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尔·卢福特:无论谁上台,美国都应检讨对华战略

来源:观察者网

2016-10-22 09:10

加尔·卢福特

加尔·卢福特作者

美国能源安全委员会高级顾问,全球安全分析中心主管

在过去的3000年间,中国曾三次尝试向西投射经济力量。第一次是公元前二世纪,汉朝帝王开发了古代丝绸之路,开始与偏远的中亚和地中海地区人民有贸易往来。然而,蒙古帝国的衰落和欧洲海上贸易的兴起最终使古丝绸之路被历史湮没。中国的第二次“西进”则始于十五世纪,郑和七下西洋,足迹遍布印度洋的沿岸国家。但仅仅过了30年,明仁宗便下令叫停了下西洋的行动。从那以后,中国帝王们将注意力转到了东方和南方邻国上。

今天,中国已经启程开始了它的第三次“西进”,这是中国史上雄心最大的一次“西进”。2013年,中国提出了通过一系列的基础设施投资,建成连接欧亚大陆和东非的大通道,这一宏伟计划被称为“一带一路”。中国官员表示,亚洲许多发展中国家无力自主投资大量基础设施,“一带一路”战略旨在通过由机场、港口、光纤、公路、铁路和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构成的网络,将欧亚各国连接起来,促进沿线发展中国家的繁荣。而“一带一路”的另一个目标则是振兴中国经济。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债务水平较高。中国的领导人们相信“一带一路”能够为中资企业创造新的市场,同时给表现平平的银行和国有企业注射一剂强心针。

“一带一路”是中国史上雄心最大的一次“西进”

“一带一路”将改变欧亚大陆的未来。这一连接太平洋和欧洲腹地的基础设施规划将在未来30年内刺激4万亿美元的投资,沿线国家的能源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70%。但是迄今为止,美国要么徒劳无功地阻挠中国的雄心壮志,要么完全避免与“一带一路”打交道。显然,美国的应对策略是错误的。其实,美国应当有选择地支持“一带一路”中符合美国利益的规划,而反对与其利益相悖的项目。这样,美国就无需在保持全球地位和促进亚洲经济增长间纠结了。

丝路之旅

“一带一路”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其二是“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前者指的是欧亚大陆上一系列的经济走廊,而后者则将南海、印度洋和地中海串联起来。从北往南,“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第一条走廊将通过现代化铁路网络把中国东北与能源资源丰富的蒙古和西伯利亚连接起来;而第二条被称为“中巴经济走廊”的大通道则将中国新疆与阿拉伯海旁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深水港连接起来。在西南方向,中国还将通过在印度、孟加拉国、缅甸等地投资兴建铁路、公路、港口、油气管道和运河等方式促进西南省份面向印度洋对外开放。此外,中国还在积极开发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通过港口和高速铁路将东南亚6亿人口纳入中国的经济圈。

中国还计划建设两条跨境铁路干线,一条从河南出发,途径四川,从新疆进入中亚、伊朗、土耳其一线,直抵波兰、德国和荷兰等枢纽;另一条被称为“新亚欧大陆桥”的铁路则将借到俄罗斯连接欧洲。中国还计划兴建连接吉布提港(中国在此建有海军基地)、肯尼亚、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直抵红海、地中海东岸和中欧、东南欧的大走廊。(中国官方还未公开表态该走廊属于“一带一路”的一部分,但中国确已采取行动,比如控股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并宣布支持将该港口联通西伯利亚、匈牙利和德国的高铁工程等。)

目前,中国国有建筑和工程企业已经承担起了“一带一路”衍生出的诸多项目。这些企业巨头的背后是国家雄厚的财政和政治支持,使得它们在市场竞争中罕逢对手。这一状况在可见的未来仍将持续。中国还成立了许多专门机构支持“一带一路”系列工程,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今年1月开始运营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丝路基金和新开发银行(又称金砖国家开发银行)预计将在未来10年间,为这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总额近20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最为重要的是,中国调整了其外交政策以适应和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中国欢迎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以获得他们对“一带一路”的支持,未来可能邀请伊朗加入上合组织。在欧洲,中国则升级了中捷关系,将布拉格作为中资企业进入欧洲的桥头堡。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捷克期间,中捷签署了总额高达40亿美元的商贸投资大单。

同时,中国也开始逐渐认识到,“一带一路”的成功与中东局势的稳定密不可分,因此开始调整政策,更积极地介入中东地区事务。今年1月,习近平成为伊朗被解除国际制裁后首位到访的外国元首。此行他还与埃及和沙特阿拉伯的领导人进行了会晤。中国还积极调停叙利亚内战,支持沙特阿拉伯打击也门胡塞叛军。2015年12月,中国通过法律授权解放军参与海外反恐行动。

华盛顿方面不以为然

在可预见的未来,“一带一路”将成为中国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方针。然而,美国的许多对华观察家却低估了这一倡议的重要性,认为“一带一路”不过是中国领导人的政绩工程,是中国树立“仁善大国”形象的噱头而已,会像中国过去的许多开发倡议那样“雷声大雨点小”。

华盛顿方面对“一带一路”重要性的认识严重不足。迄今为止,美国国会和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该委员会为美国国会于2000年特设的中美双边贸易和安全问题监测机构)从未举行过有关“一带一路”的听证会。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是两国间最高规格的年度峰会,在2015年和2016年的两轮对话期间,中美双方详细讨论了100多个领域的合作潜力,却只字不提“一带一路”。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公开声明中,美方官员也倾向于将“一带一路”模糊化处理。华盛顿方面不仅拒绝承认“一带一路”的重要性,甚至还在某些方面试图阻挠,比如美国曾反对成立亚投行,但最终徒劳无功。

美方消极进攻的方式是南辕北辙,这使得中国能够不受美国影响,塑造欧亚大陆的经济和政治面貌;还导致美国投资者失去了从重大基建项目中获益的机会;在美国试图削弱该倡议的同时,遏制了亚洲发展中国家和欧洲经济停滞国家的增长潜力。美国许多盟国视“一带一路”为刺激全球经济的强心针,而美国却试图阻止它们加入亚投行,该举动不但以失败告终,还导致美国与盟友关系僵化。另外,若大国不能合作管理跨境基础设施,则跨境基础设施很有可能成为敌对和冲突的根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法国、德国和英国曾因宏大的铁路计划失和,如今美国官员应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2013年英国前财相奥斯本访华,与华为领军人任正非交谈

美国未能正确对待“一带一路”,反而帮助中国坐实了“一带一路”的收益。奥巴马自2011年以来提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但它不仅内容空洞,而且与试图孤立中国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一样,反而使中国日益警惕美国及其盟友的围堵战略。美国的行动部分抵消了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雄心壮志,促使中国走上“战略西进”的道路。此外,美国在本世纪头十年还拒绝提高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投票权,迫使中国建立自己主导的多边金融机构。同时,由于美国限制世界银行向违反美国环保标准的项目提供贷款(比如在2013年,美国支持关于新建燃煤火力发电站的禁令),所以中国就有了建立和发展相关机构的空间,因为中国的许多邻国不那么关心环境问题。就连美国不可持续地超发联邦政府债券,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一带一路”倡议的诞生。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国债规模迅速膨胀,美国政府债券的利率一降再降,使得中国转而将大量储蓄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当中。

支持大兴土木

未来四年,要实现亚洲各国订立的发展目标,每年亚洲国家需要在交通、能源、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大约8000亿美元。而如今世界主要开发银行仅能满足不到10%的资金需求,即使亚投行以及其他中国投资机构能够履行出资承诺,资金还是远远不够。

纵然中美之间存在大国竞争关系,美国也不应对亚洲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熟视无睹,危及世界经济的繁荣。更为重要的是,美国不应试图利用自身与亚洲国家的关系来阻挠中国基建项目在这些国家落地,否则哈萨克斯坦、缅甸和斯里兰卡等国将获得过大的筹码,容易在中美之间形成冲突爆点。

美国应以开放的心态看待“一带一路”。只要“一带一路”能够透明运作,并致力于国际发展,而非仅仅为中国自身利益服务,那么美国官方就应该公开承认“一带一路”可能带来的好处。其后,中美两国应利用战略与经济对话等双边论坛的机会,商讨共同开发之道,并让美国发挥积极作用。比如,美国国防承包商能够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物理和网络双重安保服务,美军则可以动用军事资源,在索马里等动荡国家和地区协助维护安全稳定,不但减轻中国军队海外部署的负担,也为美国军事存在提供合法性的支持。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盟友对中国的崛起感到十分焦虑,美方应当安抚它们的情绪,使它们认识到“一带一路”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而非中国对外扩张的工具。不管是成为正式成员还是观察员,美国都应该尽力争取在亚投行中获得一席之地。

这一做法将对美国大有裨益。如果美国能够审慎地参与“一带一路”,美国企业和投资者就不会错过史上最宏大的经济发展项目。美国的参与也会鼓励原本不愿出资的欧洲、日本、韩国投资者转变观念,对中国主导的基建项目投资,这将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广泛的正面影响,并让美国经济间接从中受益。如果美国在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多边机构中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它将更有力地监督中国基建项目是否符合国际劳工与环境标准。

中美两国贡献了全球一半的经济增长。在全球经济面临长期停滞的时代背景下,中美两国在经济上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不要自取灭亡

当然,美国也不能毫无保留地全面支持“一带一路”,这将给美国带来严重的风险。其一,若中美走向联合,将引起俄罗斯的恐惧和猜忌。中国向前苏联加盟国家扩张已经使得俄罗斯深感担忧,若中美联合俄国或将有所反制。印度也会对此提出相似的挑战。尽管印度政府认可中国“一带一路”的经济承诺,但是它对中国的动机不无戒备。中国对巴基斯坦做出了承诺,并强化了在印度洋地区和孟加拉国、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的存在,这使得印度日益感到不安。若印度认为中美两国试图改变地区现状,只会更加焦虑,并加速与中国之间的军备竞赛。因此,美国必须对“一带一路”保持审慎的态度,尽可能避免对外造成中美之间过度亲密的印象。

就中东地区而言,伊朗在“一带一路”中成为了连接中亚和欧洲的桥头堡,这将引起海湾国家的不满。因此美国必须挑明,是否支持中国的基建项目取决于中国是否承诺维持波斯湾地区的均势。中国在允许伊朗受益的同时,要让海湾国家“利益均沾”。美国若要保持全球基础设施老大的形象,就应当积极发动跨国基建项目,例如2011年时任国务卿的希拉里提出的“新丝绸之路倡议”,建议连接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公路和油气管线。

2011年10月,希拉里在塔吉克斯坦讨论“新丝绸之路”倡议

美国若全面支持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最大的风险在于中国可能利用美国的好意,逐步崛起并威胁美国的利益,尤其是试图改变东南亚和南海地区脆弱的现状。如果真如对华观察家所言,中国欲通过长期战略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主导大国,那么美国现在就不应该给它走这条路的机会。比如,近期中国拒绝接受海牙常设仲裁庭对中菲南海争议做出的裁决,并试图在南海建设军民两用的基础设施。这是美国所不能接受的,经济一体化不能作为牺牲美国盟友的理由。

中国官方可能也已经认识到,美国若参与“一带一路”,多少会限制中国重塑欧亚经济的能力。但是考虑到自身的利益,中国仍将乐于与美国合作。基础设施建设是高风险、中低收益投资,“一带一路”所涉地区幅员辽阔,所需资金量大,以一国之力或难以承受。如果美国能够加入其中,便能吸引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美日欧主导的金融机构参与“一带一路”投资项目,也能吸引私人资本的投入。

“一带一路”可能成为大国角力的舞台,也可能成为稳定合作的助推器。中美两国合作将朝后一种可能性发展。总体而言,美国应当“有选择地接受”,参与符合美国利益的项目(如致力于促进东南亚区域内部贸易的基础设施等),避免参与甚至抵制与自身利益相悖的项目。中国则应当将惠及中美两国的项目置于优先地位,而将面子工程放在一旁。

在美国对自身世界定位愈发困惑的当下,面对中国宏伟的战略性倡议,美国需要足够宽容大度,才能抑制与“一带一路”唱反调的冲动。但是美国必须牢记,美国对“一带一路”的反应将决定中美关系和世界秩序的未来。在全球经济减速的大背景下,数亿亚洲人民在贫困线的边缘挣扎,脱贫的希望十分渺茫。美国要认识到,自己的命运与发展中国家紧密相关,既然“一带一路”等倡议能够普惠天下,美国就应当支持助力。

(青年观察者张成译自《外交事务》)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杨晗轶
一带一路 美国战略 战略伙伴 中国战略 基础设施 亚投行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习近平同匈牙利总统舒尤克举行会谈

超高规格!习近平出席匈总统和总理共同举行的欢迎仪式

德国公开叫板欧盟:反对!我们想和中国竞争

习近平抵达布达佩斯,匈牙利总理夫妇机场迎接

习近平同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举行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