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向荣:除非有个国家比美国还强大,不然韩国肯定站美国

来源:观察者网

2022-03-12 09:24

董向荣

董向荣作者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导读】 2022年3月10日早晨,韩国第20届总统大选结果出炉。 来自最大在野党国民力量党的候选人尹锡悦以0.7个百分点的微弱优势当选新一届韩国总统。 就本届大选所反映出的韩国政治、社会问题,观察者网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董向荣。

观察者网:今年的韩国总统选举异常激烈,但双方候选人都不受选民欢迎。选举期间不断浮现的丑闻吸引了公众的注意力,这是否影响了民众对政策的理解与判断

董向荣:这应该是比较明显的。当大家的目光都聚焦于丑闻时,就会忽略候选人在政策方面的主张,特别是在一些细分的领域内的主张。

而候选人自己的选举活动主要集中在相互攻击上,政策的博弈或者说对自己政策主张的宣讲,很少占据媒体版面,因此看上去没有特别明显的政策交锋,这并没有给选民更多仔细比较其政策优劣的机会。

观察者网:在网上流传着一些截图,有的韩国网民在选举结束后才发现尹锡悦主张医疗私有化。这令人联想起当年英国脱欧时,很多人根本就不了解具体的政策及其后果,凭好恶乱选……

董向荣:从好恶的角度来说,这届非典型的选举确实有个特殊之处。以前大家主要根据好感度来选,这次好像主要根据非好感度来选——我实在讨厌对方那个候选人,所以就选择一个不那么讨厌的候选人,即所谓的“两害相权取其轻”。选举成了态度的表达、立场的表达,而不是对施政纲领的认同与否。在这样的情况下,选举就更不可能围绕政策展开了。

韩国大选后,社交媒体上的讨论。图片来源:网络

观察者网:对于韩国来说,这是一次相对特殊的选举,但放到世界范围看,与英国脱欧公投和近两届的美国总统选举倒也很相近。这是不是可以说存在一波“西式民主”的“劣化潮”?又能否从国际的大气候,以及韩国国内的小气候来分析这种劣化?

董向荣:确实,如果我们观察近年一些国家的选举,就会觉得为什么通过西式民主层层选拔的机制安排,最后推到前台让大家选的竟然是这么两个人?!

经过多次选举的“西式民主”国家,它的政治有一个发展趋势:民众对政治领导人的崇拜、敬仰、信任越来越少,普遍呈现“去政治化”的状态。做总统也好,做国会的议员也好,被越来越多的人看成只是一个工作而已,不再赋予它特别多的政治含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进步。

另一方面,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和西式政治机制的安排,会让比较有煽动性的政客获得更大的机会。有的候选人,虽然有很大的缺陷,但党派还是会看重他对选民的吸引力,把他推到前台来,先拿下选举再说。韩国自然也存在这样的趋势。

另外,韩国的政治群体也在发生一些变化,原来我们说的“386”群体(观察者网注:“386世代”一词在1990年代出现时,指在1960年代出生,1980年代成长的30多岁人士),已经到了60多岁,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的核心。

登上舞台中央的是更为年轻的群体,他们在政治上的发言权变得更大,而他们选人的标准跟过去我们所理解的不大一样,例如现在很多西方国家的政党、政府中出现了80后的领导人。

根据非好感度来选人,对韩国来说,本届是最突出的一次。至于它是逐渐固化成这样的形态,还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还是存在不确定性。

观察者网:经过长期的西式选举制度的熏陶,有些选民可能也会对整套机制有新的看法。比如,选民吐槽医疗私有化只是候选人说说而已,不会真的实行,因此不影响他选择尹锡悦。

我们以前分析西方选举制度时,经常批评候选人开空头支票,骗取民众的选票,但实际上,许多选民是不是也早已领悟到了这一点,只是没有路径去改变,而形成了赌某项政策不会实行的消极对策?

董向荣:实际上几乎所有的选举,选前的承诺在实现上,都是要打很大折扣的。不仅是韩国,还又其他采用西式选举的国家都是这样。一届政府,即便在它上台以后,有百分百的意愿将竞选承诺付诸实施,但实施过程与结果会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远远低于选民的期待。

其实也有点像我们每个人,年初制定计划到年底的时候,回顾一看,要腰包鼓鼓、肚皮扁扁的目标,根本就没有实现,甚至结果是完全相反的。

执政前的承诺,和执政时遇到的问题,在很多方面可能不太一样。这里面既有主观“骗取”选票的因素,也有客观上对问题认识不足、实际阻力超出预期等因素。

所以选民在选择的时候,往往只是看一个大方向或者态度。比如说,他是保守派的候选人,有亲美等等态度和自己比较吻合,你就认为他的政策会比较符合自己的利益。

再比如,韩国保守派候选人对企业比较友好,他可能更侧重经济增长,这个观点跟你的态度比较吻合,所以你就选择他。至于具体的政策在多大程度上能实现,都要打很大的问号。

首尔30坪型公寓的平均价格曲线

观察者网:就这次选举的具体议题而言,有一个影响选票流向的重要因素是房价的飙升。像韩国这种相对发达的经济体,楼市一般较少出现特别剧烈的波动,您认为这次房价飙升的原因是什么?

董向荣:在我看来,房价问题确实是影响本次选举的最重要议题。韩国近年来的房价上涨,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个确实是房地产政策的问题,过去这几年文在寅政府的房地产政策,是很不成功的,通过提高交易税、保有税等方式来打压房价并没有实现原有的目标,反而是越打压、越上涨。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国际大环境和国内小环境的变化。新冠疫情爆发后,很多人都希望改善一下住房条件,小房子想换大的,群居的想要自己独住,租房子的想要自己买房子,住房需求就暴涨了。

又因为韩国面对疫情采取了比较宽松的经济货币政策,部分资金自然会流入楼市。包括美国等很多国家,疫情以后房地产的上涨也是非常明显的。

但是老百姓不会做这种国际比较,也不会理解政府采用这样的一些政策是要克服什么困难。

其实两位主要候选人都提出了新的房地产政策,希望扩大供给以平抑房价,甚至李在明的政策更实用,但是选民对现政府是不满的,因此拒绝投票给执政党的候选人。尽管李在明提出“政治交替”,与现政府保持距离,但是选民还是不买账。

观察者网:尹锡悦上台后,他有什么手段能解决房价问题吗?

董向荣:按他自己的说法,主要还是提供更多的房屋,特别是面向当前有刚需的人提供可以负担的房屋。增加供给是缓解价格上涨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如果能够有效地提供200多万套房屋的话,还是能够解决一些问题的。

而且最近一段时间,韩国的房价其实已经是比较稳定的状态了,因此他还是有一定机会能够控制住房价,借此让人民有获得感,而不是被剥夺感占据上风,这样对他的执政会比较有利。

观察者网:文在寅当时也想通过建新城解决房价问题,但是在操作中又爆出腐败案件,所谓的“进步左翼”内部好像一直难以建立一个有效的反腐机制?

董向荣:被爆出的房地产腐败案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这是显而易见的。从主观上来说,文在寅政府可能确实是想打压房价的,但是政策结果很不理想。韩国社会的主流精英,还是保守派居多,进步派在经济、社会、政治管理的人才储备上,我觉得是偏弱的。所以,它的一些政策可能前后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相互抵消,执行的效果往往很不如人意。在反腐方面,其实可能保守派的腐败案件也不少,很难说是进步派内部反腐机制的问题。反腐无问立场。

截图来自视频

观察者网:这次男女对立问题也吸引了选民的注意力。韩国社会确实长期男女不平等,不时爆出性犯罪大案,出现强烈反弹可以理解。但很多国家也有类似的问题,比如美国也有轰动的性骚扰、性剥削案件,引发了社会运动,甚至检举揭发性骚扰都有了泛滥的现象,却似乎没有引起像韩国的“拿捏手势”那样泛化的男女对立,如何理解这其中的韩国“特色”?

董向荣:近年女权运动的兴起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比较普遍的现象,但是好像只有在韩国演化成了尖锐的政治问题。在韩国男女平等的问题上,我觉得需要有一个客观的评价,那就是,在全世界的主要发达国家里面,韩国男女不平等的程度几乎是最严重的。

韩国女性的社会地位还是比较低的,在国会和各政府部门中女性领导人的比例极低。有些韩国男性到中国以后,对于中国女人在家庭当中的地位,都可能有点没法接受。如果看到中国男人在厨房做饭,很多韩国男性都要嗤之以鼻。

但是在现代社会,女人和男人同样出来工作,或者即便女人不出来工作,在家带孩子、操持家务,也承担了非常繁重的劳动,她们当然需要男性也来承担家务,或者说至少能给她们应有的尊重。

韩国在男女平等这方面做得确实是比较差的。韩国进步派通过设立女性家族部,或者通过提高女性参政议政比例等一些政策的倾斜,来确保女性的正当利益,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果一个现代社会不充分尊重女性的话,那么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少子化”。韩国女性如果觉得自己在婚后难以得到应有的尊重,她就可能选择不结婚、不生孩子。

韩国男性这边,大男子主义的传统太强烈了,男性一直受到优待的情况,则被他们视为理所当然。韩国男人的压力也大。男性要服兵役,而女性不用服兵役就可以直接进入职场,这让很多年轻男性认为自己也付出了很多。在家庭中,有的男人下班也不回家,甚至恐惧回家,老婆或家里其他人会觉得你早回家了,是因为在工作上没什么事情,没有多赚钱。

现在韩国的男女性别对立严重。大家好像都劳苦功高,都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被认可,自己的权利没有受到尊重。其实还是因为整个社会压力非常大。

在“压力山大”的情况下,男女之间的冲突就成为一个出口。这是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外溢到了政治领域。

选前一个月,尹锡悦在《外交事务》刊文称要巩固韩美同盟。

观察者网:外交方面,尹锡悦应该说是一个明显亲美的候选人,但是他在选举宣传中,也有一些看上去比较中立的话语。比如他说“永远不应该被迫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做出选择,必须始终坚持以不损害本国核心安全利益为原则立场”。您觉得这只是选举里面的话术,还是说国家安全对韩国而言依然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从旁观者的角度看,朝鲜拥核的第一目标还是阻止美国颠覆其政权,很难想象朝鲜会对近在咫尺的韩国使用核武器。普通韩国民众真的相信朝鲜会那样做吗?或者相信两国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吗?

董向荣:韩国人感受到的安全威胁是实时存在的,为什么说韩国人压力大呢?因为他们,特别是年轻人,除了现在其他国家青年同样面临的经济社会压力,比如上有老下有小、找工作什么的,还有非常无形的压力,就是来自北边的安全压力。当然,北边也面临来自南边的压力。

像中国这样大国的普通民众,对国家安全、军事安全几乎是没有任何担心的。这种轻松的心态对于韩国人来讲,是非常奢侈的一件事情。因为几乎每个男人都要去服兵役,他们对这种身边的安全威胁,体会是很深的。

所以,即便是“进步派”政府执政时期,韩国的安全支柱也是韩美同盟。保守派尹锡悦这样说,包括它巩固韩美同盟等亲美的说法,是表达了大部分韩国人的看法。这是毫不含糊的。差别在于,进步派可能更强调在韩美同盟基础上的自主。我们要基于韩美同盟这样一个基本的客观事实,来观察韩国的外交动向的调整。

观察者网:中国产业在向上攀升,未来跟韩国的竞争很可能会更为激烈,这是不是会导致中韩之间出现结构性的问题?本来它在军事上跟美国同盟,经济上跟中国密切合作,但未来会不会出现一种根本性的改变?

董向荣:中韩关系是比较脆弱的,一个泡菜,一件衣服,一次短道速滑比赛,都能裹挟中韩关系。这是很不应该出现的,是理性不足的体现。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警惕,传统的中韩关系是互补关系为主,我卖给你什么东西,你恰巧也需要,而且你自己不生产,双方互相不形成竞争。但是,随着中国产业的提升,竞争力更强了,在很多领域特别是高科技领域可能中韩会面临着直接的竞争。如何来管控中韩之间在某些产业领域内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我有一个提法,就是要避免中韩产业竞争的“短道速滑化”。

中韩可以竞争,但目标是要“更高更快更强”,要依照基本的规则来竞争。

在竞争当中我们也可以有合作,比如说我请你的教练员过来,双方的队员也可以到对方那里训练,甚至归化到对方,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

要避免因为竞争而丧失基本的理性,没有对规则基本的尊重,把一些小动作视作理所当然,不接受判决的结果,那就没有办法进行一种良性的竞争。

你是不是犯规了,不是我说了算,也不是你说了算,而是裁判说了算。如果你认为裁判说了不算,你可以继续上诉,国际滑联或者国际奥委会说了算。

如果对这些规则和裁判机制都不承认的话,还参加比赛干嘛,对吧?所以不管是中方还是韩方,都要有对规则的基本的认知和敬畏。

我觉得中韩之间,要避免冬奥会当中出现的那种互相攻击和谩骂,而要走向一种比较良性的竞争,让两个国家都能够分享到高科技发展的收益。

而不是说,某一方就是要动手动脚挡住对方,不让它发展。这肯定是不行的,不管是中国不让韩国发展,还是韩国要打断中国的发展趋势,都是令人无法接受的。好的关系不是相互阻挡和打压,而是相互成就、共同发展。

当然目前来看,追求良性竞争还只是一种理想状态。

未来中韩之间其实面临着比竞争更严峻的问题。当前中韩之间的产业链、供应链密切交织。如果国际格局继续向分裂方向演化,韩国在分裂格局中毫无疑义将选美国一边。除非出现一个明显比美国还要强大的国家。所以,未来的中韩关系主要还是取决于国际大势。

中韩经济上关系越来越密切 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观察者网:不过中国群众对韩国还有一种观点,就是觉得美国在操纵韩国,观察韩国选举什么没有太大意义。您怎么看待美国在韩国的影响力,有没有什么局限性?

董向荣:我觉得只要它是合法的,只要韩国人不抗拒,这样的影响力就是可行的,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肯定是希望获得某种对自己有利的影响力,这也是促进两国关系发展的最关键的问题,两个国家需要找到共同的利益。

比如说中韩现在的经济相互依赖,在疫情当中也开放了快捷通道,这些就是符合两个国家共同利益的事情,我们就很容易谈妥,形成基本的共识。

但如果你是片面地去影响别人,这就要交换利益。美国可能对韩国政治的影响力非常大,反过来它也对韩国提供了安全保障。在俄乌冲突爆发后,有些非北约国家着急加入北约,美国的盟友更加坚定地站在美国一边。不管美国可靠不可靠,有重大安全焦虑的韩国民众希望抱紧美国大腿的想法,几乎是本能的反应。这对选情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如果中国提供不了类似的保障,或其他可以和巨大的政治影响力相互交换的利益,那么也很难追求像美国那么大的影响力。有人说经济影响力,但是与安全相比,经济是比较下位的、从属的议题,安全的优先性是毋庸置疑的。

2019年,韩国总统文在寅任命尹锡悦为检察总长。图自海外网

观察者网:最后再提个预测性的问题。韩国的“青瓦台魔咒”已经举世闻名了,但是文在寅本人始终没有被反对派抓到什么把柄,而且目前在选民中还是有相当的好感度。您觉得他卸任之后前景怎么样?是否能躲过尹锡悦一直声称的“清算”?

董向荣:尹锡悦毕竟是做检察官出身的,一直就在干办人的事。你很难设想他的思维习惯会改变。就像医生觉得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点病一样,不知道这个习惯会不会带到他的总统任期当中。治国理政比办人要复杂得多。

他原本是进步派的,因为政见不合、党内斗争,才转到保守派这边。考虑到他和检察系统和现政府瓜葛很深,很有可能出现“清算”的情况,不光是文在寅,可能会有一大批人被调查。

甚至大选结果公布当日,青瓦台网站请愿栏已经贴出了“禁止李在明紧急出国”请愿书,几万人签署支持。可见民间已经摆出了“清算”另一个候选人的架势。目前青瓦台网站上已经找不到该帖,有关部门采取了非公开处理方式。政治清算并不是纯粹的合法的追责,而是夹杂着诸多报复的内容。政治清算不是韩国民主政治的幸事,而是一种顽疾。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如果政治清算劣习不改,即便不在青瓦台办公,也很难摆脱所谓的“青瓦台魔咒”。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王里嘉
韩国大选 尹锡悦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她下月访华,尽管特朗普团队表达了担忧”

“中国有能力让梦想照进现实,将赢得史诗般竞争”

美国政府“逃过一劫”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发力,我们又要被超越了

还在扯皮中国,“涉华条款全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