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法治 社会
北美 欧洲 周边 亚非拉
科技 工程
区域 产业 生活
艺术 体育 传媒 历史
“(这有)所有值得印刷的新闻”,《纽约时报》的刊头这样向读者宣告;“民主在黑暗中消亡”,《华盛顿邮报》在同样的位置予以呼应。可现在记者团在害怕什么?它不停恸哭,嚎叫着要让备忘录不见天日。媒体不信任民众吗?美国人不能处理好真相吗?
笔者使用上外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分析系统对CGTN一年来的国际媒体反馈进行分析,发现CGTN播出的内容2017年提及最多关键词是“联合国”(中性词)。快速的反应、客观中立的报道成为吸引受众的为CGTN在脸书平台上吸引了众多的国际受众。
去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不但改变了美国政治结构和生态,更是改变了欧美对于社交媒体的态度。今年以来,美国和欧洲的主流媒体改变了对脸书和推特等社交媒体一贯的追捧,开始口诛笔伐。社交媒体似乎一夜之间从宠儿变成了坏分子,原因是多层次的。
暴发户是指贫者突然成了富者,中国不是暴发户,是曾经失败的豪门重新振作。后者是有着宝贵失败经验的,而前者没有。看清这一点,西方精英才能明白“捧杀”中国没有想像中容易,而这很明显可以从“受捧却不敢领情”的中国舆论上看得出来。
信息爆炸对思想生活的影响在1968年时就被人预测到了。媒体将把人类带回到部落主义状态,因为我们不能吸收每个数据点或者认识这么多人。在2017年,我们不是没有信息,而是信息太多了。
在西方媒体的宣传攻势下,很多人都误以为“西方媒体不受政府管制”,从而以为西方媒体是自由媒体,进而再得出“西方媒体报道理性、中立、客观、真实”的结论。然而,事实是……
本届乱象频频的美国大选迎来了最后时刻,许多人心中的“尴尬癌”大概终于可以切除了。然而,美国媒体产业发达,积累了许多粉丝,为其辩护者“理直气壮”,毫无尴尬,气势一点不输批评者。笔者最近就抱着学习的态度,认真研究了一篇媒体界专业人士的辩护文。
曼哈顿市中心发生恐怖袭击,这则消息瞬间占领了全球媒体的头条——哦,不,除了《赫芬顿邮报》——这家“专黑特朗普”的美国最大的时政网媒,头条还一直拿黑猩猩与特朗普作比较。其他美媒似乎表现中规中矩,可点开文章一看……
关于长平近来引发的风波,德国之声偏偏回避了官方对其家人处理的说法。法新社的报道提及了署名为长平弟弟张伟的信件,却说无法证实其来源,也不清楚是在何种情况下所写。因为“不可信”,所以对立说法哪怕是揣测和谣言,仍都可接受,这似乎成了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报道的共同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