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经济观察(二):夫妻便利店,转身拥抱互联网

来源:观察者网

2020-07-25 13:00

(观察者网 文/易佳颖 编辑/庄怡)近日,商务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小店经济推进行动的通知》提出推动形成多层次、多类别的小店经济发展体系,一纸通知将小店经济推到了商业舞台的聚光灯下。

而在各式各样的小店之中,便利店以城市的烟火气著称,不仅备受市民文化的青睐,也是不折不扣的商业宠儿。目前,便利店市场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传统连锁便利店,二是互联网小店,三是夫妻小店。

本篇文章,让我们把聚光灯置于便利店里的夫妻小店。

夫妻便利店,或者是更亲切地称为“小卖部”,不仅是童年的回忆,也是当下风云聚会的新战场。互联网的拉拢与收编,传统连锁的竞争与吸引,夫妻小店在此间不断拉扯游弋却又稳定如斯的三角关系中,谋求生存与转型。

疫情下,小店成生活刚需

“疫情期间,每天大清早就得琢磨去哪里弄吃的,当时店里除了文具类的东西,基本上都卖完了,每天都得想办法去弄吃的,泡面都卖完了。”何马是一位武汉社区夫妻便利店店主,疫情期间,他仍坚持开店,服务小区居民,两个月时间,他瘦了二十斤,与周边的几家小店共同支撑起了整个小区的日常需要。

图说:疫情期间,居民在微信上向何马的小店下单购买生活必需品

“我的顾客以年轻人居多,疫情的时候,主要需求就是面粉,酵母,零食,什么零食都行,只要买得到。面粉是卖的最好的,都进不到货,我还是开通行证,才能去别人仓库里拿,但是进价涨了40%。群里大家天天聊怎么开发新吃的,怎么霍霍面粉,大家都是报团取暖,有点被孤立的感觉,因为确实也怕。”

对何马的采访时有打断,他表示最近店里生意很忙,大概是因为疫情期间自己的热心肠,现在小店生意比原来好,多了很多回头客。

像何马这样的店主不在少数,疫情被迫宅在家中的人群成为了社区小店最大消费力。

正如《中国服务业小店经济活力报告》显示,小店虽小,但市场潜力巨大。2019年,仅入驻美团的小店交易金额就为千亿级别,年度交易总金额同比增长高达22.1%。

“疫情对社区小店经营影响不大,甚至年前的时候一个店日销售额5000元,然后因为疫情原因能卖到1.5~2万。但疫情结束之后,大家都争相开店加剧了竞争,现在一天只有3000元,但总体情况还是可以的。”一位在山东省从事地区性连锁便利店门面管理的工作人员李道康透露道。

“疫情后便利店的抗风险能力有目共睹,所以现在新开了很多家便利店。最夸张的例子是一个1000-1500户居民的小区,原本就有三家便利店,现在又开了四家便利店,空出来的门面基本上都开了便利店,除了便利店就是房地产,药店也就那一两家,餐饮全关门了。”李道康称。

图说:小编所在的便利店新人交流群时常有新人发布看中的店面位置,求指导

几家欢喜几家愁,并不是所有小店都如李道康那般幸运。受疫情影响无法开门营业的小店店主们,每天睁开眼就在承受亏损。观察者网在上海临街小店走访中发现,亏本赔钱的小店也不在少数。开店十年的庞虎诉苦道,“从疫情亏到了现在,每天都在亏。”

开店还不满一年的谢晓云夫妇则抱怨道,“还在亏本,一个月房租一万多,感觉自己像是在给房东打工,一转眼,又要交房租了。”谢晓云夫妇辗转多地开了十多年夫妻店,近一年刚刚加盟京东便利店,对于亏损,她表示,“我们是年底28号回老家过年,然后被疫情影响就一直没出来,出来了又隔离了半个月才开门。”

但是,像谢晓云夫妇这样的夫妻便利店,即便有品牌撑腰,想要盈利仍然考验重重。

“这主要是由于店铺的选址原因,地处商圈的小店由于人们无法正常上班,失去了最主要的客源。”李道康分析道。品牌不是最主要影响小店盈亏的因素,店面选址才是客群定位和客流量的决定性因素,“选址,选址还是选址,一个店铺的成功离不开选址。”楼椰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接下来还有店面陈列设计、选品、促销活动策划等等。“每个店都不一样,但是两三年回本算是做的比较好的了。”在柳州市刚开了一年小店的马咖感叹道。但同时也能看到像楼椰这样仅开店一年,就有人登门想加盟连锁的案例。小店虽小,却包揽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必需,经营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零碎繁琐,大有不同。

绕不开的互联网,错综复杂的供应链

“(传统)一般夫妻店都是年纪比较大的,像我们父辈母辈这种年纪来经营的,他们的思路比较落后,然后进的东西虽然便宜又多,但不符合年轻人的口味。”何马解释道,作为一个年轻的夫妻店店主,他明确地表示出了对夫妻店未来的不看好。“经常会有杀价竞争,总是习惯货摆很多东西,但摆放又没有规则,特别乱。你走进店之后,就会觉得这家店特别乱,打理的也不好。”

但这些传统小店于互联网而言,却是值得拉拢的对象。全国660万家的夫妻小店无疑是一块巨大的市场蛋糕,而夫妻小店对于互联网的席卷也表现出了相对开放的态度。

“现在进货都很方便的,本地的易酒批,还有阿里零售通和京东掌柜宝。”马咖介绍道,不少店主都反映了会使用各种线上进货渠道。

“因为互联网对他们(夫妻店)来讲是薅羊毛。比如前两年互联网竞争激烈的时候,一瓶饮料的正常进价两块,通过各种补贴之后,他们的进价能到一块,他们(夫妻店)肯定非常高兴。而且这些品牌在竞争的时候,一家夫妻店挂一个牌子甚至会给到3万-5万,一年的房租都省了出来,夫妻店肯定高兴。互联网企业竞争越激烈,他们能获得的利润就越高。”李道康解释道。

进货渠道的多元化给了店主更多的选择空间,互联网的补贴大战更是让店主有了“薅羊毛”的机会。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互联网企业还未能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体系,无法满足小店的全部需求,无论是在产品价格、品类上,还是服务上。

“to B 不比to C还会有消费习惯的影响,B端的商家对价格有绝对的敏感度,互联网企业难以真正介入关系错综复杂的供销网络做自营渠道,又无法打破区域划分明确的已有供销体系中搭建全国性平台。总而言之,目前没有看到过成功的案例。”

曾在江苏自创地区性连锁便利店品牌,开了十几家连锁店的楼椰举例说明道,“例如本地的经销商的业务团队会对自己负责区域的小店进行定期维护,上门抄单,发现缺货的产品主动第二天送货上门,这样经年累月的人情关系、周到的服务和透明的价格。”

“虽然互联网有数据优势、资金优势、品牌优势,但是地方性品牌有当地的地方性优势,这是长年经营得来的,供应链就是一个常年积累的过程。”李道康补充道。

利用互联网,小店谋求转型升级

对小店店主而言,他们也迫切需要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因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已然改变。许多夫妻店也因为缺乏相应的技术与电商理念正面临着数字化升级转型的需要。不少店主向观察者网表示,已接入美团等外送服务的端口,有的店主在准备开线上微商城店铺,有的店主加入了本地团购平台,还有的店主干脆自己化身带货达人拉群拼团。

“原来收银台这里放个名片,很多人打电话找我们送货上门的。”谢晓云回忆道,“现在都没几个人拿名片了,都是叫的外卖、跑腿。”

“现在有很多团购平台找上门,拉群发信息就好,我准备开微商城。”马咖积极策划着自己小店下一步的发展。

对于在一个社区的小店来说,一个固定的场所能够给人一个信任感,其关键之处在于沉淀的人情关系。现在大火的社区团购也正是基于此,通过对小店店长个人IP的打造,对团购产品进行背书,并形成强大的购买号召力。

这也正是互联网想要介入其中的“亲密空间”。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便利店最关键的是服务体系,跟客户联系,因为产品品质、品牌这一块都相差无几了。”

“便利店就像小区里的社交场所,门口总摆着几张凳子,居民都围坐在一起聊聊家常。”在老小区里长大的赵一回忆道,“原来上学的时候也没个电话手表,家里有个啥事没人的话,消息也是小店老板帮传达的,还会收留没带钥匙的我在店里等家里人。”

“大家都在抢最后100米,跟用户的直接接触。实现最后100米,能打到顾客家里去。”李道康进一步的解释道,“但实际上谁都进不进不到,即便是快递员送货上门也做不到。最后100米,你能跟顾客形成一种朋友的关系的,还是门口的夫妻店。”

小店也在不断借助互联网扩大自己的销售、服务半径。据支付宝公布的数据显示,通过外卖及配送服务、消费券等灵活的数字化经营手段,4月下旬以来,平均每周有100万个体户、“夫妻店”等小商家在支付宝里申请收款码、新开店或谋求数字化转型,已有1200万家小店收入较去年同期实现了增长。

“作为互联网企业,既要给小店赋能,比如教他们做线上运营,又要给小店足够的自主能力,不能在里面介入太多的利润,这个可能是不合适的。因为小店本身的产量、产能、产出是有限的。” 楼椰希冀道,“我也特别希望互联网企业接下去能真正放大招。 因为,我不希望快消行业没有搭上大数据这列快车,这对于我们行业供应链的整合,成本的下降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事实上,不管是互联网连锁、区域品牌连锁还是个人店,正是各种形形色色的小店构成了中国小店经济的脉络。截至2019年底,全国注册小店8000多万户,带动就业约2亿人。这些小店散落在中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犹如星星之火,虽然微小,却时时刻刻散发着令人温暖的烟火味。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谢晓云、李道康、何马、楼椰、马咖、赵一为化名】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易佳颖
互联网 美团 便利店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