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董事局主席张瑞敏再谈砸冰箱事件:要扭转质量观念

来源:观察者网

2020-01-16 15:46

【导读】 张瑞敏表示,当时中国企业面对最大的问题是质量上不去,冰箱紧缺的时候,纸糊一个冰箱也可以卖出去。如果产品干的不好,作为处理品少花钱再买到,这种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必须要把这种观念彻底改变过来。

(观察者网讯)

35年前,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砸不合格冰箱事件,成为了中国产品质量的里程碑。1月15日,张瑞敏接受了深圳卫视的专访,时隔35年再谈“砸冰箱”。

张瑞敏表示,当时中国企业面对最大的问题是质量上不去,冰箱紧缺的时候,纸糊一个冰箱也可以卖出去。如果产品干的不好,作为处理品少花钱再买到,这种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必须要把这种观念彻底改变过来。

海尔起源于1984年,当年张瑞敏辞去青岛市原家电公司副经理职务,转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经过了二十年的发展,2004年,海尔从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变成了一个年营收1016亿元的庞然大物,成为了我国家电行业中第一个营业额破千亿的品牌,当时的美的、格力营收仅200亿元左右。

但是从2010年之后,海尔的增速明显开始下滑,尤其相比起美的和格力这两位后起之秀,海尔落伍了。

2018年,青岛海尔实现营收1833亿元,净利润74亿元,同比增长7.71%,而同期美的营收2600亿元,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增长17%以上;格力电气实现营收2000亿元,净利润262亿元,同比增长近17%。从市值上来看,现在海尔的市值已经只有美的和格力的三分之一。

另外在去年12月12日,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尔智家,SH.600690)发布公告澄清,承认目前正在初步探讨私有化控股子公司海尔电器的方案,但尚未向后者提出任何私有化安排。

此前有外媒报道,海尔智家计划实施H股股票上市并私有化另一家价值7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37亿元)的集团公司,在该项交易中,海尔智家将向海尔电器的少数股东以新发行H股的方式收购其持有的海尔电器股票。

对于此事,光大证券12月13日发布研报称,海尔智家股东无法完全分享洗衣机、热水器这两部分优质资产的利润与现金流回报;另外,两个平台间存在较多复杂的内部交易结算。

该券商举例称,关键客户销售由海尔智家负责财务结算,自有渠道(专卖店)则由海尔电器负责,物流业务在海尔电器旗下。

对此,光大证券分析道:“本次若成功通过私有化方案,统一为一个业务/上市平台,将解决过去公司治理层面的诸多弊端,从全局角度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回顾海尔砸冰箱事件:

1985年,有一位用户向海尔反应:工厂生产的电冰箱质量有问题。

随后,张瑞敏将库存中所有的400多台冰箱全部检查了一遍,发现76台冰箱有质量问题。对于这76台质量有缺陷的冰箱,工厂内部研究认为,问题不大,可以把冰箱廉价处理给内部员工,作为工厂福利。

当时一台冰箱800元,相当于一名职工两年的收入。

但是张瑞明指出:“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

他宣布,所有76台有问题的冰箱都需要砸掉,而且要制造冰箱的工人亲手来砸。随后张瑞明亲自砸了第一锤,很多职工在砸冰箱的时候留下了眼泪。张瑞敏借此想要树立一个观念——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王力
海尔 电冰箱 冰箱 家电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伊以都在降调”,国对国直接打击结束?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