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人研究报告:没有哪个“野味”能逃过“壮阳”的诅咒

来源:地球人研究报告

2020-02-20 08:26

地球人研究报告

地球人研究报告作者

人类的世界有点难懂

【文/你的外星小姨】

1.受诅咒的标签

加利福尼亚湾的石首鱼,曾经是广泛分布在墨西哥加利福尼亚湾北区的特有种,但近些年却因为密集的捕捞变得非常稀有,故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但针对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的盗猎依然屡禁不止。

就在去年,2019年1月,中国法院网还刊登了一起刑事案件报道,走私石首鱼的两位犯罪嫌疑人因走私珍贵动物制品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和七年。也就是说至少直到去年,这条黑色产业链依然在世界某个角落持续运作着——其成因,只是因为有巨额的经济利益做整个链条的驱动引擎。

根据墨西哥一个环境保护组织的数据,一公斤可卡因的价格在3到3.5万欧元间浮动,这远远低于黑市上石首鱼鱼肚的5.6万余欧元。一旦走私到了海外,一个完整的鱼肚售价高达25万美元(约165万人民币)——江湖上给石首鱼的鱼肚“海上海洛因”的称号可谓名副其实。

人们不惜冒牢狱之灾,铤而走险捕捞石首鱼究竟是为什么?

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在一次石首鱼走私案的报道中解释道:

“我们可能永远不知道他们非法捕捞了多少只石首鱼,这些活动对鱼类种群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他们最终会把石首鱼的膀胱晒干走私到中国,因为许多中国人误以为石首鱼的膀胱可以壮阳,或治疗循环系统、皮肤的疾病。”

NBC报导的这起石首鱼走私案

原因就是这么简单,让本来数量丰富的石首鱼遭遇灭顶之灾、被炒上天价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它的膀胱被一些中国人贴上了“壮阳”的标签。

鱼肚、鱼胶、花胶、鱼鳔都是指鱼的膀胱

吃石首鱼的膀胱到底能不能壮阳?但凡有科学常识的人都应该清楚,其营养价值无非是蛋白质和一些很容易找到替代品的微量元素,属于大脑长在下半身的人才需要交的一种典型的智商税。

相信“壮阳”理论的人,通常都会搬出某些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壮阳食材”记载作为凭依。可怜的是,这些看似权威的凭依通常都是后人杜撰来的。

比如百度百科中对鱼鳔的说法是这样的:

实际《本草纲目》对鱼鳔的记载是这样的:

——全无“壮阳”之类的功效。

但是,当你看到躲在地球对岸的加利福尼亚湾的生物尚且不能幸免的时候,大概能猜出来,在那些靠近中国人嘴边的地区,被贴上“壮阳”的标签的动物将会遭遇到何种命运了。

2.从“无危”到“极危”,只需“壮阳”二字

过去的人们对补肾壮阳问题的讨论,往往是基于古代人的营养,尤其是蛋白质的摄入远不如现代人充足的大前提下的。在现代科学的角度看来,各种“补品”无非一些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材,所谓的高于其他食材的营养价值也极其有限。

可惜,动物的营养是有限的,人们的欲望是无限的。

几年前刚被中国人从“无危”吃到“极危”的黄胸鹀就是活生生的例子。2004-2017的13年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黄胸鹀评级经历了“五级跳”。

2004年,黄胸鹀由“无危”改为“近危”;

2008年“易危”;

2013年“濒危”;

2017年“极危”。

与之相比,大熊猫如今的数量已经恢复到“易危”的级别。

黄胸鹀,又名“禾花雀”,本是中国南方地区常见的野生动物。

临近冬天,繁殖于喜马拉雅山以北的黄胸鹀会飞到较温暖的东南亚,途经中国东部地区。大量的黄胸鹀会在夜间聚集于冬季栖息地。

长久以来,中国人与黄胸鹀本也井水不犯河水,和谐地共生着。

直到上世纪70年代,由于一些商家们的炒作,禾花雀“壮阳”的功效被“开发”出来,他们杜撰出一个说法:

“禾花雀跋涉万里南飞度冬,肉质紧实轻盈,必有‘补肾壮阳、祛风通络、壮筋健骨’之功效。”

于是,灾难开始了。

从1980年到2013年,禾花雀的种群数量下降了大约90%。据调查数据显示,2000年到2013年,仅媒体报道的查获捕杀黄胸鹀的案例就有28宗,最多时,广州和韶关查获的被捕杀黄胸鹀数量达到10万多只——足见市场需求之大。

但自1997年国家将禾花雀明令禁止买卖之后,禾花雀的地下交易非但没有收敛,反倒让食客们从其身上找到了一种“身份的象征”。

据调查:

“大部分常来吃野味的人是不会自己埋单的,自然有求办事的老板掏钱。老板们以此炫耀自己的经济实力,或向官员表示诚意。”一位酒楼老板说。也正是有一些权力部门的消费者,为非法经营的酒店撑起了保护伞。

——2012年11月《中国科学探险》

黄胸鹀在中国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一直以来,黄胸鹀明里暗里交易总还是络绎不绝。就算是在“极危”的2017年,中国民间的盗猎活动依旧猖獗:

事实上,作为飞行量较大的鸟类,因为脂肪的含量较少,禾花雀的营养价值与鸽子、鹌鹑相差无几。

但这份浩劫终究是躲不过去的:

为了保证黄胸鹀的“品相”,鸟贩要将鸟活活闷死。“摸着笼子里的鸟,如果觉得分量到了,就取出来放到一个不透风的塑料袋里,这个塑料袋大概有米袋子那么大,等装进差不多100只了,就扎上口子,闷死里面的鸟。

——《北京青年报》

一切的开始,仅仅是因为有人给它加了个“壮阳”的头衔。

3.众生

在中国,像黄胸鹀这样,因与壮阳沾边而被逼到灭绝边缘的野生动物实在太多了。

常年的贩卖经验,让捕猎者们也找到了这个向食客们推广野味捷径。为食客们的介绍语中,但凡是加上“壮阳”二字,总是不怕没有销路。

我们随便列举几个毁于“壮阳”的濒危动物。

濒危动物:山瑞鳖——

濒危原因:

极危动物:中华穿山甲——

极危原因:

易危动物:鸿雁——

易危原因:

濒危动物:中华鲎——

濒危原因:

4.轮回0

于是,终于轮到最近大家最熟悉的“野味”——蝙蝠了。

事情到了这一步,野味商家们一直用来当挡箭牌的中医也背不了这个锅了。就连《本草纲目》里,李时珍也清楚地说明,凡是吃过蝙蝠的(陈子真等):“皆致死”,“其毒可知”。

但是因为粘上了“壮阳”功效的名号,蝙蝠还是被中国人摆上了餐桌。

赶着疫情蔓延的档口,我们以及身边的父老乡亲们看起来都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吃野味观念的错误。但当下的谩骂和抱怨,与时间对人类记忆的洗刷相比,还是杯水车薪。

就像17年前非典期间,人们也曾在社交媒体上铺天盖地控诉着吃果子狸的危害。

可是该来的还是会来。如今的互联网上,给果子狸“洗白”的文章早就卷土重来了——

可见,只要扭曲的养生文化依然有生存的土壤;只要一些人的智力水平线仍然在下半身徘徊;只要他们的“壮阳”梦还在继续——

未来的某一天,今天的故事依然会再次上演。

相信不多时日,舆论场上,诸如此类的说法又会死灰复燃↓↓

(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地球人研究报告”,观察者网已获授权转载。)

责任编辑:李泠
伪养生 野生动物 濒危物种 濒危动物 肺炎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