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应低碳、出海潮流,锂电业重磅监管文件启动修订

来源:观察者网

2024-05-10 11:13

(文/李沛 编辑/徐喆)5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发布通告,公开征求对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及公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标志着《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这一实质性的行业准入门槛,迎来了自2015年以来的第三次修订工作。

乍一看,新的征求意见稿似乎主要是对锂电产品技术参数要求有所抬升,但观察者网仔细比较了此次公布的《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和目前实施的《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发现在文本上有不少值得注意的变化。

在关注度最高的产品技术参数上,从与2021年本的对比不难看出,动力型电池是此次修订中变化最大的部分,不仅单独拆分出针对两轮车等平台的小动力电池要求,在大动力电池中,功率型电池的技术水平要求也大幅提高,单体电池功率密度从2021年本要求的≥500W/kg调整为≥1500W/kg,电池组功率密度从现行版本≥350W/kg调整为≥1200W/kg。

其他提高幅度较大(超过10%)的指标还包括了硅碳负极材料比容量(≥420Ah/kg到≥480mAh/g)、聚合物单体电池体积能量密度(≥500Wh/L到≥650Wh/L),折射出近年来掺硅技术成熟度提升和在消电领域应用的长足进展。

在征求意见稿其他内容中,生产经营和工艺水平部分新增“鼓励企业创建绿色工厂”,并加强了研发能力考察,鼓励企业自建或参与联合建设中试平台,在生产工艺和设备上,则将单体电芯生产的环控要求进一步细化,要求露点温度≤-30℃,对电池组生产企业则增加了静电防护能力和电池管理系统功能要求,与PACK生产企业产品研发与系统集成实践相匹配。

在安全和质量管理部分,2024年本着重增加了铁路运输规范要求,提出“铁路运输的锂电池应符合《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铁路危险货物品名表》(TB/T 30006)等相关要求。通过中欧班列等铁路国际联运时,还应符合国际联运有关规定”。

在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部分,2024年本提出鼓励企业建设应用工业绿色微电网,并明显细化了锂电产业链生产单耗要求,包括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应≤1400kgce/t,负极材料生产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3000kgce/t,隔膜生产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750kgce/万㎡,电解液生产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50kgce/t。同时,还新增了企业当年及上一年度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环境污染事件和生态破坏事件,以及应依据有关政策及标准,开展锂电池碳足迹核算的要求。

在监督和管理部分,工信部将“未按时报送自查材料和经营情况表”也列入对公告企业撤销资格的标准,对企业强化日常合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理解此次新版征求意见稿出台的时机以及规范内容的调整?

首先从时机上看,行业规范条件修订并非近期工信部对锂电产业的唯一监管动作。4月底,工信部组织起草的《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GB 43854—2024)强制性国家标准已由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发布,将于2024年11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的内容相当严格,如其中针对单体电池强制要求进行过充电、针刺等测试,几乎排除了高镍三元装车的可能,并要求锂电池生产企业应标注正常使用条件下电池安全使用年限,电动自行车禁止使用梯次利用锂电池。

同在5月8日,工信部还公示了申请立项的《电子电器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4项强制性国家标准计划项目,参与起草单位包括ATL、欣旺达等消费类电池巨头。

从对消费类、小动力电池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建设,到修改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这一系列动作清晰显示出主管部门当前对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关注,而这样的关注恰也是产业界所需要的。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监测数据,今年1-3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累计产量为184.6GWh,同比增长33.5%,而同期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85.2GWh,同比增长29.4%,装车率较去年同期进一步下滑,供过于求格局目前仍未看到迅速扭转的前景,而伴随着经营压力持续累积,锂电企业也在通过生产、运营、资本支出等各种手段降本增效,其中不可避免会存在着一定风险,例如部分白牌电芯流入两轮电动车市场,随之而来的就是潜在的电动车自然风险,再如上月底复合集流体概念股宝明科技发布公告,终止其规划投资高达62亿元的马鞍山复合铜箔生产基地项目,公告透露该项目公司无前期投资,而是主要依靠政府代建,这样的模式,恐怕在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中并不鲜见,一旦相关项目推进放缓乃至终止,对国有资本的风险不言而喻。

有鉴于锂电产业链防范与化解风险的迫切性,工信部等主管部门适时强化监管,无疑将有利于优胜劣汰,加速落后产能出清,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次行业规范条件的具体内容修订,同样有着明确的现实指向性,例如在产品技术参数上,上文已经提及新版规范对功率型电池要求有翻倍提升,其背景则是去年下半年以来混合动力车型的加速渗透。根据乘联会数据,今年1-3月,新能源汽车批发结构中,纯电动占比较2023年下降了约10个百分点,真插混(PHEV)占比则提升约6-8个百分点,成为不少电芯厂商眼中的细分蓝海,此时大幅收紧的技术标准,显然可以拦截一部分抱有投机心态的玩家,利好有长期技术积累的功率型电池厂商。

而上文提到的其他新增规范内容,则可用低碳、出海两大关键词贯穿起来。

锂电领域的低碳议题,已日益受到产业界与公众关注,甚至正被部分国家借以构筑“绿色壁垒”,阻碍中国新能源产品走向海外市场,例如中国和欧盟对产品碳排放测算时,对同样的电源形式使用的是不同的电网因子,后者宣称计入全生命周期影响,实质上沦为隐蔽的贸易歧视工具,随着欧盟新电池法案出台,对锂电产品明确开始施加碳足迹披露要求,可以预期今后相关争议将越来越显性化,也亟待我国行业组织和锂电企业认真应对。

新版规范条件中,鼓励企业创建绿色工厂,鼓励建设应用工业绿色微电网,以及细化锂电产业链生产单耗要求,考核企业当年及上一年度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开展锂电池碳足迹核算,共同构成了较为完整而彼此协调的低碳发展导向要求,无疑有助于加速全行业低碳转型的步伐,提前规避潜在的外部风险。

至于锂电出海,目前在跨境物流领域,海运、空运已有UN38.3等较为成熟的货物运输安全及包装要求,不过方兴未艾的铁路运输领域,锂离子电池陆运规范的建立仍在起步阶段,征求意见稿对铁路运输锂电池的要求,则有望进一步完善相关监管体系。

此前,作为九类危险品的锂粒子电池往往难以通过火车运输,以至于去年有企业在中国政府网留言反馈,称铁路运输安全规定中锂离子电池“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不作为危险货物运输”的“一定条件”不够明确,导致中欧班列公司和义乌等车站对含锂电池的手电筒、头灯、太阳能灯等电子产品一概拒收,影响了商家出口,盼进一步细化标准。

其后不久,国家铁路局、工信部等部门就联合发布了《关于消费型锂电池货物铁路运输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消费型锂电池货物铁路运输规定、技术规范和安全监管要求,从而使中欧班列正迅速成为中国锂电产品出口的一条动脉。根据铁路成都局上月透露的信息,搭载消费型锂电池货物的重庆中欧班列,已经累计开行突破200列。

总体而言,从2015年初版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出台到其后的修订,这一行业重量级文件历次迭代,都发生在中国锂电产业发展的关键时点,也见证了其后一个个产业发展大台阶的跨越。

当前,中国锂电业无疑正处于一个极具痛感的调整期,超常规增长的产能规模,放大了行业周期的波幅,而外部贸易保护主义风潮,则使习惯于在商言商的产业人,也不得不开始学习与应对地缘政治等新的结构性影响因素,面对交错的内外部挑战,新版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无形中为企业提供了战略指引,以技术创新为本,拥抱低碳、出海潮流,理应成为中国锂电企业有志一同的方向,也才能真正保护企业穿越周期。

责任编辑:李沛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中国大陆上半年扫货250亿美元,超美韩台总和”

这场“全美噩梦”,谁该负责?

他又“警告”上了:中国应停止支持俄罗斯,否则…

“重大胜利”,推迟至大选后

“我们不能和欧盟北约一起灭亡,加入金砖才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