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高压下部分官员对企业软拒绝:不接电话不批文件

来源:新华网等

2015-03-27 09:48

昨天(26日)是博鳌论坛首日,反腐的话题相当火热。“政商关系新生态:君子之交,相忘于江湖”这一分论坛主题吸引了众多媒体的目光,多位政商领袖、专家学者也纷纷献计献策。重拳反腐之下,不仅多名“老虎”相继落马,也让腐败案件背后官商之间的黑色联系浮出水面。倒下一个官员,跑掉一批商人;查出一个不法商人,牵出一批官员。如此扭曲的政商关系一次次暴露在停不下来的反腐大潮中。据新华网报道,反腐高压成常态,“不敢腐”渐成气候,然而,另一个极端却出现了:为了避免“负责任”“受牵连”,一些官员对企业家避而不见,或者搞“软拒绝”,从过去的“勾肩搭背”变成了“背对着背”,“不接电话、不批文件就是一些官员的新常态”,恨不得和企业一点关系都没有。

一些企业家表示,现在土地供了,资金批了,项目却推不下去。表面上看,是国家财政资金效能低下的问题,深层次看,恰恰折射出新形势下庸政懒政怠政现象的抬头,甚至蔓延。

3月26日,2015博鳌亚洲论坛举行“政商关系新生态:君子之交相忘于江湖”分论坛。

官商之间交往过密,往往不只是勾肩搭背、称兄道弟那么简单,结成利益共同体后,极易滋生腐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政商关系新生态:君子之交,相忘于江湖”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十分迫切地表示,经济新常态下,亟需构建政商关系“新生态”。

高官贪腐多“金主”,政商关系为何屡碰红线?

“以利益交换为目的的政商关系确实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了。”与会嘉宾将矛头直指畸形的政商关系。

中央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打“虎”绝不手软的同时,拍“蝇”也毫不留情。不论是薄熙来、刘铁男、刘志军等高官,还是山西等地出现的“塌方式腐败”,都暴露了部分官员底线失守,频频与商人利益交换,触碰法律红线。例如,山西省2014处分市厅级干部45人,很多腐败案件背后都有煤老板身影,涉及煤炭资源交易。

由于我国市场体系尚不完善,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模式也没有根本转变,官员手中的资源配置权、项目审批权等确实能给商人“办事”。论坛嘉宾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保育钧说,如果过分依靠政策,不是靠法治,就容易产生官商勾结,必然导致腐败。

“市场机制不健全,政府该管的没管好,不该管的伸手过长。”海南现代集团董事长邢怡川深有感触地说,例如,市场挂牌招投标的问题,其实“潜规则”都定了,整个程序看起来很公平,但在真正投标之前,相关部门会把招标条件缩小,甚至是“量身定制”,最糟糕的是“围标”,不管哪家公司中标,施工单位就是那一家,这是官商勾结的“权力游戏”。

论坛嘉宾《中国企业家》杂志原社长刘东华说:“领导干部超出正常工作范围和一些不法企业家勾肩搭背,搞钱权交易,甚至直接插手工程建设、项目开发、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是当前腐败问题的重灾区。”

另外,一些权力一旦失去有效监督和制约,也就为一些希望“走捷径”的商人打开了“方便之门”。“社会上慢慢形成了一种风气和习惯,官员和商人以关系和利益作为交换条件,不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国营企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格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说。

一位落马的海南厅级干部在悔过书中坦言,这些商人都是用我们手中的权力富起来的,跟老板混在一起,慢慢就会职务不分、身份不分、立场不分,最终走上不归路。


盘根错节的政商关系(新华社 漫画)

“不接电话、不批文件”,政商关系如何避免走极端?

反腐高压成常态,“不敢腐”渐成气候,然而,另一个极端却出现了:为了避免“负责任”“受牵连”,一些官员对企业家避而不见,或者搞“软拒绝”,从过去的“勾肩搭背”变成了“背对着背”。

邢诒川说,现在官员普遍和企业接触少了,很多官员“不吃、不拿、也不干”,不跟企业接触,能躲就躲,能避就避,害怕做事越多,犯错越多。

对此,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因为反腐高压,官僚不作为,这样就出现了政府有权不作为而企业没有足够的权力来作为的现象。现在“不接电话、不批文件就是一些官员的新常态。”恨不得和企业一点关系都没有,这种情况很麻烦。

一些企业家也表示,现在土地供了,资金批了,项目却推不下去。表面上看,是国家财政资金效能低下的问题,深层次看,恰恰折射出新形势下庸政懒政怠政现象的抬头,甚至蔓延。

在这种畸形的“政商关系”下,官员和企业家之间隔着无形的“玻璃门”,企业发展得不到正当支持和服务。

“要治理这个问题,政府应建立一套重新考核干部的制度。”保育钧说,当前公务员只进不出,工资待遇跟级别挂钩,只要不出大问题,可以一辈子享受公务员待遇,做好做不好都一样。

他认为,应该建立公务员淘汰制度,考核跟绩效联系在一起,从制度上预防不干事,从制度上来调动积极性,既有奖励又有处罚,让不干事的官员通过业绩考核离开岗位。

“企业创造了很大的社会价值,政府为民办事应该也包括为企业办事。政府应该在制度的约束和规范下,大胆为民办事,大胆跟企业打交道。”邢诒川说。


为官不作为 漫画

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构建政商关系“新生态”

2015年多项改革都按下了快进键,新常态下经济在换挡减速,改革反而要快马加鞭。在不少论坛嘉宾看来,经济新常态下,要建立“君子之交”“相敬如宾”的政商关系,政府必须简政放权,同时政府和企业在法治保障下,公开透明地打交道。

建立健康新型政商关系必须处理好权力与市场、权力与企业的关系。“必须政府简政放权,还要把法律作为一个底线来确定关系的基本框架。”原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前秘书长龙永图说,长期以来,中国官员和企业家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政府官员手中掌握了大量的权力,包括资源分配权和审批权。如果不真正建立一个法治关系,企业和政府的关系肯定是不平等的。

对领导干部权力缺乏有效制约和监督是官商勾结产生腐败的根源,需要切实规范权力运行。龙永图表示,权利要在阳光下运行,要建构一套公开透明的权力运行机制,用制度来消除“没有原则的政治”与“没有道德的商业”,回归权力和商业的本真,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对于权力的约束,郑永年认为,关键是要不断健全完善“权力清单”与“负面清单”制度。“权力清单”厘清政府职能边界,将使政府更好发挥宏观调控作用;“负面清单”划定的企业经营边界,从而最终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起决定作用。

部分论坛嘉宾认为,全面推进大众创新的关键期,企业本身强化科技研发、走自主创新的道路,也是政商关系新生态的基础。董明珠说,企业要从和政府拉关系、搞圈子的“畸形心态”中摆脱出来,把发展的精力放在科研和创新上,在新常态的背景下,只有走自主创新、科技发展的路子,才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正途。

翻页看人民日报社论——《重构政商关系新生态》

“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中间的“防火墙”正是党纪国法与制度笼子

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大幕开启,有一个议题颇引人注目,即“政商关系新生态:君子之交 相忘于江湖”。围绕“如何理解政商关系新常态”“在高压反腐的常态下,政商关系将何去何从”,以及“为了与商人保持距离,有些官员变得懒政怠政,怎么办?”这些问题,与会嘉宾碰撞出了共识的火花:官商既不能“勾肩搭背”,也不能“背对着背”,而要“各安其位、各负其责、各得其所”。

毋庸讳言,看上去颇轻松的主题,却透着“依然复杂严峻”的现实。十八大以来,落马的“老虎”、折翅的“苍蝇”,大多都与不良政商关系相关。从案件披露中,我们看到,那种游山玩水不觉累的“会”,那种为之疯狂为之醉的“玉”,那种一夜豪饮价值连城的“酒”……不少领导干部被“你好我好”的商人哥们儿“用轿子抬着送上法庭”。一些“能吏”大搞权钱交易、逐步堕落,自己也追悔莫及。这说明,当权和钱“混”在一起,就会像炸药接上雷管,迟早爆炸。

当然,政商关系复杂,很多国家都碰到。欧盟委员会2013年发布28个成员国状况报告时,提到了政商勾结是导致腐败的重要原因,造成了高达1200亿欧元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当时欧盟一年的财政预算。西方政客“弃政从商、由商入政”的“旋转门”现象,也一直为媒体所诟病。各国的实践经验表明,权力过度干预经济运行、市场管理,势必扭曲公权力的本质属性;资本和金钱一旦绑架权力,更会令百姓丧失对政府的基本信任。

因此,一段时间以来,人们一谈到官和商的关系,就会联系到它们的负面效应,这也给官商正常往来带来无形的压力。其实,不让官商“勾肩搭背”,禁止的是钱权交易、权力寻租、利益输送,而不是要把政商之间隔绝隔离。有企业家“吐槽”,现在政府官员难见了,甚至连一些正常的合法的事情也难办了,反而让企业的发展遇阻。这样的官员,如果不是在理解中央精神时出现偏差,就是想以此作挡箭牌,给惰政怠政找借口。

经济要发展,政商交往要有度。两者可以“近”但不能“粘”,中间的“防火墙”正是党纪国法与制度笼子。近年来,中央不断出台政策,比如清理党政干部在企业兼职,规范离退休干部在社团的兼职,严禁领导干部参加高收费培训项目,规范领导亲属经商办企业等等。另一方面,政府不断简政放权,制定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同样,企业也有一张“负面清单”,让企业知道不该干什么,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这种法治上的努力,给出官商交往的制度遵循,正是为了塑造透明、公平、公正的良性官商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讲,论坛的共识呼应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面对纷繁的物质利益,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厘清官商关系,有利于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风清气正的政商新生态,必定会大大增强全球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正如台下参会的外企人士所说,腐败现象越少,治理水平就越高,投资者的长远信心就会越足。

(观察者网综合新华网、人民日报报道)

责任编辑:张红日
博鳌论坛 反腐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

美国胁迫下,阿斯麦CEO最新涉华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