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法治 社会
北美 欧洲 周边 亚非拉
科技 工程
区域 产业 生活
艺术 体育 传媒 历史
所以野生设计表面好像很猎奇,但这些外表都不是它的重点。它的重点其实是我们人民群众在漫长的生活的实践里面,总结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很实用很务实的生存智慧。他们以一些最基本却又被我们忽视的设计逻辑,巧妙地利用有限的材料和空间来服务于日常生活。
对于生活在城乡接合部的民众来说,报纸电视等媒体太遥不可及,网络渠道又太复杂难懂,唯有身边的生活环境是最触手可及的。如果这些信息传播需求在合法渠道得不到满足而又没有及时有效的疏解,就会演变成野生设计的形式在生活空间中野蛮地爆发。
这种光秃秃的野生的“土”地在华东、华中、华南地区压根就没有。别说古代了,就是现在,只要是野生土地的就一定长满了各种乱七八糟的植物。能见着土的地方,要么是建筑工地或荒废的建筑用地,要么是收割完还没种上粮食的农田,总之,都是人工“开垦”的。
《战狼2》大火,但中国电影的美术与概念设计水平,与好莱坞依旧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电影工业需要的正是工业设计的助力。因为每个飞船、城堡、星球虽然不需要被真正建造出来,但至少在电影里要让大家相信它是真实的,是以往或未来工业科技能触碰到的实体。
一只碗可能具有双重性质:既可以拿来观赏,也可以拿来装饭。但如果不说清楚,人们可能就不知道该观赏它还是该使用它。葛宇路的展览无疑就是这只碗,它体现了现代艺术的一种倾向:如果艺术家不特意说明这个行为是一次行为艺术的话,观众就没有办法自己作出区分。
作为大英博物馆“100件物品中的世界史”巡展的第九站,上海博物馆选择了二维码作为“第101件展品”。为什么上博选择了二维码来担当这样一个角色呢?作者认为二维码作为一种“解码器”,是人与机器之间信息传递的桥梁。以后,人类又会怎样与机器交流呢?
因为工作关系,结识了一些文艺圈朋友,总结规律若干:写诗的爱自杀,唱歌的爱嗑药,讲相声的喜欢跟人切磋拳脚,演爱动片的喜欢写毛笔字⋯⋯实在没什么好搞的,就把衣服一脱拍个照,简称人体艺术。公共场合这么干,档次飚升,成了行为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