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铂鋆:如何看懂“医院排行榜”

来源:观察者网

2013-11-29 07:45

邓铂鋆

邓铂鋆作者

医疗行业财务专家

窜红的医院排行榜

“看XX病,去哪个医院最好啊?”回答亲友或病人类似这样的问题,对于不少医疗卫生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是一件常事。最近,笔者接触到的类似求教,提问方式却发生了变化:“复旦大学最新出的医院排行榜说某某医院的某某专科好,到底准不准?”他们所问的排行榜,就是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推出的医院最佳专科声誉与最佳医院排行榜(以下简称“复旦榜”)

由于群众对健康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行政主管部门未能提供类似的医院排名,“复旦榜”一经出炉,就受到了各界的普遍关注。“复旦榜”通过排行比对,有利于患者了解中国医院的专科特色,也为疑难杂症和异地就医的患者选择医院专科时提供了参考依据,因此它的可信度也成为不少读者关注的焦点,该条新闻下方的评论中就有读者提出“敢不敢把评价人的真名发一下?”也有读者表示疑惑:“专科声誉是怎么评的?”

“主观”的排行榜

观察“复旦榜”,它不牵扯统计数据和诊疗活动的书面报告,是以同行评议的方式产生的。主办机构从专家库中抽取若干临床专科的若干名国内著名专家担任评审专家;这些专家们从自身从业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提名本专业领域内排名前若干位的医院。

根据专家的排名,主办机构得出了该专科领域的各医院平均声誉分值,通过排序产生了平均声誉分值的前若干位医院和获得提名的医院名单,形成“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在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的基础上,根据每所医院获得的各专科声誉排名,得出该医院所有专科的总分值,在此基础上综合该院科研学术水平总得分,评出“最佳医院排行榜”。

所以,“复旦榜”的实质,就是医疗机构的业内“口碑榜”,因此可以说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排行榜。它的一些变化也确实印证了这一点,比如说个别医院的排名隔年有十几位的变化;比如一些专科的排名,会因为偶发事件发生较大的起落,例如一次学会改选,科主任当选中华医学会某专业委员会的职务;一次官方评审,或是一篇有份量的论文的发表等等,都会影响医院的排名。

这样的口碑评价基于印象,难免会有一些时滞性,受访专家的年龄段构成与行医地点分布等也会影响结果。

此外,“最佳医院排行榜”是在“最佳专科排行榜”的基础上,综合该院科研学术水平总得分做出的,科研水平以科技进步奖获奖情况和SCI论文发表量为依据。但是,一些医院虽然CSI论文发表量比较大,内容却乏善可陈。比如某家“最佳医院排行榜”排名靠前的医院,SCI论文发表量的排名领先“表现不俗的论文”发表量排名近二十个名次。

一般来说,论文引用量超过学科平均线的论文,称之为“表现不俗的论文”。“文以载道”,写出来对其他研究者没帮助,别的作者著述时根本不引用其内容的论文,有什么实际价值呢?何况我国医学论文的学科平均引用量才只有两次半……这说明“复旦榜”考核医院科研水平的方式,被人灌水的余地很大。

“主观评价”何以服众

但尽管如此,这样一个主观性强的排行榜,自2010年发布起,在业内就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并得到了国家卫计委的承认。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在于现行的以定量分析为手段的医疗机构评价方法,存在相当的局限性,使“复旦榜”这样一个难以用客观测量工具予以复核的排名得以脱颖而出。

试举几个在医疗机构评价过程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手段。如果以“能者多劳”的观点,通过考察医院的业务量来决定业务水平排名的话,那么河南省人民医院的年门诊量高出北京协和医院一百多万人次,排名将优于前者。

在优质医疗资源稀缺的地区,病人更容易向大医院集中。尽管全国人民看疑难杂症都拥向北京,拥向协和医院,但北京的优势医疗资源丰富,几十家顶级医院一平均,协和医院的接诊量就比不过一些省级医院了。如果用治愈率、好转率、床位周转率等指标考核,顶级医院由于收治的危重病人多,以上几个指标普遍不如小医院理想。

那么抽查典型病例评估医院的诊疗水平呢?

这里边也大有文章。之前在某个评审中,一位老专家发过这样的牢骚:交上来的统计数据和病历里,凡是做得溜光水滑,符合评审条件满分标准的,基本上都是编造的。我甚至怀疑这些医院甚至根本没能力开展这方面的诊疗活动。因为没有实践,所以才编材料。因为编材料,才做得天衣无缝。

人体和医学是复杂的,那种一本正经、规规矩矩、像从教科书里抄下来似的材料,在现实的诊疗活动中根本不可能……”然而,牢骚归牢骚,由于种种条件制约,评审部门没有能力对各家参评医疗机构进行现场检验,老专家的疑虑也无法取证。评审标准说这些漂亮的材料符合满分要求,提供它们的医院自然就能获得满分。

何况,在定量分析的评审手段中,评审人员的作用很关键。于是,一些评审工作的评委人选,早在评审之初就不胫而走。笔者曾经在单位的食堂或厕所,从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对话中,没头没尾的听到类似这样的消息:“某没什么名气的同行评审连年剃光头,院领导急了,今年带队外出公关,一个评委给这个数”;“外省某异军突起的同行,领导率团进京拜会老乡会、校友会,事情办得差不多了”。

看不懂的“复旦榜”

“最佳医院排行榜”对业内人士的作用就不必说。前五十位的医院,大抵上都符合同行们印象,无非是谁前谁后,不过是几个位次的差别而已。

但由于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同榜,在后五十名的区间,大量彼此间没什么可比性的医院犬牙交错。它们混在一起的位次,其参考意义大打折扣。

比如说2012年最佳医院排行榜,第98位是北医六院、第99名是哈医大二院、第100名是上海市儿童医院。一家精神病医院、一家综合性医院、一家儿童医院,这三者放在一起,有什么可比性?是比哈医大二院的肾脏内科比北医六院的好,还是比北医六院的物质依赖专业比上海市儿童医院强?湖北的病人也不会因为排位中几位的差距,舍弃家门口的大医院,跑到广东看病吧?

因此,这个排行榜并没有体现各个专科的优势与特色。

以肿瘤专业的排名为例,排行榜既不体现各专科的病种优势,也不体现各专科在治疗手段上的特色。

华北地区的病人看见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排名第四,山东省肿瘤医院排名第六,想当然的认为天津医大肿瘤医院的治疗水平一定比山东肿瘤医院好。可是,天医大肿瘤医院的特色在手术,山东省肿瘤医院的特色在放疗,中晚期食道癌病人在山东省肿瘤医院接受的治疗,未必差于天医大肿瘤医院。

再细分到各个瘤种,这个排行榜就更加笼统了。同在天津的天津医大总医院,在肺癌的手术治疗方面很有成绩,但是未被肿瘤专业排行榜提名。可能有的肺癌病人看了排行榜,认定上榜医院的肿瘤科必然好于天医大总院,去上榜的医院治疗,但他得到的手术治疗水平,还不如天医大总院。

虽然人们在疾病来临时都倾向去最好的医院接受治疗,但毕竟受到经济、交通等条件的制约,大多数人的求诊经历都发生在距离自己较近、往返较方便的医院。由于跨省医保的瓶颈,江苏病人去上海就医都需要慎重考虑。

“复旦榜”收录的专科较少,使它对民众的指导作用大打折扣。民众在日常就医活动中最常接触到的医疗机构,才是支撑中国医疗的主力。“复旦榜”将民众的就医选择,集中在上榜的一百家医院、几百个专科,客观上有助长盲目就医、加剧医疗机构的“马太效应”之虞。

病人扎推,既不利于医疗机构发展,还将导致专科声誉与患者实际就诊体验之间的差距继续拉大,使医患“双输”。一位在排行榜前列的医院工作人员,就这样说自己医院在先前卫生部的患者就医体验调查中的败绩:各地的病人都挤到这里,肯定影响就诊环境,在这种环境里就医,患者能满意么?

新期待

尽管如此,我们也应当看到“复旦榜”发布单位为了完善该榜做出的努力,以及“复旦榜”对引导疑难杂症和异地就医的患者选择医院专科起到的积极作用。

此前,卫计委进行的有排名性质的某项官方评价因为种种原因紧急叫停,政府主导医疗机构排名工作的希望不大。但是,公众对健康的重视,急切需要这方面的排行榜。所以,笔者对从事医院排名工作已经取得成功的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报以厚望。

笔者期望,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站在“复旦榜”先期已经取得的良好社会效益的基础上,能够继续发挥优势,在今后的排行榜制作过程中,将专科声誉排行榜进一步细化,按照病种形、治疗手段等条件,形成对患者就医更有指导性的排行榜,同时择机推出各大区、省区的排行榜,增加参评医院的数量。真切希望这一榜单能够更科学、更客观,提供更有指导性的意见。

责任编辑:关一丁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伊朗官方通讯社称莱希直升机事故系“技术故障”

意外还是阴谋?伊朗的当务之急是...

将暂代伊朗总统的他是何许人?未来50天将做什么?

总统及外长坠机遇难,将如何影响伊朗政局?

多张现场图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