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就这篇| 政治吹在春风里

来源:观察者网

2015-03-04 12:10

大风哥

大风哥作者

工人首陀罗,脑洞病理医生

3月,是中国大自然的春天和政治的春天交叠的年季。习近平的“四个全面”轰然吹皱一池春水,引得网上网下、会上会下、东方西方言论一片“嘈嘈切切”错杂谈,平日驳火的“老虎进笼”已现“审丑疲劳”。“疲劳”可以蕴育新的期待,3月的民心在“板荡”之后对“升平”有深深的等待。今天的中国拥有了自己坚定的“穹顶”(这样的国家并不多),也应有属于自己的“升平”世道,但这并不容易。

两会大幕拉开,而暖场早就开始了。2月25日,《人民日报》放大招:连续刊发5篇评论员文章,聚焦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和此前的找专家解读不同,这是中央机关报首次权威定义习近平“四个全面”,规格、火力、分量皆不同于以往。每篇文章皆超过常规达到2000字,第一篇总论,《新闻联播》头条摘播700余字,新华社播发通稿、各地机关报同时刊发。

政协开幕前夕,新华社也发表社评《共同谱写“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篇章》,充分肯定“四个全面”的战略地位。3月3日的《环球时报》则以头版头条的形式采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春秋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维为,详谈“四个全面”和“全面深化改革年”。

而新崛起的新媒体澎湃就此话题采访了施芝鸿:是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中国共产党要“告别‘三个代表’、迎来‘四个全面’”了?施芝鸿的回答很明确:对于那种来自国外媒体的所谓“告别‘三个代表’、迎来‘四个全面’”的挑拨性言论,务必保持警惕!

施芝鸿何许人?当年名震全国的“皇甫平”三人组之一,上世纪90年代时任上海市委政研室处长。十七大之后,施芝鸿成为习近平的助手,习近平出访、会见、调研考察,他几乎都陪同参加。习近平担任十八大报告起草组组长,施芝鸿更是重要参与者。也许没有人比他更了解中央政策动向。

纽约的风刮到北京——也不剩啥了

国外媒体的热情丝毫不比国内差,从2月底开始,就不断报道、解读“四个全面”,英国人要学上海的填鸭式教学了,韩国人要学中共的治理经验了,西方人关注四个全面又有什么奇怪的。

美联社总结为“延续传统,制定新目标”;美国《国际政策文摘》2月25日以“习近平改革方针是中国成熟的标志”为题目报道,将毛泽东思想称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念1.0时代,“实现四个现代化”是2.0时代,“中国梦”是3.0时代。

美国第一喉舌《纽约时报》不愧是长期关心中国的“老朋友”,研究起中华文字来。该报称这“延续了中国历任领导人均要提出标志性口号的惯例”,“受到文言文的格律影响……带有一定的节奏感”,“使用数字则为口号加持了一道确凿无疑的科学真理般的光环。”显然,与习大大杠过一回,言语间心态还未调整过来。

相比之下,德国《世界报》似乎更懂中国,在2月27日报道说:“习近平这样解读他对‘四个全面’的理解:……中国共产党要开展反腐运动,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绝大多数中国人读来都会觉得亲切。

其他都是老套路,诸如“提升个人形象,淡化前任影响”。

美国《华尔街日报》也喜欢玩政治谜题,2月25日报道称“四个全面”理论首次获得大规模宣传,显示其已经被中国共产党高层“普遍接受”。

纽约的风刮个不停,更多的外媒在静静观察、了解中国。

曾经有梦的英国人关心中国梦。BBC援引在香港的时政评论员刘锐绍的话说,这是习近平在给“中国梦”做具体解释。《卫报》指出,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口号,成为战略制高点。

法国华文报纸《欧洲时报》更加情深意切,2日刊文期待两会“凝聚更大共识”。

东亚文明圈国家的观察不愧是“文化”中人。

台湾《中国时报》认为,“四个全面”抓住了大陆发展的关键。台湾今日新闻网2月26日报道指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更加完整,趋于成熟。香港《文汇报》3日的文章将习近平所说的“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视为“最关键”的一点。

新加坡《联合早报》1日、2日连续发表文章称,“四个全面”将成为贯彻今年两会政策讨论的主线,而两会的讨论有可能将“四个全面”的战略内涵提升到新台阶;作为治国理政的大方略,“四个全面”不会是“狂飙为我从天落”,而应该是一脉相承并循序渐进的。“四个全面”是一个层次分明、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战略体系。

日本《外交学者》杂志指出,“四个全面”很可能会为共产党不断改善治理国家的方式提供契机。对于最新增加的“全面从严治党”,韩国“Etoday”网认为,这表明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们很可能在本次两会上更加活跃地讨论惩治腐败的议题。

“四个全面”在全球火了,当某些境外媒体张扬吹风的时候,有人在低头学习。2月15日,中国驻阿富汗使馆与阿中友协、阿战略研究所在喀布尔联合举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介绍会。据《阿富汗每日瞭望报》的报道,《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在阿富汗好评如潮。

该书自去年9月开始,就由外文出版社以中、英、法、俄、阿、西、葡、德、日等多语种发行,目前累计发行量达371.6万册。有这么多老外想了解“四个全面”的深意,这本书也还会再火一把吧。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在阿富汗好评如潮

关于静静,第一天的至情争论已经被知乎、果壳的实验室男女们接棒过去。

据凤凰网报道,针对网友“抽烟”“开大排量车”的质疑,柴静在沉默两天之后,通过微博号@柴静看见 澄清:“小编很负责任地说:1.柴静不抽烟,要不就是戒烟三十多年了。2.请看视频41分19秒起,她说啦,家里基本不开车,先生上班骑自行车还经常被占道。抱歉,应该完整引用演讲内容‘我们家有辆车,除了老人孩子,机场医院,基本不开’。”

一条微博只能说两件事,但是人民群众有太多话要说了。

3月2日,一篇名为《终于有中石油的人来和柴静谈谈石油的事了!》在朋友圈里疯转,文章作者据说是中石油从事环保工作的员工,不过和所有与柴静探讨的基调一样,都是先肯定片子的价值,然后才“但是”:客观的说,从纪录片本身的水平而言,这部片子并没有给出超出我认识水平的内容。作者指出,“采油采气的环保问题搞不好就是地下水、土壤的全面污染,且容易掩盖,但是治理起来,可就不是关停企业一两个月能解决得了。美国为治理土壤污染,建立1000多亿美元的超级基金,现在也承认失败了。”

第二天,凤凰网又出了一篇《中石油高层撰文反击柴静:央企都成了流氓无赖了?》,作者是中石油质量与标准管理部副总工程师万战翔。相比小员工,万副工的口气硬了许多。“她为什么不说明白这些呢??”“她说错了!”“花费百万元调研拍片,怎么这些基础的事实都没搞清楚呢??”

副总工程师日理万机,无暇一一指谬,但网上达人对柴静的质疑不止于此。知乎网友、四月网网友等数人,整理出十余条对《穹顶之下》数据的质疑。《造假汇总》还只是“第一季”就已经蔚为壮观,但影响力与纪录片完全无法相提并论。可是,果壳网号称“针对打脸的打脸”很快出来了,这两篇文章网友还没完全研究透彻呢,央视及中经网财经评论员张捷打脸果壳网的文章又出来了,对打脸的打脸的打脸,大家都蛮拼的。

环保目前是大政治,要不然,此番访华的热衷环保的威廉王子,不得哭晕在故宫厕所里?毕竟,威廉王子的主要行程是参观、推动文化交流和动物保护,对“占中”一点都没提,路透社报道说,中国也“将香港占中一事引发的不满搁置一边”,热烈欢迎。

不会那么安静的,你能想得出响声会来自老地方。

3号,美国大使馆发布微博,“热诚邀请您参加3月4日(周三)晚在北京交差点中心举办的讲座和讨论会:‘空气污染:美国经验与中国进行时’。”

想问大使馆,报名的人多不多?

静不了的还有马云?

柴女士有“静静”的烦恼,英国王子则有发际线问题——CNN和英国媒体只关心王子的“明星号召力”和头发。

刚和英伦王子聊完野生动物与环保的马云也遇上了麻烦,2号台湾就发来“罚单”:因阿里涉嫌隐瞒公司身份,要求撤出台湾市场。看起淘宝统一两岸尚有难度。

就在同一天,阿里巴巴斥资100亿元新台币(约合20亿元人民币)成立非盈利性质的台湾青年创业基金。尽管如此,台湾人一点也没承马云的情。《联合晚报》直接发文询问马云诚意:《阿里巴巴对台百亿基金 真能兑现?》,文章提到阿里巴巴前段时间遭遇假货风波延烧、导致最新一期财报惨淡失色,股价屡创挂牌以来新低……昨日宣布的100亿元台湾青年创业基金,就被质疑是提前为马云演讲造势。

台湾《经济日报》则提醒创业青年《马云百亿基金/拥抱创投 先学三课》:理解创投类型、多方寻求资源、与适合对象“相亲”相处并懂得取舍,还附了张马云和雷军的比较图。

不过笔者的朋友、观察者网专栏作者吴嬛嬛和台湾青年有不少交流,她觉得一些年轻人连马云是谁都不知道,遑论判断他是不是那个“合适对象”。在她看来,台湾媒体也许需要慢一点,等一等它的读者们。

马云也不甘示弱,3日在台大演讲,开场后不久便主动聊起被“要求撤资”的事:“阿里巴巴在中国大陆被认为是外资企业,美国商务部长说阿里巴巴是中国企业,现在台湾又给我一个陆资企业的身份。我已经糊涂,到底是哪个企业?世界变化太快!”

确实太快。福布斯公布最新富豪榜,王健林已经超越马云,重夺内地首富;又说中国与美国在富豪榜上成为G2集团,是仅次于美国的“富豪之邦”。转眼间,中国的贫富差距又成为焦点。

马云想静静,中国也想静一静,可是……都是政治,政治在风里吹。虽然已是春天,春风拂面,有时料峭如刀!

责任编辑:陈轩甫
两会 2015全国两会 雾霾 富豪榜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习近平同马克龙共同会见记者

习近平同马克龙和冯德莱恩举行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

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小范围会谈

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结束

习近平将同马克龙和冯德莱恩举行三方会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