发。

最后,则是强调临床治疗手法的改良与医学研究的“综合”。

此前人们提出“神经-血管”“神经-内分泌”等等假说,然后在发展过程中,有人就不断添加短横符号和名词。

“综合学说”从实体的涉及范围上,当然与之类似,是开放的、发展的,可以不断添加的,但如果像那样单纯罗列名词,容易使初学者与受众,迷失于碎片中。

而且,罗列的阐释方式,也体现出重机理、轻临床的意味。当年在对经络攻关后,产生了“三派两流”的学派,但也受到了批评:

“在针灸治疗方案的五大关键因素中,涉及到两个基本问题:取穴组方和针刺手法。经络现代本质研究的‘三派两流’对这两大问题的指导作用远远不及传统体系更为有效。”

这样的评判,用在“罗列派”上,也很合适。

“综合学说”要的不仅是机理的突破,即使在“功能线”与物质基础、传输通道等方面都取得了大规模的进展,还是要呼吁对临床应用的整理与修订,重视两者的结合。

经络不仅体现了传统医学对人体的理解(尽管古书原文可能存在大量的错误),还是古代行医的工具,如同标在人体上的手册,简便易行仍是有现实意义的。

医学不仅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人们需要价廉物美的诊疗手段,改进针灸的临床应用是非常有价值的。而“罗列派”显然忽视了这一点。

更何况,“罗列派”本质上完全可以基于现代医学构建,如有必要,甚至可以抛开任何传统医学元素,但如果保留一个相对简明的实践体系,传统医学的用词可以在其中焕发光彩。

目前的情况是,机理研究离不开临床,但反过来指导临床的意识还不够。

当然,现在对经络的认识,大量沿用过去的说法,在实践上也还没有足够的研究能够支撑对经络与针灸取穴组方的大规模修订。

但在未来几十年内,可以预期研究成果会越来越多。现在提出“综合学说”,如果能在未来不仅鼓舞跨系统的“综合”,更鼓舞机理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综合”,并大幅改造传统医学的认识,那么可以说,恰是最好的时机。

结语

在《卖拐》的小品里,赵本山说了句:“你跺你也麻”。

古人面对人体这个“黑箱”,极可能正是从“你按你也麻”的一些表面现象入手,逐步发现穴位,再从一些止痛现象等梳理经络,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然而,古人在缺乏现代统计学、现代技术的条件下,无法保证总结的经验都具有真正的实效,更无从把这一复杂的体系分辨厘清。

中医既然有厚重的历史积淀,就更要用辩证唯物的眼光去看待,不能对古人抱有过高期望,否则反而会受局限、走弯路,或者走到另一面,不容忍古人的任何错误。

数十年来,研究经络与针灸的历程本身就是最好的例证。我们见过寻求单一答案的各种无用功,见过单纯的全盘否定,也见过一丁点似是而非的发现,就引发“轰动”,甚至最终反过来逼出人命。

朝鲜人金凤汉曾发现所谓的“凤汉小体”,一度被认为破解经络奥秘,在中朝等国引发轰动与热潮,但最终未获证实,金凤汉自杀。图为朝鲜发行的金凤汉邮票。

复杂的人体,为何一定要有简单的答案?对于复杂现象的研究,千年的历史积淀加上数十年的现代研究积累,“综合”不正是顺理成章,势在必行吗?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陈轩甫
经络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中美应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

“宁愿关闭在美业务也不卖”

王毅见布林肯,对美方提出三个“不要”

胜利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