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绍雷:全球转型新趋势之下的两岸事务

来源:作者赐稿

2021-12-18 09:17

冯绍雷

冯绍雷作者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

【导读】 本文系2021年12月11日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教授应邀在“百年变局下的大国关系与台湾问题”研讨会上的发言全文。观察者网已获作者授权刊发。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冯绍雷】

两岸事务是以中美关系跌宕起伏为背景的一场实力博弈、战略竞争。但同时,两岸事务又是在全球转型大框架下的一个组成部分。换言之,两岸关系本身离不开全球转型的大环境和大趋势的深刻影响与制约。

第一,全球转型的内涵。

我这里说的全球转型,并不是个人杜撰,而是在国际权威学术著作中已经展开深入探讨的重要概念。这一讨论可能有助于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事态的全面系统理解,包括两岸事务。

就国际转型而言,至少有两方面内容。首先,从横向来看,这是一个三位一体的总体转型,包括基于工业化、观念与制度重构的主要国家的国内转型、世界秩序的延续与改革以及连接这两个方面的国家间、地区间关系。从纵向看,19世纪后的全球转型,经历着西方主导和扩张,正在出现去中心化、多力量中心的深刻变化;从较短时段看,冷战终结后,也正在出现从西方垄断向力量多极化、观念多元化、制度与生活方式多样化的格局转变。这是一个大趋势,与民进党鼓吹的“转型正义”已经有了根本的区别。

第二,全球转型出现了哪些新趋势?

(1)文明、地理、人口、气候等长时段因素浮上台面,强劲作用于全球转型过程。这其中包括各大国寻求历史与文明传统对于当下进程的支持,地缘政治较量与观念抗争赤裸裸地相互交织,气候变化成为国际政治重大议题,人口增长与人口结构变化直接推动国际战略竞争。全球化高潮之后,世界经济处于较长期的低迷状态,也会进一步加剧资源空间与思想话语支配权的博弈。至少这是新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又被大大加剧的复杂态势。这些趋势,有的有利于两岸关系的稳定与和平发展,有的则会激化矛盾。这样一种新态势可能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

(2)虽然关于所谓“中美对抗”、所谓“新冷战”的舆论已经延续了好几年,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已经表达了越来越清晰的立场。2021年初(1月25日)的达沃斯论坛上,习近平主席明确表示反对搞“小圈子”,打“新冷战”,提出搞“脱钩、断供、制裁,人为制造相互隔离甚至相互隔绝,只能把世界推向分裂甚至对抗”。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一百周年大会讲话中,习主席带头强调“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个月前,习主席与拜登见面时声明:“中国实现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我们是有耐心的,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如果台独分裂势力挑衅、逼迫,甚至突破红线,我们将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

这说明,在国际形势被激化之时,中国并不愿意开打“冷战”,愿以最大诚意推进和平统一。因为我们对于以人类共同价值为基础、对两岸持续发展的巨大潜能、对尽可能维持和平国际环境的愿景,充满信心。当然,我们也对任何冒险保持高度警惕。

当地时间10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瑞士苏黎世举行会晤。杨洁篪表示,中方反对以“竞争”定义中美关系。图自央视

第三,历史比较中的启示。

与冷战时美苏对抗相比,虽然今天的环境与认知已有很大不同,但能够得到一些启示。比如,现在我们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同时也追求和平。当年,苏联也是以赶超发达国家为目标,也讲和平共处,但为什么当年没有避免高风险的对抗,也没避免苏联解体、美国称霸的结局?我认为,今天中国与当年苏联有以下关键区别。

(1)全球化已经把世界真正连成一片。统一的世界市场会倒退,但很难脱钩。这使得中国已不可能再是当年处于两个市场割裂之下的苏联。中美关系也不会是美苏这样的对立关系。

(2)东方与西方之间不光有着共同的利益,而且有着人类共同价值。虽然看法还不太一致,但在这一认知与利益背景下,今天世界已不是当年互相埋葬的意识形态之争。两岸事务不是民主与威权、自由与专制之争。中国和平统一有着高度的正当性。

(3)冷战时美苏两大阵营高度对立,牵一发而动全身,中间阵营很弱。虽有不结盟运动,也难以左右美苏两家的选择。但今天的世界事务并不完全是中美对抗涵盖一切。中美固然是影响最为广泛的一组双边关系,但在全球化的激发下,世界变得越来越多极化、多元化、多样化,中美之外还有欧洲、俄罗斯、日本、韩国、东盟以及广大的发展中世界,虽然拉帮结派一时间气势汹汹,但相当大部分国家不愿意在中美抗争中选边。如果我们掌控运用得好,广大的中间力量将是两岸和平统一的重要推动力。

(4)很关键的一点是各方的自我认知。冷战后的三四十年全球转型进程中,为什么中美两大国表现出一起一落的发展趋势。我觉得除了我们得到包括两岸朋友在内的各方支持之外,中国大陆一直是以自主自信、同时也以自我革命的态度来挑战和改善自己。我们不忘初心,但同时坚决摒弃僵化保守的意识形态,坚持对外开放。包括最近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高度肯定百年伟大成就的同时,也深刻反思曾经有过的历史失误。我觉得这样一种坚定不移而冷静清醒的立场,推动着中国大陆的进步与发展,也为两岸事务提供了巨大空间。

相比之下,美国固步自封、不思改革,还以为自己能像当年那样号令天下。这样的认知水平,很难应对内外困境。2000年,记得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刚结束的时候,我曾向香港大学老校长王赓武先生请教,王先生说,中共、苏共、到了台湾的中国国民党,当年都是有列宁主义传统的百年老党,但为何境遇大不一样,令人深思。

岛内统派团体在台立法机构外张贴标语,诉求两岸和平统一。资料图来自香港中评社

最后,二十年前到我们学校讲学的法国经济学家吉普鲁曾提出过一个概念——“亚洲地中海”。在他看来,就像欧洲地中海对人类作出的贡献,亚洲西太平洋地区、从北到南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就像一个亚洲的“地中海”。这一地区的经济高速发展,各方有着维持和平也渴望合作的迫切愿望,再加上自然条件的变化,比如北极航道已经开始解冻,为何我们不能借助明年年初RCEP正式生效的机会,把从北极一直向南延伸到马六甲海峡的广阔地区,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真正建设成为一个亚洲的“地中海”呢?

总之,两岸事务,不只是实力对比,不只是战略博弈,还具有丰富的文明历史意义与社会进步内容。这种超越保守僵化的传统意识形态,远远不是任何被“异化”的民主自由概念能概括的。非常期待在这样的一些话题上,两岸同行深入交换意见。

责任编辑:朱敏洁
台湾 两岸 中美关系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

美国胁迫下,阿斯麦CEO最新涉华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