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绍雷:俄乌冲突的前景和新问题的应对

来源:《俄罗斯研究》2023年第1期

2023-03-21 07:28

冯绍雷

冯绍雷作者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

【导读】 3月20日-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 这一消息颇受国际社会关注。毕竟俄乌冲突已持续一年,局势依旧迷茫。地缘政治风险正剧烈冲击着国际秩序,2023年世界局势转向何处、俄乌能否调停等等,是当下全球焦点之一。而此前中国提出的《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也给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 2023年2月13日,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上海市欧洲学会、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俄乌冲突与国际局势: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会上部分专家发言稿刊登于《俄罗斯研究》2023年第1期。本文为作者在此次研讨会上的发言,授权观察者网发布。

【文/ 冯绍雷】

2023年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努力探讨俄乌冲突的新变化,试图探索有利于中国外交战略决策的机会,并且做出了一些预判。笔者在这里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第一个问题,俄乌战场的形势有可能限于一个互有攻守、长期胶着的态势。俄罗斯在顿巴斯地区有所推进,特别是围绕着巴赫穆特战场。这是2022年夏季俄罗斯在战场上处于不利态势后的重要转折。俄方不仅开始反攻,而且也酝酿着在2023年春季发动一场大反攻。另一方面,西方达成重要的协议向乌克兰供应先进的重型进攻性武器以及少量的反导系统。这显然会带来战场力量对比此消彼长。俄罗斯官方媒体曾指出,在美欧提供“豹2”坦克和“M1艾布拉姆斯”坦克的背景下,乌克兰和俄罗斯投入战场的重兵器对比是3:1,乌方在欧美支持之下的优势会非常明显。

但是,大量向乌克兰供应重型进攻性武器很难改变双方互有攻守、长期胶着的态势。这些重型武器的供应、人员培训、零件装配均需要时间,而且有许多因素决定着目前这种态势恐怕是长期僵持互有攻守、犬牙交错的态势,双方力量对比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

从中长期来看,俄乌冲突态势将更加复杂。西方继续结盟支持乌克兰,而且持续加码对乌的军事援助,在提供坦克后,乌克兰随即索要战机,接下来还可能索要巡航导弹。美国及其盟友对乌克兰的援助持续突破最初的红线:第一,战争仅限于乌克兰境内;第二,北约人员不直接参战;第三,西方仅限于提供武器,而且排除了提供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可能性。

但是,作为一场目前局限于乌克兰的地区冲突,如果战局得以延续,俄罗斯拥有广阔的回旋余地,越是持久战、消耗战,俄罗斯的大国潜能越会显示优势。换言之,在西方军备支持下,乌克兰将获得新的战争能力,而俄方随着战场形势胶着乃至陷入消耗战、持久战,大国潜能同样能够显现。在相当长的时间段内,俄乌双方难分胜负,这是第一个判断。

波兰提供的德制豹2坦克已于2月24日交付给乌克兰

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战争结局不只是由参与战争各方的物质力量对比决定的。笔者越来越感觉到,在现代条件下,俄乌冲突是一个主客观互相作用的进程。一方面,客观力量、物资力量的对比、空间因素等,决定这场冲突一直持续下去;另一方面,各方的预期、意愿也将会左右冲突的前景。这一定程度体现了西方经济学预期理论的逻辑,战争胜负的筹码是预期,一定程度上预期决定将来的命运,而预期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

首先,现在冲突的参与方显然不只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甚至美国和整个西方世界都已深深介入其中。而美国对于乌克兰的长期投入能否持续,这一点是存疑的。关于美欧经济的前景,目前存在很大的争论,部分学者预判美国一定陷入衰退,部分学者认为衰退不一定出现,美国甚至还有可能摆脱衰退。笔者曾经在2022年夏秋做过美国温和衰退的预判,至少美国通胀被压下去了,劳动力就业情况比较乐观。这个景气会持续多久,到现在为止,众说纷纭。

美国的经济状况在何种程度上会牵制拜登政权对战争的大规模支持,值得我们高度关注。民主党、共和党在支援乌克兰问题上有共识,而且共和党也曾经表达过比较强硬的立场,但是不要忘记,共和党也曾多次表示,只要共和党主政,不会增加对乌克兰的援助。

其次,美国两党高层的丑闻,包括拜登总统的儿子亨特·拜登涉嫌通过乌克兰进行利益输送,以及乌克兰干预2020年美国大选等话题,都直接跟俄乌有关,是两党争议的热点。而这些争议问题的走向,很可能会直接影响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

第三,西方媒体自身披露的两件事情值得大家关注。一是,关于“北溪”管道爆炸,美国普利策奖得主爆料爆炸是由美国伙同挪威、丹麦制造的。如果报道属实,将对战争进程产生微妙且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对西方阵营的所谓“道义立场”产生负面作用。二是,默克尔称《明斯克协议》本来就是美欧拖延时间的欺骗游戏,美欧利用《明斯克协议》争取时间武装乌克兰,使其有能力对抗俄罗斯。默克尔对内情的披露,使得国际舆论对西方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出“道义性”的说法有所动摇。乌克兰前总统波罗申科强调,在2015年《明斯克协议》签署之际,欧美特别是法德两国领导人拖住了普京,希望他不再继续支持东部武装力量,如果当时普京支持乌克兰东部继续扩大战事,乌克兰当局完全没有回击能力。此类话题的出现对西方阵营的道义立场将产生影响,加上前文提到的欧美经济形势变化、能源供需变化以及美国党争等因素,组合在一起将对战争形势产生影响。

西方内部在援助乌克兰问题上有一些非常重要的争论。其一,在对乌克兰军事援助不断升级时,对由此可能带来的风险没有任何评估。其二,西方不清楚介入这场冲突的目标是什么,是为了保卫乌克兰,还是彻底推翻普京政权?例如,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既提出“战争要使俄方退回到2022年2月24日之前的状态”,也提到克里米亚归属问题。西方国家关于俄乌冲突的具体目标不清晰,使其可以不断升级提供武器装备的水平,但这也说明西方内部存在意见不能统一的问题。

更重要的问题是,西方不断提出,中国才是对手,为什么在俄乌战场上耗费这么大的精力。如果西方是为了先把俄罗斯打翻再来对付中国,但是,将俄罗斯击败,使得这个庞然大物不存在,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是不可能的。

俄罗斯、乌克兰的可持续能力依然值得观察。俄罗斯作为曾经的超级大国拥有广大的地域和多方面的回旋空间,是维持战争能力的重要因素。有朋友告诉笔者,走在莫斯科大街上几乎感觉不到在乌克兰正在发生这么一场可怕的战争。俄罗斯政府部门不希望这种战争的情绪、战争的舆论影响国内民众,目前俄罗斯国内还没有出现大规模波动。维持国内的稳定、排除战争的影响,是俄罗斯当局的一个考量。这也意味着,如果俄罗斯能够在乌克兰实现既定目标,固然是其希望,但是,如果冲突现在便停下来,对俄罗斯未必是一件坏事。对乌克兰来说更是如此,除了需要应对战场压力,乌克兰正在面对政权内部的博弈,维护国内的稳定也是优先考虑。

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战争有持续升级的危险。俄乌冲突是一场具有全球影响的地缘政治博弈,当前国际社会中多数国家主张不选边,主张和平,不要战争。印度总理莫迪曾当面对普京说过,现在不是打仗的时候。所以,尽管俄乌冲突可能继续升级,同时,前文提到的主观预期、各种趋势可能形成一个相互交织的区间,蕴藏着关键的转机和时机。这个时机很可能转瞬即逝,但事在人为,中国可以把我们反对战争的立场转化为具体有效的行动,为停止战争作努力。

关于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无论是置身事外,还是选边站,均不是有利选择。如果俄乌冲突引发大规模战争,甚至爆发核战争,任何国家、任何人都难逃浩劫。如果俄乌冲突影响俄乌两边的政局,其中俄罗斯政局的变化与中国的关联更为密切。如果俄乌冲突引起俄罗斯国内政治局势变动,亲西方力量未必马上在俄罗斯掌握权力,如果俄方更激进的一派上台,难道这对中国是一件好事吗?

中国是对俄乌两边唯一都还能保持友好关系的大国。俄乌冲突后的重建恐怕也离不开中国这样的经济大国的介入。中方在冲突后的潜在介入能不能提早转化成为影响战局乃至使战争形势发生变化的因素呢?从技术上看,重要的一步,是把战场同冲突后的政治和谈分开。争取短时间内停战,还是有可能做到的,而疆域的划分、政治权限的重新厘定等则复杂得多,恐怕不是几个月乃至数年能够解决的问题。这就类似于朝鲜战争,先停战,然后准备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进行非常复杂的政治、经济、领土谈判。

俄乌冲突发生在当下全球转型的复杂背景下,而且全球转型的未来很可能取决于中国人承担更大的历史责任,中国为什么不能在全球转型的过程中,在俄乌冲突这一场关键争端中更主动、更有意识地发挥我们的影响呢?

责任编辑:朱敏洁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促消费为什么没有起色?这与搞创新不矛盾

中国首次实现!“领先马斯克的星链”

15死!新年首日,“恐袭”疑云笼罩美国

这一领域,普京指示要确保同中国合作

“美国担忧,到时候中国怕是全球唯一的那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