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瑾:中国古代的虎患——老虎伤人频发,百姓苦不堪言

来源:观察者网

2016-07-27 08:02

额尔瑾

额尔瑾作者

历史发烧友

中国人打虎的历史很悠久,大概在三四千年前就已经出现在甲骨文和兽骨的记录上了。远古社会,人与虎的距离很近,为了生存人虎之间免不了有冲突。

不过在那个时候,生产力很低,个人肯定完不成打虎,所以就会出现众人在王或诸侯的领导下,一起围猎老虎。打老虎逐渐成了一种帝王宣示武力的方法,例如“武王狩,禽虎二十有二”(《逸周书集训校释四》)讲的就是周武王狩猎的事情。

秦汉后,农业开发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加上战争不断,打虎除了是帝王的爱好,也是将军们展现实力的资本,例如西汉时的飞将军李广,“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史记·李将军列传》)

魏晋时期,中原战乱,虎患也相对平和了。有意思的是,这一时期,由于世家大族崇尚“文化打虎”,史册中充斥着以德伏虎,用道德来感化老虎的祥瑞记录。“君弟子三人。随道士邢迈入宣城泾县白水山。去县七十里,饵术黄精,经历年所。有鹿走依舍边伏眠,迈等怪之,乃为虎所逼。迈乃咒虎退。鹿经日乃去。”(《何法盛晋中兴书·晋诸公别传·杜夷君》)

《二十四孝》中的“打虎救母”资料图

唐宋时期,随着社会与文化的进步,人虎冲突更是有增无减,一些传奇小说中也充斥着虎吃人、人打虎的镜头。一些民间猎人由于长期狩猎,总结出了一套打虎办法,甚至以此为业。“浔阳有一猎人,常取虎为业,于径施弩弓焉。”(《太平广记》)

比较有名的宋元民间“说话”就是“武松打虎”的故事,从清代《临安县志》和《西湖大观》记载可知,历史上杭州确有武松此人,但在正规的史籍资料中并没有其打虎的记载,相反民间故事中就有很多。武松的故事最早见于南宋罗烨《醉翁谈录》,《武行者》小说篇目。这些全都是文学创作,因此武松打虎的事情并无实据可考证,但从侧面反映了当时虎患严重,百姓迫切希望出现打虎英雄。

人们打虎的另一原因,是随着医学的发展,老虎的药用价值被发掘。唐代孙思邈撰写的《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一《肝藏》载:“(虎骨)治肝虚寒劳损,口苦,关节骨疼痛,筋挛缩烦闷。”于是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不惜为此而冒险打虎。

元代,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实现大一统,从东北到江南都有民间打虎英雄,甚至还有女子杀虎的记录,让人叹为观止。在《元史》卷200的《烈女传·胡烈妇》中记载:“胡烈妇,渤海刘平妻也。至元七年,平当戍枣阳,车载其家以行。夜宿沙河傍,有虎至,衔平去。胡觉起追及之,持虎足,顾呼车中儿,取刀杀虎,虎死,扶平还至季阳城求医,以伤卒。”整个故事非常有画面感,称其为“烈妇”一点也不夸张。

明清时期,人口快速膨胀,土地资源严重紧张,山林资源也被大面积地破坏。在耕地不足的情况下,人们将目光盯向了山区,环境的破坏不仅仅造成了某些动物的灭绝,老虎的生存也受到威胁。这时,老虎开始走出深山老林,正式向人类宣战,所以说明清以来,我国的虎患发展到空前绝后的激烈时代。虎患灾害最终遍及华北平原、西部地区、东南地区、云南地区、以及南部沿海等地。

这种灾难到底比起之前有多厉害?仅以东南地区为例,明清时期此地区出现虎患514次,是前一千年该地区发生虎患次数的85倍,几乎平均每年发生一次。更为可怕的是,人虎冲突的频率几乎是随着时间推移越演越烈。

这一时期的老虎作恶十分猖狂与凶残,甚至直接到居民家中伤人。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就发生过这么一件事:“九月二十四日,天尚未明,湖墅夹城巷北,有黄斑虎躯体雄伟,自南河游至巷。有脚夫谢四,因早出行,与虎交肩行过,被虎爪伤左肩。虎遂入前巷知州凌煌家,据厅上大吼,邻里无不杜门。凌家破后壁逃,虎遂登楼,地方奔告官司,唤猎户二十余人,擒之无策,后以石灰灌入袋内,上瓦揭开,放日光,虎仰视,以灰迷其目,次以坚利长枪刺其口,始获送官。”(《钱塘县志》)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上海也曾经是个老虎出没的地方。从今天保存的一些上海各县志和乡镇志中,随处可见老虎伤人的记录。例如正统二年(1437年),宝山吴淞附近有白额虎,伤65人,堪称是单只老虎伤人最多一次,据《宝山县志》记载,当时的场景是“绷村绕舍时纵横”,“有时咆哮啸一声,怒音十里秋风狂”,害得“居民号恸死不辜,哭声夜半于穹苍”。嘉靖三十年(1541),有二虎来到金山卫城,伤三人。万历三十五年(1597)七月,金山卫城又有二虎来到,也是伤三人。(《金山县志》)

晚清上海老照片

清代的上海老虎伤人不但神出鬼没,而且伤人后往往可以逃走。例如康熙二十三年(1684)宝山广福出现老虎,伤两人后逃走。(《石冈广福合志》)乾隆十六年(1751),外冈镇瞿门泾附近的树木深密处,跳出一只老虎,伤人后逃走。(《外冈志》)

《金山县志》中还记载过一件事情,大概是在顺治十五年(1658)四月,一只白虎冲到了金山卫城内,“负一妪去”,虽然官兵与老虎进行了英勇格斗,但结果却被咬死四人,“民俱阖户”,而老虎却大摇大摆地走了,可见随着时代进步,老虎的战斗力也在不断增强。

虎患这么严重,民间和官府都不得不想尽办法捕杀老虎。与明以前的打虎行动有着明显不同的是,此时官府成为打虎驱虎的主导力量,不但征调官兵、差役打虎,还会招募猎户打虎,当然也少不了施德政、作祷虎文驱虎等迷信措施。

面对老虎直接闯到民居中的嚣张,官吏们有时甚至要亲自督捕,在要害地点还要布防设兵。康熙时的《罗源县志》中就记载:“康熙四十七年春群虎夜夜入市,三月,游击陈腾龙督兵民捕之,前后杀获六虎,患遂息。”《盐乘》中也记载,雍正年间,“虎至城东蔡氏门前咥人”,因此“始设把总以兵防守”。

在一些有驻军的地方,如果看到老虎出没也会开展围捕。顺治四年(1647),“泖西有虎”,守兵迎其首射之,“中目而殪”(《松江府志》)。一些围捕老虎的行动有时是受到上级的指示,例如光绪《宝山县志》中提到宝山所的老虎伤害了数十人,经过各级政府的层层上报,最终到了皇帝的手上。皇帝遂下令“诏下襄城伯李隆遣吴淞所千户王庆、县丞张鉴捕之”,县丞张鉴将此次政府组织的捕虎行动详细记录在了《杀虎行》里。

在记录中,官府组织了一支灭虎队伍,“爰遣壮士十余人,赳赳勇力谁敢当。雕弓引发白羽箭,铁骑森列罗刀枪。郡侯重民委莲幕,幕召切切食不遑。”最终,这个杀虎大队完成了任务,“寻踪觅迹走林麓,驱逐攫杀如屠羊。吁呼号令殄民患,食其肉兮刳厥肠。行人聚观集如市,歌者快者声琅琅”。张鉴写诗时估计满是得意洋洋,通篇都是赞扬之音,真实场景也许没有这么夸张,但的确反映了当时官府会号召百姓来有组织的打虎。

雍正行乐图之打虎

除此之外,官府还会出赏钱招募猎户来打虎,这些猎户有多年的打虎经验,打虎效果通常不错,官府对此法也是乐此不疲。江西安远县县志记载:“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境内多虎,白日噬人,知县李多柞悬赏募善捕者旬日获十三虎。”《尤溪县志》中也有记载:“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虎入城,知县闵本贞募善捕者射之,一日于西郊外连中双虎。

对于农商为主的上海来说,雇人围捕老虎的方法十分受用。明正德年间,嘉定安亭就在发现老虎后,“购猎者捕之,其患遂息”(《安亭志》)。可见,当地官府都非常喜欢这种出钱招募的方式,不但针对性强,效率也高。

明清时期的虎患如此猖獗,说明虎的生存环境遭到了人为的极大破坏,人与虎的矛盾到了对抗性的地步,要么虎吃人,要么人杀虎。打虎的工具和方法也随着技术的进步更加多元化,甚至炸药、鸟铳和短枪火药都用在了打虎上。

其实,这些吃人的老虎之所以养成这种习性,是跟环境的变迁脱不开关系的。明清后人口密度的增加,农耕地的扩张,都进一步逼得老虎们无处可去,也就必不可少会去袭击人类。乾隆后,各地虎患日渐减少,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趋于稳定。但老虎却因为过度的捕杀以及生存环境被侵占,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陈佳静
老虎 动物园 历史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哈马斯得到美方保证”?以官员威胁:不会同意

国际刑事法院忍无可忍:再威胁试试

省级督察组现场核实情况,遭故意封路阻挠

嫦娥六号成功发射!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取样之旅

“美军还没撤,俄军就把这里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