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国:从医生给贫困户上门体检、产妇住院分娩有奖等看西藏医疗事业的进步

来源:观察者网

2018-12-13 08:47

杜建国

杜建国作者

独立学者,专注产业经济发展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杜建国】

12月2日至8日,我参加了西藏自治区网信办举办的“精准扶贫西藏行”活动,参观了拉萨、日喀则、山南三市的脱贫攻坚。期间,西藏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下面对此详细介绍一下。

一说起西藏的医疗卫生,有一个严肃的问题不容回避,那就是尽管已经比五十年代翻了将近一番,但是目前西藏人均寿命仍旧比较低,排在全国后列。对此,好多人——包括我在内——想当然地以为这主要是高海拔所致。

活动的第一天,去拉萨达孜区邦堆乡林阿村参观,在达孜区组织部长格西斯满(女)与邦堆乡党委书记李君(“藏二代”)向我介绍当地的医疗健康状况时,我问他们如何看待西藏人均寿命较低以及该如何改善。他们与我系统地讨论了这一问题,让我有了新的认识。

达孜区组织部长格西斯满和邦堆乡党委书记李君

格西部长与李书记对我说,首先,西藏人民寿命偏低,主要不是因为海拔高,而是因为过去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低,尤其是医疗条件太落后,比内地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西藏地广人稀,农牧民住得都很分散,医院又少,很难覆盖到他们,导致他们看病难,住院难,这肯定会严重影响到生命健康。缺医少药,大家生了病若得不到及时救治,除了听天由命,就剩下去找喇嘛求活佛了,或者找一些民间不具有严格的行医资格的人,效果自然也好不了。

最近这十年来,西藏的医疗可以说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村村有卫生室,乡乡有正规医院,生孩子住院不花钱,各种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治,医保普及,大病几乎全部报销(贫困户基本实现免费),可以说,西藏的医疗硬件条件已经逐渐接近内地了。

2017年11月6日,驻守在喜马拉雅山脉腹地的西藏阿里军分区达巴边防连官兵,驱车20余公里来到达巴乡冬季牧场为牧民进行体检,并发放常用药品,普及医疗常识。保证牧民群众能够平安度过漫长的大雪封山期。(@视觉中国)

其次,生活水平低,又造成农牧民生活习惯不好,不讲卫生,最简单的,比如很难或不爱洗澡,这肯定不利于健康。相比过去,现在农牧民的居住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旱厕已经很少见了,不过家庭淋浴还不普及,好多农牧民还保留着不爱洗澡的习惯。为此,政府也是积极行动,如林阿村便在村两委大门口建起了公共浴室,免费向村民全体开放,好帮助大家养成讲卫生爱洗澡的习惯。

再者,过去西藏人民的饮食结构也不健康。大家都知道,过去西藏很少产蔬菜水果,农牧民的饮食常年以青稞、牛肉、酥油茶为主,如此单调的饮食很容易导致“三高”,尤其是血压高,是危害西藏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确实如此,过去西藏蔬菜水果匮乏的程度是难以想象的。今年8月份,我参加中央网信办组织的“美丽西藏40年巨变”活动,来过一次西藏,当时西藏牦牛博物馆馆长、作家吴雨初曾对我讲,1977年他大学毕业分配到了西藏,有一年,竟然几乎全年没有吃到蔬菜与水果,靠发的一小瓶维生素C片来补充维C。这样的饮食结构,身体健康如何保证呢?现在,由于温室大棚的全面推广,西藏的蔬菜自给率已经很高,各种蔬菜品种应有尽有。相对而言,水果的自给率比较低,需要从区外购进,不过由于现在交通改善很大,内地的水果可以大量运到西藏。蔬菜水果供应充足,现在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包括最普通的农牧民在内的全体西藏人民的饮食结构越来越合理了。

在分析了已取得的巨大进步之后,格西部长与李书记还向我指出了西藏医疗方面存在的不足。

西藏基层医疗在硬件方面,目前与内地的差距已经很小了,不过,虽然硬件设施可以在短短十年左右就迅速建立完备起来,但是医护人员的扩张却很难同步跟进。目前西藏的医院还缺乏医护人员尤其是优秀的医生,国家虽然从内地持续不断地派医生来援助,但是还没能完全填补这一空缺,毕竟充足且优秀的医护人员队伍,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建立起来的。

格西部长说,西藏的青年现在都很努力,考上好大学的越来越多,但是他们受过去的影响,总体来说没有养成积极报考医学专业的习惯;相信随着医院条件的改善,以后报考医生学专业的青年应该会越来越多的。

在随后几天的参观中,我对西藏医疗健康方面的进步有了更深的体会。

在尼木县卡如乡卡如村,我们对85岁的贫困户老阿妈德庆白珍进行了访谈,她家里还有80岁的老伴与将近50岁且身有残疾的女儿,女儿原本有个儿子,很不幸,8岁时夭折了,丈夫也离家出走了。我问老人家:您与家人每年都有体检吗?老人家回答说:因为是贫困户,自前年开始,有上级医院的医生与他们家结对子,每月两次上门给他们全家人免费查体。

尼木县卡如乡卡如村85岁贫困户德庆白珍

免费查体而且是上门的,这种待遇可真是不一般啊!之前光知道有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子,没想到连医生也与贫困户帮扶结对子了。作为“医疗扶贫”的内容之一,主动给贫困户上门体检,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贫困户里大多数都是些老弱病残行动不便的。这一家三口,真的是老无可依,幸好有扶贫政策,让他们一家人晚景不再凄凉(除了医疗帮扶,村里都给他们三口人安排了工作,让他们自食其力保持尊严)。

我上网查了一下,发现为贫困户免费上门体检的做法,并非西藏独有,全国各地的脱贫攻坚中都存在,不论东西部,当然,普及面与力度具体有多大我并不了解。

2018年3月4日,在神圣的布达拉宫广场,武警西藏总队医院医疗队为地方群众现场诊治疾病,发放相关药品,并结合高原特点和当前季节变化实际,宣讲疾病防护常识,引导大家树立健康卫生生活理念。巡诊累计共诊疗地方群众500余人,发放了价值3000余元的常规药品。(@东方IC)

在日喀则康马县与县里的干部座谈时,我向扎西多布拉县长询问最近十几年来该县人均预期寿命的具体数据与趋势。扎西县长回答说:这一统计目前没有做过,不过,人均寿命近年来增长肯定是很快的;比如,过去西藏人均寿命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产妇与婴幼儿死亡率过高,过高则是农牧民住院分娩率低所致,生孩子不去住院,风险当然就大了;现在,全县对此抓得很紧,力争百分之百实现产妇住院分娩,因此产妇死亡率与婴幼儿死亡率都明显大为降低了,人均寿命肯定就增加了。

关于过去西藏产妇以及婴幼儿死亡率的数据,是令人很不安的。上世纪五十年代,西藏的产妇死亡率高达50‰,即每二十个产妇就有一个死亡;婴儿死亡率更是达到了430‰,即接近每五个婴儿就要死亡两个以上。

五十年代以后,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西藏的产妇与婴幼儿死亡率开始迅速降低,不过,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同全国相比,这一数字仍旧是过高的,过高的原因则是因为产妇住院分娩率太低。

西藏农牧民产妇住院分娩率,1999年时仅为15.61%,到2003年也只是26.74%。2009年,这一数字增长为43.26%,2011年为62.49%,2015年则进一步增长到90.54%(当年全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9.6%),2016年达到了92.48%(《2017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产妇住院分娩,大大降低了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

西藏孕产妇死亡率从2002年4‰下降至2007年的2.54‰,2011年为1.8‰,2015年的为1.0‰(《西藏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增强》,健康报2018年6月4日)。

婴儿死亡率2007年为24.5‰,2009年为21.2‰,2015年为16‰,2017年为10‰(《西藏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增强》,健康报2018年6月4日)。

不光是西藏,全国各地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近十几年来产妇死亡率与婴儿死亡率都在快速降低。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政府重点在中西部地区推动落实“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隆宝镇乡中心卫生院

一般而言,只要能享受免费的医疗服务就已经很不错了,不过,西藏地区为了鼓励农牧民产妇都入院分娩,不仅医药、手术与住院是免费的,而且还进一步对产妇、家人、村医等提供补贴。这一政策是必要的,毕竟西藏地广人稀,尽管是免费的,有许多人仍旧会嫌太折腾、太耽误时间而不去选择住院。这一政策十几年前就开始实行了,现在的力度则是越来越大。

2007年1月1日起实施的《西藏自治区农牧区医疗管理暂行办法》,西藏将对在各级医疗机构住院分娩的农牧民孕产妇一次性奖励30元,并对其护送者(家属、村医)奖励20元。

2015年10月,西藏下发了《关于印发促进农牧区孕产妇住院分娩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进一步提高了鼓励标准,只要是农牧民孕产妇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分娩的,除了全额报销住院费用等,还将对产妇护送者(一名家属、一名村医)的奖励由原30元、20元提高到50元,将产妇一次性住院分娩生活补助由原100至500元(按照顺产、难产和是否贫困区分)提高到1000元,此外还有提前住院待产补助,每天30元,共10天。(西藏之外,其它省市自治区也实行农村产妇住院补贴的政策,比如2009年卫生部曾发布过《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去年上映的电影《冈仁波齐》,就在不经意间反映出这一进步。影片讲普拉村村民尼玛扎堆一大家子十余口人去冈仁波齐山朝拜,路上女儿次仁曲珍突然要分娩,赶紧送往附近的医院,在藏族与汉族医生护士的帮助下顺利产下了宝宝。片中医院的条件不错,丝毫不比内地的差,而且手术与住院应该都是免费的,因为没看到尼玛一家为住院交费等问题发愁。

还有一个不太被人注意的因素,也很有益于西藏人民的健康。

现在西藏的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其学费、伙食费、住宿费、校服都是免费的。这次活动中我们参观了日喀则白朗县嘎东镇中心小学(教学楼是2006年建的,并非最新最好的),带领我们参观的县委陈昊书记,他专门安排我们了解一下学生的午餐。在食堂里,看到伙食很丰盛,我问正在用午餐的学生们:平常饭菜就这样吗?在学校吃得好还是在家里吃得好?他们一致笑着举手回答:平常就这样,在学校里吃得好。老师也说,现在好多孩子回家后都不愿吃父母做的饭了。

白朗县嘎东镇小学正在用午餐

西藏地广人稀,因此学生都是寄宿制的,该校宿舍条件也不错,学生每周能洗澡两次。

在曲水县才纳乡四季吉祥村参观时,我曾在街上遇到了一个正放假在家的小朋友,他叫索朗丹增,13岁上初一了,每周五天在乡里的中学上学,周末回家,有校车接送,食宿全免。我问他在学校吃得怎么样,他说吃得不错,管饱。

巧得很,陈书记21年前刚到西藏工作时,就是当中学老师的。他对我说,跟现在比,九十年代生活水平很低,学校伙食也差得很,由于营养不足,当时他学校的初中生个头普遍很矮,大都只有一米二一米三左右;现在伙食好了,孩子们别的不说,光个头就明显比二十年前高了不少。

白朗县委陈书记

陈书记还告诉我们,除了中小学,现在西藏的幼儿园也越来越普及,除了学前一年至,学前二年乃至三年的也越来越多。

在拉萨的一所幼儿园,老师在教授藏语。 (中国西藏网 摄影:杨旭

这次活动没有安排参观幼儿园,不过次日在山南市琼结县金珠村参观完脱贫工作后准备上车时,我看到停车场跟前恰好有个幼儿园,便征求同行的王县长与县扶贫办主任达瓦同意后进去参观了一下。我们刚一进教室,里面的老师还没反应过来,几个小娃娃便自己齐声用普通话向我们问候道:“叔叔好!”教师叫强巴次仁,他说,园里一共15个孩子,是学前两年制的,即全是五岁与六岁的孩子;现在是双语幼儿园,藏语、普通话都学;上小学后再加上英语,三语一起学。两个教室里的孩子,都干干净净,很有礼貌,不怕生人。金珠村是个很偏僻的村子,刚完成脱贫,能达到这个水平应该算不错了吧。

山南琼结县金珠村幼儿园的小朋友

儿童与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生命与身体成长的基础与关键时期。无论家庭条件好坏,让每一个孩子们自幼都能通过学校的免费伙食获得充足的营养,做到这一点,对促进全民身体健康的改善来说是功莫大焉的。

西藏自治区之外的藏族聚居区,今年5月我作为中央网信办组织的“小康路上的新青海”活动成员之一,去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参观过。期间我们一行参观了海拔4300米的隆宝镇乡中心卫生院,并与玉树州、市疾控中心刘副主任(藏族)、周副主任(藏族)以及中心医院更尕索南院长进行了较为充分的交流。他们告诉我,近些年来当地医疗的进步是很大的,国家的投入很大,基层医院硬件条件提升很快;此外,对影响牧区居民健康的一些重大传染病,如包虫病等人畜共患病,都进行了全省规模的预防、筛选、与治疗,一经发现患者,全部免费根治。

医疗设施的完备、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的改进、饮食结构的丰富多样化、所有儿童通过在校免费伙食获得充足营养,有了上述这些条件与基础,相信未来一段时期,西藏人民的人均预期寿命将会有很大的提升。

全国各省人均预期寿命差距(数据来源:《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

西藏“十三五”卫生计生规划预计,在2015年68.2岁的基础上全区“十三五”末即2020年的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70岁,这比五十年代的35.5岁提高了近1倍。预计到2030年,西藏居民的主要健康指标接近中西部地区平均水平,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3岁。

对上述目标的实现,我持乐观态度。

西藏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那一天,应该不远了。期盼这一天早日到来。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武守哲
西藏 卫生体制 寿命 农牧民 儿童 医疗系统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

巴总理召开紧急会议,“事关在巴中国公民”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