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浦兰钧港股IPO,牵出锂电企业南下“大部队”

来源:观察者网

2023-12-14 16:28

(文/李沛 编辑/徐喆)“世界镍王”青山集团孵化的锂电企业—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瑞浦兰钧)即将于下周一(12月18日)登陆港交所主板市场,发售价格预计为每股18.20-20.60港元之间,按照均值19.4港元/股测算,公司将获得净募资金额约21.19亿港元。

从观察者网在行业活动及交流中的感知,背靠青山集团资源,成立于2017年的瑞浦兰钧已快速崛起为一家颇具技术特点及品牌能见度的中型锂电厂商,且在储能领域建立起不容忽视的竞争地位。

不过招股书也显示,其盈利能力还尚未跟上业务规模的超常规发展,从招股文件看,瑞浦兰钧2021及2022年分别亏损8.04亿及4.51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19.57亿元、-22.30亿元,有息负债在2022年末达到了46.51亿元,对于2023年经营业绩,公司方面亦坦言将会有持续亏损,预计“将能够于2025年实现盈利并产生经营现金流入”。

值得一提的是,瑞浦兰钧方面还强调,“我们的业务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有效执行产能扩张计划的能力”。

该公司产能投资的规划力度之大,确实也给观察者网留下深刻印象,招股书显示,该公司2023年底前将实现77GWh的设计产能,并于2025年底前实现150GWh的设计产能,项目建成所需的后续投资高达199亿元人民币,而根据公司在近期行业活动中透露的信息,2025年后至2030年,还将有额外150GWh的海外产能规划。

公司董事长曹辉在近期某对话中也谈到,瑞浦兰钧“一是在印尼建厂,二是在欧洲德国落地了子公司,近期会完成工厂选址......我们更倾向于成为第一批出海的中国新能源企业"。

然而以2022年底35.2GWh的设计产能对比当年该公司电池产品销售量16.61GWh,瑞浦兰钧的产能利用率恐怕尚未达到饱和状态,公司招股书也清晰显示,2022年其已达产工厂产能利用率约78.2%,至于今年情况,从1-11月第三方机构已公布的储能、动力电池分厂商装机量来看,瑞浦兰钧可预计的实际产品销量恐怕仍将会与77GWh的设计产能存在较大差距,招股书也明确承认,“记录期间的亏损主要由于扩大产能导致利用率低”。

前述曹辉访谈中,疑似也证实了2023年产能利用率继续下滑:“去年总体产能是不足的,产能是竞争力,今年产能过剩,意味着闲置产能就是负担,而设备都是放坏的”,然而令人困惑的是,他同时有表示“瑞浦兰钧比较好的地方还在于扩展速度和实际订单量是相匹配的。”

一面是现有产能利用率尚不饱和,负荷不足影响盈利能力,另一面是继续大力度的产能扩张,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现象在瑞浦兰钧招股书中却被并列以佐证其成本领先的规模经济战略:“我们通过提高产能利用率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将可创建更大规模经济。为满足下游迅速增长的需求,我们计划进一步扩大产能”。

费解的逻辑背后,瑞浦兰钧抑或青山集团的真实战略意图恐怕有待外界理解,不过其IPO历程本身,却仍有着某种“承前启后”的市场意义

2022年3月,中创新航正式递表港交所,并于同年10月6日成功上市,成为第一家登陆港股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制造商(此前港股天能动力、超威动力以铅酸类产品为主),紧随中创新航脚步,瑞浦兰钧于去年12月正式递表,又经历年中二次递表的波折,终于通过了港交所聆讯,行至上市前夜。

而在瑞浦兰钧身后,还紧跟着一批锂电企业赴港上市的“后继力量”。

观察者网查阅港交所披露易网站公告发现,今年10月以来,还有两家锂电产业链企业已向港交所递表,分别为正极材料环节知名厂商龙蟠科技和电池PACK制造商幂源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后者所控股的华霆动力早年曾经以圆柱电池PACK创新设计惊艳业界。

而在官宣信息之外,根据外媒报道,锂电老大宁德时代近期也将赴港股上市,消息人士透露,宁德时代或寻求募集50-60亿美元资金,并已与香港科技园签署合作备忘录,将在香港设立国际总部,并在香港科学园成立“宁德时代香港科技创新研发中心”,耐人寻味的是,宁德时代近期还被传出即将与印尼IBC公司及Antam公司签订锂电全产业链合资协议,涵盖了从原料开采、冶炼加工、前驱体生产到电芯/PACK制造的整条供应链,总投资额恰好是60亿美元。

瑞浦兰钧及其他几家企业近期南下港股市场的表现,无疑将会被诸多寻求上市出路的锂电企业实控人关注,在这条路径得到重复验证后,目前沪深IPO队列中锂电企业终止申请转战港交所的案例有望加速出现。

回顾短短一年前,第一个“吃螃蟹”的中创新航其实并没有证明港交所的吸引力,经历上市后大跌,其市值目前仅约300亿元出头,市净率甚至跌破1.0,也难怪中创新航在港股上市后不久即传出寻求A股二次上市,相比之下,A股市场对锂电企业的估值的确友好许多,至少几大锂电制造商市净率还维持着1.0以上的”“坚挺”表现,至于从融资规模看,今年的香港市场也异常萎靡,甚至已被印度等新兴市场反超,与高踞全球前两位的沪深市场相差悬殊。

那么又是什么因素,导致仿佛一夜间锂电企业重新发现了香港市场的魅力?

A股融资收紧,无疑是首要影响因素。

根据观察者网锂电数据库统计,截至发稿,国内锂电企业2023年共完成12起IPO和16起再融资操作,较2022年均有一定程度回落,其原因绝非企业本身缺乏股权融资意愿,事实上,有机构梳理发现目前还有超过80家锂电企业处于A股IPO注册的不同阶段,合计拟募集金额超过900亿元,相比于2022年的募集规模甚至要高出38%。

产业界的如此热情也并不难理解,正如瑞浦兰钧案例所显示的,在锂电产业这场马拉松竞赛中,中小厂商避免被淘汰的先决条件,就是用一切手段补给能量(资金),跑在越来越苛刻的”关门时间“(产能门槛)前面,有了产能不一定行,但没有产能一定不行,在这样的共识下,企业的筹资需求必然高涨。

然而相比旺盛的需求,由于监管部门近期对IPO与再融资审核的明显收紧,使得继续推进国内上市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其中因为资金压力或对赌协议等原因“等不及”的企业恐怕不在少数,此时转战香港市场,不失为一个托底的次优选择。

更何况在瞬息万变的资本市场,风水轮流转绝非一句空谈,根据德勤的2024年度展望,A股市场IPO规模预计将较今年进一步下行,总募资规模约在2670至3170亿人民币区间,而香港市场随着新数字平台FINI等机制创新、以及美的集团等即将到来的大型融资事件提振,2024年有望完成IPO融资约1000亿港元,较今年有大幅度回暖。

不仅是港交所市场,传统沪深市场之外,北交所也已经在近期大幅优化了企业申报上市“连续挂牌满12个月”的执行标准,寻求在北交所渠道上市的企业新三板挂牌后满6个月左右就可以申请上市,叠加至上会前时间合计满12个月即可,对不少目前在沪深IPO队列中的企业而言,也将提供一个替代选项。

如果说港股上市对中小厂商而言意味着“回血”救急,那么对龙蟠科技乃至传闻中的宁德时代等头部厂商而言,则有着公司海外运营上的独特价值,这或许是促使锂电头部企业走向香港市场更重要的动因,要知道此前火爆近两年时间的A股锂电融资热潮中,锂电池头部企业仅有区区两宗再融资记录,距今已沉寂一年之久。

对于头部企业而言,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全力布局海外供应链已是未来一段时间无可争议的必选项,港股上市除了能够为其提供海外业务资金调度和股权激励的更大便利,如果有配套的特殊架构安排,也可能有利于中国企业规避诸如"25%规则“之类的海外市场准入壁垒,从这层意义上看,宁德时代在港设立国际总部的后续细节值得高度关注,或将为更多锂电企业出海模式提供参照。

总体而言,面对当下扑面而来的产业周期波涛,上市融资对不同生态位企业都显示出愈发重要的意义,甚至于即便估值倒挂的”流血上市“,也意味着企业未来生存概率大幅提高,毕竟,公开上市意味着企业品牌认可度质的飞跃,凭借对资源的更大调度能力,上市企业即便无心或无力向上升级,往往也能通过向下竞争,在更低端、更细碎的利基市场压倒弱势厂商,快速获取短期业绩。有理由预期,近百家业已进入IPO队列的锂电企业,将在上市这一关键目标的牵引下,很快于不同资本市场之间出现意义深远的分流。

责任编辑:李沛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巴黎奥运会正式开幕

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开始

“美国向菲律宾承认:抹黑中国疫苗,犯了一些错”

他急催美政府:想击败中国,必须加快行动

奥运开幕前,法国高铁系统遭“有组织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