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凡:松绑服务贸易的一些管制细节,我们可以更大胆

来源:观察者网

2020-09-15 07:39

丁一凡

丁一凡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前副所长

【导读】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全球经济面临严峻挑战。 上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北京召开。这是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举办的第一场重大国际经贸活动。 而稍早前6月2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了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在预测结果中,中国是在2020年唯一保持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最终的经济增速还有望高于市场预期,整体看中国料将成为稳定全球经济的中流砥柱。 针对中国经济、贸易开放等问题,观察者网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前副所长丁一凡研究员,以下为采访全文。

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室外展区(9月2日摄)。新华社 图

【采访、整理/朱敏洁】

观察者网:丁老师,您好,最近关于中国经济的讨论很多,最新的进出口贸易数据也已经公布,首先能否请您大致介绍一下进出口贸易现状?其中一个数据是,中国对美出口额在各种惩罚性关税和政治施压下继续保持增长趋势,8月对美出口同比增长20%,较7月提高7.5个百分点,升至年内最高,怎么理解?

丁一凡:中国的外贸形势是在好转,贸易量在上涨,但是和中国外贸最高峰时期相比,还是下降不少。当然,有各方面原因,一是贸易结构有了很大区别,现在中国出口的货物已经不是原来那些东西了,比如出口的机器设备越来越多,机器设备的价格过去大量出口的服装鞋帽高,而外贸出口是以价格计算的,按此计算方法外贸额度也就增长了。因为现在出口货物的附加值更高,单价也更高,不需要像过去那么大的量,也可以达到很高的总价,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外贸是在增长的。

另一个就是贸易战,美国单方面加税还是引起了很大的变化,虽然跟去年同比有增长,但是事实上去年已经大幅下滑,所以这个情况其实没有太大变化,我们也不可能指望中美贸易在短期内出现奇迹般的逆转,因为特朗普政府一意孤行做这些事。不过,美国发动贸易战、加征关税所带来的影响,没有想象得那么糟,因为美国市场对中国出口产品有一定的刚性需求,也就产生前面的问题——东盟变成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从去年开始,一直到目前都是如此,这还是很厉害的。

东盟和中国之间的关系确实变得越来越紧密,但并不是说东盟因此就成为中国出口产品的最大的消费市场,这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如果你去看国际贸易的其他数字,就会发现东盟对美国的出口增长也很快,说明很多现在从东盟出口美国的货物,过去是从中国直接出口到美国的。现在相当于,东盟成了中国产业链中的一部分,我们把很多产品放在东盟加工或组装等等,最后再出口到美国市场。过去中美之间没有贸易战的问题,美国也没有单边加征关税的情况,而现在实际上还会对美出口,只不过换了一个国家而已,而这个国家往往也成了中国制造业的延伸,而当下这样的状况正在发生。

这对东盟也是好事,因为东盟国家也需要解决其内部的很多问题,比如就业市场,很大程度上是中国投资。2010年以来,中国对东盟投资非常快,且一直保持增长,其中有几年中国一个国家对东盟的投资,就达到东盟国家接受外来投资的一半以上。中国对东盟的大量投资带动了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增长,我们的产业链得到延伸,而东盟的好处是他们的外汇储备增长很快,而外汇储备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金融危机。这些东盟国家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外汇储备耗尽。等到中国的加工企业落地以后,又给他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外汇,所以东盟国家还是很感激中国企业的。

另外,在一些东盟国家,中国的产业转移是以产业园的形式实现的。你可以在这些国家的产业园里面看到,有大量、甚至几百家中国企业,相互配套的企业都过去了,所以很快就能形成一定的生产力,如果不是产业园形式的话,他们的产业链会有问题的。中国企业是帮助他们解决了这些问题,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当前的贸易有这么大的变化。

而且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结构变化,并非都是在特朗普上台以后发生的,只不过特朗普发起贸易战后加速了这些事情的推进。事实上,对中国也是好事,使得中国出口多样化,风险更小了一点。

不仅是东盟,还有其他国家也有这样的现象出现,比如中国跟一带一路国家的外贸增长,以服装、制鞋和玩具为主。其中有一个国家的增长非常猛,就是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制造的玩具、服装、鞋子等产品在欧美市场大量销售,其实背后还是中国的投资。中国埃塞俄比亚建造工业园,大大改善当地状况,过去它是非洲穷国,但这十几年以来的经济增长率都在10%左右,很大程度就是靠着中国产业园的支持,还包括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像铁路等等。中国就是借助这些方式让当地发展起来,同时也改变了整个世界的贸易格局。

观察者网:您前面提到的中国进出口贸易,包括和东盟、非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等,可能更多还是以货物贸易为主,那么在服务贸易方面,目前情况如何?

丁一凡:其实服务贸易增长比较快的,只不过现在提的不太多,随着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服务贸易增长还是不错的。所谓服务贸易,指的是有些不以生产、工业制造为基础的东西,像艺术活动、展览、出版物,还有很重要的一块学校、医院等,这些都属于服务业。最近中国在这方面的开放已经很大了,但还会进一步开放,因为中国的服务业市场跟制造业市场相比,开放程度还是比较小的,管制也比较多,不过最近刚针对服务贸易采取负面清单的做法,不少领域的障碍已经被排除掉了,所以外资在这些领域进入中国就比原来容易多了,包括保险、金融业等。在这样的背景下,上周在北京举办了首届服务贸易会,展示了相关成果。

要知道,中国的服务贸易市场非常大,外面的人看着都流口水。同时,服务贸易也成为中国和欧盟双边贸易投资协定谈判的最主要内容了。欧洲的很多国家是服务业大国,欧盟是一个整体,都希望能够在中国市场上分得一杯羹,所以他们在谈判中把这件事情看得很重。确实,我们在服务贸易方面还有一些细节谈不下来,其实还是和当年加入世贸组织时那样,有着相似的顾虑,担心中国在服务贸易方面还没有出现超强企业,缺乏管理经验,担心一旦这个市场开放以后,可能顶不住外面的企业,导致国内的一些企业破产。

但我觉得事情都是辩证的,中国服务贸易虽然过去比较弱,但近期增长幅度也很厉害。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字节跳动,它在美国政府激起这么大反应,简直把美国朝野都闹翻天了,美国国会请了各路人马去开听证会,政府各层面对此表态,总统特朗普甚至下行政命令等等,这些事情本身就说明了中国的服务贸易有强大的一面,才能在目前全球最强大的国家里面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过去像世贸谈判、中国跟东盟自由贸易零关税谈判时,有很多人担心万一热带水果都进口到中国,那中国农业会被冲垮,这在当时甚至是有很大共识的,但今天你看我们跟东盟在农业贸易方面甚至是有盈余的,尽管我们的超市、商场、网络上随时可以买到热带水果,但是反过来也方便了国内的温带水果出口,这是互利互惠、互通有无的过程,让消费者也有了更多选择,而且中国农业也并没有因此被冲垮。从这个角度来讲,可能下定决心开放服务市场,对中国而言未必是灾难。

何况,现在中国的服务业企业也不弱,除了前面提到的字节跳动的例子之外,还有很多,事实上当这些领域一旦开放以后,人们会发现原来中国企业已经这么厉害了,他们会在海外市场适应发展得很好,具备这样的潜力和能力。

因为现在跟服务贸易、服务业相关联的一些技术,比如互联网通信这些,中国是全球领先的,将来更新制造的硬件是为这些软件服务的。这类出口的增长,会使中国的服务业更上一层楼,而且中国服务业的优势还包括电商、电子支付等等,可能随着双方对服务业市场的开放,会给中国企业提供更多机会。比如,关于中国和欧盟的双边贸易投资谈判,双方领导人都已经表示很希望在今年底能达成一致,但是围绕一些细节问题,我觉得我们可能还要更大胆一点,再往前迈出一步,这些东西都是相互的。当然我们也会非常小心,但如果大胆迈出那一步以后,会是海阔天空。

观察者网:您提到字节跳动的案例,确实让外界很有感触,事实上Tiktok不单单是提供产品服务,背后是强大的数字技术在支撑,而中国目前在这方面是世界领先的,甚至也有可能是改变行业生态的,但他们在出海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外部阻碍。

丁一凡:当然,字节跳动这样的案例也是非常奇特的现象,如果不是碰到一个如此奇怪的美国总统的话。美国政府所出的招数都是下下策,他们完全剥掉了市场经济的外衣,强行干预市场,敲诈、逼迫一家成功的企业出售,这是毫无道理的行为。当然,这对美国而言,有百害而无一利,彻底粉碎了过去外界对美国市场的憧憬,未来人们也不会相信美国那些保护市场的法律和规则了。

为什么字节跳动在美国起诉特朗普政府,因为它是受法律保护的,如果未来法官在审理案件时随意偏袒,那就更乱套了,意味着美国的法制环境也不行了。对于字节跳动的投资人来说,如果被迫出售业务,会是很大的损失,如果他们要强迫这些合同出售的话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但从中长远的角度来看,对美国的全球地位都会造成威胁。

我们的企业要学会保护自己,有投资就有风险,不能因为担心风险就裹足不前,不去开发世界市场。反之亦然,当外国人来中国开发市场时,也会有各种担心顾虑,但事实证明他们还是经营得很好,所以才愿意继续开发。

观察者网:确实,服务贸易背后依托的科技,某种角度上确实可能改变市场生态,美国如此巨大的反应,也印证中国这方面的实力。最近关于经济双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讨论非常多,也有人反思外向型经济的问题,如果结合服务贸易的话,您怎么看?毕竟服务贸易的特点之一是,消费主体是在国内,但生产要素的流动可能很多是在海外。

丁一凡:服务贸易涉及的范围非常大,问题中的说法有些偏颇。服务贸易,顾名思义,它需要用大量的当地人来提供服务,比如外国服务贸易公司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服务商品,首先他们不可能直接找外国人来做,因为很多外国人不会中文,没法高效地提供服务,还是需要雇佣大量中国人,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所以从就业市场来看,它还能促进国内就业率,也转变成国内经济循环的一部分。当然,它也会带来竞争,如果中国企业输掉竞争、最终倒闭,可能有另一部分中国人会失业,产生其他问题。但总体而言,不会有外国人来代替中国劳动力的问题。

再者,服务业本身需要的大型设备并不多,大量涉及电子产业,而目前全球电子产业基本上都是中国生产,即使在海外还是用了中国产品,所以不太可能发生别人制造产品、单纯赚取我们利润的情况。

而且中国开放服务业市场的好处是可以造成“鲶鱼效应”,使得中国服务业市场里面的这些“鱼”游得更快。因为服务业相对管制更多,竞争没那么激烈,一旦外来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可以刺激竞争力,让原来死气沉沉的市场变得更加活跃,大家必须更积极、更有活力,才能够避免倒闭,同时提升整个服务业市场的质量,相当于倒逼中国企业要想想办法在竞争中生存下来。所以,事情都有两面性,有一定的风险,但反过来也可以带来更多的好处,激发国内市场热情,提升国内企业的竞争力。

其实,从中国改革开放起,开放一直是促进国内改革的一个动力,我们一直把开放作为一个能够激发内部活力的机制,所以我们这次举办服贸会、进一步开放服务市场,也会有相同的作用。

观察者网:是的,而且进一步开放,是否意味着过去在某些领域的制度性障碍或管制措施会逐步松绑?松绑的程度会有多大?

丁一凡:这个过程肯定是逐步的、稳健的,有些领域需要“边走边看”,比如服务业里面的教育、出版物等文化项目常常会涉及意识形态问题,甚至有些差距比较大,那就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话说回来,我觉得这也是提高政府管理能力的一种途径。中国政府一直强调要提高治理能力,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治理能力已经明显提升数倍,但还是没能完全跟上开放的步伐,每开放一步都会促使我们的治理手段和治理形式更加灵活有效,避免粗放型的管理方法,动辄禁止并不是好方法,而是要想办法来自身的管理能力适应当前开放的形势。

其实我们中国官员的适应性还是很强的,一定会找到办法来应对这些事情,不至于造成失控局面,尤其是互联网科技带来的一系列变革,使得民众对体育、文艺、教育、医疗的需求程度其实已经达到一定的量级了,我们在某些方面应该更人性化。因为在这些层面未来还是会不断地碰到欧美国家提出的对等要求,所以我们开放也是或早或晚的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做好因应,都需要提前考虑和部署。

比如现在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很迅速,那么是否可以在这方面做一些突破,采取更巧妙的方法来规避一些外部的不良冲击或颠覆性信息,而不再是一刀切的方法。这些技术性的手段都值得不断探讨更新。

观察者网:前段时间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相关内容里面,也针对一些制度管制作出改善,其实恰好证明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碰到这些问题了。近几年,从自贸区规划到自贸港建设,也是中国加快对外开放的一项重大举措,外界一直关注自贸区“三零”政策如何落实,而上海自贸区也早在2018年就发布首份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一方面是这些政策落实程度如何,另一方面是未来能对中国贸易以及整体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实质影响?

丁一凡:目前中国在贸易自由方面已经走得很远了,除了建设自由港、完全免除关税等以外,与之相配套的就是金融自由化,这应该是自由港建设中最主要的环节。因为要想达到我们设想的那种自由程度,首先货币流通要非常自由才可以,所以在这方面得想办法制定一份几步走的规划,慢慢地让海南自由港一步一步走向金融自由化,最起码能达到香港的水平,才能说真正实现自由港。这是最基本的想法,总之首先要有路线图,一步步落实,逐渐开放金融业。

观察者网:是的,这两天,央行和银保监会都有所表态,金融行业准入的负面清单将正式清零等等,包括去年上海科创板上市时,中央政府也作出了金融开放的呼吁和承诺,但是外界关心的资本跨境流通等问题似乎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而这一点对金融开放可能是比较关键的,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丁一凡:还是一步一步走,逐步开放某一些产品,近期海南好像准备开放保险类产品,接下来可以放开债券类产品,再慢慢开放某些领域的股票,允许货币自由进入交易。我觉得金融业开放,首先需要有金融业的权威性人物或企业带头去做,让外界大众相信你是真的想把海南金融市场搞活起来,在这样的前提下,再分步骤地将金融产品推出来,这样自贸港的自由金融市场就会慢慢形成。

观察者网:而且外界在谈论海南自贸港的建设时总会联系到香港的近况,最近有消息称,去年的街头暴动到今年疫情冲击,新加坡已经超越香港,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外汇市场,不知您对这一变化有什么评价?

丁一凡:具体情况还不是特别了解,但新加坡想要真正取而代之也没那么容易。新加坡一直很机会主义,过去有几次动过类似的心思,比如1997年香港回归的时候,哪怕一直到现在为止。但是香港的金融市场有几个特点,比如它仍然是除了美国和英国之外的全球第三大美元市场,这个市场要做起来是很难的,这方面新加坡还没法取代,香港是有它的独特性的。美国在香港搞事,是有风险的,利益交织太紧密了,真的大概除了疯子之外,不会有人敢把事情做绝,因为这对美国自身的打击会非常大。

2020年国际服贸会期间中国生物展台上的新冠灭活疫苗 图自:“国资小新”微信公众号

观察者网:回到服务贸易,这次服贸会日程中也有其他国家参与,比较显眼的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泰国、爱沙尼亚、芬兰等,过去通常认为“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多以基建项目为主,今年因为疫情也受到冲击,所以出现在服贸会也有些新鲜;另外最近谈到外部环境比较恶劣时,我们也在设想是否可以在“一带一路”中找到新的方向,您对此有什么期待?

丁一凡:事实上,“一带一路”对于服务贸易的推动已经做了很多。在第二次“一带一路”峰会上,已经签署了几百个各种各样的合作意向,这些合作意向里面大量是跟服务贸易有关的,比如和“一带一路”国家签了很多博物馆合作、电影合作、文艺演出等。习总书记强调要“民心相通”,怎样才能做到民心相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文化交往,而文化交往基本都涉及服务贸易。像这几年专门推出的旅游项目,都和“一带一路”或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紧密相关,这些国家也非常愿意利用这个机会吸引中国游客,当然这样的交往越丰富,我们的服务贸易市场也会越做越大。

这段时间可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会看到一些小挫折或是负面消息,这很正常,事情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阻力和障碍,特别是美国非常忌讳“一带一路”,他们也公开把破坏“一带一路”当作自己的一个战略。但我想大多数人不会那么轻易受到迷惑,美国人承诺一些似是而非的事情,而“一带一路”都是真金白银,是真正能够帮助当地发展起来的,就像前面提到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建设,你可以看到这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经济增长,在疫情危机之后都明显高于世界上的其他地方。

疫情期间,中国做了很多事,接下来可能会马上会有进一步防御合作,比如疫苗问世以后的合作共享,这些都会让被人意识到跟中国合作是一个发展机遇。丧失了这个发展机遇的话,全世界似乎也没别的地方有曙光。最近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的世界发展趋势,几乎所有经济体都是一片下滑。疫情之后,形势如何,其实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的。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朱敏洁
服务贸易 国内大循环 改革开放 服贸会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

美国胁迫下,阿斯麦CEO最新涉华表态

他张嘴就来:不寻求与中国贸易战,但中企作弊…

乌克兰暗示西方“双标”,美欧:你们和以色列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