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去年人口净流入近30万人,成都将挑战人口第三城?
来源:第一财经
2025-03-29 09:20
各地2024年统计公报陆续发布,城市人口数据也相继出炉。在人口负增长和城市“抢人”大战的背景下,哪些城市人口在继续扩张,人口又在流向哪些方向?从最新数据来看,中国经济“第四极”的成渝地区已经成为人口流向新的目的地。
成都挑战人口第三城?
3月28日,成都市统计局发布,2024年末常住人口214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735.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0.8%,比上年末提高0.3个百分点。年末户籍人口1623.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5.3万人。
而在此前,重庆、上海和北京也先后发布了2024年统计公报。根据公报数据,2024年年末,重庆、上海、北京和上海常住人口分别为3190.47万、2480.26万和2183.2万。因此,成都人口规模在城市排位中位居全国第四,逼近北京。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2020年11月1日零时,北京市的常住人口总数为2189.3万人,成都市的常住人口为2093.8万人,差距95.5万人,而到2024年,成都与北京的人口数量差距缩小到35.8万人,4年缩小近60万人。
成都与北京人口数量差距逐渐缩小的原因,一方面是与北京主动调控人口增长,并向外疏解人口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成都作为西部中心城市过去10多年人口急剧膨胀有关。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成都市的常住人口首次突破2000万大关,达到2093.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成都常住人口增加581.89万人,人口增量仅次于深圳和广州,居全国第三位。
最近几年,在全国人口负增长的背景下,成都的人口规模仍然在持续增长,增量位居全国前列。2021年~2024年,成都全市常住人口分别相比上一年增加了24.5万、7.6万、13.5万和7.1万人。
成都人口持续增长的原因之一,在于其作为省会对省内城市的虹吸。无论是经济规模还是公共服务,成都在四川省内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川内人口持续流入成都就业或者居住。2010年,成都人口占四川省总量18.80%,2024年比重提升到25.67%。每4个四川常住人口就有一个在成都。
不仅如此,作为西部中心城市以及新一线城市,成都的产业快速发展,宜居宜业环境持续改善,城市活力不断迸发,加上天府之国的地理物产和安逸休闲的城市特质,对外省人尤其是西部人口形成强大吸引力,成都对外省人口的吸聚能力不断加强。
川渝成为人口流入目的地
在成都发布统计公报的前两天,3月26日,重庆市统计局发布,202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190.4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301.4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2.14%,比上年末提高0.47个百分点。相比2023年末的3191.43万人,重庆市2024年常住人口减少0.96万人。
不过,重庆的人口减少的原因还在于其人口自然增长率负增长。
2024年,重庆出生人口19.10万人,出生率为5.99‰;死亡人口28.30万人,死亡率为8.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88‰。重庆人口自然减少9.2万人,但是实际上减少0.96万人,也就是说,重庆人口净流入8.24万人。
实际上,川渝地区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四川2024年的常住人口也在减少,但是其根本原因可能还在于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下降。
3月17日,四川省统计局发布2024年统计公报,公报显示,根据2024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资料测算,年末全省常住人口836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万人;年末全省户籍人口9060.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0.9万人。
根据2024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资料测算,2024年四川省常住人口出生人口53.6万人,人口出生率6.41‰;死亡人口78.9万人,人口死亡率9.43‰。也就是说,人口自然减少25.3万人,但是,四川实际只减少4万人,说明四川吸纳了外省21万多人。
从川渝两地的数据来看,在人口负增长的情况下,川渝两地仍然保持着对外地人口的吸纳,2024年净流入近30万人,实际上,这一净流入规模与东部沿海省份相当。
根据各地统计公报,2024年,广东常住人口增加74万人,其中,自然增长人口47万人,也就是说外地净流入27万人;浙江常住人口比上年末增加43万人,其中,自然增长-2.4万人,净流入45.4万人;江苏2024年常住人口与上一年持平,但是2024年江苏人口自然增长率-2.5‰,也就是说,江苏净流入约21.3万人。
川渝地区是全国主要的劳务输出大省,但是这些年人口规模持续回升,在人口负增长的背景下,净流入规模保持增长,这表明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及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下,川渝地区已经成为人口流入的目的地之一。孔雀不仅东南飞,也在西南飞。
(作者:李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