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同:胡塞竟能击毙沙特将军?也门那些事儿得从头说起

来源:观察者网

2015-12-16 08:05

陈同

陈同作者

中东观察员,曾驻阿联酋、沙特、也门等国

【当地时间14日上午,也门胡塞武装的战术导弹击中沙特等国在也门的军事基地,造成联军方面147人死亡,包括沙特在也门的最高军事指挥官阿卜杜拉·阿勒-苏哈尼(Abdullah al-Sahyan)准将。

也门胡塞武装能够获得如此战果,令外界吃惊不小。其实,当人们关注欧洲难民潮、巴黎恐袭和俄土交恶时,在这个似乎被世界遗忘的角落里,战争并未离开。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同曾驻阿联酋、沙特、也门等国,特撰写系列文章,为读者梳理数月来的也门战局,此为第一篇。】

胡塞武装展示其装备的导弹

联军空袭开始之前的也门国内局势

也门自2011年陷入政治动荡后,内乱不断,在海合会以及联合国安理会的帮助下进入政治过渡重建阶段。但总统哈迪难以制衡也门国内各方势力,几大部落势力强于政府的格局逐渐浮现,其中位于也门北部萨达省的胡塞武装反政府情结最为鲜明。

胡塞武装以其部落姓氏“胡塞”命名,是一支地道的部落武装,而这个部落在宗教方面属于伊斯兰教什叶派分支宰德派,该派人数在也门占全国人口50%左右。在政治方面,胡塞武装具有非常强烈的反美思想,他们的口号就是“杀死美国、干掉以色列、犹太人去死”。这样的政治倾向在饱受欧美式民主的迫害以及美国无人机侵袭的也门民众中受到广泛欢迎,在民众普遍认为政府无能的情况下,一些本不是胡塞部落的年轻人也加入到了胡塞武装中,从而壮大了胡塞武装的力量。

胡塞的口号

2013年至2014年,原定的也门政治过渡进程受挫,新的政治区划划分遭到了来自南方和北方同时的反对,更多的民众乃至部落势力对政府表示失望,胡塞武装的力量也趁机将手伸出了其驻扎的萨达省向南进发。

2014年年初,胡塞武装持续攻打位于也门首都萨那北部的重镇阿姆兰,其兵力已经对萨那形成了包围之势,哈迪政府不得不提出危机解决倡议,并承诺在后续的政治过渡进程中重新平衡南北方省份的利益。

但2014年也门全国出现了大面积的油荒,政府无力负担高额的燃油补贴,在7月底宣布取消燃油补贴,这个举动引发了大规模的反政府抗议,而胡塞武装依靠其军事实力以及受欢迎的政治观点,成为了反政府势力的领导者。

2014年9月底,胡塞出兵控制了也门首都萨那,包括各政府部门、国家电台与军事设施。也门政府军并未拼死抵抗,胡塞仅仅付出了近300人伤亡的代价,双方在萨那的交火持续还不到1天。占领萨那后的胡塞在联合国的调停下与哈迪政府签署了停火协议,胡塞主要军力撤出萨那,政府方面则重新组阁。实际上胡塞并未完全从萨那撤离,从9月底开始,胡塞力量一直掌控着萨那。

几周后,胡塞出兵萨那西面的荷台达,几乎未受到政府军像样的抵抗就轻易掌握了这个重要的军港。此后,胡塞武装继续向南进发,相继攻占了也门北部及中部共18个省份。

但在打到扎玛尔、贝达和伊卜三省一带后,胡塞遭到当地逊尼派部落武装的强烈阻击,在与伊卜省逊尼派武装的第一次交火中,就损失了200余人,不仅进攻势头被瓦解,还被迫回撤了一段距离。同时,在基地组织盘踞的阿比扬省西部,胡塞武装与基地组织也进行了大面积的交火,基地组织更是将一些阵亡的胡塞民兵斩首以示威。胡塞武装在遭受来自两方面的打击后止步不前。

由此,也门战局进入了僵持阶段,胡塞武装并没能保持之前势如破竹的攻势,而采取了收缩防守的态势。与此同时,重新组阁后的也门政府并未能真正调和也门各派之间的矛盾,战乱过后经济、民生情况进一步恶化,引发了更多对于哈迪政府的不满。

2014年1月、6月、9月和2015年3月的形势图

2015年1月20日,胡塞武装包围了位于也门首都萨那的总统官邸,在与总统卫队激烈交战后,攻占了总统府,并将总统哈迪、总理巴哈控制了起来。2月初,胡塞武装宣布解散也门议会,并成立“5人小组总统委员会”,立刻受到了也门南部主要派别的强烈反对。2月21日,总统哈迪从萨那脱身后前往南部重镇亚丁,并在亚丁集结自己的力量,呼吁国际社会帮助打击胡塞武装。

3月初,胡塞武装在完全控制了北方各省之后,趁哈迪及其支持者立足未稳,快速向南部出兵,而这次他们选择绕过抵抗力量最强的贝达和扎玛尔省,从西南部地区直接向南部军事重镇塔伊兹进攻。从地图上可以看出,位于北部的阿姆兰和南部的塔伊兹分别是首都萨那和南部中心城市亚丁的门户,胡塞在攻打南方时复制了在北方的战法,就是先集中兵力攻打门户重镇,然后在亚丁周围布置兵力,对亚丁形成合围的态势。同时,塔伊兹附近的一座军事基地也被攻占,政府军或逃或降后,大量的武器留给了胡塞武装。

3月25日,就在以沙特为首的多国联军开始空袭的前一天,胡塞武装已经攻入了拉赫季省,一路推进至亚丁北部几十公里处,而在向南推进的过程中,胡塞武装也在也门各地占领了之前美军使用的空军基地,并开始计划向哈迪在亚丁的总统府发动空袭打击。

战局快速发展背后的原因

胡塞武装从其大本营——位于也门北部边境地区的萨达省开始,仅用了1年多的时间,就打到了也门南端的亚丁门口,如此快速的战局变化并非双方军力的真实写照,其背后包含着几方面的原因。

一、政府军“出工不出力”

曾经有也门人笑称也门各武装政府军军力垫底,这个玩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军的现状——既打不过“基地”,也打不过胡塞。

很多也门国内中立派别的专家学者都指出,也门政府军存在“出工不出力”的现象。以上文提到的胡塞攻占军港荷台达为例,荷台达港扼守红海曼德海峡,是也门北部极为重要的军港,而在胡塞出兵占领军港的当天,城内仅传出零星的枪声,驻军连一次像样的抵抗都没有进行就撤出了港口及城市,这样的战例在双方交战历史中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政府军内的腐败导致经常性欠薪欠饷是“原罪”,士兵们拿不到军饷自然无心应战,更有甚者,领导层为了敛财在士兵的武器装备上动手脚,有些防弹背心根本就是杂物填充的普通背心,这样的做法也让士兵们寒心。

另一方面,也门是一个全民持有枪械的国家,几乎每家每户都有手枪、步枪,由此也衍生出贩卖枪支弹药的黑市,在战局紧张时期,一发步枪子弹可以卖到0.5-1美金,很多政府军士兵为了挣钱,故意省下子弹以换取现金。反观胡塞武装,其核心战斗力皆为胡塞族人,他们打仗是为了整个胡塞族的利益,加之弹药粮饷供应相对充足,打仗自然奋勇当先。两军相遇,此消彼长,成就了胡塞武装一次次的大胜。

此外,政府军自身内部也有派系之分,军方高层并非都跟总统哈迪一条心,很大一部分军队实际掌握在前总统萨利赫的亲信手中,萨利赫在2011年被迫下台后一直等待机会卷土重来,不排除有些“不抵抗”的命令是萨利赫为了从中渔利而下达的。

二、战局发展中的教派因素

胡塞武装能够快速占据也门北部各地,除了政府军抵抗不利,一定程度上还涉及宗教因素。胡塞武装属于什叶派分支宰德派,这一教派在也门北部分布较多,胡塞武装从宗教信仰到政治主张在这些地区也得到了广泛认可,所以北部地区的其他部落力量并未阻碍胡塞武装的推进,而胡塞武装也没有和当地的部落发生冲突,当胡塞踏进了逊尼派部落力量集中的中部省份后,受到了当地部落的强烈打击,由此可见,战局的发展并非是胡塞军力冠绝也门所致,而是很多地区不想抵抗。虽然有也门学者对教派因素持否定态度,但通过前后对比可以看出,教派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胡塞最终占领区域的版图。

三、胡塞“避实击虚”抢占先机

在中部省份遭到逊尼派部落武装顽强抵抗后,胡塞并没有拼死前进,反而收缩了防线,重新把注意力放在与哈迪政府的博弈上。控制哈迪、巴哈,宣布解散议会等一系列行动虽然遭到了各方势力的反对,但也为胡塞争取了时间,使他们可以重新调整部署,避开了逊尼派部落和“基地”组织,从西部向塔伊兹进发,造就了最后在亚丁的“兵临城下”。这样的战略部署,也让胡塞在联军开始空袭后,得以相对轻松的从南部地区撤离兵力,使沙特等国的空袭没有造成预期的效果。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陈轩甫
也门局势 也门 沙特 沙特阿拉伯 胡塞武装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

美国胁迫下,阿斯麦CEO最新涉华表态

他张嘴就来:不寻求与中国贸易战,但中企作弊…

乌克兰暗示西方“双标”,美欧:你们和以色列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