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的专利家族数说起——流量之外的中国家电业,正在走向巅峰

来源:观察者网

2024-05-07 18:43

(文/李沛 编辑/徐喆)刚刚过去的世界知识产权日期间,笔者注意到美的集团发布了一篇宣传稿,里面提到这样一段信息:截至2023年底,美的专利授权维持量超过8万件,2023年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发明专利授权超过4000件;今年1月,美国商业专利数据库(IFI Claims)发布的“2023年全球250强专利领导者”(2023 Global 250: The World's Largest Patent Holders)榜单显示,美的以64903件专利家族数排名全球第八位、中国民企第一位。

这个“中国民企第一位”的表述,恐怕有不少人会觉得比较意外,因为说到专利申请量,公众认知里第一反应还是华为最为强悍。

公众印象和IFI榜单,其实都没有出错,这份全球专利榜单上,去年排在前列的中国企业或者专业机构依次是中科院、中石化、美的集团、中国建筑、华为、格力、步步高、中石油、清华大学......从中建集团排名超过华为,有概念的读者应该已经猜到原因了,没错,IFI纳入统计的不只是发明专利,如中国建筑在2022年年报中就有过披露,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持有有效专利53580件,其中发明专利5195件,占比不到十分之一,美的集团的专利中,同样有相当比例属于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类别。

澄清这个信息之后,新的好奇却油然而生,上面提到的IFI榜单上榜企业里,美的、格力恰好都是家电企业,步步高宽泛些的话也可以划进这个范畴,这些家电企业即便在“含金量”更高的发明专利上,表现也同样相当抢眼,例如美的集团2023年年报里提到,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截至2022年底,美的专利族总数量在全球排名第七,在中国企业和全球家电行业中排名第一,拥有28000多项发明专利。

在公众心智里仍然是土里土气形象,甚至偶尔登上热搜还是因为“土味”名人八卦的家电业,其实已经在补贴政策退出的十年间,悄然实现了非同寻常的发展质量跨越。

这样的整体性跨越,尤其值得关注与挖掘,毕竟,从南非到印度、土耳其、巴西、智利甚至越南,能打出国际影响力的好公司层出不穷,但能够批量诞生好公司的强大产业却很罕见,而后者,才是对一个国家更具意义的经济现象。

现在回过头看,2013年是中国家电产业一个承前启后的标志性节点。

这一年里,助力大家电产品渗透普及的“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和“节能惠民”这三大补贴政策全部完成退出,国内家电市场“跑马圈地”式的超常规增长也基本结束,下沉市场渗透率渐趋饱和,没有“家长”无微不至的呵护,国内的家电企业也或主动或被动,迎来了需要独立摸索发展路径的新时代。

家电巨头,不约而同在这一年里经历了经营阵型和经营战略的重大调整,像海尔杨绵绵交棒梁海山、美的方洪波带领集团整体上市、格力正式进入董明珠时代、创维黄宏生端出分拆上市大计、而TCL也在这一年提前回购华星光电股权并正式启动二期项目建设,李东生在面板业的扩张开始全面加速。

作为“中国制造”复杂制成品最早的标杆门类之一,家电产业脱离政策“拐杖”后的探索留下了非常多故事,由于缺少经验,也出现了不少令人痛心的挫折与教训,这一代年轻人童年时候耳熟能详的一些家电品牌,现在已经实质性退出了市场,但整体看,家电产业仍然通过向上升级的这种集体努力,取得了长足进步,全行业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历史性跨越。

在这场跨越里,多元化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家电业头部企业十年中普遍经历了主营业务构成的显著变化,从家电领域内多元化到跨界多元化,一部分企业的品牌家电业务甚至已经不再成为营收的主要支柱。

这一沧海桑田的变迁,也为理解中国制造的个性与共性、成就与前景,提供了无比宝贵的素材。

许多年前,钱德勒在他的杰作《规模与范围》里,也曾对美国制造业从专业化向多元化的演化进行了一次历史性考察,并总结了四项基本方法:“通过多元化来利用范围经济的可能性通常用四种方法来实现:(1)进一步充分利用公司的现有的销售组织,如食品公司做的那样;(2)在能源生产机械方面利用新的基本革新--内燃机和电力--从而可以为许多市场制造由同样能源作为动力的机器;(3)建立可以成为更大机器组成部分的组件系统(例如,多种多样的机动车辆的制动和点火系统以及发生、传动或使用电力的系统);(4)在开发产品和工艺规程中应用物理、机械学和其他科学领域的知识。上述第四种因素仅在电力和电子工业中才发生作用”。

钱德勒的总结翻译成更现代的概念,其实就是多品牌多市场布局、抓住新能源机遇、建立上游中间品业务、积极转化基础科研成果。

比照这个分析范式,历经十年摸爬滚打,现在还保持在行业前列的中国家电巨头们,已经依据自身禀赋和偏好,把基本方法组合形成了各具特点的多元化模式。

先来看美的和海尔,作为当今中国乃至全球TOP 2家电企业,他们的多元化在充沛资源加持下,章法犹如武林中少林武当这样的“名门大派”。

美的集团在家电或者更广义的智能家居业务上,多品类、多品牌、多市场运营体系已经相当成熟,尤其是国际化布局上,美的已构建了功能完善的研发、制造及销售网络,拥有三万多名海外员工,在10个国家设有17个研发中心,整合全球研发资源,形成优势互补的技术研发能力,并拥有21个海外生产基地,实现了全球生产和交付,其海外销售占公司总销售40%以上,东芝、Comfee等自有品牌在海外市场已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

在跨界多元化上,美的集团实现整体上市的2013年,大家电与小家电之外的其他业务(电机、物流)营收占集团总体营收比例尚不到15%,而到了2023年,美的已成功建立了规模快速增长的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业务,这类B端业务收入在总收入占比达到26%以上,接近千亿元人民币,已成为美的业务持续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美的的B端业务布局,正是围绕着新能源、中间品和强研发三个关键词展开,除了因为收购库卡而广为人知的机器人与自动化业务,该公司的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板块目前在集团内增长势头最为强劲,2023年营收达到2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这个板块里的科陆电子及美的威灵,已经在储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打出了知名度,而在与商用空调、电梯等业务紧密耦合的智能建筑科技板块,美的集团近年来更是凭借“建筑热环境理论及其绿色营造关键技术”,斩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种段位的奖项,也足以显示其基础研发的功力。

再来看海尔集团,长期以来,海尔就以其对战略管理的本土化创新而闻名,几经重组升级,目前其多元化布局已基本收敛定型。

在智能家居主业上,从2011年收购三洋家电业务开始,国际化就成为了海尔在中国家电产业独树一帜的鲜明标签,时至今日,海尔海外市场营收已经超过了国内市场,依靠自有品牌出海与并购品牌协同,海尔已形成多品牌、跨产品、跨区域的研发、制造、营销三位一体及自建、互联及协同的运作模式,2023年在全球市场覆盖接近23万个销售网点,跨境并购与整合能力在国内家电企业中堪称首屈一指。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海尔集团海外渠道建设的深入,其运营手法也越来越自如,例如将中国三四级市场的销售及营销模式成功复制到印度、巴基斯坦、泰国等市场,收到了良好效果。

整体装入家电业务的上市平台海尔智家之外,海尔集团其他业务目前横跨IT、医疗、物流、金融等多个行业,总体营收约占集团总收入30%,其旗下创业加速平台海创汇已孵化加速7家独角兽企业、107家瞪羚企业和17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目前“两超多强”的中国家电产业格局里,除了断层式领先的美的、海尔,其他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往往难以面面俱到,因而呈现出围绕某一战略赛道“定向”发展的特征。

TCL,是其中跨界多元化的最经典代表,2013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3.24亿元,其中电视机、白电、手机等泛消费类产品贡献约三分之二营收,十年后的2023年,TCL已经几乎完全退出toC业务,转而在资本与技术密集的半导体显示、新能源光伏及半导体材料业务上构筑起世界级竞争力。

目前,TCL电视面板业务市场份额已跻身全球前二,仅次于京东方,小尺寸手机面板领域市占率也正在快速提升,LTPS手机面板市场份额进入全球前三;在光伏领域,TCL中环单晶总产能达到65GW,光伏硅片市占率全球第一,其晶体单位产品硅料消耗率、单炉月产以及晶片每公斤出片数等指标均大幅领先行业水平。

无独有偶,在TCL李东生之外,当年名震天下的华南家电三剑客中另外两位大佬陈伟荣、黄宏生,同样在跨界多元化上投入力度巨大,陈伟荣早早淡出康佳之后,已经在MLCC陶瓷电容这一中国微电子产业的“卡脖子”环节默默耕耘多年,目前其控制的广东微容电子,已跻身这一领域国内顶尖供应商。

相比两位当年的华工同窗,创维黄宏生却似乎更醉心于不断追寻短期风口。

根据创维2023年年报,该公司当年整体营业额为690.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1%,营收创历史新高,在二线厂商中堪称一枝独秀。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该公司业绩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其新能源业务,当年该板块营收233.96亿元,已占到集团总体营收三分之一左右,同比增速高达95.9%,年内新增运营和并网发用光伏电站超过23.3万户,累计建成并网运营的户用光伏电站超过了44.2万座,创维光伏业务模式属于典型的金融、安装到销售后期一站式解决方案,并正逐步拓展至光伏支架、组件、光伏架和储能业务等研发与生产制造。

尽管户用光伏的火爆有目共睹,利用该业务拉升业绩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数,但户用光伏由于涉及大量农户和基层电网公司、地方政府的复杂利益生态,因此未来政策环境及增长前景其实仍有相当大不确定性。

除此之外,创维汽车也是黄宏生家族不能不提及的布局,这一黄宏生亲历亲为的项目虽然争议不断,但仍在创始人的坚强意志下稳步运转,黄宏生为创维谋划的冲击千亿营收,不排除也将与这块资产的后续运作有关。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黄宏生甚至公开表示,每天在创维汽车上午休半小时,各种繁忙的会议活动都能应对自如。创维汽车可以缓解高血压,改善呼吸道疾病,消除习惯性腹泻。创维汽车车内可以提供多种检测,并生成健康报告,并支持7×24小时电话医生服务,让人更长寿......

无论如何,从以上简略梳理不难看出,中国家电产业从专业化向多元化的升级,整体上已经从犹疑、生涩转变得更具经验和自信,作为“中国制造”的一个先导性门类,为其后崛起的新能源等战略性产业提供了宝贵的“出海”和产业链垂直整合经验示范,让后来者的摸索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此外,从国际横向对比看,GE、松下、西门子等海外家电产业巨头,在过去一个多世纪无不经历过成功的多元化、综合化经营转型,并在这一转型后迎接了企业发展的巅峰岁月,因此有理由预期,摸爬滚打终于“越过山丘”的中国家电企业,也正在找到组织能力的巅峰状态。

不过另一方面看,部分家电企业的多元化尝试,仍然存在着短期投机思维,一部分造车、地产的非关联产业跨界多元化,仍然潜藏着尚未释放的风险,当然,这也是产业向上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伴生现象。

最后笔者想要强调的是,随着2024年新的“以旧换新”政策预期出现,中国家电产业或将迎来又一个国内市场重大机遇,本文无意预卜家电企业格局座次在这场机遇中的消长变化,而是更期待着新的智能化家电加速普及渗透后,对每一个普通中国人生活方式可能带来的新变化,其中孕育着远比微观企业命运更深远的意义。

责任编辑:李沛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尹锡悦,终于抓到了

“中俄关系是维护世界稳定的重要因素”

“形势十分严峻”,洛杉矶奥运会危?

TikTok案,能指望特朗普吗?

脑机接口竞赛:又一场典型的中美模式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