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勇鹏:美欧关系背后的三种逻辑之文明逻辑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6-08 10:54

范勇鹏

范勇鹏作者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院长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范勇鹏】

美欧矛盾由来已久,但自称“圈外人”的特朗普逆袭总统宝座以来,分裂趋势更加明显。今年初,特朗普说北约“过时”了,吓得欧洲人心惊肉跳,《德国之声》称其在“狂扇德国耳光”。为了弥补总统大嘴捅出的窟窿,美国副总统、国务卿、国防部长纷纷赶场到欧洲宣讲北约还有用,只要欧洲兄弟们多交点份子钱都好说。

去年竞选时特朗普信誓旦旦要和中国打贸易战,可是中美贸易战还没打起来,美国却开始狂怼德国的汽车倾销。用特朗普的话说,中国人好,“不管他喜不喜欢我,我反正喜欢他”,德国么,太坏、太坏……

特朗普与默克尔在北约峰会(图/央广网)

美欧分裂成这样,元芳怎么看?西方有些人阴谋论惯了,认为中国正借机拉欧打美,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风起自青萍之末,这一切真不能怪中国。

要理解决定美欧关系的深层因素,离不开三种历史逻辑:文明逻辑、安全逻辑和文化逻辑,今天先讲文明逻辑。

文明的逻辑:西方文明是地中海文明的一部分

严格来讲,起源于欧洲的西方文明实际上是一种披着“文明”外衣的“亚文明”。

在现代西方兴起之前,实际并没有“西方”这个概念,即使人们使用西方这个词,也和今天的意义完全不同。近代以前的欧洲文献中时常会用“已知世界”这个词,有点类似于中国人说的“天下”,很大程度上指的主要就是地中海世界,最远也就延伸到印度北部。

地中海不是一个海,用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的话说,是“群海的联合体”。大大小小的群海,将周边的陆地、半岛和岛屿联系起来,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文明舞台。地中海世界中的各文明均不可能脱离其他文明的影响而独立发展。历史上无数的文明来了、走了,消失、融合。今天西方文明的祖先,无非是这些文明中的一种。

如果不是工业化和资本主义,没有任何东西表明欧洲文明比地中海世界的其他文明更高级、更强大。如果不是出现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甚至很难将欧洲文明与其他文明区分开来。现代欧洲文明崛起过程中,努力在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历史中寻找虚构的源头,实际上希腊、罗马本身均不能称之为欧洲文明或西方文明,甚至,就连欧洲的名字“欧罗巴”,最早也是传说中地中海东南岸腓尼基人公主的芳名。

地中海这样的地理格局对历史有一个重大影响:只有能够控制整个地中海的民族才能控制四周的土地;只有完整地控制了四周的土地,才能建立长期稳定的大规模文明。地中海历史上所有崛起过的民族中,只有罗马人借助意大利独特的地理条件,完整地控制了地中海沿岸地区,建立了封闭的地中海统治圈,因而成了地中海历史上最成功最稳定的帝国。

此后的所有民族,无论是阿拉伯人、埃及人、土耳其人、蒙古人还是进入了资本帝国阶段的英国人和法国人,都未能将地中海世界完整地纳入统治。

文明就像细胞体,如果不能吞噬别人,起码要能不被别人吞噬,这就要求有细胞壁或膜来控制内外的物质交换。现代欧洲文明就是在排斥异质文明,树立文明边界的过程中才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认同感。从十字军战争,到君士坦丁堡陷落,宗教和文明冲突不断锤炼和强化着欧洲人的自我意识。

1492年是个关键性的年份:这一年西班牙人在格拉纳达打败了摩尔人,将穆斯林赶出了欧洲本土,这使欧洲人清理了自身肌体,终于实现了基督教世界的内部同质化;同一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遭遇了比自己文明程度更低的印第安人,这使欧洲人不仅意识到了“已知世界”之外还有新世界,而且意识到还有比自己更弱、更低的文明。在穆斯林和印第安人这两种参照系、两种“他者”的映照下,欧洲文明才迈开了自我建构的坚实步伐。

因而,文明的逻辑决定了,欧洲文明要存在,首先是要以地中海世界的其他文明,特别是伊斯兰文明为对立物,这是其认同的基础;其次要与伊斯兰世界划分明确的边界,且决不允许穆斯林在基督教世界大量存在。所以在政策上,欧洲一直有三个原则:1,最好主导地中海世界;2,如不能主导,最好维持地中海世界处于最低限度的稳定秩序;3,如果失去了稳定,最好能够维持欧洲自身的边界安全。

现代欧洲的地中海政策基本就是沿着这些选项,对北非能殖民则殖民统治(法国作家加缪的《阿尔及利亚纪事》对这一地区的境况作了十分丰富的描述与思考),对中东则是有计划地拆解奥斯曼帝国、划分势力范围、但是谨慎保持地区平衡,同时严格控制欧洲与伊斯兰世界的边界。

然而,欧洲文明的一个游子——美国,虽然携带着欧洲文明的多数基因,但是广阔的北美大陆和两洋保护的优越地缘条件,使之淡忘了西方文明的地中海性。美国为实现自由贸易利益而拆解英法殖民帝国和势力范围的努力给中东埋下了纷争的种子。巴以冲突也成为威胁地中海稳定的火药桶。这便是美欧分歧的一个重要源头。

这一分歧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问题上达到高峰。法德等国坚定地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动武,绝不仅仅是出于欧洲人嘴上说的多边主义、国际法原则等冠冕堂皇的理由,欧洲人的核心关切就是地中海世界的稳定。伊拉克如果崩溃,无疑就是点燃了欧洲人屁股下边的火盆。如果看看当时大西洋两岸的报纸会非常有趣,美欧把对方祖宗十八代都揪出来骂了个遍,法国人骂美国人单边主义魔鬼,美国人骂法德反犹主义,最后有个美国保守派学者罗伯特·卡根说,好了大家不用骂了,“美国人来自火星,欧洲人来自金星”,没办法安静聊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在沙特阿拉伯大规模驻军,此举是基地组织等极端分子兴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异教军队进入麦加圣地一向是伊斯兰教大忌。这也让欧洲人着实焦虑了一把。要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策动阿拉伯起义的过程中,虽然受汉志地方部落的邀请,英国始终都不敢派军队进入伊斯兰圣地,怕的就是引起穆斯林的不满。美国就像是公牛,一头撞进了欧洲老司机们辛苦经营多年的瓷器店,搅起了地中海世界的遍地沉渣,使欧美关系受到了不可逆转的伤害。

但是美国牛仔丝毫不在乎欧洲人的玻璃心:既然法德老牌列强不跟我玩,干脆就甩开你们,去跟东欧小伙伴交朋友。美国时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干脆把欧洲分成两半,紧跟美国东欧的叫新欧洲,法德这些不合作的叫老欧洲。小布什更是画了条线,要么当盟友,要么当敌人。欧洲人最终没挺住,在希拉克、施罗德这一批老成稳重的政治家下台后,纷纷换上了向美国“一边倒”的政客。

萨科奇、默克尔这样的花花公子和“白左”政治家,也许没办法真正理解欧洲是地中海一部分的宿命,又或许他们理解了,但权衡之间最终选择了大西洋而非地中海。萨科奇2008年提出要建立地中海共同体,其实根本就是一个笑话。在外交上公开倒向美国已经违背了法国几十年来维持自身独特性的战略传统,失去了“拿二等票坐一等舱”的腾挪空间,必然导致法国不仅失去在地中海的主导地位,而且无法维系地中海的脆弱平衡(更多分析内容可参考作者去年旧文《纠结的法国梦》)。更不用说,默克尔还在背后给了他一刀,最后出台的已经是简化版了。

阿拉伯之春是这个漫长故事的新高潮,欧洲人听到阿拉伯人民要民主,就像打了鸡血一样跟着美国大哥狂轰滥炸,彻底打碎了地中海南岸的政治秩序。等成百万的难民涌过地中海,恐怖袭击四处开花时,欧洲人才意识到,美国公牛撞完了就撤,只留下欧洲人独自体会“谁动感情谁受伤”。

比照前边讲的三原则,欧洲的政策已经全线失败:1,欧洲已经无法主导地中海;2,地中海地区失去了稳定的政治秩序;3,穆斯林难民和移民大量进入欧洲。可以说,今天的欧洲,面临的身份和安全困局,可能在不少方面比十字军时代还要严重。

雪上加霜的是,去年美国人选了新总统,原来说好的民主推广不玩了,中东的滥局撒手不管了,自由贸易不搞了,更别说气候变化、国际人权、文化多元主义这些昂贵游戏。欧洲人有一种全线被忽悠的愤怒感,这时美国总统又跑来说,哥保护不了你了,而且你老往哥家卖汽车,很坏。不用代入就可以想像欧洲人心中那一万头羊驼奔腾。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美欧关系背后之安全的逻辑、观念的逻辑)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马密坤
美欧关系 特朗普 欧洲 北约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涉及俄罗斯,美国又对中企下黑手

内塔尼亚胡警告布林肯:以色列不会接受

“这是美国自信心下降的表现”

“美国没料到遇上中国这样的对手,出现战略失误”

“美国搞的鬼,针对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