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铂鋆:如果美国制裁中国药企,影响有多大?

来源:观察者网

2021-12-20 07:58

邓铂鋆

邓铂鋆作者

医疗行业财务专家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邓铂鋆】

近日,一则美国将制裁中国生物科技企业的外媒报道,引发国内CXO(医药研发、生产代工)企业股价恐慌式暴跌。

12月15日午后,医药巨头药明康德股价突然跳水。12月15日收盘,药明康德在A股跌停,市值蒸发超400亿元,并带动整个A股医药版块下跌,当日A股市值蒸发近2万亿。

后来,这被证实是虚惊一场。

12月15日晚间,美国财政部正式发布制裁文件,其制裁对象为参与国际非法药物贸易相关个人及公司,核心目的是整治美国十分严重的芬太尼等药物滥用问题。文件上被制裁的中国公司多为相关原料药公司,与上市CXO及生物医药创新公司并不相关。

在这则传闻之前,美国刚刚制裁了中国8家科技企业。中美贸易战以来,美国屡屡使用制裁大棒,而新冠疫情以来,中国在疫苗、抗疫等方面的出色表现,也让美国有所忌惮,难怪中国医药行业听到风吹草动便四处探望。

为什么是药明康德?

医药行业全产业链涉及研发、生产、流通三大主要环节。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制药企业将全产业链中的部分环节外包给专业公司,发挥“比较优势”,自己只做最擅长的部分,形成了医药合同服务外包行业。医药合同外包服务(CXO)按照产业链环节划分,依次可以分为CRO、CMO/CDMO和CSO。 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即医药合同研发组织。CRO是为制药企业、医疗机构、高校院所等客户,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研发过程中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一种学术性或商业性科学机构。CRO侧重于实验室阶段的药物研发基础性原理研究。

CMO(contract manufacture organization)即医药合同生产组织。CMO主要是外包商接受制药公司的委托,提供产品生产时所需要的生产工艺开发、配方开发;临床试验用药、化学或生物合成的原料药生产、中间体制造、制剂生产以及药品包装等服务。CMO 侧重生产领域。 CDMO(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e organization )即医药合同研发生产组织。与CMO相比,CDMO多了研发环节,在CMO基础上提供创新药生产时所需要的工艺流程研发及优化、配方开发及试生产服务,并进一步提供定制化生产服务。

CSO(contract sales organization)即医药合同销售组织,是制药公司的药品营销外包。

研发一种新药是一个漫长而昂贵的过程,花费往往以十亿美元计。为了攫取更高的利润,跨国医药巨头近年来倾向于通过医药研发外包(CRO),帮助制药企业节约时间和成本,减轻企业的研发支出负担。自然,拥有“工程师红利”这一人力资源优势的中国成为了跨国医药巨头寻求和培育外包服务商的对象。据证券从业者统计,目前我国上市医药公司拥有CRO业务的足有19家。

上文提到的药明康德,是2018年上市以来市值膨胀了1200%的高科技大蓝筹。药明康德在中国、美国等多个国家设立了运营基地、药品生产基地;在中美等国开设实验室,研发费用2020年达到了6.93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4.19%。从2020年的地区收入来看,药明康德的境外收入达到了123.9亿元,占总收入比重的75.03%;境内收入达到了41.23亿元,占总收入比重的24.97%。

根据Frost&Sullivan的数据,2020年,我国医药研发外包(CRO)市场规模约为80亿美元。据此分析,2020年,药明康德的市场份额达到了21.6%。药明康德可谓业内的“龙头老大”,自然在本次传言事件中“树大招风”。

2020年主要CXO公司营业收入及利润情况

如果制裁,影响会有多大?

中国的CXO企业,本质上是一些发达国家主导的跨国分工链条的延续。不管他们外包给中国企业哪部分业务,最核心的业务、最值钱的品牌和知识产权,始终牢牢的掌握在别人手中。

美国企业选择中国CXO,不是来学习白求恩同志的,是为了攫取更多的超额剩余价值。美国在海外培育出生产关系依附于美国的高科技企业,凭借美国全球经济活动中多分的“许多杯羹”给予的高薪,吸纳了大把的当地社会精英,本质上是美国全球争夺人才的一部分,怎么想都是美国全球“软实力”的体现。

中国CXO行业市场规模(单位:亿美元)

更何况,我国的生物医药研发本身就存在诸多“卡脖子”领域。生命科学及其成果转化的医药、医疗及诊断器械行业,具有较强技术壁垒且需要丰富基础科学积累。虽然从研发投入看,美国在逐年收缩,我们在不断扩张,但是美国在这一领域形成的优势是压倒性的。我国相关行业所需的先进生产资料,如同制造业的“母机”一样,大面积的受制于美国。

有的学者吐槽说,像96孔板细胞培养板这样基本的生物实验工具,进口货和国产货的差异能显著影响实验效果。甚至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对品种谱系要求严格的实验动物和菌种都依赖进口。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对高端耗材、原材料、仪器设备进口依赖很严重。目前国内没有任何一家生物药厂实现生产设备及耗材的全国产化,很多关键原材料——甚至像包装材料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小玩意”都是国外垄断。

国内的生物制药行业看上去欣欣向荣。目前小分子化学药经过多年发展,研制出一款新药的难度越来越大。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两年,学术界的主要精力都在摸索“老药新用”,目前率先进入临床的药物主要是生物类似物——抗体药,而不是化学药物。这就带给了我国生物医药领域“弯道超车”的机会。

拼研发,大家都是差不多智商的人类;拼生产工艺,美国确实比我们经验丰富,但是大家都是新手,短板可以弥补。这一竞争就像目前在汽车领域发生的,我们在内燃机车辆的差距一时半会儿追不上,在电动车领域我们能反超。

2017-2020年主要CXO公司营收(亿元)及增速

但是,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的主要力量都在科研成果技术转化和生产实践上,在生产工具(母机)和自主品牌等领域基础薄弱,“两头在外”帮外国人赚大钱。假如国外上游断供,对行业的影响可能比芯片断供还大。目前我国每年进口美国医药类、医疗设备及生命科学相关产品货值高达上千亿美元。由于关系到国计民生及人道主义需求,即便美国对我相关行业发起制裁,我们也很难做出对等回应。

我国CXO行业的发展壮大既让下游的美国客户受益,又让上游美国的供应商得利。在另一方面,这反而成了CXO的“护身符”。制裁你就是制裁了美国的上下游企业,既制裁了你的美国供应商又制裁了你的美国客户,美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两次。

因此,财经行业的多数分析师认为,中国医药企业遭受美国制裁的可能性并不大,尤其是一些中国CXO企业刚刚接到美国新冠口服药的大额订单。以代工为主的中国企业,2021年在CRO领域仅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1.6%,尚未在产业链中威胁到美国地位——当然,这一市场份额相对我国医药行业也略显渺小。

笔者在制药行业从事新药研发的朋友开玩笑,说美国制裁CXO对他所在公司的影响还不如国家医保局“灵魂砍价”。

制裁传言的产生

那么,“美国制裁中国生物科技企业”的传言,为何能带来如此巨大的市场震动呢?

正如文章开头提到的,自中国对外开放之初以来,美国就频频把“最惠国待遇”、“纺织品配额”、“知识产权”等等经贸问题与中国内政挂钩,动辄向中国企业挥舞“大棒”。

几个月之前,孟晚舟女士结束了美国“长臂管辖”强加的三年牢狱之灾,返回祖国怀抱。这三年又恰巧是美国对华为等中国高科技企业无端谴责并肆意制裁的三年;恰巧是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制裁,对中国提升产业链、解决“卡脖子”的高科技企业进行打压的三年;恰巧是中美两国关系遭到美方单方面破坏的三年。虽然我们送走了特朗普总统,但是美国遏制中国的对华策略,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甚至在变本加厉。

孟晚舟(新华网资料图)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原本以自身医疗技术而骄傲的美国成为了“超疾大国”。如前文所述,生命科学产业基础薄弱的中国,在面对新冠疫情时俨然成了生命科学的超级大国——这也许说明学医也救不了美国人。

中国最早抓住了新冠肺炎的罪魁祸首。中国的医学界解决了新冠确诊的核酸检测难题,正在研发多条技术路线上的多种新冠特效药。中国研发的一款新冠药物在巴西的临床实验结论被《柳叶刀》拒稿,理由是效果太好,审稿专家不相信这是真的——然后美国药监局在中国国庆节期间批准该药在美开展临床试验。

中国发明了世界首个让人类受试对象成功产生抗体的疫苗,至今已经成功推出多种技术路线的新冠肺炎疫苗,无私地与世界各国分享疫苗成果。

但与此同时,中国抗疫新冠肺炎疫情的奋斗却遭到美国有组织的抹黑。在这种情况下,面对美国一贯的霸道,市场也好,民众也好,都难免会相信美国马上就要对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下手了。毕竟相关传言是以美国在芬太尼问题上甩锅中国的方式澄清的,大家没法相信美国存在理性。

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在于目前的中美关系仍然处在“特朗普总统的第二任期”,美方对我们的种种挑衅和打压仍在持续,中国人普遍感受到笼罩在中美关系上的阴霾。

衷心盼望拜登总统在有生之年能结束“特朗普总统的第二任期”。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吴立群
美国 制裁 药企 传闻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NASA局长抹黑中国登月,连专业常识都不顾了

“中国报价太香,加税50%都吓不跑美国买家”

挺巴抗议席卷全美高校,大批学生遭逮捕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

种地要先交钱?官方再通报:镇党委副书记被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