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维廉:中共可是进口的内行

来源:观察者网

2018-11-08 07:36

岑维廉

岑维廉作者

上海海关学院副教授,《关税理论与中国关税制度》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岑维廉】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11月5日在上海隆重召开。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当特朗普纠结于顺差逆差之时,进博会仿佛是对“保护”和“开放”问题最好的回答。

“保护”与“开放”的中国答案

经济体在与外界交往的时候,是采取保护的指导思想还是开放的指导思想,是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问题。武侯祠的楹联说得好: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什么事都要考虑后果之后果,即三思而行。

说到保护,一个国家实行各种政策保护本国的产业,保护本国人民的安全无可厚非,但是要想到一系列的后果,使这种保护不至于损害本国产业与人民的安全。

当一个国家需要扶持本国产业时可以采用各种保护手段,但是各自保护其实也可以视为某种形式的“互相伤害”,所以经过各方面的多次妥协,保护措施最终退缩为可方便计算的关税。

如果两两之间,各自都没有保护本国产业需要的话,关税互为0,是最佳选择。但是由于发展的不平衡,总有国家重启保护,不平衡是宇宙间最普遍的规律,因此保护与不保护之间的变化不会停止,不过是时而激烈时而和缓罢了。

表面上看来,现在的中国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以前的英国,需要的不是保护而是互相开放,英国当年就是通过两两谈判达到第一次贸易自由化的。当然我们的对外贸易健康得多,不像英国还会堂而皇之地贩卖鸦片;我们对资源和市场的获取也基本体现了互惠共赢,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重大转变。

更关键的区别是,中国目前虽然产业门类齐全,高端技术大量突破,但还没有达到英国当年傲视全球时,或美国在二战后那样的技术优势。中国对于进口、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远比它们更为迫切。

所以进博会不仅体现了一种主动的姿态,也体现了高层对中国发展阶段、对中国国际贸易地位的准确判断。

当然,在某些领域中国还是需要坚守保护的,比如对洋垃圾的禁令。此前对稀土的限制出口乃至禁止出口,以及后来WTO的裁决,也是一种“保护”上的博弈。在出口方面,我们也有对“种岛神器”的限制。因此在经济上,没有抽象的绝对的理论,凡是提出绝对理论的,都是因为某种做法在当时对其国家总体上有利。

中共的进口史,比新中国还早

新中国的“对外贸易”早从她的摇篮时期就开始了。远在井冈山时期,就有了铸币厂,铸造“工字银元”。但是井冈山还没有外贸,或者说内外贸界限不分明。因为只是开了几个圩场,供大家买卖,既有内贸,也有与根据地外的交易,没有类似海关的组织,蒋介石的部下也可以在圩场上换得共产党的工字银元。

红军井冈山铸币厂,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到了中央苏区的时候,就有了所谓对外贸易,共产党的“海关”——当时叫对外贸易局,为了打破国民党的封锁,从白区走私进口苏区军民必需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需要。非必需品我们也不要,人家也不一定封锁。

可以想见,此时的对外贸易主要是对白区,是为了打破封锁,因此没有关税,就是到了延安时期也还是这样,外贸是为了打破日寇与国民党顽固派对边区的封锁,而不是为了取得财政收入,所以也没有关税。

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进口商”就没有优惠措施。没有关税,优惠可以从营业税上入手。

《中央人民委员会命令第20号——为几种商业品减税问题》规定:“凡是从苏区将出产品如谷米、豆子、菜油、木、烟、纸(粮食不够的地方例外)及一切农产品运往白区发卖者,以及从白区贩运下列各物来苏区者,照其应纳之营业税额,一律减收半税。计划减税之进口物品如下:盐、洋油、火柴、棉花、线布、棉布、药品、医药器具、印刷材料、钢铁、兵工厂原料、电话电报材料、手电筒、电池、汽油。”

“半税”这样的减税力度还是比较大的,而且从计划减税的进口物品名单看,完全贴合当时苏区的需要。如果再考虑到中共后来对自力更生的强调,可见中共一直对独立自主和进口的辩证关系有很清晰的把握,也有非常灵活的手段鼓励进口。

当然,必需品是敌人严密封锁的对象,因此根据地的外贸在敌方看来就是走私,而且还是武装走私。

说来也有趣,我们的武装走私是由“国民党军队”武装保护的。蔡廷锴们需要苏区的钨砂,用以制造枪械,而卖给苏区的是苏区紧缺的物质,甚至直接就是武器弹药。最后这样的买卖被蒋介石和第三次共产党左倾机会主义截断了。

苏区商品贸易处旧址,图片来源:diyitui.com

不是中国不想进口

二战后,建立新的国际贸易秩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关贸总协定在1947年底便已签署,中国是创始国之一。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台湾当局依旧占据中国席位。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由于台湾当局失去了大陆,大量产出已经不在自己掌握中,无法履行在先前谈判中承诺的减税义务;加上对美国援蒋不力的怨恨等政治因素,竟然以“中华民国”的名义退出了关贸总协定,而由于冷战的影响,新中国也未能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方地位。

关贸总协定的风波只是中国遭到西方封锁的缩影,在冷战背景下,不是中国不想进口,而是西方世界不愿意将中国作为一个平等的伙伴引入其构建的国际体系。这种封锁、禁运一直延续至今,自贸易摩擦以来,官方也屡次反驳美方,其中一条就是我们要进口的东西很多,但美方不开放,逆差怎么能怪我们呢?

后来中苏交恶严重影响了中苏贸易,也是类似的,中国当然不愿意向两霸的任何一方低头。独立自主的路何其艰难,一些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也不得不靠走私进口。

复关入世之后,中国的海关采用了世贸组织的税则目录,并且按世贸组织的规定在世贸组织允许的范围内对外开放与对国内生产进行保护。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做出了很大的让步。

可是中国没有按某些人希望的那样被改造,或被拖垮,反而把握住了机遇,中华民族巨大的韧性使我们顽强地崛起。

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日新月异,关税工作也日益复杂,要根据国家间的关系、国内外行业的情况、国际协定的约束等等,制定具体的普通税率、优惠税率、特别税率。笔者多次参加的全国关税会议,主要就是把党和国家的政策变成可操作的条文。

从结果来看,中国还是很好地掌控了保护与开放间的动态平衡。我们从一穷二白发展到世界第二经济体,现在轮到西方要搞保护了。可是他们自己曾经用来绑住中国手脚的绳索,现在绑住了他们自己。所以美国就开始耍赖,做过的承诺都不算数,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可是中国一反对,二不怕,我们像自由贸易的老祖宗英国一样,通过两两谈判与各个国家建立互惠的经济关系。但不管是国与国还是企业与企业,两两谈判往往都是“静悄悄”的,而通过办国际进口博览会,把中国坚持自由贸易的态度进一步彰显出来,推动企业间、各国政府间更高效地广泛交流,让世人看到国际贸易依然具有巨大的动能。这就是进口博览会的效率效益之所在。

正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双赢是当前及未来的大趋势,逆之者亡,顺之者昌。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陈轩甫
中国进博会 关税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