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在港访学工作,我们看到了伤痕,也看到了教训

来源:观察者网

2019-08-20 14:30

观察者网

观察者网作者

中国关怀,全球视野

日前,香港街头的暴力示威运动引发了各界关注与谴责。在抨击暴行之余,人们也开始反思香港经济、文化、教育领域出现的问题。8月16日的香港《大公报》头版则刊登了署名为“一个香港市民 李嘉诚”的广告声明。声明中写着,“正如我之前讲过:‘黄台之瓜,何堪再摘。’”香港过去的伤痕与未来的发展方向,引人深思。

观察者网邀请到了两位内地人士讲述在香港的亲历亲闻,以期为观友们了解香港社会的多层生态提供些许素材。受访人刘先生在金融机构工作,现定居深圳。乐一为香港城市大学博士交换生。

【采访/吴立群】

观察者网:近期,香港的“修例风波”牵动着每个人的心。您之前正好去到了香港出差,能否给我们讲讲您的感受?

刘先生:深圳与香港之间,现在交通非常方便,我们上周刚尝试了一下,坐高铁也就15分钟。当时我们只去了尖沙咀,而且是工作日,所以一切正常。但较之以往,过关的人非常少。

应该说这次的风波真是让香港很受伤,酒店价格暴跌,旅游业也损失惨重。机场出问题导致很多中转的旅客受到影响,我们内地的旅客只能选择去深圳、广州乘坐飞机。这一点在我们的股票市场上也有反应,8月13日,“深圳机场”和“白云机场”都开始大涨。从中就可以看出,香港机场乱了,市场第一反应就是做多周边经济区的股票。

观察者网:之前到香港观感如何?

刘先生:之前去的时候,各方面感觉还可以。这次去,我们都不太敢留下来过周末。

乐一:2018年5月,我申请了短期的香港访学活动,为期三个月,9月底正式出发。说来也巧,我的家乡离香港很近,因而并未购买机票,而是乘坐火车前往深圳罗湖火车站,在罗湖口岸入境。行前,我最为担心的还是住宿问题,早就听闻香港租房很贵,而学校提供的经费有限,因此在网上寻求各种香港城市大学贴,并加入了一个校友群,认识一个久在香港居住的上海朋友正在招租,这样就一拍即合。

入境后,乘坐东铁线到九龙塘转观塘线,到达观塘站后,人流涌动。到我合租的小区要经过四个红绿灯,且都是上坡路,若是拖着行李步行需二十分钟,若是轻便则仅需十余分钟。路上有好多不显眼的商店,大多是五金、建材、医疗、培训机构、玩具等小商铺,每个商铺门口右下角都供奉着香炉,以求财源广进。小区附近还有学校、游泳馆、教堂等,设备齐全。进入小区都有门禁和保安,保安是两个内地人,常年居住在香港。

我的房间是一个两室一厅的小屋,住着三个人,每个卧室仅有6、7㎡左右,也就仅能放下一张中学宿舍上下铺的床位。大厅倒是稍宽敞,约有10㎡。之前与舍友商量好,此屋可住三人,香港朋友住两个卧室,每人房租是4750港币/月,我因为经费有限,选择住大厅,仅需3500港币/月。在香港,住在大厅的人,被谐称为“厅长”。就是如此狭小的出租屋,合计每月房租为13000港币/月。

观察者网:实际上,有不少去香港做短期交流的同学都会吐槽香港的住房问题。您能详细讲讲在香港租房,还有其他方面的生活体验吗?

乐一:在香港出租房,“求助”是不太容易的。虽然一楼常有物业协助开门并照看,但若不会说粤语,就很难互相沟通。我有一次需要将坏掉的洗衣机处理回收,想寻找废旧物投放点或垃圾投放点,便前往物业询问是否有此类放置点,互相沟通了半天,也不知道对方说的是什么,最后只能让精通粤语的室友前往协调。

小区内并未设置废旧物回收点,而且垃圾要分类处理,废旧家电不属于垃圾,只能自行将废旧家电推到离小区十分钟左右的废旧物回收点,或者在固定的时间(一般是早上十点左右)推往途经小区的废旧物回收车上。

我们选择了后者,回收人员象征性的给予了10港币作买价。再有,香港维修(人工)费用极为昂贵,如若需维修废旧洗衣机,则需人工成本400左右港币,若忘记带钥匙开锁,呼叫开锁人员,不管是否后期取消预约,还是最后无法开锁,都需付人工费80港币。

在观塘有许多政府兴建的公屋,香港低收入家庭皆可申请此类公屋。在小区附近的商场,常常会看到一群老年人围坐在一起聊天。若是要出行,在小区门口可以做绿色巴士前往观塘站,票价3.6港币,若要去香港较远的地方,则可乘坐红色巴士,此类大多为私人巴士,价格便宜且便利。

香港的饮食也如房价一样昂贵,但显然香港的菜式既不像粤式,也不完全是西式,也许没有特色就是香港菜式的特色吧。其价格却并不便宜。非常简单的一餐,在学校食堂需20-30港币,若在校外,同样餐食价格就会贵一倍。学校食堂,普通一碗粥也需十几港币,相比较而言,自己买菜做饭倒是便宜很多。我觉得香港超市菜价还是很亲民的,主要问题还是在于人工成本高,据说在观塘的小餐馆招聘的传菜员,日薪均在500-600港币。

饮食花销   乐一供图

香港的夜晚是十分热闹的,不仅是大型高档商圈,而且小店铺集中区域也异常火爆。我最喜去旺角观察游玩了,一是此处有许多内地代购商,据香港同学介绍,旺角地铁站一条街是代购者的天堂,不仅化妆品、保健品各种商超云集,还有众多政府批准的药店,里面都是大家亲睐的紧俏货物,但药品价格不同人是不同价格的,若是香港本地人说粤语价格会便宜很多;另外旺角有我最喜欢的书店,如田园书店和新亚书店,尤以田园书店为最,每日到访者络绎不绝,虽然书价相比内地贵了许多,但不管年轻还是老者,都愿意在此购买一些人文社科类书籍,唯一不便利的是,此私人小商铺并未普及电子支付,仅支持信用卡和现金。

观察者网:对于这次香港的事件,有许多分析将矛头直指香港的经济问题,如物价高、两极分化,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畸形发展带来的社会矛盾。对此您怎么看?

乐一:据我所知,观塘的平均房价在400-600万港币之间,面积大小大约为40㎡。有次,我乘坐红色巴士前往元朗(据香港同学说,这里村屋比较多,是香港政府给原住民的丁权),价格也和观塘相差不大。照理说村屋是不能随便交易的,但在一些地区的广告招贴上,还是常能看到买卖村屋的信息,而且价格便宜很多。

元朗房价 乐一供图

刘先生:香港一方面房价极高,另一方面土地开发率却非常低。房地产商拿了地也未必会用来开发住房。这种矛盾正是香港房地产行业畸形的一个重要方面。针对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机构都做过分析、披露了。从这个角度来说,香港是我们的负面教材。

过去,我们总把香港的“自由市场”视为“先进经验”,但这次的事件让更多人看到了香港真实的社会面貌。我注意到我们内地近期在房地产方面也有不少动作。比如,就保障性住房,媒体一直在进行持续性报道。就像很多分析人士提到的,不让内地“香港化”、吸取香港金融和地产行业的经验教训,会是未来的大趋势。

我的家乡在江苏省苏州市,前段时间我看到一本书里就分析到苏州工业园区的高房价问题,说这个工业园区刚弄好的时候,主要想找的是日本、韩国的企业客户入驻。但随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到来,就出现了问题。直到2001年之后,国家开发银行系统性进入工业园区,受益于大量资金的涌入,局面才得以扭转。到2009年前后,工业园区的开发模式开始偏向房地产开发,直到今天,园区已经高楼林立,更不乏高档住宅区。环境确实得到了提升,但财政收入对于土地出让的依赖程度也在大大加深。针对这样的情况,政府也在积极采取各种调控措施。

观察者网:好的,我们继续来聊香港的问题。对于香港年轻人的生活状态、校园生活,两位还有些什么观察?

乐一:香港有八大著名院校,为方便学生学习,在港全日制学生都可以申请八校联卡,持卡可在此八个院校中任一图书馆借阅图书并使用其电子资源,十分便利。香港的研究生大多来自内地,很勤奋。

因为香港房价高昂,尤其香港城市大学地处九龙塘中心地段,香港的本科生在大二时,都要根据GPA来申请住宿,若GPA未达标,则学校不再提供住宿。若是硕士研究生,则很可能不分配宿舍,需要在外面租房。博士生的压力会较小,博士生虽然需要抽签分配宿舍,但大多可以住校,而且学术型博士生还可每月获得一万余元的生活补贴。

香港各个高校的图书馆环境设计舒适,藏书量庞大,尤以香港中文大学较多,中英文图书比例适宜,电子资源下载也很便利。香港学校的学术活动有很多,学校通过官方邮箱向每位在校生邮箱发送学术活动信息和选举信息。学术活动类的邮件学校不会特意进行分类,这样每位学生不会因为专业所限而错过了其他领域的讲座信息,但这也造成了很多不需要的邮件堆满,每日邮箱常常有四五封新增邮件。另外,学校的校董会选举以及其他需要师生参与的选举活动都会通过“学邮”发送,甚至反复发送,这也是香港各大高校表达珍视学生民主权力的一种操作。社团活动和交流访问信息也会通过“学邮”准时送达,以保障学生自由选择和业外拓展的权利。

香港研究生的学术评议大都需要自发组织,场地需向图书馆预约讨论室。相比于内地,虽亦需学生自发组织、自发形成学术评议会,但一般会邀请本校教师或者外校教师参与讨论,一方面强调学术评议的严肃性,另一方面则可集思广益。

香港研究生学术评议活动虽是自发组织,但随意性较大,很多时候成员能到场的人并无多少,由“选题决定人数”成为常态,若是对报告者选题不感兴趣,很可能放弃参加。事实上,学术评议不仅仅是评议其论文内容,更是评议论文逻辑、思考方法、写作方法以及报告能力,从而提升个人整体的学术科研能力。

相较于内地,香港研究生天然拥有跨学科优势,就像香港城市大学的系名所展示的那样——中文及历史系,语言文学和历史学并不严格区分,因此在研究选题上,不会像内地研究生那样,有断代研究鲜明、单一学科方法运用等不足之处,大部分香港研究生都会选择跨学科较为鲜明的题目,如地方方言的历史演变,宗教信仰中的历史事物,诗词古典中的历史人物等,突显历史中的社会文化。此类选题的好处在于贴近欧美研究历史的方法,可以较为便利地契合欧美学术活动的征稿主题,前往各国开展学术讨论。

由于持有香港护照的居民可享有160余个国家免签待遇(内地生在香港学习180天以上需要在入境处申请香港身份证,但不享受香港护照的免签待遇),学校也会对研究生出国交流提供一万元左右的资助,因此,香港学生去国外交流机会较多。

另外,相比于学习,香港学生(尤其是本地港人)更热衷于学生活动。每每经过香港城市大学的校门口都可以身穿西服的男女学生整齐列队的喊口号(多集中在开学季),由于是粤语发音,大致可知是在招新或者宣传学生会活动,也有和政治紧密相关的话语。虽然充满热血激情,但难免给其他众人压迫之感。

学生会在图书馆内列队喊口号   乐一供图

观察者网:目前,香港社会的不稳定也波及到了金融行业。之前观察者网在采访一位香港议员时,他便说到,许多金融机构正考虑迁出香港,迁到新加坡去。对此,您的观察是什么样的?未来香港将何去何从?

刘先生:这个问题,我觉得要分成几个层面来看。首先,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依然很重要。尽管香港社会现在出现了各种问题,但我们仍然应该看到香港与内地在经济方面的优势互补。比如,我们一直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离岸市场就在香港。另外,有一些统计认为通过香港进入内地的资金在我们实际利用外资中占比长期在60%以上。

第二,如果眼下的问题解决不好的话,对香港未来的影响肯定是负面的。而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必须考虑成本和长期战略价值。许多金融机构已经在新加坡设立了办事处,且新加坡地价也贵,我个人认为大范围的搬迁应该不太可能出现。

第三,中国大陆现在是外资非常向往的市场。这一点毋庸置疑。早在2017年,上海就超越香港、新加坡,成为全球最大国际贸易口岸城市。近年来,美国桥水基金之类的外资基金都陆续拿到了中国的私募牌照,在中国设立办事处。随着深圳、上海的进一步发展,内地市场无疑将更具吸引力。所以现在的形势可以这么说:内地生机勃勃,香港阴云密布。

乐一:我来说一点关于移动支付的观察。我交流的学校在商圈中心,出了校门口便是九龙城最大的商圈又一城,因此有戏谑称香港城市大学为又一城大学。商圈中都是加盟连锁超市或者奢侈品,如万宁、莎莎、屈臣氏、古驰等。若细细观察,会发现诸多内地人拉着行李箱在这些超市内购买化妆品、药品等,这些都是内地代购商,且多为学生或者游客。超市为便利顾客支付,还普及推广了支付宝业务,无需兑换港币,直接使用支付宝人民币支付,便捷很多。相比较而言,九龙城诸多的711商店以及周边很多的汇率兑换点则冷清许多。

在我看来,香港既是奢侈品聚集之地,也是小市民宴飨之区。香港有很多的夜市,星罗棋布于港口码头和贸易商街。颇有内地二三线小城市的生活韵味。

香港承载着内地与港人的双重梦想,我相信两者会在中西文化碰触中学习、融合,虽有诸多隔膜,但终究会与时俱进。香港的平静才是两地共同发展的福祉。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吴立群
香港 香港机场 香港局势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NASA局长抹黑中国登月,连专业常识都不顾了

“中国报价太香,加税50%都吓不跑美国买家”

挺巴抗议席卷全美高校,大批学生遭逮捕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

种地要先交钱?官方再通报:镇党委副书记被免