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教师谈高考:等级赋分的问题,出在哪儿了?

来源:“底线思维”微信公众号

2020-08-10 07:43

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作者

没啥,就是想和你分享点看法

近日,江苏文科状元因历史选修B+无缘清华北大的消息备受关注。江苏“3+2”高考模式的利与弊再一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等级赋分的模糊性、公平性也再度成为舆论质疑的焦点。

今年的江苏历史卷出得怎么样?等级分的尝试暴露了哪些问题?从明年开始实行的“3+1+2”方案会给历史学科的教学带来哪些影响?

围绕这些问题,我们专访了两位来自江苏的资深一线历史教师。应受访人要求,采用匿名形式。

底线思维:今年江苏高考历史卷出得怎么样?总体难度、对于学生水平的区分度,把握得好吗?如果学生想拿到A及以上等级,要注意哪些问题?

J老师:从难度上来说,今年江苏的历史试卷是比较友好的,符合学情,在对学生的区分度上也把握得恰到好处。当下,我们文科所强调的学科育人理念也在试卷中得到了贯彻,不管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都透露着家国情怀。江苏地方史也在试卷中有所呈现。比如有一道题就提到了江苏农村的苏维埃政权。

如果就难度进行横向比较的话,我觉得像上海卷、山东卷是很有难度的,他们比较注重学科融合,尤其关注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考察。他们的题目中西贯通、古今关联,尽管我很欣赏命题人的视角和视野,但不得不说,试卷对学生的要求是很高的。

对比之下,江苏卷还是挺中规中矩的,难度适中,不会让学生觉得没有抓手。正常情况下,经过三年的学习,大家都能拿到基本分,但一些深层次的东西就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判断、分析。

2020江苏高考历史卷的非选择题部分

Z老师:2020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是“08方案”下,历史学科等级考的最后一年,延续了江苏高考历史试卷一惯的风格:稳中求变,突出主干,呼应热点,史韵丰满。

试卷总体难度不是很大,与备考时的模考试卷相比,难度略有降低;因为是选拔性考试,试卷的区分度还是比较好的;整套试卷在这两方面把握还是相当科学、到位的。

学生想拿到A及以上等级,首先是思想上要重视这门学科,其次是主干知识中的基础知识必须扎实,最后是要注意答题技巧方面的适当训练。

底线思维:我们知道江苏历史学科的等级是按照排名来划分的。选修打等级分,是江苏“3+2”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套衡量模式下,A级为前20%的考生, B级为前20%至前50%(含50%)的考生,其中前20%~30%考生为B+。如果进行一个量化比较的话,A和B+之间大概会差多少分?

Z老师:高考因为只公布等级,而不公布原始分,所以A和B+之间的分数差没有准确数字。从模拟考试的情况来说,二者之间大概差3-4分。如2020苏北五市(南通、扬州、徐州、泰州、宿迁)三模统考历史A、B+等级划线情况是这样的:

五个地级市中四个是相差3分,仅徐州相差4分。在江苏高考历史试卷中,选择题每题3分,也就是一道选择题一念之差,就可能由A等级变为B+等级;根据高考试卷分数的分布基本呈正态分布的状况,B+与A等级之间的学生相对也会比较集中,而实际当中也有一分之差就由A变为B+的可能。

底线思维:今年江苏高考的文科状元因为历史选修考了B+而无缘清北,类似这样的情况,今年多见吗?等级分的设计,究竟有什么问题?

Z老师:这一情况并不多见。以我所带班级39人参加高考文化类考试的情况来看,21人达到本一线,全部达B等级及以上等级,其中8人A+,5人A,4人B+,4人B。应该说,江苏文科状元历史选考为B+是个案,是偶然现象。

学校、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的重视程度,可能会受到“‘08方案’最后一年考试应该不会太难”这种想法的影响。另外新闻采访中也显示该考生考出状元的成绩也有偶然的成分,这或许也能给B+一个解释。

应该说,“08方案”的设计意图是好的,但在实际操作中确实出现了问题。最主要的是违背了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科学规律:高考本来是选拔性考试,期望用等级来模糊成绩,减少竞争,这就是错误的根本所在。

白湘菱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能说一点遗憾都没有”。

J老师:当我们提到状元的时候,首先是关注到她语、数、英成绩很好,但是毕竟每个学科的思维方式和考察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尤其像我们文科的主观性还是比较强的,今年的卷子里有一些选择题相当有迷惑性,实话说,也不是我们所有老师都能做出来的。所以,有时候一个等级之差,甚至一分之差,可能就是考生在这一学科某方面有所欠缺的表现。

底线思维:今年是实行“3+2”模式的最后一年。从明年开始,江苏高考将实施总分为750分的“3+1+2”新方案。无论是语、数、英,还是选修课,都将以实际得分计入总分。这会对一线历史学科的教学带来哪些影响?

Z老师:应该说,新高考方案的实行对历史学科的影响是巨大的。

一方面,在不同学校,历史学科冷热不均。因为物理、历史只能任选一门,不可兼报,加上通常理、文科比例至少是3:1,所以在新高考方案下,历史学科选考的学生不会像政治、地理、生物那样多,这也会导致一些老牌重点高中,选修历史的人少,但教师资源富裕;而中招录取学生生源不是很好的学校,就可能出现“0化学”选修,而历史选修扎堆的现象,并进一步出现历史教师吃紧的情况。

另一方面,新高考方案中的物理和历史是按自然分计入总分,没有模糊的空间,必然导致师生每分必争,“揪”、“死揪”、“往死揪”的怪现象估计会再现,师师、生生、师生关系的紧张或许也会再现,无形中可能也会增加师生的焦虑心理。

最后,我们也应该看到新高考方案将历史作为自然分计入总分的科目,是对历史这一人文学科重视的体现。另外,国家成立中国历史研究院,还把历史学科作为强基计划的学科之一,在可以预见的年代里,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将更加突出,这对中学历史教学的要求也将进一步提高,需要教师们结合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不断深入研究教法、学法,努力开拓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J老师:比起现行的模式,“3+1+2”模式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发挥失常的情况出现。六门课的话总体平衡,发挥失常的可能性更小。偶然有一门发挥失常,还可以通过其他五门来弥补。考的科目相对多一点,你从某个角度来看,好像学生压力会变大,但从学生的选拔机制来看,我觉得更加科学,也会比算三门总分加两门等级的方式更加公平。

至于说对于某个学科而言,是打实际分好,还是打等级分好,这个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觉得打实际分更科学,也能避免一些偶然情况的出现。特别是对于理科,实际分更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如果只有一个模糊的等级,那么大家平时在选修课上课时又少,是不利于学生打基础的。进入大学之后,就会暴露出不足之处。

高考是个指挥棒,为了应对“3+1+2”模式,我们从高一开始就在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方面有所注意了。那么从学生的整体知识体系建构来说,也会更完整,更完善。举个例子,在只记语、数、英三门总分的时候,学生是怎么分配暑假时间的呢?他们往往是把时间都压在数学上,现在要考6门了,那他们就会每天6门课都去关注一下,这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是有好处的。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底线思维(dixiansiwei),欢迎关注~】

责任编辑:吴立群
教学 江苏 高考 历史学科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重庆通报“燃气费异常”:燃气集团党委书记被免职

“伊以都在降调”,国对国直接打击结束?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