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多德韦尔:中国大学已经如此优秀,为何仍有大量中国学生赴海外留学?

来源:观察者网

2018-09-21 07:44

戴维·多德韦尔

戴维·多德韦尔作者

香港-亚太经合组织贸易政策集团执行董事

【翻译/观察者网马力】1973年,当时我还在英格兰的诺里奇市读书。平时我会给外国学生补习英语,并以此来赚取学费。如果我的性格那时能再八卦一些、再俗气一些,我一定会追问我那15名中国学生:“为什么北京的外交部门会把你们送来英国学习英语呢?”

在当时的中国,文化大革命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大学已经陷入瘫痪。把有着光明前程的年轻外交官们送到西方资本主义的怀抱学习英语?“四人帮”对此一定是不赞成的。中国外交部门的一些人把他们送到英国来,应该是冒着很大风险的。

香港-亚太经合组织贸易政策集团执行董事戴维·多德韦尔2018年8月26日在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刊发文章:《中国大学已经如此优秀,为何仍有大量中国学生赴海外留学?》

现在看来,那不过是个开始,此后中国的留学大军不断壮大,涌向世界各地。据中国媒体引用中国教育部门的数据,仅去年一年,就有超过60万名中国大陆的年轻人奔赴海外求学。目前,已有超过150万名中国留学生分布在世界各地,其中有半数都在美国,而且这些中国留学生占到了各国在美留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些在美国读书的中国学生中有九成都是自费生,他们每年需要向美国大学缴纳110亿美元学费。

不过,根据许多白宫人士以及参议员的说法,这些中国留学生大部分都是间谍,或者将成为间谍:他们已经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

我们暂且把这种充满偏执妄想的观点放在一边,仅从中国留学生的人数来看,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为何会有如此大量的中国学生涌向海外?这个事实本身意味着什么?

柯伟林(William Kirby)在哈佛大学担任T. M. Chang中国研究讲席教授,他在哈佛大学最近出版的一本精彩的文集《中国之问——对一个崛起中大国的洞见》(The China Questions - Critical Insights Into a Rising Power)中也提出了上述问题。

柯伟林教授对此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中国人有留学海外的传统,尤其是赴美留学,中国人对此有着很深的情节。一个世纪前,“为学生考取美国大学做好预备工作曾是清华大学的建校使命之一”。很难想象,如今已是中国令人敬畏的顶尖高校之一的清华大学曾经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

1911年,当时的伊利诺伊大学校长爱德蒙·詹姆斯(Edmund James)对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总统说:“如果哪个国家能够成功培养当下这代中国年轻人,那么这个国家就将在道德、学术和商业影响力方面获得最大的回报”。当时的美国对华态度与今天华盛顿将北京视为外交安全威胁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一片混乱,中国精英阶层把自己的子女送往美国学习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在众多中国大学已经获得卓越国际声誉的今天,在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已经跻身全球最好大学之列的今天,为什么情况仍然没有发生变化呢?不久前,中国的大学录取名额还十分有限,那时一些人把目光投向国外还可以理解。可是今天,据中国教育部的数据,已经有3600万名学生在中国各所高校就读,而在2000年,这个数字仅为600万。如今,中国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已经超过了美国和印度之和。

人们最初给出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柯伟林教授指出:“中国家长普遍认为美国大学的教育质量更高,而且有着很开放的办学理念”。而其他家长则是出于躲避中国地狱般的高考才做出了送子女留学的决定。去年中国有940万名考生参加了这场全国统一考试。对于很多中国家庭来说,准备并参加高考是一段令人十分焦虑、痛苦的经历。

中国人对高考的重视是怎么形容都不为过的,中国的某些精英高中甚至为此做出了双轨制教学安排: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内容完全以高考为导向,另一部分学生则为出国留学做准备。

柯伟林教授指出:“中国教育制度的优势在国外反而比在中国国内更加受到推崇,他们必修课课时安排得非常多……不过对于突然暴增的毕业生群体来说,找到好工作的确有难度”。

我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即便柯伟林教授也从未提出过:为何中国政府会允许如此大量的学生远赴海外留学,而且还允许他们学成之后回到中国从事非常重要的工作呢?难道在国外的经历不会使中国留学生们接触到外国“肮脏”的思想并进而使他们对中国的社会制度产生怀疑吗?据统计,在过去40年里,已有520万名中国学生前往国外求学,其中310万名(占总数的60%)已经学成回国。

无论上述问题的答案是什么,令人感到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今美国领导层对中国留学生破坏美国政治与经济制度的可能性感到十分焦虑。反观中国领导人,他们似乎对那些可能受到外国思想“污染”的归国留学生十分宽容,甚至允许他们在国家的诸多关键领域担当重任。

下面是《南华早报》读者在本文后的留言,观察者网选取部分翻译如下,仅供参考:

yakhmi:我今年72岁,住在印度,现已从科研岗位上退了下来。我曾多次访问世界各地的大学和实验室,发现很多中国学生对于在西方接受教育都抱有很高的热情。从1988年到1993年,我访问了加拿大、美国和欧洲,我见到了一些中国留学生,为了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他们学习都非常用功。那些中国学生中的大部分都希望完成学业之后回国,他们比印度留学生更恋家。以1988年的加拿大多伦多之行为例。我发现中国学生们喜欢住在一起,这里有两个原因:其一是他们的英文还不太流利,其二是他们大多在当地没有收入来源,只靠中国政府每月500加元的津贴过活。为了过得节省些,他们就三四个人同住一室而且还一起做饭吃。然而,这对他们是不利的,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就失去了与其他国家的学生交流的机会,也失去了强制性练习英语的机会。不过,即便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他们还是成功获得了学位,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回到了中国。他们回国后以再次以高昂的进取心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随着中国经济稳步发展,他们在工作中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yakhmi:现在回过头来一看,中国政府资助中国学生赴西方留学的政策是一笔很好的投资。与之相比,印度学生大多是在获得所申请大学的奖学金之后才动身的,他们的留学生活靠的就是那些奖学金。与中国政府不同,印度政府并没有向被西方大学录取的印度学生授予奖学金。印度留学生们很少住在一起,这也便于他们更加了解西方社会,减轻思乡之苦,他们中的大部分最后都留在了美国、加拿大或英国。这对于印度来说是人才流失,但还构不成经济上的损失,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找到了好工作,并经常给仍在印度的父母寄钱。在过去的25年里,情况已有所变化,我发现有更多的中国专业人士留在了西方国家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他们能讲流利的英语,也入乡随俗融入了西方社会。不过那些回到中国的人也干得不错,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使他们获得了与留在西方的中国人同样的教学科研条件。不仅是中国人,我发现很多做得不错的韩国、台北、新加坡甚至日本的大学教授都曾在美国受过教育。


chat7chat7chat7:我认为,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拥有一段出国留学的经历都是很有必要的。这段经历可以帮助你成长,改掉那些傲慢自大的毛病。人性一般来说都是肮脏的,作为人类的一员,你应该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个特殊的人,不要自命不凡。


kkqqioo:大学里教授的东西一般来说都是没有明确答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是定义好大学的一项重要标准。中国的大学和教育体制与西方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打破思维惯性的教育风格相比过于死板了,这就是中国学生选择留学美国的原因。另外,对于中国家长和雇主来说,一个学生如果毕业于一所美国大学,这能给他带来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因为这样的学生往往都具备不错的英语水平。


Clearmind:中国学生赴国外留学的原因不一定在教学质量或费用方面,去别的国家了解一种不同的文化,这也是他们学习生涯的一个重要部分。


Mount Sandalwood:作者点出的这个问题让人无法反驳却也令人困惑,十分钦佩。此外,作者还说明了100年来引发留学热的主要原因。我希望中国领导人也能对这个问题给予关注。鸦片战争的结局让中国人开始直面现实,随之也产生了民族自卑感。从1850年开始,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西方比中国优秀的心理便牢牢扎根于中国人内心深处。这种心理至今在香港、新加坡等西化的社会仍然十分明显。人们本能地认为,比起去其他地方,去西方国家读书、旅游是更好的选择。当我回到香港的时候,我能感觉到亲友们对我颇为微妙的热情态度,原因仅仅在于我是从美国回来的“华侨”,其实我对充满此类待遇的短期休假并没有什么兴趣。在营造这种不理性的崇洋媚外观念上,媒体是负有责任的,中国大陆的媒体也不例外。人们在潜意识里给西方事物以及在西方举办的活动笼罩上了一层光环。好莱坞电影、NBA篮球比赛、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英式橄榄球、奥运会等等等等……我并不是说配得赞美的西方事物不应受到赞美(好莱坞电影的确比很多亚洲电影拍得好)。不过,对西方文化的那种夸张的宣传的确使我们对自己文化的偏见根深蒂固了,这种宣传的负面效果是很明显的,这导致最聪明的中国年轻人都希望去西方,而不是留在自己的祖国。邓小平曾将这种现象称为“历史遗留问题”(historical leftovers)。唉!!!


tv@2:这是对中国教育体制的一场考验,资金缺乏和裙带主义扯了这套最古老教育体制的后腿。为了获得“上天的授权”(the mandate of heaven),中国教育必须一如既往地保持世界一流水准。教育事业与经济实力和国家意志息息相关。中国已经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而中国的意志又如何呢?贸易战是个好机会,因为它可以迫使中国在教育领域增加投入,可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内生性增长,进而使中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领袖。


Whyisthisnews:我想到了好几个原因。记得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并没有把爱德蒙·詹姆斯校长关于中国的建议放在心上,罗斯福更喜欢日本人,他希望日本人能帮助美国控制亚洲。关于作者提到的几点,我想相对于中国学生庞大的规模来说,60万人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国家,中国家庭也有这个经济实力,送孩子到国外留学并没有什么可指摘的。作者在文中也提到了,在过去40年里,60%的留学生已经回到了中国。实际上,如今有80%的中国留学生都会选择回国(这是过去15年里的发展趋势)。这戳破了西方另一个谎言,即“中国人不喜欢自己的国家里存在不同的声音”。正如作者指出的,中国本可以切断这条外国对中国施加影响的管道,可中国并没有那样做,出国留学与学成归国的人数都在持续增加。我注意到的另一个现象是,很多著名大学都希望在中国开设分校。美国的纽约大学和杜克大学就是典型的例子,另外以色列理工学院也已经这样做了。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如今已跻身外国学生最喜欢的留学目的地全球前五名(预计今年可以排到第三位)。到中国留学的最大群体来自亚洲和非洲,他们希望能到比西方费用更低的国家接受大学教育。所以说,这个问题其实有很多侧面。


Fight for China:长期落后已经把中国人变成了一切西方事物的盲目崇拜者,即便中国自己的大学已经跻身世界最优秀大学之列的时候也是如此。

Whyisthisnews回复Fight for China:这是个很普遍的现象。很多被殖民过的地方都对曾经的殖民者有这种盲目的崇拜。


dolce.w:我个人认为,很多人到美国来不过是浪费了几年时间,目的在于拿到移民身份,这也是为何在美国有这么多只有一间教室、位于小卖部楼上的大学。有些人被外国大学的光环所迷惑,而另一些人之所以出国留学,原因在于他们在本国考不上好大学。不管怎么说,人年轻的时候能到一个不同的国家,接触一种不同的文化,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Dan Chui1:好学生不用教,不用功的学生你也教不好。


cnnzwb:作者提出的问题也正是我想问的,尤其是很多中国学生都抱怨西方城市落后、像个大村庄,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去呢?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在毕业后回到了中国,我发现如今中国的雇主对海外院校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段时间以来,有海外学习背景已经不能给求职者加分了,可如今海外留学背景甚至还会给求职者减分。我想这主要是因为,与考取中国大学比起来,中国学生被外国大学录取的难度更低;而且与中国大学里的同学比起来,外国大学里同学的水平也要低一些。

(观察者网马力译自2018年8月19日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马力
中国 美国 大学 留学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