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坑穷人”的听花酒,选择涨价和出海

来源:观察者网

2024-05-13 19:06

(文/张志峰 编辑/马媛媛)自从被央视315晚会曝光之后,青海春天旗下听花酒麻烦不断,接连收到监管函、行政处罚通知,股价也一落千丈,收获多个跌停板。

近日,自查整改工作第一阶段完成后,刚刚恢复营业不久的听花酒再次迎来变动。首先是听花酒标准装自5月9日起调整经销商结算价,由原结算价格调高至3989元/瓶,零售价5680元/瓶保持不变。

其次是听花酒精品装(售价56800元/瓶)自5月9日起全面暂停在内地的销售,集中保障出口供应。

通知表示,这是“为向世界宣推中国白酒之美、引领中国白酒的全球化潮流做出贡献”。

同时,企业还宣布对听花酒实行限量配合供货,计划从2025年-2035年能够确保向内地市场交付的听花产品总量为30000吨,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年交付量逐年递增。

不过青海春天这波操作显然并未得到投资者认可,还被部分网友戏称为“假装供不应求”“国内坑不了就去坑老外”等。

三连通知之后,企业股价持续跌停的势头依旧难以遏制。截至5月13日收盘,青海春天收获连续6个跌停板,报3.34元/股,总市值已经不足20亿元。

品牌创立不到4年

公开资料显示,听花酒品牌创立于2020年底,是宜宾听花酒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旗下高端商务用酒品牌,启信宝信息显示,宜宾听花酒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曾用名宜宾凉露酒业有限公司,而“凉露酒”,正是青海春天曾推出的一款白酒。

听花酒的总设计师张雪峰,同时也是上市公司青海春天的董事长,冬虫夏草品牌“极草”的创始人。

翻看过往关于张雪峰的一些文章可以发现,关于听花酒的产品灵感源自一个梦境的故事出现极为频繁。

某日凌晨,他分析资料到凌晨4点,靠着椅子恍惚入梦。梦中一位太上老君模样的人来到他身前,不发一言,只是用拂尘在他手上写下一个“活”字,而听花酒就是以此为灵感设计研发的。张雪峰曾感叹“听花酒不是我们做出来的,这是上天给饮者们的一个巨大恩惠”。

此前,电商平台听花旗舰店中共有四款听花酒出售,其中两款浓香风味,两款酱香风味,两种口味的定价均是标准版5860元/瓶,精品装58600元/瓶。

但目前,受到央视315晚会曝光其虚假宣传等问题的影响,以及公众对于天价酒的不利舆论导向,淘宝、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已搜索不到听花酒相关产品。

“科技”被曝光

2024年3月15日,央视315晚会上曝光,售价高达5.86万一瓶的听花酒,被听花酒体验店人员宣传成具有多种保健功效,同时企业宣称的多项国际专利未被认定,“高科技”凉味剂竟是常见薄荷提取物。

一石激起千层浪,当日晚间,青海春天公告称收到来自上交所的《监管工作函》,上交所要求该公司说明是否存在前述媒体报道的情况,以及相关事实是否涉及信披违法违规。次日,青海春天又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督检查通知书》,决定对该公司进行检查。

4月25日,青海春天子公司听花盛世收到成都市武侯区市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告知书》。

内容显示,经查实,听花盛世在经营场所销售听花酒过程中,存在将听花酒功效中科学上未定论的观点,以及未经核实的用户评价用于听花酒商品宣传,作引人误解的宣传行为,且情节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条例规定,成都市武侯区市监局拟对该公司处以180万元罚款。

对此,青海春天方面回应称,“公司及各子公司、各听花酒经销商将认真汲取教训,提高全体员工守法意识,规范销售人员言行,杜绝此类宣传行为再次发生。”

连年亏损,面临退市风险

事实上,从品牌创立起就“不坑穷人”的听花酒,自始至终销量及影响范围都相当有限,难言成功。

财报数据显示,自2020年开始,青海春天便陷入连年亏损态势。数据披露,2020年至2023年,该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0亿元、-2.49亿元、-2.88亿元和-2.68亿元。四年时间,公司累计净亏11.24亿元。

具体到听花酒而言,事实上直到2023年9月,听花酒才传出消息称,销售增速有了明显增加;10月,正常经营的经销商实现盈利,每月利润从几万到百万不等。

据听花酒方面透露,公司2022年招商增速达到76%,2023年下半年招商选商在快速进行中。

然而这样的“增长”却在今年3月15日之后戛然而止,各地门店也因自查整改不得不关门歇业。

2024年第一季度,青海春天依旧未能扭转亏损局面。期内,其归母净利润亏损达2690.51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亦亏去2698.51万元,扭亏形势依然严峻。

当前形势下,青海春天若想避免退市,当务之急是将2024年全年营收提升至3亿元或是扭转亏损局面。

为了撤销风险警示,这才有了前文所述三连通知。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观察者网表示,提高结算价是白酒行业提振市场信心的普遍做法,也激励其尽快结算;而精装酒停止国内销售,转销海外则是企业应对国内天价酒舆论风波的无奈之举。

责任编辑:张志峰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瑞士和会上,他忍不住说了实话:他们不来,无法影响俄

又一名校回应!要不要破格录取,到底听谁的?

美俄核潜艇同时现身古巴,“让人想起冷战”

“之前怎么没人去阿勒泰?没必要拍西方感兴趣的作品”

美媒哀叹:既软弱又专横,美国已沦为“帮派头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