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比安·祖莱格:欧盟对华电动车加征的关税比美国低,为什么中国态度如此不同?
来源:观察者网
2024-11-11 07:46
编者按:
从10月31日起,欧盟在原有10%税率的基础上,对自华进口纯电动汽车征收为期五年的额外7.8%-35.3%的反补贴税。这一举措,为中欧关系的未来蒙上阴影。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中方对裁决结果不认同、不接受,已就此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提出诉讼。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以及中国已经在欧投资的车企也纷纷表示失望。
是什么让欧盟宁愿冒着损害部分盟国的利益作出此等决策?中欧关税争端,下一步如何走?
11月6日进博会期间,观察者网编辑遇到了欧洲政策中心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经济学家法比安·祖莱格(Fabian Zuleeg),就上述问题与他进行了简短的对话。欧洲政策中心(European Policy Centre)是家总部位于布鲁塞尔的独立、非盈利智库,是欧洲领先的欧洲政策分析和研究智库之一;德国人法比安·祖莱格,目前还是透明国际欧盟执行委员会成员、英国爱丁堡大学欧罗巴研究所名誉研究员和赫瑞瓦特大学名誉教授。
需要注意的是,法比安·祖莱格对中国市场和俄乌危机等问题的看法,与我们有很大分歧,但在欧洲颇有代表性。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原文发出,仅供读者朋友们参考。
11月6日下午,法比安在第七届虹桥国际论坛“全球气候变局下的可持续贸易”分论坛上发言。 图源:全球化智库CCG
【对话/观察者网 高艳平,翻译/马力】
”‘特定多数’支持对中国加征关税,这是欧盟正常决策程序”
观察者网:最近中欧之间最大的新闻就是,欧盟开始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车征收为期五年的7.8%至35.3%的额外反补贴税。欧盟各国当时的表决结果显示:有10个国家表示支持,5个国家反对,12个国家选择了弃权。做一个简单的数学题,这意味着17个国家,即大多数欧盟成员国不支持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但是加税的政策最终还是以损失一些欧盟国家利益为代价正式通过了。为什么最后会是这个结果?欧盟的决策机制是怎样的,这种现象正常吗?
法比安:首先,我希望指出的是,反对此提案的国家并不占多数。有些国家投了弃权票,但相比反对的国家来说,有更多国家支持该提案。因此,这个决议是经过欧盟正常决策程序通过的。
很多国家都投了弃权票——它们没有反对加征关税,它们只是弃权了。这在欧盟是很正常的决策程序。在欧洲,在就一个问题进行表决时,我们有一个“特定多数”(Qualified Majority)的概念,无需一致同意即可通过一项决议,就看支持和反对双方各自国家的数量多少以及各国人口规模的大小。在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问题上,支持者更多,所以决议就通过了。
有12个国家弃权,它们既不支持也不反对,这是很正常的,弃权也是欧盟决策程序的一部分。它们选择弃权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自己这一票相当于作废不被纳入统计了;如果它们真的不支持这项决议,完全可以投反对票。
观察者网:您是德国人,据说德国对这次表决结果非常不满。
法比安:德国政府的确投了反对票。然而这就是集体决策的意义所在,只有这样欧盟才能正常运转。即便有一两个国家投反对票,只要大多数赞成,那决议就应该通过。
观察者网:我最近看到报道,德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关闭了其在德国的几家工厂,此前从未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您怎么看?
法比安:德国汽车工业正在经历一场艰难的结构性变革。德国的汽车产业一直是非常成功的,很多德国人对这个产业所发生的变化并不是很乐见。但德国必须通过一场结构性变革来应对正在发生的行业变化。
10月28日,德国沃尔夫斯堡大众公司总部,工人们聚集在一起听汽车工会的发言。视频截图
德国在过去几年里也进行了一些投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德国若要重振汽车产业,就必须经历一番内部变革,这个过程一定是很痛苦的,一些工厂被关掉也是正常的。
“欧洲没有采取追随美国的策略,欧洲有自己的政策重点”
观察者网:与美国出台的关税政策相比,欧盟对进口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比例不高,但反而更加引人关注,在中国以及欧盟内部都引起更大争议。这是什么原因呢?
法比安:我不能对中国的争议发表评论。其实我对此也有困惑,欧盟对中国汽车加征的关税比美国加征的要少得多,我不明白为何在中国引起这么大的争议,为什么中国对美国和对欧洲的政策态度不一样?如果中国认为加征关税这个事情很严重,为何对美国却没有采取同样的反制措施?我想在政治层面,中国对美国的态度与对欧洲的态度是不同的。
观察者网:从普通中国人的角度来说,我们认为欧洲与美国不同。美国正在全方位遏制中国,而欧洲也许能成为中国的伙伴。中国也在尽力与德国、法国、匈牙利等欧洲国家建立良好关系,所以我想这也是中国此次对欧盟特别失望的原因吧。很多中国人也许不愿意看到欧洲追随美国的遏制中国策略,他们都认识到中欧双方在应对全球变暖方面有着共同利益。
坦率地说,欧洲在新能源技术领域已经落后了,中欧本应该加强合作,这对双方将是互利共赢的。欧洲方面是如何看待对华合作的呢?欧洲认为中国在新能源方面的进步是对欧洲的威胁?
法比安:首先我希望指出的是,欧洲并没有追随美国的政策,欧洲有自己的政策重点。欧洲与美国之间的确有强大的盟友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与美国有完全相同的政策。事实上,我们与美国在许多领域都是存在分歧的。在需要全球合作的许多领域,比如说应对气候变化,我们必须做出共同努力,这并非一个国家靠一己之力就可以成功的。
不过,人们也应该意识到,欧洲有自己的利益,包括经济领域,欧洲也有自己的经济利益。的确有一些欧洲人担心中国没有公平竞争,所以欧盟所采取的一些政策其实是从欧洲自己的经济利益出发的,并非只是跟在美国后面亦步亦趋。
中国诉至世贸组织,“欧盟会配合做调查”
观察者网:据报道,中国已将欧盟电动汽车反补贴终裁措施诉至世界贸易组织,中方认为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的反补贴税是不适当的,欧方反补贴终裁是对贸易救济措施的滥用,违反了世贸组织规则,是借反补贴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您如何看待中方的表态?欧盟的立场如何?
法比安:欧盟已经对中国的补贴行为进行了调查,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对电动汽车的补贴扭曲了市场。出于这个原因,从欧盟的角度来看,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合理的。但结果还要看世贸组织的裁决。
欧盟一直是非常配合世贸组织工作的,如果世贸组织认为欧盟滥用了贸易救济措施,那么欧盟就必须改变自己的做法,所以我们还要再等一段时间看看结果如何。当然,从欧洲的角度来看,调查显示,中国的补贴的确扭曲了市场。
观察者网: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我们经常引用来自WTO的数据,中国已连续21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10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这是2017年的数据,最近的数据我还没有找到。在中国,很多人会认为,中国产品之所以价格较低,并非由于补贴,而是由于中国存在激烈的、甚至是残酷的市场竞争,电动汽车产业也是如此。您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法比安:我认为这两个因素都存在。中国已经在许多领域提升了竞争力,其中也包括技术领域,如绿色技术。但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度仍然很大,中国仍然存在补贴行为,中国仍然在执行战略性的产业政策。所以说,两种因素都有。
我想,中国应该意识到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需要逐步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因为我们最终都希望塑造一个自由公平的市场,自由和公平是缺一不可的,为此各方都应该逐渐调整和改变一些政策。只有这样,全世界才能更好地从这些科技的发展中受益。
加征关税对各方都是不利的
观察者网:在中国,有观点认为,一些欧盟国家之所以推动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其目的在于吸引中国汽车公司赴欧投资设厂。如果情况真是这样,在欧盟宣布加税措施之后,我发现一些中国汽车公司反而暂停了在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投资活动,因为他们认为欧洲的政策暂时还不明朗。看起来,欧洲的策略似乎失败了。您如何看这个问题?
法比安:我认为,欧盟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吸引中国汽车公司赴欧投资设厂。问题的关键在于欧盟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目的是中国对汽车产业的补贴情况。欧盟并没有吸引中国汽车公司赴欧投资的计划,欧盟只是根据所发现的市场扭曲现象做出决定。
欧盟中国商会与罗兰贝格2023年旗舰报告显示,六大指标除基础设施及配套稍有改善,其余均显示中企在欧洲的营商环境持续恶化
加征关税是有负面效应的,我们其实并不希望对任何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因为最终大家都会受到损失。但由于存在市场扭曲的情况,问题必须得到解决。因此对中国和欧盟来说,解决问题的最佳手段,就是确保从长期来说市场是开放的而且是公平的。这就是欧盟和中国必须协商解决的问题。希望双方能找到一个让大家都能受益的解决方案。
观察者网:不知您是否与德国或意大利的汽车制造商讨论过这个问题。我刚刚看了一些报道,这些汽车制造商也认为提高关税是不合适的,他们都希望与中国汽车制造商合作。正如您所说,这是一个长期发展的问题。那么对于未来,您认为更好的解决方案应该是怎样的呢?实际上,我们知道,中国是欧盟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国,欧盟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所以从长远来看,你如何展望中欧经贸之间的合作前景?
法比安:欧洲和中国之间的确存在很多未来可能出现摩擦的领域。处理这个问题的一种办法就是双方应该更多地展开对话,努力预测问题可能会出现在哪些领域,而不是等到问题出现再不得不去面对。
我们还必须共同努力确保世贸组织发挥作用,以便在发生贸易争端时,能有一个国际机构可以作出裁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贸易是自由的,同时也是公平的。
观察者网:10月8日,中方依法决定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 关于对自欧盟进口的相关猪肉及猪副产品、乳制品等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目前中方也正在依法开展调查。欧盟方面对此是怎么看的?
法比安:正如我们刚才所讨论的,加征关税对各方都是不利的。这样做对中国消费者不利,因为这会增加他们购买欧洲商品的成本,而且这样做对欧洲生产商也是不利的。在电动汽车领域以及其他任何贸易领域,情况都是如此。
问题在于,是否存在与世贸规则相违背的贸易扭曲现象。如果中方能够证明欧盟的确存在贸易扭曲现象,那么欧盟就不得不做出改变;如果中方无法证明,那么中方的做法就是缺乏根据的。
欧盟旗帜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外飘扬。资料图:新华社
中欧合作面临重重困难
观察者网:谈到中欧贸易关系,其实双方在贸易方面合作了很多年,然而近几年双方贸易关系越来越差,甚至导致了这样的贸易争端。您如何看待这背后的原因,是否可以用“中欧合作进入滞胀阶段”这种说法来描述现在的情况?
法比安:甚至可能是“恶化阶段”。我认为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在经济方面,从欧洲的角度来看,中国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中国仍然没有足够开放。中国并未像欧洲允许中国商品进入自己的市场那样对来自欧洲的商品足够开放自己的市场。这是经济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来自地缘政治方面。比如在俄乌问题上,中国其实对俄罗斯提供了政治支持。从欧洲的角度来看,局势已经变得非常困难,俄罗斯不仅要摧毁乌克兰,还要摧毁欧洲。可以说,如果你是普京的朋友,那你就是欧洲的敌人。
观察者网:在俄乌问题上我们有很大的分歧,很难说服对方,暂且搁置一边。但是关于您提到的经济方面,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很多人不理解:为何欧洲认为中国的市场还不够开放呢?我知道新冠期间,欧盟中国商会的报告里面有很多抱怨,但是新冠疫情结束之后,中国对外资开放了很多服务业以及几乎所有的制造业,中国一直欢迎外资进入的。
法比安:关于这个问题,其实你可以查阅欧洲商会发布的报告,他们每年都会发布关于各个领域的报告。在纸面上,也许中国是开放的,但事实上,情况可能不是那样。所以我认为大家对实际情况的评估是不同的,政策的实际执行情况是有差异的。欧洲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到底变容易多少呢?
观察者网:如果请您列举一个最不利于欧洲公司在华投资的因素,会是什么?
法比安:我想欧洲公司经常遇到的问题是,一些公司决策会受到政府干预——干预不一定来自中央政府,但来自地方政府的情况是存在的。这对于很多公司来说增加了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
英国不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是非常务实的
观察者网:我们也在关注英国政府对进口中国电动汽车等新能源产品方面的反应,英国至今还没有任何动作。您在英国也工作过十多年,您认为英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会有哪些考虑呢?
法比安: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很显然英国已经不再是欧盟成员国了。在加征关税问题上,如果今天欧盟中的一些国家不是欧盟成员国,那欧盟也许就不会采取今天这样的行动了。
英国完全可以决定自己的政策,因为它已经不是欧盟的一部分。我认为英国之所以这样做,其原因在于英国的经济结构与欧盟非常不同,英国经济受中国电动汽车的影响与欧盟经济也不同。英国的确还有一些制造业,但制造业已经不是英国经济的主要部分。我认为,英国不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做法是非常务实的。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