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铂鋆:抢救县人民医院儿科:“能不能”与“做不做”

来源:观察者网

2020-09-28 08:20

邓铂鋆

邓铂鋆作者

医疗行业财务专家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邓铂鋆】

近日,安徽省宿松县人民医院内部流传出一则《关于儿科全体医护人员要求转岗的报告》(下称《转岗报告》),引发热议。

《转岗报告》显示,因7月份该院儿科绩效奖金1.0系数(平均奖金)仅为498元,而该院行政后勤职工当月的绩效奖金1.0系数高达2600元;2020年9月17日,该院10位儿科医护人员联名向该院领导请求集体转岗。

9月23日,《转岗报告》进入公众视野,在媒体和网络上引发广泛热议。宿松县人民医院9月24日、25日接连两次在官网发布情况说明(以下简称“说明”),对此做出解释澄清。

两次“说明”均强调该院高度关心医护人员,一直努力做好医护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两次“说明”的不同点,则是发布时间早一些的说明指出,医院本着对医护人员的关爱,采取了对儿科有侧重倾向的转移支付措施,把该院儿科35位医护人员7月的绩效提高到1500元,“全科医护人员表示理解和接受”。晚一些时期发布的“说明”,“提高到1500元”的表述不翼而飞,医院强调儿科医护人员的绩效奖金“按照医院的平均水平发放”。

新闻媒体保存的宿松县人民医院情况说明的早期版本,落款时间是2020年9月24日

笔者发稿时医院官网公示的情况说明,落款时间是2020年9月25日

“转移支付”

在医护人员联名发布“转岗报告”之后,宿松县人民医院不等不靠,不依赖上级,迅速想出了绩效奖金分配政策倾斜的好办法,通过内部再分配为儿科医护人员提高了收入。然而,笔者感到遗憾的是,宿松县人民医院的这一管理智慧,似乎来得晚了些。

根据宿松县人民医院网站提供的信息,该医院职工763人,其中有儿科医护人员35位。按照公立医院职工数28%~30%配比行政后勤人员,其中行政人员占职工比例8%~10%,后勤人员占职工比例不超过20%的行业标准,宿松县人民医院行政后勤人员数量不超过230人,其中行政人员数量大概是儿科35位医护人员的一倍左右。

此前医护人员透露,儿科平均奖498元的时候,行政后勤人员平均奖2600元。行政人员一个月少拿六百元绩效,根据“向一线倾斜”的精神转移支付给儿科,儿科医护的平均奖就达到了1698元,高于9月24日医院“说明”中提到的“调整后的1500元”。既然9月24日“说明”认为医护人员一个月1500元绩效是妥当的,行政人员一个月绩效从2600元降至2000元并不困难吧?要是医院管理层对职工的工作与思想多关心一点,至于引发全国议论么?

儿科走钢丝

那么,在医院管理方迟来的智慧抵达前,该院儿科是一个什么局面呢?根据医院网站信息,宿松县人民医院共有35位医护人员,历年还派出二十多人次医护人员前往上级医院进修学习。那么,35位医护人员(含出差进修人员)的工作情况是怎么样子呢?笔者假想一下。

按照以往的经验,运转一个病区,至少要十三四位护士。这是维持医院病区运行的最低标准,意味着护士长也要负责病人。除了护士长等个别老护士不用值夜班,其他护士都是按照“八小时白班、八小时白班、小夜班(前半夜)、大夜班(后半夜)、下夜班、休息”的节奏,每六天一个循环,当没有什么私生活空间的上班机器。老护士不值夜班,就要顶上所有的午休值班或“七三班”。(“七三班”值班时间从早七点到下午三点,无午休)

其他考虑到工作内容的时间分布不均而设置的“上两头”(一早一晚工作忙的时段上岗)等机动岗位就别想了,干得了干不了就是这些人。护士们不能请病假,不能休产假,甚至很难分心给自己的小家庭。

前文提到的护士数量仅仅是按照维持排班的最低标准计算的。事实上,由于儿童沟通表达能力差,不配合治疗,儿科病房的护士人手必须要比同等床位规模的成人科室多。根据国家规范,无陪护成人病房的“床护比(即实际床位数量与在职护士数量的比例)”按规定应当是0.4,无陪护儿科病房的“床护比”是0.6。

病房至少要三个医生,按照“八小时白班、24小时总值、休息一天”的节奏倒班,同样是上班机器,才能保证病房每时每刻都有医生。这样的节奏显然不能长期坚持。至少要两组上班机器交替,不管病房的时候就出门诊。

科室介绍的下一条就是儿科医生带病工作的事迹

根据宿松县人民医院在十年前即2010年发布的简介,该院儿科有6位副主任医师、2位主治医师,共8位医师。在2010年,该院儿科门诊30000余人次,出院5000余人次,相当于每天接待一百余人次的门诊病人,迎送近二十人次的出入院病人。

这些工作当时都集中在这8位医师的身上。8位医师要倒班、要调休,日常白班能在岗的医师至多有五、六人,说不定还不够,休息日在岗人数还要少。

这五、六位医师要兼顾门诊、急诊、病房。一天一百人次的门诊,至少要占用一位医师。急诊白班和夜班各占用一位医师(如果科主任下狠手,急诊医生可以24小时一换班,下班就休息一天)。余下两三位医生面对几十位住院病人,不时还要抽人前往产科等兄弟科室会诊。

门诊至少要两位护士,很多操作根据临床安全的要求需要“双操作”,还不算维持秩序的分诊护士。门诊护士同样需要休息,要配更多的人员供倒班。如果开设24小时不间断开放的急诊,门急诊所需的护士人数也至少应有十三四人。

于是,该院儿科的35位医务人员运营的是一个岌岌可危的儿科。因为没有人手,他们不能开设儿科脑电图室、支气管镜等稍微疑难一些的疾病的诊疗活动,用来确诊患儿的抽搐和久治不愈的大叶性肺炎等比较常见的“疑难杂症”。

他们不能收治需要使用呼吸机抢救的患儿,因为这类患儿需要“特级护理”,病床跟前一天二十四小时必须守着一位护士。一旦医护人员面临伤病或有人突然辞职,整个科室立即掉链子。甚至笔者怀疑该院儿科是否有人手开设24小时急诊,或者是否拥有独立病房。人手紧张到这个程度,病房和急诊很难兼顾。

这是一群走钢丝的人,这是保障一县人民健康的人民医院。

积贫必然积弱,好的待遇才能留住人才。能治疗疑难危重病人的医院才是老百姓的“刚需”。只能看常见病的医院,病人一看天色不好、病痛可以忍一忍,就不愿意去了。这类医院的“生意”跟古时候街头卖艺差不多,“刮风减半,雨天全完”。因此,笔者有理由怀疑宿松县人民医院由于投入不足导致技术力量相当薄弱。

2020年7月,宿松县遭遇洪涝灾害。同时,该院儿科的出院病人人数降至2010年的月均数字的10%。医院官方在第一版“说明”中,解释儿科7月份平均奖金仅为498元的客观原因是“工作量下降”,这或许有天气的因素。至于当地是不是雨水多到老百姓完全出不了门?行政后勤人员一个月有2600元的绩效奖金,看来不至于。

能不能?做不做!

宿松县人民医院儿科的“498元奖金”面临的不是一个“能不能”的问题,而是一个“做不做”的问题。医院长期不作为,难怪医护人员会翻脸写联名信。

一家公立医院,历年的主题教育活动一样不落,前后两则“说明”的行文满是“思想政治教育”,为何领导班子会麻木、不作为到如此程度?

当然,笔者认为该医院既然在各版“说明”当中只言片语都不甩锅自然灾害,说明他们对上考虑时的政治占位还是很高的,大局观是很强的。

宿松县人民医院式的体系麻木,在全国范围内并不是孤例,可能只是程度上有所区别。

笔者2012年9月起入驻观察者网,开启了医疗领域时评的创作。笔者曾经在多个平台就我国儿科存在的问题多次发表自己的观点。很遗憾,笔者此前的悲观描述,比如说一些医院的管理层出于经济考虑,任由医院的儿科水平滑坡,以期“少做少赔”;比如说长期的低收入和恶劣的执业环境导致医护人员流失与素质下降,这些情况目前仍然没有得到扭转。

几年前降低儿科执业医师资格分数标准,看来并没有带来预想的儿科新人。近期,多部委又出台文件要求加强儿科人才培养。只要学习儿科的学生足够多,就能追赶上人才流失率。

儿科可能进入了难以挽回危险的阶段。某医学资讯平台的编辑老师日前跟笔者发牢骚,说儿科频道最难做。

“约稿难,高水平作者工作太忙没闲暇写稿。最新学术发展和疑难危重病例治疗方案的读者互动少,常见病诊疗指南的点击和收藏倒是不错。看来能从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受益的读者不少,按理说这些常识性内容不该临阵抱佛脚吧?虽然这样说对辛苦工作的儿科医生不敬,但是儿科确实是烂摊子、冷板凳,沉淀的‘学渣’越来越多,水平堪忧……”

笔者有资源有人脉,不怕儿科力量的滑坡。亲爱的读者们,你们呢?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陈轩甫
医护人员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