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沪双城记:每天4小时通勤,如何留住人才

来源:观察者网

2021-05-27 13:22

【导读】 每天通勤三四小时,意味着每年有1~2个月的时间在路上。这些“职业候鸟群”们有的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规划着未来几年在上海能够安家置业;有的则退而求其次,选择留在了花桥。他们看好自己,也看好花桥的未来。

(文/张玉 编辑/马媛媛)早上7:00起床,洗漱完毕后叫醒熟睡的孩子,匆忙吃完早饭,骑单车到地铁站。幸运的话,程云能赶上早8:30通往上海市区的地铁,确保在10点之前抵达单位。

程云是“住在花桥,工作在上海”的一批人的典型代表。作为环沪区域中的热门城市,苏州昆山一直以来备受购房者们的青睐,也承担着上海购房需求外溢的重任。而作为上海外溢客户的承接地,花桥是每个人首选或者不得不选的第一站。

不过,每天动辄两个小时以上的通勤时间还是让不少人感受到了双城生活的无奈。在上海高企的房价压力下和激烈的摇号抢夺中,有的人选择了在花桥、昆山、太仓、嘉兴等环沪城市置业,有的人则选择继续租房,积蓄力量期待有一天可以在上海安家。

无法忽视的通勤尴尬

“这里不是上海,这里就在上海。”在花桥,随处可见的宣传语彰显着这座城市和上海之间的紧密关联。

作为目前全国唯一通了跨省地铁的地方,上海11号线有3站在花桥境内。便利的交通条件是不少在上海上班的人选择暂住花桥的重要原因。不过,对于在上海市中心上班的人来说,每天长时间的通勤时间也是令人尴尬的事情。

程云的家选择在兆丰路地铁站附近,这里隶属于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距离上海市只有一个地铁站。程云工作的单位在上海市中心的交通大学地铁站。从兆丰路到交通大学,每天单程的地铁通勤时间为1个小时。从地铁站骑车到程云的居所需要花费15分钟的时间。由此计算,她每天路上的通勤时间就要花费2.5个小时。

与程云具有相似经历的还有方伟。方伟的工作单位在祁连山路地铁站附近,地铁加上走路每天单程的通勤时间都在一个多小时。开车的话,单程大概50分钟,不过,如果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方伟一般不会选择自己开车,理由是,太贵。“每天来回的高速过路费就20多块钱,停车30多元,加上油费,开车上班一天光通勤费就要七八十吧。”

值得一提的是,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交通作为重要一环,也在加码建设。

2018年11月27日,苏州轨交S1号线正式开工。据悉,S1号线西起苏州工业园唯亭站,东至昆山市花桥站,与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相衔接。

官方信息显示,目前,昆山轨道交通S1线全线28座车站围护结构均已封闭,全面进入车站主体施工阶段,其中12座车站主体结构封顶,12座车站进入附属结构施工阶段,全线车站土建施工累计完成76%。

5月27日,观察者网实地走访发现,规划中的S1号线目前正在开工建设阶段。尽管处于下雨天气,高高的起重机仍在工作。地铁周边的土地处于平整阶段,部分地区隆起高高的土堆。正在建设的S1号线全部为地下工程,从上面看被分列成一个一个的小格子。而更远处的土地上则覆盖着一层绿色的纱布。

逐渐回归理性的市场

谈及当初选择在花桥买房的原因,方伟坦言是因为上海购房必须要有五年社保的限制。

2016年3月25日,上海市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本市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根据意见,上海从严执行住房限购政策。也是从这一年起,非上海户籍居民家庭购房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保的年限从两年变更为5年。

这一政策的发布阻挡了很多非上海本地人的购房需求,也加速了上海外溢的购房需求。

2017年5月,上海发布整顿商住房新规,上海将停止审批公寓式办公项目。同时,明确对已售未交付入住的商办类项目,按照商业办公房屋功能进行全面整改,不符合商业办公要求的不得交付办理过户。

住宅五年限购、商住房禁售,这直接导致了一大批在上海居住的外地人的“居住危机”。2016~2017年,昆山房价疯涨,花桥楼市火热。方伟和妻子也是在2017年底跟着中介第一次到花桥看房子。

方伟回忆,一套38平方米的小型公寓售楼处人头攒动,售楼中介轻轻松松的一句“近期政策出来可能还会涨价,晚了就错过行情了”就让不少人乱了阵脚。方伟清楚地记得,当时在售楼处的门口还贴着“30万,在花桥拥有一个家”的宣传牌。当时中介对方伟表示,“那是很久之前的价格,现在已经没有这个价了。”

在热热闹闹的炒房氛围下,方伟和妻子最终花57万元买下了这套38平方米的小户型商住,均价接近1.8万元/平方米。

不过,随后,随着相关调控政策的逐渐加码,花桥楼市开始降温。

方伟向观察者网表示,2020年该项目第三期开始出售,价格也仍然在60万左右徘徊。而有的二手房,甚至挂牌价格仅为30多万元,“因为他们买的时候太便宜了。”

花桥本地的房产中介铁拳坦言,几年前,其岳父花费了63万元买到了同样户型的房子。“还有什么办公室费用、租赁费用,这些都是开发商搞的滑头。他反正编一个理由,你就得交钱。”而就在不久前,铁拳刚刚卖出去一套位于该小区的商住房,成交价是34.5万元。

“还有很多房东,60多万买的,最后30多万卖掉的。没办法,手里只有这几张牌,只能卖掉一套才能买另外一套,只能壮士断腕。”铁拳说。

越来越多的涌入者

尽管相较于几年前的火爆状况,花桥楼市逐渐回归理性。不过,越来越多的涌入者还是让这座城市感受到了需求。

5月26日,观察者网实地走访花桥,了解当地的楼市状况。从市中心到花桥,11号地铁列车甫一到达兆丰路,便涌进来不少“西装笔挺者”。他们大都是附近门店的中介。一边向每个人分发附近楼盘的宣传单页,一边热情地问你考不考虑在花桥置业。

而作为11号线的首发站,花桥地铁站可以明显感受到昆山这个全国百强县之首的楼市热情。观察者网尚未出地铁站,就有在门口“蹲守”的房产中介过来搭讪:“你是来这里看房子的吗?”

正对着花桥站的出口,富有江南建筑风格的地铁出站墙面,墙上“江南片玉,灵秀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打造不是上海的上海”的文字介绍,带有昆曲特色戏曲小生的公交站牌,更是给花桥增添了浓浓的地域风情。

这些都吸引着数以万计的外来人群涌入这座城市。铁拳刚刚在花桥入手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套房,“5月19号贷款刚下来。”

2018年3月,铁拳辞掉上海的工作,开始转战花桥。其坦言,实在买不起上海的房子,“在这边买房不用把父母榨干,而且我每个月只要还6000左右的房贷就可以了。”铁拳首付50万,其中借了46万,商业贷款106万元。他笑着说自己是超级杠杆。6月15号,铁拳需要偿还自己的第一笔贷款。

之所以这么笃定,是因为看好花桥的未来。铁拳告诉记者,自己所在的小区70%以上都是租出去的。“小县城的房价为什么低?因为人口都在流出。花桥上海这种城市,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流入这个城市,那么,这个城市的房价必然会涨。我们想把老家的房子卖掉来这里买。我在这里混好,留下,混得不好,把这里的房子卖掉,再回小县城买。它的升值潜力要比小县城大得多。”

另一群来此置业的群体是银发群体。一位房产中介告诉观察者网,这种情况多是他们原来居住的老公房被拆迁了,新的补偿款不足以在上海购入一套相对舒适的住宅,只能选择在上海周边的花桥养老。

不过,由于在花桥没有社保,一位花桥本地的房产中介向观察者网表示,这部分人群只能通过人才编码的形式落户,“退休了就做不了人才编码了。男的年龄限制在60岁之内,女的在55岁之内。”

如何留住人才

而随着五年时间的过去,2021年,这些暂居于此的异地“候鸟”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留下来还是到上海安家?”李甜和丈夫选择在自己现在住所不远的地方购入了一套面积100平左右的二手房,总价只要200多万元,均价2万左右。

“我和老公商量了一下,我们不愿意一辈子赚钱都用来给银行打工,也不愿意放弃现在的生活品质。”李甜说。

但更多暂居花桥的“候鸟们”还是希望能够可以有机会在上海安家。林佳在去年5月份购买了位于上海市静安区的华润华发静安府项目。项目所处的新静安是上海城市规划中炙手可热的区域之一。在此之前,林佳居住的正是位于花桥的一间小型的商住公寓项目。

林佳此次换房主要是为了孩子读书考虑,“我们借了蛮多钱,所以我今年几乎天天出差,不敢休息。”林佳向观察者网表示,自己从怀孕的时候就开始看房了。而生完孩子由于没人带娃,林佳只能把刚出生的孩子放在老家,让妈妈照看,“谁不想孩子在身边呀,我们也是迫不得已。”

未来,方伟表示,自己会考虑在上海买房,“我所有的工作和朋友都在上海,后面肯定会考虑在上海买房。能往里一点就尽可能往里一点。”铁拳也坦言,如果有能力的话,自己肯定会选择在上海买房,“买你能力范围内最好的房子。”

如何留住高质量人才,也是摆在花桥面前的一道难题。今年3月,昆山在产业科创中心建设发展大会上重磅发布“人才科创新政4.0版”,该政策从打造人才集聚、产才融合、平台赋能、人才服务“四个高地”设计,共拟定20条措施。其中,头雁顶尖人才最高可获2亿元支持,双创高层次人才最高可获5000万元支持。

去年3月,苏州发布人才新政,全日制本科可以直接落户,大专缴纳6个月社保可以落户,昆山也在实施范围之内。

每天通勤三四小时,意味着每年有1~2个月的时间在路上。这些“职业候鸟群”们有的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规划着未来几年在上海能够安家置业;有的则退而求其次,选择留在了花桥。他们看好自己,也看好花桥的未来。

同策研究院研究总监宋红卫看来,目前核心城市周边的卫星城比如花桥、太仓、东莞、惠州等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核心城市新进工薪阶层的购房首选基地。近年来,国家层面也在加快城镇化的步伐,尤其是中小城市落户基本零门槛了,城市层面对于引进人才还给予了很多相关优惠政策。

宋红卫直言,尽管如此,大部分人才还是不能留在这些城市。主要原因是就业机会和相关的配套不足。改变当前的这种局面比较难,但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核心城市与卫星城的产业协同作用,疏导部分协作产业进入卫星城,比如华为把一些工厂迁到东莞,直接带动相关人才进入该城市。但是这些产业也不是所有核心城市都想迁出的。其次是卫星城要加快自己的产业升级,有些人才之所以不去这些城市是因为没有与工作技能想匹配的岗位和机会。最后,要给人才的长期生活居住提供相关的便利条件,比如在医疗,孩子上学、社会保障等方面。

(注:文中程云、李甜、林佳、方伟、铁拳均为化名)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张玉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