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思维:没有智能手机注定被淘汰?老人在数字时代的困境怎么解?

来源:观察者网

2020-08-29 09:03

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作者

没啥,就是想和你分享点看法

【文/ 底线思维】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突破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在线扫码、网上支付也越来越多地介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不过,8月8日,一段辽宁大连“老人乘坐地铁时因无健康码受到工作人员阻拦”的视频却引发了热议。视频里,工作人员多次让老人出示健康码,老人情绪十分激动,称“没有这个事”,双方就此发生争执。

事情发生后,大连地铁回应表示,车站工作人员加强管理是对的,但是方式方法不妥当,已对车站工作人员进行了批评教育。站内警察也与大爷讲明疫情期间的相关规定,大爷表示自己当时情绪激动并作出道歉。

无独有偶,8月17日,黑龙江哈尔滨一位老人因为没有手机扫健康码而无法乘坐公交车,司机按照规定停车拒载,随后老人遭到乘客的谴责,民警接警后将老人带离公交车。

视频中,车上的乘客指责老人:“不能为老不尊,快下去吧。这么多上班的人呢?这么多人指着你,你不难受吗?”

老人生气地站了起来,但也不知道说些什么,显得手足无措。有乘客当场报警,民警赶到现场处置,告诉老人现在没有健康码无法乘车,“这是政府规定”。

尽管微信与智能机在老年群体中的普及,同样是快速的。但由于某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一部分银发族对此的接触、使用仍然是有限的,他们在平时的衣食住行中确凿地面临着“数字鸿沟”带来的困扰。

该不该要求老年人与时俱进呢?网友们各抒己见:

近年来,不少学者、社会工作者都在研究弥合“数字鸿沟”的办法,使老年人在互联网时代不至于落伍和被边缘化。一点共识是,加强代际交流,通过社区、村庄居民委员会组织学习活动,能够有效地提升老年人对于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和使用微信等新技术工具的能力。

当然,如何让更多的老年人共享网络时代的发展红利,仍然需要更细化、更耐心的工作。为此,我们专访了苏州汀斯社工的一位社区工作者,请他讲述了自己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故事:

底线思维:当时是怎么想到组织学用微信这类活动的?平时,类似的活动组织得多吗?

陈涛:我们是两年前组织过。组织了之后,在我们的服务期内,陆陆续续也会有居民过来问智能手机的使用问题。做这个活动,是根据需求来的。我们那个项目是民政招标,当时里面没有规定一定要做手机教学,我们在社区走访之后发现居民有这方面需求,所以就策划了手机教学。

底线思维:推进这项活动,主要的难点在什么地方?

陈涛:教老年人使用微信的难点主要在于老年人身体老化、记忆力衰退。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用得少。微信的很多功能,比如视频通话、发表情,老年人如果使用得多了,也能够非常熟练地运用。我们在服务开展的过程中,也看到很多75岁左右的老人可以使用微信支付。这些老人明显是愿意尝试新事物的。

底线思维:在您看来,哪些因素影响了老年人对于智能手机以及新媒体的使用?

陈涛:一个老年人能不能习惯智能手机有这些方面的因素:一是这位老人是否愿意接受和学习新事物,一些老人有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退休后还喜欢去报老年大学,这样的老人通常使用智能手机就会比较顺畅,有的老人觉得智能手机没啥用,还没用、还没学就觉得自己学不会,这样就比较困难。其实现在智能手机的人机交互是很人性化的,几岁的小孩儿,也不用看说明书,一拿就能上手。

二是手机设计的问题。智能机的设计不贴合老年人的特质。老年人容易手抖、眼神不好,屏幕就那么大,很容易按错,错多了,老年人就会觉得不习惯,进而不想再使用智能机。很多手机为了操作便捷,设计了很多快捷键,这些快捷键会改变手机的使用方式,比如静音,输入法切换,亮度调整等等,老人容易误操作。我们也遇到很多这样的咨询:我的手机没声音了,不能打字了,等等。

三是家庭环境、交友环境的影响。如果家人愿意教老人用智能机,常常积极鼓励他们,学习效果就会比较好。比如小辈每次和爷爷奶奶联络都用微信视频,也鼓励爷爷奶奶用视频通话找他,那么这样的爷爷奶奶,用起微信视频通话也会得心应手。如果小辈不愿意教,或者很简单地教(都帮你弄好了,你就这么用吧),不告诉老人具体怎么去探索使用手机的各种功能,这样的话,效果也不会好。

交友环境主要是看这个老人的交际圈,用智能手机的人多不多。如果用的人多,他们在聊天的时候会说很多这个手机功能怎么好,怎么方便。原本不用的,或是有些抵触心理的老人就会想,要不我也试试看。

其次,周围如果有用的人,那么以后遇到问题还可以请教他们(毕竟很多老人不想麻烦子女),彼此也会交流使用中碰到的问题,如果有地方可以学习手机使用,他们还会相互告知。这样整个学习环境是非常友好的,学习资源也是非常易得的。

另外,家庭经济基础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老人家经济是否宽裕,以及是否愿意花钱买新的手机,也影响他们对于智能机的学习、使用。我看到很多老年人用的智能机都是子女换下来的,整个手机性能非常不好,年轻人用起来都很吃力了,别说老年人了。

底线思维:对于近期发生的老人因为没有健康码而被公交车拒载的消息,您怎么看?在您接触到的老人中,会有类似的困扰吗?

陈涛:首先,我认为这确实是一个社会性问题,近期发生的事情并不是个例,很值得我们关注。这不是单个老人面临的问题,而是整个老年人群体面临的问题。

有人说,老年人弄不好这个,注定要被社会淘汰。但是人都有老去的一天,如果一个人在青壮年就意识到自己老了会被淘汰、被歧视,那他会做出什么举动?怎么来生活?

所以,这件事情其实关乎社会上每一个人的包容性,尤其是对弱势群体的接纳程度。这也体现了我们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针对健康码的问题,我们在疫情期间,凡是会用智能手机、自己申请健康码有困难的老人,我们都会帮助他们在手机上申请好。对于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苏州有一个“苏城码”实体卡,可以在社区办理。

好多老年人手机上是办理好了电子的健康码,但是因为觉得不方便,还是希望换成纸质的。因为他们有时候是不带手机出门的,有的手机运行很慢。有的老人手机还没有数据网络,他们是只在家用wifi的。所以,很多有了电子码的老人还会来问能不能换纸质的。当然也有一部分老年人用惯手机了,觉得电子健康码更方便。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吴立群
老年人 老龄化 数字鸿沟 智能机 微信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